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修辞比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修辞,结构,阿拉伯语,词数,修辞格,中美,语言。
修辞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郑晓烨,卜春凯,王康勇[1](2019)在《英汉矛盾修辞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语言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不断发展,"遗忘的思念"和"低到尘埃里的伟大"等矛盾语言现象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无论是在语言实践中,还是在语言理论中,都有必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这种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修辞。虽然矛盾修饰法的名称已被许多学者所接受,但其定义、名称、本质、分类、生成机制和艺术魅力仍有待研究。矛盾修辞最初是从一门外语引入的。在英语语言学中,矛盾修饰法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研究和比较英汉矛盾修饰词,分析两者的异同,能加深我们对矛盾修饰词的理解,促进汉语矛盾修饰词的总结和分类,从而促进汉语矛盾修饰词的发展和完善。(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9期)
叶爱[2](2019)在《也谈消极修辞效果的数量化:跟Hawkins的量化计算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Hawkins的"直接成分数—词数的比率"来量化分析消极修辞的效果,并跟"平均瞬时块数"和"平均依存距离"两种关于结构难度的计算加以比较。通过比较,得出这叁种结构难度计算的结果趋向并不总是一致,且在应用性、与人类认知机制的关系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当代修辞学》期刊2019年03期)
沃德乐(Oodle)[3](2019)在《《江格尔》汉译本修辞格翻译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夏拉古尔古之部》是史诗《江格尔》中最经典的一章,以文字、口头两种形式在中国、蒙古国、卡尔梅克等地区广泛流传。《夏拉古尔古之部》的汉译最早由黑勒、丁师浩、色·道尔吉进行翻译。修辞格在英雄史诗的创作和演唱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评价江格尔奇演唱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对两种汉译本中修辞格的翻译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对比研究了《夏拉古尔古之部》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比喻、夸张、对偶修辞格在两种译本中的体现,并着重探讨了两位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论文由绪论、正文、总结、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绪论中交代了选题原由、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素材等内容。第一章比较了两种汉译本的比喻格、夸张格的翻译,从归化和异化策略的角度对两种译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二章比较了两种汉译本的对偶、顶针、反复等修辞格的翻译,从归化和异化策略的角度对两种译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叁章主要探讨了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以及汉译《江格尔》时应该采取哪种翻译策略。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思思[4](2019)在《中美学生英文硕士论文摘要修辞关系及修辞结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修辞结构理论由美国学者Mann&Thompson在1987年首次提出,是一套关于自然语篇结构描写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语篇由各具重要功能的部分构成:较小的部分按照一定的关系模式组成更大的部分,直至生成语篇。这一理论被应用到不同长度和风格的语篇分析中,如新闻、广告、求职信、致谢、政治演讲等。然而,英文摘要作为一种学术语篇,却很少在这一理论视角下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修辞结构理论的角度来研究摘要,选取了由美国学生完成的40篇硕士英语论文摘要和由中国学生所写的40篇硕士英语论文摘要作为两个平行语料库,来分析这些文本中的修辞关系以及修辞结构。本文旨在回答叁个问题:(1)两类摘要在修辞关系的数量和种类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2)两种摘要在修辞结构上的异同;(3)影响修辞关系的运用和修辞结构的异同的可能因素有哪些?并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回答本文提出的问题,定性分析是指对话语修辞结构的详细分析,定量分析是指运用SPSS 19和RST(version,3.45)工具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作者发现(1)两种摘要在修辞关系使用上存在着相似之处:阐述关系、背景关系、列举关系、结合关系和准备关系是最常见的五种修辞关系,动机关系和让步关系是最不常见的两种修辞关系;以及不同之处:美国学生的摘要更倾向于使用对照关系、证据关系、环境关系、条件关系、解释关系、目的关系、结果关系、手段关系,而中国学生的摘要更倾向于使用详述关系。(2)在修辞结构上,本文发现中美两国学生的摘要都呈现出叁种结构:论述结构、背景-其他结构和详述述-列举结构;然而,中国学生更喜欢使用详述结构,而美国学生更喜欢使用背景结构——其他结构。(3)这些异同背后的原因可以从体裁、思维方式这两方面来解释。本项研究试图丰富体裁分析理论和拓宽体裁研究的领域,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和学术英语写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撰写硕士论文摘要,促进学术交流。此外,本研究的局限性包括两个方面:本语料库中分析的语篇数量不够多;在分析过程中,对于篇位切分和关系选择具有主观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叶俊,王苑奇[5](2019)在《修辞较量:冲突情境下的反修辞策略——基于中美关于贸易摩擦新闻报道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子舆论场,双方通过媒体进行话语权的争夺。中国相对于美国,话语劣势和失语现象更加明显。话语中强大的修辞力量使得人们认识到话语争夺下隐藏着的修辞较量。对中美两国主流媒体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报道进行修辞分析,可以发现,中美报道在修辞情境、争议宣认和修辞资源的利用上存在明显差别。我国新闻报道需要正确认识西方修辞实践中的各种传统与规范,而不是作为"局外人"在传播技巧和符号指向上重复翻新。我国新闻报道可以通过及时把握修辞情境、主动制造争议点、发掘共同意识、合理利用人格资源等策略,帮助修辞主体在修辞较量中获得话语争夺的优势地位。(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孔许友[6](2019)在《走向散文性修辞:一种早期修辞传统转捩的中西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元前5世纪到前4世纪左右,古希腊与中国先秦时期大约同时经历了影响深远的修辞转型,其共同的核心表征即由以诗歌性修辞为主导走向以散文性修辞为主导,转型涉及的变化包括文类格局的变迁、思辨理性的演进、书写功能的扩展、辞理论的产生、言说主体的更替、言说对象的转移等等。无论是古希腊,还是中国先秦时期,这种修辞传统转捩的发生,都与政治形态和社会意识的转型以及智识人对这种转型的应对方式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谢燕鸿[7](2018)在《《乡愁》十五个英译本的修辞表达效果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诗歌英译应讲求与原诗体裁对等,在字数、行数、节数等方面尽量忠于原诗,彰显其文体修辞效果;也应尊重原诗的文本结构,重视关键词、连词、叹词等的翻译;把控意象修辞;同时应关注原诗的韵律修辞,统筹处理音节、音步、诗句、连读等各方面的韵律修辞效果。本研究从文体、文本、意象、韵律等角度解析《乡愁》十五个英译本的修辞表达和修辞效果,领会原诗的深刻内涵。(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11期)
李颖(Nazri,Atoh)[8](2018)在《阿拉伯语比喻手法与汉语比喻手法在中阿修辞中的比较——比较与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这篇论文旨在分析阿语和汉语修辞中的修辞手法的异同。本论文运用了归纳法、描述分析法及对比法。最终,研究者发现虽然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的不同,然而两种修辞表达的目的却是相似。总之,这篇研究对于已存在的这方面的研究来说是有价值的。(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8年20期)
谭丽[9](2018)在《壮英童谣语言风格及修辞艺术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壮语童谣是聚居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壮族文化的结晶,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智慧和价值观念。英语童谣则是西方国家行为习惯和文化心态的重要体现。本文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四个方面对壮英童谣语言风格展开对比,以期探讨不同童谣状态下的语言文化风貌。(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胡笑铭[10](2018)在《汉语修辞格体现的文化特征与汉日修辞的文化特征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修辞博大精深,其能够体现出民族文化。在文中就汉语修辞格所体现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就汉日修辞的文化特征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8年29期)
修辞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Hawkins的"直接成分数—词数的比率"来量化分析消极修辞的效果,并跟"平均瞬时块数"和"平均依存距离"两种关于结构难度的计算加以比较。通过比较,得出这叁种结构难度计算的结果趋向并不总是一致,且在应用性、与人类认知机制的关系等方面存在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修辞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1].郑晓烨,卜春凯,王康勇.英汉矛盾修辞的比较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9
[2].叶爱.也谈消极修辞效果的数量化:跟Hawkins的量化计算的比较[J].当代修辞学.2019
[3].沃德乐(Oodle).《江格尔》汉译本修辞格翻译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9
[4].张思思.中美学生英文硕士论文摘要修辞关系及修辞结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5].叶俊,王苑奇.修辞较量:冲突情境下的反修辞策略——基于中美关于贸易摩擦新闻报道的比较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孔许友.走向散文性修辞:一种早期修辞传统转捩的中西比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谢燕鸿.《乡愁》十五个英译本的修辞表达效果比较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8].李颖(Nazri,Atoh).阿拉伯语比喻手法与汉语比喻手法在中阿修辞中的比较——比较与分析研究[J].山西青年.2018
[9].谭丽.壮英童谣语言风格及修辞艺术的比较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
[10].胡笑铭.汉语修辞格体现的文化特征与汉日修辞的文化特征比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