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即“心育”。1985 年,南京师范大学班华教授首先提出开展心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经过教育工作者30 年的集体努力,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初步建立。
当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还存在研究的方向性、针对性误区,如某些研究热心于抽象概念的讨论,或者将心理辅导娱乐化,不加甄别地套用国外的理论和技术,忽视了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文化和社会条件,导致“心育”的内容、形式雷同,缺少独特的话语方式。另外,“心育”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滞后,难以解决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
构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最关键的是要抓住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利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为其他学科教育提供心理基础,将心理品质、潜能开发与学科教育目标相融合。
电子脱扣型漏电保护器原理;电子脱扣型漏电保护器则以电子放大器AV代替极化电磁铁YA,当设备发生漏电或单相接地故障时,互感器 TAN二次侧感生的电信号经电子放大器AV放大后,接通脱扣机构YR,使开关跳闸,从而也起到漏电
“心育”要尊重个体的内在需要,重视开发“心育”的人文素养价值,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具备预防、辅导、疏导的能力,回归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本质。
“心育”要凸显人文关怀。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从事活动需要的机能、品质和特点的总和,包含丰富人文内涵的感染性,体现人本思想的内在性。“心育”的人文关怀可以具体体现为:关注学生价值、关心学生成长、关怀学生感受。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中特别强调“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要求对学生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这不仅需要专业的心理技术和方法,还需要借助学科知识和方法,将人文关怀的价值转化为心理素质教育的行动,使心理健康教育借助成熟学科实现教育的目标。
要积极探索“心育”的过程评价模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难,难在无法客观描述。可以改变学术性取向的考试模式,采取课堂互动、合作探索、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社会实践等过程评价模式,适度创新运用答辩、比赛、行为记录、心理访谈等,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能力发展、学业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心理档案袋评价模式。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配电网的单相接地定位能力测试技术//刘健,张小庆,申巍,权立,张志华//(1):138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