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摘要:汉语言文学的历史非常悠久,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汉语言文学属于文科类专业,在文科院校中有着较高的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当今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高校应当依照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本文浅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关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创新

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汉语言文学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应对全球化必不可少的一类人才,因此,培养和造就优秀的汉语言文学创新人才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汉语言文学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经济利益的追求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目标,各类学生大都将学习方向投入到了那些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当中,对汉语言文学所投入的精力自然减少,甚至被忽视。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不断地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将越来越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了英语的学习当中,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则抛到脑后。各大中小企业招聘人才时也都严格要求英语的级别,而对汉语水平不予考虑,这也是人们忽视汉语言文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这些正是我国面临全球化时自身所具备的无与伦比的特点,正是我国立于世界之林的落脚点,而这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是无法与汉语言文学分开的。全球化不仅没有给汉语言文学衰退的理由,反而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赋予了更加艰巨的使命。语言文学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创新,汉语言文学人才的培养需以创新为中心去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完善。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汉语言文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才能够真正地去进行创新性的实践。对于汉语言文学,同样需要这一创新意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创新型人才,需要从创新意识的培养开始。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关注与投入,意识的培养过程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在教授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常提醒学生创新这一理念,让学生将这个词烂记于心。有了真正的创新意识,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将创新付诸于实践,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结合汉语言文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创新性活动。

(二)汉语言文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意识是实践的前提,思维是实践的筹划。仅仅有创新意识这一前提是不够的,还需要培养创新性思维。思维是一个组织排列的过程,创新思维更是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与新颖性。创新性思维是流畅的思维,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联想与设想,不仅可以将不同的问题联系起来,还可以将同一个问题分解出不同的思路,十分灵活多样。创新性思维还是变通的思维,其可以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对自己已有的、别人已有的甚至公认的东西进行及时的调整,创新并激发出新的火花。创新思维是从创新意识到创新实践这一整个的创新活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创新结果的成败与质量,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创新人才必须具备这种思维品质。

(三)汉语言文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创造智慧的能力,一个是创造操作的能力。创造智慧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超越常态的思考能力、朝气蓬勃的进取能力、对已有对象的表象进行新形象再造的想象能力、简洁明了的总结能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选择能力、辩证分析剔除糟粕的批判能力以及独特敏捷的临场发挥能力。创造操作的能力则可借用陶行知对能力的“六大解放”予以阐述,即将头脑解放的能力、将双手解放的能力、将眼睛解放的能力、将嘴解放的能力、将时间解放的能力以及将空间解放的能力。不论是创造智慧的能力还是创造操作的能力,都是创新能力,都可以运用到汉语言文学这一学科上,都是汉语言文学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1]。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

(一)营造汉语言文学创新环境

汉语言文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论是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还是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的培养,都需要一个适当的环境[2]。这个环境不仅需要到处融汇着汉

语言文学创新的相关内容,还需要将创新这一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环境往往能够为人们营造一种氛围,汉语言文学的教授与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传播过程,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媒介与传播环境不仅能够促进传播效果更好的发挥,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更高效地记忆相关知识。在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下,学生从创新意识到创新思维,从创新思维到创新能力,再从创新能力到创新人格,都会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提高。

(二)搭建汉语言文学创新平台

搭建汉语言文学创新平台是实现汉语言文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这一平台主要是指表达自我的平台。具体来讲,就是为学生搭建一个既公平又活跃,既自由又不乏竞争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汉语言文学方面的认识可以畅所欲言。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那些新颖的、独特的观点与想法,不仅应给予足够的空间,还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如创建讨论小组,定期或不定期举行讨论活动,可学生自发组织,也可邀请教师参与指导;如举办演讲比赛,可限定题目也可题目自拟,可设立相关的奖项,以资鼓励,从而大大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如组织外出活动,对汉语言文学的相关内容进行现场体验以帮助学生在真切的体会当中进行更多创新活动[3]。

(三)丰富扩展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大致可分为古代汉语言文学与近现代汉语言文学,但不论是古代汉语言文学还是近现代汉语言文学在内容上都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古代汉语言文学可结合古代史等内容进行学习,近现代汉语言文学可结合近现代史等资料进行学习,如此一来,内容大大扩展。不仅为思维创造了更大的空间,还为思维的运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素材,从而可以产生更多的联想与想象。由此可见,丰富扩展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对创新能力的发挥与应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高校注重人才培养的过程,不断改进完善其有关体制。培养汉语言文学创新人才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的发展进度,符合全球化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戴承元.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安康学院学报,2013,25(01):106-110.

[2]彭翠萍.刍议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文学教育(中),2013(02):81.

[3]宁国利,孔祥羽.“五个一”实践育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构——以吉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1):112-115.

第一作者:刘玉余;1998年12月6日,男,民族:汉,籍贯:江苏南京,武警警官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

第二作者:徐润谷(1997.07.02),男,汉族,山东烟台,武警警官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

第三作者:童文轩〔1998年6月18日〕,男,汉,籍贯江苏南京,武警警官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

标签:;  ;  ;  

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