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扰动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位能,尺度,南海,夏季,动能,方程,低压。
扰动位论文文献综述
赵东明,赵德军[1](2018)在《确定地球外部扰动位二阶径向导数的改进Stokes积分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计算地球外部空间的扰动位径向二阶导数时,Stokes-Pizzetti积分法是较为常用的方法。然而,当计算点无限接近边界面时,积分核函数会产生奇异性问题,同时径向扰动位二阶导数亦有数值不连续问题发生。通过公式推证,说明了上述两种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对计算扰动位二阶导数的公式进行了改进,减弱了在靠近边界面处的奇异性问题,同时解决了扰动位二阶导数的不连续性问题。在实验区域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结果证实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十四)——资源·环境与地球物理》期刊2018-10-01)
魏子卿,杨正辉[2](2018)在《Helmert扰动位及其积分核函数的椭球实用公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以地心参考椭球面为边界面的第二大地边值问题的理论,基于Helmert空间的Neumann边值条件,给定Helmert扰动位的椭球解表达式,并详细推导第二类勒让德函数及其导数的递推关系、Helmert扰动位函数的椭球积分解以及类椭球Hotine积分核函数的实用计算公式,便于后续椭球域第二大地边值问题的实际研究。(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8年12期)
李建平,赵森,李艳杰,汪雷,孙诚[3](2016)在《扰动位能在东亚夏季风变化中的作用研究现状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东亚夏季风变化对中国气候有显着影响,从能量学角度探讨季风环流的动能来源对认识季风变率及其机制至关重要。在回顾传统有效位能理论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在应用于区域环流有效能量转换问题分析上的局限性,介绍了适用于研究区域环流能量循环和转换的大气环流扰动位能(PPE)理论,阐述了PPE理论在研究非绝热加热和局地动能转化的优越性,总结了PPE在区域环流异常与能量转换及其在夏季风变化中的作用相关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利用PPE研究东亚夏季风变化的重要科学问题:东亚季风区季节—年际尺度上PPE的时空变化特征、主导模态及其与东亚夏季风及下垫面强迫的关系;如何建立以PPE为纽带的东亚夏季风环流变化的能量学理论;下垫面加热如何通过PPE转换为东亚夏季风环流的扰动动能;寻找东亚夏季风的前期PPE信号,解释相关机制,探讨可预报性等。(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16年02期)
曹金国,王建斌,戴山岭[4](2014)在《重力场扰动位泰勒展开式低阶项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扰动位泰勒展开式中低阶项的物理意义进行分析,针对局部重力场中高程异常与垂线偏差的联系进行探讨,提出局部区域内采用高程异常拟合垂线偏差的方法,并采用数据进行拟合试验。结果表明,局部区域内可以采用高程异常通过二次曲面函数拟合出一定精度的垂线偏差分量。(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4年01期)
高丽,李建平[5](2013)在《非绝热加热对大气局地扰动位能的影响和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统计相关和奇异值分解方法,系统地考察了非绝热加热对大气局地扰动位能的影响特征和机理问题.分析结果表明,热带地区海表温度异常和扰动位能的耦合相关特征与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变率的关系密切,扰动位能在热带外地区的耦合模态空间型呈现出与北太平洋—北美大气遥相关型极为相似的分布特征.通过进一步考察大气中视热源与扰动位能的耦合特征,发现在低纬地区仍主要反映了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的影响机制,在热带外地区,视热源异常的耦合模态则表现出与北半球环状模类似的特点,这表明热带外地区大气的局地能量有效性与热带非绝热加热的遥强迫以及局地性热源加热强迫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程芦颖[6](2013)在《不同扰动位泛函间的积分变换广义核函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物理大地测量边值问题的解,利用一阶边界算子定义,推导重力异常Δg、单层密度μ、大地水准面高N,垂线偏差ε、扰动重力δg等扰动场元的解。利用球谐函数的正交特性,通过对核函数的算子运算,可以得到上述扰动场元的有关逆变换公式。相对经典物理大地测量公式应用的边界面条件,笔者将含有因子r的对应扰动场元反演关系的公式称为广义积分公式。针对常用的重力异常Δg、大地水准面高N,垂线偏差ε、扰动重力δg计算,重点分析它们之间的变换关系,给出利用某个选定扰动场元计算其他扰动场元的广义积分公式。同时,通过对积分边界面的讨论,分析经典公式与广义积分公式的差异和联系。最后,给出所有外部扰动场元与核函数映射的关系表。(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汪雷,李建平,丁瑞强[7](2013)在《分层扰动位能理论及其应用——以南海夏季风的年际变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扰动位能(PPE)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高度上局地环流能量转换问题,本文提出了分层扰动位能(LPPE)的概念.研究表明850hPa的分层扰动位能一阶矩(LPPE1)在热带地区为正,高纬度地区为负,200hPa高度LPPE1在北美高纬度地区出现正值分布,100hPa及以上LPPE1热带地区为负,高纬度为正.LPPE1冬季半球的分布与年平均相似,北半球夏季大陆上出现正的极大值.在局地,LPPE1在数值上远远大于分层扰动位能二阶矩(LPPE2)及更高阶矩,因此,LPPE的分布与LPPE1的分布相似.南海季风区低层动能的季节变化与LPPE呈现反向变化关系.相关分析表明,南海夏季风(SCSSM)与春季的LPPE1偶极型分布之间存在着显着的年际(正)相关关系,可以作为SCSSM强度的一个预报因子.春季赤道印度洋、西太平洋海表温度(SST)的负(正)异常对应春季、夏季LPPE1的南负北正(南正北负)偶极型分布,夏季(JJAS)LPPE1的偶极型分布与南海季风区动能的一致增大(减小)是两者耦合模态的主导模态,夏季南海季风区的西风增强(减弱),SCSSM增强(减弱),这是能量异常影响SCSSM的一个可能的机制.(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隋兴斌,李昀英,周毅,严仕尧[8](2012)在《扰动位涡倾向方程在两类中尺度低压演变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暴雨过程中尺度低压系统的演变,推导出非守恒条件下的位涡方程并简化得出中尺度扰动位涡倾向方程,以广西一次特大暴雨过程为例,验证方程在分析中尺度系统发展演变中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并分析了暴雨过程中两类中低压的不同演变因子。结果表明:(1)中尺度扰动位涡大值中心的演变对中尺度低压系统的发展演变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2)推导出的包含非绝热加热作用项的中尺度扰动位涡倾向方程,可用来揭示凝结加热潜热对中尺度低压系统发展演变的作用;(3)利用中尺度扰动位涡倾向方程定量分析凝结加热的贡献,是区分引发降水的中尺度系统和降水过程中凝结加热强迫出的中尺度系统的方法,对研究凝结加热和不同类型中尺度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暴雨灾害》期刊2012年03期)
隋兴斌,李昀英,周毅,严仕尧[9](2012)在《扰动位涡倾向方程在中尺度低压演变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定量研究暴雨过程中尺度低压系统的演变发展机制,本文采用改进的Barnes滤波方法对物理量场进行尺度分离,进而推导出中尺度扰动位涡倾向方程,并针对一次广西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尺度低压是造成强降水中心的主要影响系统。(2)中尺度扰动位涡大值中心对中尺度低压系统及其演变发展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3)中尺度扰动位涡倾向方程包含了大中尺度系统相互作用和凝结加热对中尺度低压系统演变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能够揭示出中尺度低压发展演变的动力和热力因子,可用于中尺度低压演变发展的诊断研究。(本文来源于《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期刊2012-09-12)
汪雷,李建平,郭彦[10](2012)在《大气分层扰动位能控制方程及其应用——南海夏季风活动的能量收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局地环流能量转换问题,本文推导了分层扰动位能一阶矩(LPPE1)和动能(KE)的控制方程,分析了方程中各能量项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并以南海夏季风为例,诊断了夏季风活动各相位的能量收支特征。结果表明,850hPa高度上在赤道辐合带、大部分季风区、风暴轴地区是LPPE1的源区,副热带的大洋东部和高纬度地区是LPPE1的汇区,强源、汇的中心与LPPE1的纬向偏差场的脊、槽分布对应较好。LPPE1向KE的转化项(CK)取决于垂直速度和大气稳定度,是连接KE和LPPE1的纽带,在暖(冷)空气上升(下沉)时,转化项为正,LPPE1向KE转化能量,反之KE转化为LPPE1。在850hPa高度上CK的分布特征是在赤道辐合带以及大部分季风区有大值分布,北半球风暴轴和南半球西风带有连续分布的正值区。将这应用到南海夏季风活动的能量收支,在南海夏季风恢复相位,CK增大,在南海夏季风活跃相位,CK达到最大,且为边界输入能量的2~3倍,CK是南海夏季风恢复、活跃的最重要因素。探讨了南海夏季风活跃的条件,当LPPE1等于南海季风区的夏季气候平均值时,上升速度大于临界速度的情形,有利于南海夏季风由中断相位向活跃相位的转变。(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12年04期)
扰动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借助以地心参考椭球面为边界面的第二大地边值问题的理论,基于Helmert空间的Neumann边值条件,给定Helmert扰动位的椭球解表达式,并详细推导第二类勒让德函数及其导数的递推关系、Helmert扰动位函数的椭球积分解以及类椭球Hotine积分核函数的实用计算公式,便于后续椭球域第二大地边值问题的实际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扰动位论文参考文献
[1].赵东明,赵德军.确定地球外部扰动位二阶径向导数的改进Stokes积分法[C].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十四)——资源·环境与地球物理.2018
[2].魏子卿,杨正辉.Helmert扰动位及其积分核函数的椭球实用公式[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8
[3].李建平,赵森,李艳杰,汪雷,孙诚.扰动位能在东亚夏季风变化中的作用研究现状及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16
[4].曹金国,王建斌,戴山岭.重力场扰动位泰勒展开式低阶项应用研究[J].测绘通报.2014
[5].高丽,李建平.非绝热加热对大气局地扰动位能的影响和机理[J].地球物理学报.2013
[6].程芦颖.不同扰动位泛函间的积分变换广义核函数[J].测绘学报.2013
[7].汪雷,李建平,丁瑞强.分层扰动位能理论及其应用——以南海夏季风的年际变化为例[J].地球物理学报.2013
[8].隋兴斌,李昀英,周毅,严仕尧.扰动位涡倾向方程在两类中尺度低压演变分析中的应用[J].暴雨灾害.2012
[9].隋兴斌,李昀英,周毅,严仕尧.扰动位涡倾向方程在中尺度低压演变分析中的应用[C].S1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2012
[10].汪雷,李建平,郭彦.大气分层扰动位能控制方程及其应用——南海夏季风活动的能量收支[J].大气科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