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离界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界面,石油,水界,结构,氨水,阴离子,基质。
分离界面论文文献综述
王立成,于涛,郭丽娜,郭勇,杨灿[1](2019)在《原油中石油酸、石油碱的分离、表征与界面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针对辽河油田二元复合驱代表性原油进行了石油酸、石油碱组分的萃取分离与制备,其中,萃出石油酸组分含量为3.88%,萃出石油碱组分含量为4.46%。通过电喷雾质谱表征了石油酸、石油碱的基本结构,证实了石油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400~900,对应碳数分布在C_(27)~C_(62),结构以环烷酸为主,石油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300~700,对应碳数分布在C21~C49,结构以环烷碱为主。此外,通过界面活性研究,证实了石油酸组分与辽河两性表面活性剂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是有效降低界面张力的重要原油活性组分,石油碱组分对界面张力的降低也有一定贡献,但弱于石油酸组分。(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9年11期)
沈谦,陈义杰[2](2019)在《pH偏移处理豌豆分离蛋白稳定乳液的油/水界面蛋白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豌豆蛋白是一种优良植物源食品蛋白,可应用于植物蛋白乳饮料等产品中。使用豌豆蛋白制备乳液时,在极端碱性或酸性pH条件下处理豌豆蛋白,可改善豌豆蛋白溶解性、乳化性等功能特点,极大弥补了豆类蛋白在食品应用方面的不足。本研究通过质谱技术检测pH偏移处理豌豆蛋白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蛋白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变化,探究pH偏移处理改善豌豆蛋白乳化性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pH 9偏移处理豌豆蛋白相比,pH 10偏移处理豌豆蛋白稳定乳液界面吸附蛋白中11S相对含量平均增高约60.3%,2S相对含量也增多65.5%左右;与pH 7偏移处理豌豆蛋白相比,11S的部分蛋白相对含量平均增加约34.42%,但7S部分蛋白相对含量平均降低约11.1%。(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于庆波,刘相华,孙莹,陈伟,丁立红[3](2019)在《Al/Al板复合轧制中界面焊合与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退火态Al/Al板在室温下进行同步和异步复合轧制实验,发现同步轧制后的Al/Al板界面发生焊合,而异步轧制使已焊合的Al/Al板界面又出现分离。为了进一步验证Al/Al板界面焊合与分离现象,分别对同步和异步轧制后的试样进行拉伸实验,并观察拉伸断口的SEM像。分析认为:同步轧制时轧件表面受到的纵向剪应力最大,而轧件厚度二分之一处(对称面)的纵向剪切应力为0,这种剪应力分布有利于复合界面在强大压应力下实现焊合;相比之下,异步轧制存在搓轧区,搓轧区中的纵向剪应力沿轧件厚度方向分布均匀,即Al/Al结合界面受到的纵向剪应力与轧件表面处几乎相等,此剪应力对已经焊合的界面产生破坏作用,导致焊合面发生剪切分离。为了深入探究同步轧制焊合与异步轧制分离的机制,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模拟,得到异步轧制下Al/Al界面处纵向剪应力为57.8 MPa,达到工业纯铝复合界面的剪切强度,足以引起焊合面的剪切分离。这为诠释异步轧制下的界面分离现象提供了佐证,这些研究结果对层状金属复合轧制方式的选择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弓建雄[4](2019)在《一种焦油氨水分离槽界面高度的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化工企业中,常使用浮子液位计测量焦油氨水分离槽的分界面高度,这种技术维护量较大,备件和一次性投入较高。经测试,如果使用合适量程的差压变送器,将仪表零点进行负牵,再通过逻辑换算,同样可以达到精确测量焦油氨水分界面高度的效果。文章对此展开了研究。(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18期)
孙盼[5](2019)在《阴离子效应强化金属萃取分离的界面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金属离子的溶剂萃取分离过程中,共存盐离子对金属离子的萃取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之为盐离子效应。目前,人们对于萃取过程中盐离子效应作用机理的认识还比较缺乏,特别是微观层次。从界面分子层次来研究萃取行为是当前萃取化学研究的前沿,这也为理解萃取过程中盐离子效应的微观机理提供了新方向。本文从离子的界面行为出发,分别针对阴离子(钒、铬)和阳离子(稀土)萃取过程盐离子效应中阴离子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在理解阴离子微观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方法用于强化碱性介质钒、铬的萃取分离、稀土与过渡金属间的萃取分离以及相邻稀土Pr/Nd的萃取分离。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通过搭建全内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装置研究了碱性条件下盐离子在有机溶液/水溶液界面的竞争吸附行为。发现不同盐离子对界面的亲和力存在差异,而且其大小服从SCN->ClO4->I->NO3->Br->Cl->SO42-的顺序,即Hofmeister序列。通过实验验证了离子在隐埋的液/液界面吸附行为中的Hofmeister序列。进一步,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盐离子在有机溶液/水溶液界面的竞争吸附行为,从分子层次揭示了离子在界面竞争吸附行为中的Hofmeister序列。这为理解盐离子与钒、铬离子在界面的竞争吸附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研究了碱性条件下硫酸根离子与钒、铬离子在界面的竞争吸附行为。发现在硫酸根离子浓度增加过程中,铬离子的表面红外特征峰的强度发生明显的降低,而钒离子的表面红外特征峰则几乎不发生变化。为了进一步阐明钒、铬离子这种界面吸附行为的差异,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硫酸根离子与钒、铬离子在界面的竞争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硫酸根离子调控钒、铬离子在界面的选择性吸附行为,从而为发展碱性介质分离钒、铬的新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离子在界面竞争吸附行为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新方法用于强化碱性介质中钒、铬的萃取分离。在酸化伯胺-硫酸钠萃取体系中,通过调控水溶液中硫酸钠的浓度,选择性抑制铬的萃取,从而实现钒、铬在碱性介质中的有效分离。研究表明,钒在有机相中的萃取机理为阴离子交换反应,其中钒以HVO42-的形态与有机相中的NO3-发生阴离子交换反应。热力学研究表明,钒的萃取为放热反应。反萃实验表明,采用硝酸钠溶液可以将负载有机相中的钒有效地反萃下来,反萃后得到的有机相具有较好的循环使用性能。研究了中性膦类萃取剂萃取稀土过程中特殊的盐离子效应。与传统的盐析效应理论不同,本文发现盐离子促进稀土萃取的能力还与盐的浓度密切相关。在低盐浓度条件下,不同盐离子促进稀土萃取的能力服从SCN->ClO4->NO3->Br->Cl-的顺序,即Hofmeister序列。而在高盐浓度条件下,不同盐离子促进稀土萃取的能力不再服从Hofmeister序列,而变成NO3->SCN->ClO4->Br->Cl-的顺序。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 TOPO与稀土离子在界面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低盐浓度条件下,盐阴离子的界面亲和力主导稀土萃取过程中的盐离子效应。高盐浓度条件下盐阴离子的界面亲和力和盐析能力将共同主导TOPO萃取稀土过程中的盐离子效应。研究了非功能离子液体萃取稀土过程中的盐离子效应。结果表明,盐离子促进稀土在非功能离子液体中萃取效率的能力服从SCN->N03->Br->Cl->C1O4-的顺序。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分析,发现萃取配合物中盐离子作为桥梁连接着稀土离子与离子液体。进一步,通过分析不同盐离子的水化能力及其与稀土离子的配位能力,提出非功能离子液体萃取稀土过程中的盐离子效应可以归因于盐离子的水化行为和盐离子与稀土离子间配位能力的协同作用。这为进一步利用盐离子的配位能力调控不同金属离子的萃取分离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离子液体基双水相萃取体系,用于从过渡金属中萃取分离稀土。研究发现,利用硝酸根离子与稀土离子和过渡金属离子间配位能力的差异,可以选择性地从溶液中萃取Nd,从而实现Nd与Fe、Co、Ni之间的有效分离。结合核磁共振氢谱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硝酸根离子在Nd3+的内配位层,而离子液体则在Nd3+的外配位层,硝酸根离子作为桥梁连接了离子液体与Nd3+。不仅如此,由于该离子液体基双水相体系中液/液界面两侧具有相似的微观环境,导致该体系具有极低的粘度和超低的界面张力。这些特征有利于稀土离子在界面的传质动力学,从而提高其萃取动力学。提出了一种由P507有机相、离子液体富集相和硝酸钠水溶液相组成的叁液相萃取体系,用于强化相邻稀土Pr/Nd间的萃取分离。研究发现,相比于有机-水溶液两相体系和离子液体基双水相体系,Pr、Nd在叁液相体系中的分离效率得到了显着的提高。这可以归因于P507有机上相和离子液体富集中相对Pr、Nd具有相反的萃取选择性,即存在“外推拉效应”。通过分析发现,离子液体富集相对稀土的反序萃取可以归因不同稀土离子与硝酸根离子配位能力的差异。全稀土萃取实验结果表明,有机上相易于萃取重稀土,而离子液体富集中相易于萃取轻稀土。因此,所提出的叁液相萃取体系可以同时实现轻稀土与重稀土的分离富集。(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期刊2019-06-01)
薛亚男,朱友益,樊剑,李文军,刘昕彤[6](2019)在《石油磺酸盐低极性组分的分离及其有效成分的结构与界面张力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柱层析法用不同极性洗脱剂将石油磺酸盐低极性组分分离成a、b、c、d四个组分,界面张力测定表明,仅有b组分能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是石油磺酸盐中真正起作用的组分。该组分的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表明,b组分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56,平均碳数为32.43~36.32,支化度为0.225,芳香度为0.213,平均芳碳数(■)=6.9~7.7,平均饱和碳数(■)=25.53~28.62,平均甲基数(■)=4.7~5.,平均每个分子含有1~2个苯环,平均每个烷基侧链含有25~29个碳原子,且平均每个烷基链含有4个支链。(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任选其,徐绯,张显鹏,杨扬[7](2019)在《粗糙圆柱水平入水的界面流动分离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具有微米级颗粒的粗糙圆柱水平入水开展试验研究,通过以高速摄影为工具的流动显示技术研究了粗糙圆柱以不同初速度入水后,水与圆柱表面的界面流动发生的几何形态、运动的变化,对流动分离位置进行了较准确的测量.研究表明,粗糙表面会导致圆柱入水时气-固-液叁相接触线出现锯齿形失稳,接触线速度明显降低,液面更容易与圆柱表面分离.其次,对液面分离的影响因素开展研究,发现随着表面颗粒尺寸减小和单位面积的颗粒数目增加,分离角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加的变化规律;随着入水速度的增加,分离角度减小,界面流动更容易发生分离.最后,通过对不同粗糙表面静态及动态接触角的测量,对粗糙表面动态接触角滞后特性与入水界面流动分离的相关性问题开展了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何恒[8](2019)在《Ni_2P辅助的界面载流子分离效率提高及其光催化活性增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半导体光催化在环境污染治理和新能源开发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虽然传统的异质结催化剂比纯相半导体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有很大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比如界面电子传递阻力较大、载流子分离效率不高、稳定性有待提高等。针对这些不足,本文在传统异质结CdS/g-C_3N_4和BiOBr/g-C_3N_4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过渡金属磷化物Ni_2P的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的叁元复合物,并通过一系列系统的表征手段探讨了光催化反应中光生电子-空穴分离传递的机制和光催化活性增强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在Ⅱ型CdS/g-C_3N_4异质结中引入了少量Ni_2P,构建了一种新型的CdS/Ni_2P/g-C_3N_4叁元复合物,在可见光(λ>420 nm)下表现出优异的全分解水活性,其分解水析出H_2和O_2的速率分别为15.56和7.75 mol·g~(-1)·h~(-1),是CdS/g-C_3N_4活性的4.02倍。通过荧光光谱、瞬态光电流和电化学阻抗谱的研究发现,CdS/Ni_2P/g-C_3N_4具有显着增强的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从而使其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理论计算表明,CdS/Ni_2P/g-C_3N_4之间形成的内电场在Ni_2P的参与下有效驱动g-C_3N_4导带(CB)上的电子向CdS的导带上迁移,即Ni_2P发挥了一种新的电子桥作用。此项研究揭示了过渡金属磷化物在Ⅱ型半导体异质结中作为导带之间的电子桥对提高光电分离效率的重要作用。(2)基于Ni_2P的电子桥作用将直接Z机制体系BiOBr/g-C_3N_4转变成为新型的间接Z机制体系BiOBr/Ni_2P/g-C_3N_4(BNC体系)。在可见光(λ>400 nm)下,新型叁元BNC体系降解污染物模型甲基橙(MO)的光催化性能是二元BiOBr/g-C_3N_4的1.91倍。这是因为Ni_2P作为电子桥能够降低界面阻力,加速了光生电子从BiOBr的导带向g-C_3N_4的价带上的Z型电子转移过程。以上结果表明间接Z机制体系比相应的直接Z机制体系具有更佳的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从而显示出更佳的光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吴志鹏,林勤业,陈永强[9](2019)在《高性能边界元法模拟非线性界面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高性能边界元法(HPBEM)模拟颗粒填充复合材料非线性界面分离问题。以双线性界面模型为例,其非线性本构关系为分段线性界面模型,由线弹性、软化和流动叁个阶段组成。采用多域边界元方法,通过界面节点描述界面应力连续和位移跳跃。通过节点对解耦实现界面分离。与有限元法不同,本文提出的处理界面节点分离的边界元法,在分离前后保持节点自由度(DOF)数目不变,有利于实施数值方法。在非线性界面变形软化阶段的模拟中,每次加载计算采用先从上一次加载条件下卸载,然后更新材料性能重新加载的方案,并通过迭代到达新的平衡状态。同时,本文采用快速多极算法以解决大规模的复合材料脱胶问题,一次计算可以求解数百万自由度规模的问题,并保证了界面应力结果精度。通过与单夹杂情况的解析解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高应力精度。对于含有400个夹杂,自由度数超过13万的问题的脱胶过程模拟,总共耗时25小时。验证了本文方法求解大规模非线性界面问题的求解能力和效率。(本文来源于《力学与工程——数值计算和数据分析2019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4-19)
田洋洋,梁家晨,沈钦,王正宫,靳健[10](2019)在《MOF基混合基质膜的界面设计及气体分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气体分离膜技术因其高能效、低成本、环境友好等特点吸引广泛关注.混合基质膜结合了高分子材料的易加工性及无机材料的优异气体分离性能,成为目前气体分离膜领域的研究焦点.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的填料物质,由于规整的孔道结构,该材料具有非常好的气体筛分性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高分子材料和MOF之间存在着固有的结构、性质的差异,两相界面间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相容性问题.本文重点从MOF填料颗粒尺寸、形貌及界面设计等角度,对影响MOF混合基质膜气体分离性能的因素进行总结和阐述,并对目前MOF基混合基质膜发展给出了简要的评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分离界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豌豆蛋白是一种优良植物源食品蛋白,可应用于植物蛋白乳饮料等产品中。使用豌豆蛋白制备乳液时,在极端碱性或酸性pH条件下处理豌豆蛋白,可改善豌豆蛋白溶解性、乳化性等功能特点,极大弥补了豆类蛋白在食品应用方面的不足。本研究通过质谱技术检测pH偏移处理豌豆蛋白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蛋白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变化,探究pH偏移处理改善豌豆蛋白乳化性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pH 9偏移处理豌豆蛋白相比,pH 10偏移处理豌豆蛋白稳定乳液界面吸附蛋白中11S相对含量平均增高约60.3%,2S相对含量也增多65.5%左右;与pH 7偏移处理豌豆蛋白相比,11S的部分蛋白相对含量平均增加约34.42%,但7S部分蛋白相对含量平均降低约11.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离界面论文参考文献
[1].王立成,于涛,郭丽娜,郭勇,杨灿.原油中石油酸、石油碱的分离、表征与界面活性研究[J].石油化工应用.2019
[2].沈谦,陈义杰.pH偏移处理豌豆分离蛋白稳定乳液的油/水界面蛋白定量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3].于庆波,刘相华,孙莹,陈伟,丁立红.Al/Al板复合轧制中界面焊合与分离[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9
[4].弓建雄.一种焦油氨水分离槽界面高度的测量方法[J].南方农机.2019
[5].孙盼.阴离子效应强化金属萃取分离的界面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9
[6].薛亚男,朱友益,樊剑,李文军,刘昕彤.石油磺酸盐低极性组分的分离及其有效成分的结构与界面张力关系的研究[J].应用化工.2019
[7].任选其,徐绯,张显鹏,杨扬.粗糙圆柱水平入水的界面流动分离特性试验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9
[8].何恒.Ni_2P辅助的界面载流子分离效率提高及其光催化活性增强[D].淮北师范大学.2019
[9].吴志鹏,林勤业,陈永强.高性能边界元法模拟非线性界面分离[C].力学与工程——数值计算和数据分析2019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
[10].田洋洋,梁家晨,沈钦,王正宫,靳健.MOF基混合基质膜的界面设计及气体分离研究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