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腰背筋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筋膜,腰背,疗效,热敏,针刀,经筋,疗法。
腰背筋膜论文文献综述
黄森,周兴茂,吴俊哲,张振山[1](2019)在《棍点理筋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棍点理筋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棍点理筋手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1)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疗效率为85.0%,对照组为67.5%,组间比较(秩和检验),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推拿手法相比,棍点理筋手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更佳。(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冉维佳,于洋[2](2019)在《针刺结筋病灶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结筋病灶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经筋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经筋组患者先进行足太阳经筋触诊,确定结筋病灶点部位后按照毫针针刺的流程施治,常见结筋病灶点为环跳次、志室次、肓门次、腰椎横突、白环俞次、中膂俞次、膀胱俞次、小肠俞次、关元俞次、大肠俞次等;对照组选择腰眼、阿是穴、大肠俞、委中为主穴辨证施治。两组均每天1次,共治疗8周。观察记录0周、2周、4周、8周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oland-morris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RMDQ),腰部静动态肌耐力评估,病例完成情况、安全性评价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筋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自第2疗程开始两组VAS、RMDQ、腰部静动态肌耐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与治疗方案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说明时间因素发挥的作用在两种方案上有差异,经筋组随着疗程延长(尤其在4周后),评分改善的效果显着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经筋理论针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腰部功能,且持续治疗时间超过4周后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段灿新[3](2019)在《自拟舒筋通络汤加减联合毫火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自拟舒筋通络汤加减联合毫火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于中山市沙溪隆都医院中医科就诊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就诊时间为2017年3月1日~2018年2月28日,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叁组,实行普通针刺治疗的设为对照组,实行毫火针治疗的为试验一组,实行口服舒筋通络汤加减联合毫火针治疗的设为试验二组,比对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McGill评分及功能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舒筋通络汤加减联合毫火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唐子佳,周长征[4](2019)在《加用薏苡仁汤加减方治疗风寒湿阻型腰背肌筋膜炎43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加用薏苡仁汤加减方治疗风寒湿阻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风寒湿阻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组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艾瑞昔布片口服,每次1片,每日2次,2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加用薏苡仁汤加减方(薏苡仁15 g,苍术10 g,当归10 g,川芎10 g,桂枝6 g,羌活10 g,独活10 g,防风10 g,伸筋草10 g,木瓜10 g,甘草6 g)治疗,每日1剂,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腰背部功能SC-ODI评分、疼痛VA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为期2周的临床治疗,观察组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SC-ODI、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SC-ODI、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薏苡仁汤加减方能改善风寒湿阻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广西中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刘邦能,龙亨国[5](2019)在《身痛逐瘀汤内服外敷结合冲击波治疗瘀血阻滞型腰背肌筋膜炎33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腰背肌筋膜炎是一种以腰背部持续钝痛、酸胀、局部压痛明显,并伴有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药物、物理治疗、功能锻炼、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但疗效普遍不理想。笔者应用身痛逐瘀汤内服外敷结合冲击波治疗瘀血阻滞型腰背肌筋膜炎,获效满意,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高传勇[6](2019)在《对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开展针刀联合康复训练干预的具体措施与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对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开展针刀联合康复训练干预的具体措施与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31例)及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开展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干预,研究组患者则给予针刀联合康复训练干预,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治疗效果的评定。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70.97%,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开展针刀联合康复训练干预的治疗效果显着,临床应用价值高。(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19期)
韦晔,葛恒清,李开平,王艳萍[7](2019)在《针刀结合热敏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刀结合热敏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就诊并确诊为腰背肌筋膜炎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针刀松解腰背部筋膜及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热敏灸治疗。每周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核磁共振成像下病变组织显影面积以及热敏点数量。结果治疗后两组PRI、VAS评分、PP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 <0.01),且观察组治疗后PRI、VAS评分、PP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0.01)。两组治疗后热敏点均较治疗前显着减少(均P <0.01),且观察组治疗后热敏点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治疗后核磁共振成像下病变组织面积均较治疗前显着缩小(均P <0.01),且观察组治疗后病变组织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刀结合热敏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热敏灸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27期)
苏健,刘彬,陈世忠[8](2019)在《古溪针刀疗法配合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古溪针刀配合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脊柱科门诊就诊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共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脱落2例)],治疗组采用古溪针刀疗法配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注射加小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次数、临床疗效,并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次数较对照组少(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较治疗前降低(P <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疗法均可以缓解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及功能障碍,但与局部封闭注射加小针刀治疗比较,古溪针刀疗法配合拔罐可在较少的治疗次数下改善患者症状,并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27期)
黄京华[9](2019)在《火针针刺肌筋膜激痛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火针针刺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s)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火针针刺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Roland-Morris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RMDQ)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论:治疗组治疗后RDQ评分、ODI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针刺MTrPs能明显缓解腰背不适症状,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徐信仪[10](2019)在《游走罐加中药热敷包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游走罐加中药热敷包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研究。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卫生院治疗的20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游走罐治疗,观察组采用游走罐加中药热敷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肌肉僵硬、活动障碍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游走罐加中药热敷包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显着,能有效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药物的渗透,减轻组织炎症,抑制纤维变性。(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腰背筋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针刺结筋病灶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经筋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经筋组患者先进行足太阳经筋触诊,确定结筋病灶点部位后按照毫针针刺的流程施治,常见结筋病灶点为环跳次、志室次、肓门次、腰椎横突、白环俞次、中膂俞次、膀胱俞次、小肠俞次、关元俞次、大肠俞次等;对照组选择腰眼、阿是穴、大肠俞、委中为主穴辨证施治。两组均每天1次,共治疗8周。观察记录0周、2周、4周、8周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oland-morris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RMDQ),腰部静动态肌耐力评估,病例完成情况、安全性评价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筋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自第2疗程开始两组VAS、RMDQ、腰部静动态肌耐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与治疗方案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说明时间因素发挥的作用在两种方案上有差异,经筋组随着疗程延长(尤其在4周后),评分改善的效果显着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经筋理论针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腰部功能,且持续治疗时间超过4周后疗效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腰背筋膜论文参考文献
[1].黄森,周兴茂,吴俊哲,张振山.棍点理筋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2].冉维佳,于洋.针刺结筋病灶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炎[J].中医学报.2019
[3].段灿新.自拟舒筋通络汤加减联合毫火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9
[4].唐子佳,周长征.加用薏苡仁汤加减方治疗风寒湿阻型腰背肌筋膜炎43例[J].广西中医药.2019
[5].刘邦能,龙亨国.身痛逐瘀汤内服外敷结合冲击波治疗瘀血阻滞型腰背肌筋膜炎33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9
[6].高传勇.对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开展针刀联合康复训练干预的具体措施与效果研究[J].人人健康.2019
[7].韦晔,葛恒清,李开平,王艳萍.针刀结合热敏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9
[8].苏健,刘彬,陈世忠.古溪针刀疗法配合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9
[9].黄京华.火针针刺肌筋膜激痛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
[10].徐信仪.游走罐加中药热敷包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