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及叉车液压系统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叉车液压系统,包括主进油路、主回油路、左货叉液压缸、右货叉液压缸、第一主控换向阀、第二主控换向阀和辅助控制阀组,辅助控制阀组包括第一辅助换向阀和第二辅助换向阀,还包括与左货叉液压缸的无杆腔相连的左货叉无杆腔油路、与右货叉液压缸的无杆腔相连的右货叉无杆腔油路和分别与左货叉液压缸的有杆腔和右货叉液压缸的有杆腔相连的双货叉有杆腔油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叉车液压系统不仅能够使左货叉和右货叉同步实现整体左移、整体右移、同时张开和同时回缩,还能够使左货叉和右货叉实现单独地左移或右移,左货叉和右货叉的移动灵活性较好,移动范围较广,因此适应性较好。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包含叉车液压系统的叉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叉车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供给油液的主进油路(15)、用于供油液回流至油箱(5)的主回油路(16)和相对设置且有杆腔相互连通以分别与左货叉(131)和右货叉(141)对应相连的左货叉液压缸(13)和右货叉液压缸(14),还包括:与所述左货叉液压缸(13)的无杆腔相连的左货叉无杆腔油路(17);与所述右货叉液压缸(14)的无杆腔相连的右货叉无杆腔油路(18);分别与所述左货叉液压缸(13)的有杆腔和所述右货叉液压缸(14)的有杆腔相连的双货叉有杆腔油路(19);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与所述主进油路(15)和所述主回油路(16)对应相连且出油口分别与所述左货叉无杆腔油路(17)和所述右货叉无杆腔油路(18)相连以控制左货叉(131)和右货叉(141)整体左移或整体右移的第一主控换向阀(1);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进油口和回油口对应相连且出油口分别与辅助控制阀组(3)的进油口和回油口相连以通过所述辅助控制阀组(3)控制左货叉(131)和右货叉(141)同时张开或同时回缩的第二主控换向阀(2);所述辅助控制阀组(3)包括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相连且出油口分别与所述右货叉无杆腔油路(18)和所述双货叉有杆腔油路(19)相连以配合所述第二主控换向阀(2)控制右货叉(141)单独左移或单独右移的第一辅助换向阀(31),及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相连且出油口分别与所述左货叉无杆腔油路(17)和所述双货叉有杆腔油路(19)相连以配合所述第二主控换向阀(2)控制左货叉(131)单独左移或单独右移的第二辅助换向阀(32)。

设计方案

1.一种叉车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供给油液的主进油路(15)、用于供油液回流至油箱(5)的主回油路(16)和相对设置且有杆腔相互连通以分别与左货叉(131)和右货叉(141)对应相连的左货叉液压缸(13)和右货叉液压缸(14),还包括:

与所述左货叉液压缸(13)的无杆腔相连的左货叉无杆腔油路(17);

与所述右货叉液压缸(14)的无杆腔相连的右货叉无杆腔油路(18);

分别与所述左货叉液压缸(13)的有杆腔和所述右货叉液压缸(14)的有杆腔相连的双货叉有杆腔油路(19);

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与所述主进油路(15)和所述主回油路(16)对应相连且出油口分别与所述左货叉无杆腔油路(17)和所述右货叉无杆腔油路(18)相连以控制左货叉(131)和右货叉(141)整体左移或整体右移的第一主控换向阀(1);

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进油口和回油口对应相连且出油口分别与辅助控制阀组(3)的进油口和回油口相连以通过所述辅助控制阀组(3)控制左货叉(131)和右货叉(141)同时张开或同时回缩的第二主控换向阀(2);

所述辅助控制阀组(3)包括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相连且出油口分别与所述右货叉无杆腔油路(18)和所述双货叉有杆腔油路(19)相连以配合所述第二主控换向阀(2)控制右货叉(141)单独左移或单独右移的第一辅助换向阀(31),及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相连且出油口分别与所述左货叉无杆腔油路(17)和所述双货叉有杆腔油路(19)相连以配合所述第二主控换向阀(2)控制左货叉(131)单独左移或单独右移的第二辅助换向阀(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控换向阀(1)包括用于分别控制阀芯移动的第一左控油口(a1)和第一右控油口(b1),所述第二主控换向阀(2)包括用于控制阀芯移动的第二右控油口(b2),还包括进口与所述主进油路(15)相连且出口择一地与所述第一左控油口(a1)、所述第一右控油口(b1)和所述第二右控油口(b2)相连以使对应阀芯移动的阀芯控制阀组(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车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控制阀组(4)包括:

进油口与所述主进油路(15)相连的先导控制阀(41);

进油口与所述先导控制阀(41)的出油口相连且回油口与所述油箱(5)相连的第一控制换向阀(42);

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控制换向阀(42)的出油口相连、出油口与所述第一左控油口(a1)相连且回油口与所述油箱(5)相连的第二控制换向阀(43),当所述第一控制换向阀(42)和所述第二控制换向阀(43)均处于第一位时,由所述先导控制阀(41)出油口流出的油液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控制换向阀(42)和所述第二控制换向阀(43)后流入所述第一左控油口(a1);当所述第二控制换向阀(43)处于第二位时,由所述第一左控油口(a1)流出的油液经所述第二控制换向阀(43)回流至所述油箱(5);

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控制换向阀(42)的出油口相连、出油口与所述第一右控油口(b1)相连且回油口与所述油箱(5)相连的第三控制换向阀(44),当所述第一控制换向阀(42)和所述第三控制换向阀(44)均处于第一位时,由所述先导控制阀(41)出油口流出的油液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控制换向阀(42)和所述第三控制换向阀(44)后流入所述第一右控油口(b1);当所述第三控制换向阀(44)处于第二位时,由所述第一右控油口(b1)流出的油液经所述第三控制换向阀(44)回流至所述油箱(5);

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控制换向阀(42)的出油口相连、出油口与所述第二右控油口(b2)相连且回油口与所述油箱(5)相连的第四控制换向阀(45),当所述第一控制换向阀(42)和所述第四控制换向阀(45)均处于第一位时,由所述先导控制阀(41)出油口流出的油液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控制换向阀(42)和所述第四控制换向阀(45)后流入所述第二右控油口(b2);当所述第四控制换向阀(45)处于第二位时,由所述第二右控油口(b2)流出的油液经所述第四控制换向阀(45)回流至所述油箱(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叉车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控制阀组(4)还包括:

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控制换向阀(42)相连且出油口择一地与所述第二控制换向阀(43)的进油口、所述第三控制换向阀(44)的进油口和所述第四控制换向阀(45)的进油口相连、用以控制油液流量的控制节流阀(47)。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叉车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进油口连接于所述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出油口与所述左货叉无杆腔油路(17)之间且出油口与所述主回油路(16)对应相连的第一限压阀(9);

进油口连接于所述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出油口与所述右货叉(141)无杆油路之间且出油口与所述主回油路(16)对应相连的第二限压阀(10);

进油口连接于所述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与所述辅助控制阀组(3)的进油口之间且出油口与所述主回油路(16)对应相连的第三限压阀(11);

进油口连接于所述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与所述辅助控制阀组(3)的出油口之间且出油口与所述主回油路(16)对应相连的第四限压阀(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叉车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与所述主进油路(15)和所述主回油路(16)对应相连以起到安全防护作用的安全溢流阀(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叉车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进油口设有用于使油液仅单向流入所述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进油口设有用于使油液仅单向流入所述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第二单向阀。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叉车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换向阀(31)和所述第二辅助换向阀(32)均为电磁换向阀,还包括:

用于分别设于左货叉(131)和右货叉(141)以检测货物宽度的距离检测件;

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辅助换向阀(31)和所述第二辅助换向阀(32)换向的换向控制开关;

分别与所述换向控制开关和所述距离检测件相连、用于根据所述距离检测件发送的信号控制所述换向控制开关接通状态的控制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叉车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油路(15)设有驱动油液流通的液压泵(7),所述液压泵(7)的入口设有用于过滤油液的过滤器(6)。

10.一种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货叉(131)和右货叉(141),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分别与所述左货叉(131)和所述右货叉(141)相连以控制所述左货叉(131)和\/或所述右货叉(141)动作的叉车液压系统。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搬运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叉车液压系统。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含叉车液压系统的叉车。

背景技术

叉车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搬运车,通常包含两个能够实现叉、夹、推、拉、侧移等操作的货叉,即左货叉和右货叉,使叉车成为托盘转运及集装箱运输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广泛应用于港口、车站、机场、仓库、流通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场合。

叉车的两个货叉通常能够在叉车液压系统的控制下实现相应的动作,由于现有叉车液压系统尚存在不足,使得现有的叉车液压系统仅能够控制两个货叉同时动作,使两个货叉实现整体左移、整体右移、同时张开或同时回缩。由于货物形状及重心不同,在某些转运场合仅需单独调整单个货叉,但是现有叉车液压系统难以实现单独控制其中一个货叉移动,导致货叉的动作不够灵活,应用范围受限,适应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及叉车液压系统,能够使两个货叉同时动作或单独动作,灵活性较好,应用范围较广,适应性自然较好。

其具体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叉车液压系统,包括用于供给油液的主进油路、用于供油液回流至油箱的主回油路和相对设置且有杆腔相互连通以分别与左货叉和右货叉对应相连的左货叉液压缸和右货叉液压缸,还包括:

与左货叉液压缸的无杆腔相连的左货叉无杆腔油路;

与右货叉液压缸的无杆腔相连的右货叉无杆腔油路;

分别与左货叉液压缸的有杆腔和右货叉液压缸的有杆腔相连的双货叉有杆腔油路;

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与主进油路和主回油路对应相连且出油口分别与左货叉无杆腔油路和右货叉无杆腔油路相连以控制左货叉和右货叉整体左移或整体右移的第一主控换向阀;

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与第一主控换向阀的进油口和回油口对应相连且出油口分别与辅助控制阀组的进油口和回油口相连以通过辅助控制阀组控制左货叉和右货叉同时张开或同时回缩的第二主控换向阀;

辅助控制阀组包括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与第二主控换向阀的出油口相连且出油口分别与右货叉无杆腔油路和双货叉有杆腔油路相连以配合第二主控换向阀控制右货叉单独左移或单独右移的第一辅助换向阀,及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与第二主控换向阀的出油口相连且出油口分别与左货叉无杆腔油路和双货叉有杆腔油路相连以配合第二主控换向阀控制左货叉单独左移或单独右移的第二辅助换向阀。

优选地,第一主控换向阀包括用于分别控制阀芯移动的第一左控油口和第一右控油口,第二主控换向阀包括用于控制阀芯移动的第二右控油口,还包括进口与主进油路相连且出口择一地与第一左控油口、第一右控油口和第二右控油口相连以使对应阀芯移动的阀芯控制阀组。

优选地,阀芯控制阀组包括:

进油口与主进油路相连的先导控制阀;

进油口与先导控制阀的出油口相连且回油口与油箱相连的第一控制换向阀;

进油口与第一控制换向阀的出油口相连、出油口与第一左控油口相连且回油口与油箱相连的第二控制换向阀,当第一控制换向阀和第二控制换向阀均处于第一位时,由先导控制阀出油口流出的油液依次流经第一控制换向阀和第二控制换向阀后流入第一左控油口;当第二控制换向阀均处于第二位时,由第一左控油口流出的油液经第二控制换向阀回流至油箱;

进油口与第一控制换向阀的出油口相连、出油口与第一右控油口相连且回油口与油箱相连的第三控制换向阀,当第一控制换向阀和第三控制换向阀均处于第一位时,由先导控制阀出油口流出的油液依次流经第一控制换向阀和第三控制换向阀后流入第一右控油口;当第三控制换向阀均处于第二位时,由第一右控油口流出的油液经第三控制换向阀回流至油箱;

进油口与第一控制换向阀的出油口相连、出油口与第二右控油口相连且回油口与油箱相连的第四控制换向阀,当第一控制换向阀和第四控制换向阀均处于第一位时,由先导控制阀出油口流出的油液依次流经第一控制换向阀和第四控制换向阀后流入第二右控油口;当第四控制换向阀均处于第二位时,由第二右控油口流出的油液经第四控制换向阀回流至油箱。

优选地,阀芯控制阀组还包括:

进油口与第一控制换向阀相连且出油口择一地与第二控制换向阀的进油口、第三控制换向阀的进油口和第四控制换向阀的进油口相连、用以控制油液流量的控制节流阀。

优选地,还包括:

进油口连接于第一主控换向阀的出油口与左货叉无杆腔油路之间且出油口与主回油路对应相连的第一限压阀;

进油口连接于第一主控换向阀的出油口与右货叉无杆油路之间且出油口与主回油路对应相连的第二限压阀;

进油口连接于第二主控换向阀的出油口与辅助控制阀组的进油口之间且出油口与主回油路对应相连的第三限压阀;

进油口连接于第二主控换向阀的出油口与辅助控制阀组的出油口之间且出油口与主回油路对应相连的第四限压阀。

优选地,还包括:

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与主进油路和主回油路对应相连以起到安全防护作用的安全溢流阀。

优选地,第一主控换向阀的进油口设有用于使油液仅单向流入第一主控换向阀的第一单向阀,第二主控换向阀的进油口设有用于使油液仅单向流入第二主控换向阀的第二单向阀。

优选地,第一辅助换向阀和第二辅助换向阀均为电磁换向阀,还包括:

用于分别设于左货叉和右货叉以检测货物宽度的距离检测件;

用于控制第一辅助换向阀和第二辅助换向阀换向的换向控制开关;

分别与换向控制开关和距离检测件相连、用于根据距离检测件发送的信号控制换向控制开关接通状态的控制器。

优选地,主进油路设有驱动油液流通的液压泵,液压泵的入口设有用于过滤油液的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叉车,包括左货叉和右货叉,还包括如上任一项的分别与左货叉和右货叉相连以控制左货叉和\/或右货叉动作的叉车液压系统。

相对于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叉车液压系统,包括左货叉无杆腔油路、右货叉无杆腔油路、双货叉有杆腔油路、第一主控换向阀、第二主控换向阀和辅助控制阀组。

第一主控换向阀的进油口与主进油路相连,其出油口分别与左货叉无杆腔油路和右货叉无杆腔油路相连;当从第一主控换向阀进油口流出的油液流入左货叉无杆腔油路时,左货叉液压缸驱动左货叉左移;由于右货叉液压缸与左货叉液压缸相对设置,且右货叉液压缸的有杆腔与左货叉液压缸的有杆腔相连通,使左货叉液压缸的有杆腔内的油液流入右货叉液压缸的有杆腔内,从而使右货叉液压缸驱动右货叉左移,进而使左货叉和右货叉实现整体左移;

当从第一主控换向阀进油口流出的油液流入右货叉无杆腔油路时,右货叉液压缸驱动右货叉右移;同理地,流入左货叉液压缸的有杆腔内的油液驱动左货叉右移,从而使左货叉和右货叉实现整体右移;

第二主控换向阀的进油口与第一主控换向阀的进油口相连,第二主控换向阀的出油口分别与辅助控制阀组的进油口和回油口,辅助控制阀组包括第一辅助换向阀和第二辅助换向阀,第一辅助换向阀的进油口与第二主控换向阀的出油口相连,第一辅助换向阀的出油口分别与右货叉无杆腔油路和双货叉有杆腔油路相连;第二辅助换向阀的进油口与第二主控换向阀的出油口相连,第二辅助换向阀的出油口分别与左货叉无杆腔油路和双货叉有杆腔油路相连;

当从第二主控换向阀进油口流出的油液流入辅助控制阀组的进油口时,从第一辅助换向阀的进油口流出油液流入右货叉无杆腔油路,同时从第二辅助换向阀的进油口流出的油液流入左货叉无杆腔油路,从而使油液分别流入左货叉液压缸的无杆腔和右货叉液压缸的无杆腔,从而使左货叉左移,右货叉右移,进而使左货叉和右货叉实现同时张开;

当从第二主控换向阀进油口流出的油液流入辅助控制阀组的进油口时,从第一辅助换向阀的进油口流出油液和从第二辅助换向阀的进油口流出的油液均流入双货叉有杆腔油路,使油液分别流入左货叉液压缸的有杆腔和右货叉液压缸的有杆腔,从而使左货叉右移、右货叉左移,进而使左货叉和右货叉实现同时回缩;

当从第二主控换向阀进油口流出的油液流入辅助控制阀组的进油口时,从第一辅助换向阀的进油口流出油液流入右货叉无杆腔油路,同时第二辅助换向阀不工作,从而使油液流入右货叉液压缸的无杆腔,右货叉右移;从右货叉液压缸的有杆腔流出的油液经双货叉有杆腔油路回流至第一辅助换向阀,再经第二主控换向阀回流至主回油路,从而使左货叉停止动作,进而使右货叉实现单独右移;

当从第二主控换向阀进油口流出的油液流入辅助控制阀组的进油口时,从第二辅助换向阀的进油口流出油液流入左货叉无杆腔油路,同时第一辅助换向阀不工作,从而使油液流入左货叉液压缸的无杆腔,左货叉左移;从左货叉液压缸的有杆腔流出的油液经双货叉有杆腔油路回流至第二辅助换向阀,再经第二主控换向阀回流至主回油路,从而使右货叉停止动作,进而使左货叉实现单独左移;

当从第二主控换向阀进油口流出的油液流入辅助控制阀组的进油口时,从第一辅助换向阀的进油口流出油液流入双货叉有杆腔油路,同时第二辅助换向阀不工作,从而使油液分别流入左货叉液压缸的有杆腔和右货叉液压缸的有杆腔,右货叉左移,且从右货叉液压缸的无杆腔流出的油液经第一辅助换向阀和第二主控换向阀回流至油箱;从左货叉液压缸的无杆腔流出的油液因第二辅助换向阀未开启而无法回流至油箱,左货叉保证不动,从而使右货叉实现单独左移;

当从第二主控换向阀进油口流出的油液流入辅助控制阀组的进油口时,从第二辅助换向阀的进油口流出油液流入双货叉有杆腔油路,同时第一辅助换向阀不工作,从而使油液分别流入左货叉液压缸的有杆腔和右货叉液压缸的有杆腔,左货叉右移,且从左货叉液压缸的无杆腔流出的油液经第二辅助换向阀和第二主控换向阀回流至油箱;从右货叉液压缸的无杆腔流出的油液因第一辅助换向阀未开启而无法回流至油箱,右货叉保证不动,从而使左货叉实现单独右移;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叉车液压系统不仅能够使左货叉和右货叉同步实现整体左移、整体右移、同时张开和同时回缩,还能够使左货叉和右货叉实现单独地左移或右移,左货叉和右货叉的移动灵活性较好,移动范围较广,因此适应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叉车,包含叉车液压系统,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叉车液压系统的液压原理图。

附图标记如下:

第一主控换向阀1、第二主控换向阀2、辅助控制阀组3、阀芯控制阀组4、油箱5、过滤器6、液压泵7、安全溢流阀8、第一限压阀9、第二限压阀10、第三限压阀11、第四限压阀12、左货叉液压缸13、右货叉液压缸14、主进油路15、主回油路16、左货叉无杆腔油路17、右货叉无杆腔油路18和双货叉有杆腔油路19;

左货叉131;

右货叉141;

第一辅助换向阀31和第二辅助换向阀32;

先导控制阀41、第一控制换向阀42、第二控制换向阀43、第三控制换向阀44、第四控制换向阀45、第五控制换向阀46和控制节流阀47;

第一左控油口a1和第一右控油口b1;

第二左控油口a2和第二右控油口b2;

第一主控换向阀的进油口P1、第一主控换向阀的回油口T1、第一主控换向阀的出油口A1和第一主控换向阀的出油口B1;

第二主控换向阀的进油口P2、第二主控换向阀的回油口T2、第二主控换向阀的出油口A2和第二主控换向阀的出油口B2;

辅助控制阀组的进油口P3和辅助控制阀组的回油口T3;

第一辅助换向阀的进油口P31、第一辅助换向阀的回油口T31、第一辅助换向阀的出油口A31和第一辅助换向阀的出油口B31;

第二辅助换向阀的进油口P32、第二辅助换向阀的回油口T32、第二辅助换向阀的出油口A32和第二辅助换向阀的出油口B32;

第一上电磁铁SV31A和第一下电磁铁SV31B;

第二上电磁铁SV32A和第二下电磁铁SV32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叉车液压系统的液压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叉车液压系统,包括主进油路15、主回油路16、左货叉液压缸13和右货叉液压缸14,还包括左货叉无杆腔油路17、右货叉无杆腔油路18、双货叉有杆腔油路19、第一主控换向阀1、第二主控换向阀2和辅助控制阀组3,辅助控制阀组3包括第一辅助换向阀31和第二辅助换向阀32。

主进油路15的进油口设有液压泵7,以便为液压系统提供油液。为保证液压系统稳定运转并延长各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液压泵7的进口设有用于过滤油液的过滤器6,以防杂质进入液压系统。主回油路16与油箱5相连,以便引导油液回流至油箱5。

左货叉液压缸13与左货叉131相连,用于驱动左货叉131动作。右货叉液压缸14与右货叉141相连,用于驱动右货叉141动作。左货叉液压缸13和右货叉液压缸14均优选为单活塞液压缸,且二者相对设置,从而使左货叉液压缸13活塞杆的伸缩方向与右货叉液压缸14活塞杆的伸缩方向相反,从而方便调节左货叉131与右货叉141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左货叉液压缸13的有杆腔和右货叉液压缸14的有杆腔相互连通,从而使左货叉131和右货叉141实现相应的动作。

左货叉无杆腔油路17与左货叉液压缸13的无杆腔相连,以便引导油液从左货叉液压缸13的无杆腔流入或流出。同样地,右货叉无杆腔油路18与右货叉液压缸14的无杆腔相连,双货叉有杆腔油路19分别与左货叉液压缸13的有杆腔和右货叉液压缸14的有杆腔相连。

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进油口P1与主进油路15相连,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回油口T1与主回油路16相连,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出油口A1和出油口B1分别与左货叉无杆腔油路17和右货叉无杆腔油路18对应相连。优选地,第一主控换向阀1为三位六通换向阀。

当第一主控换向阀1处于中位时,主进油路15的油液依次经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中位和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中位直接流入主回油路16。

当第一主控换向阀1处于右位时,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进油口P1与出油口A1相连通,且其回油口T1与出油口B1相连通;由主进油路15流入的油液经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进油口P1流入第一主控换向阀1内,再由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出油口A1流入左货叉无杆腔油路17,左货叉液压缸13驱动左货叉131左移;由左货叉液压缸13的有杆腔流出的油液流入右货叉液压缸14的有杆腔内,使右货叉液压缸14驱动右货叉141左移,从而使左货叉131和右货叉141实现整体左移。

当第一主控换向阀1处于左位时,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进油口P1与出油口B1相连通,且其回油口T1与出油口A1相连通;由主进油路15流入的油液经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进油口P1流入第一主控换向阀1内,再由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出油口B1流入右货叉无杆腔油路18,右货叉液压缸14驱动右货叉141右移;由右货叉液压缸14的有杆腔流入的油液流入左货叉液压缸13的有杆腔内,使左货叉液压缸13驱动左货叉131右移,从而使左货叉131和右货叉141实现整体右移。

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进油口P2与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进油口P1相连,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回油口T2与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回油口T1相连,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A2与辅助控制阀组3的进油口P3相连,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B2与辅助控制阀组3的回油口T3相连。

辅助控制阀组3包括第一辅助换向阀31和第二辅助换向阀32,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进油口P31通过辅助控制阀组3的进油口P3与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A2相连,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回油口T31通过辅助控制阀组3的回油口T3与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B2相连,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出油口A31与双货叉有杆腔油路19相连,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出油口B31与右货叉无杆腔油路18相连。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进油口P32通过辅助控制阀组3的进油口P3与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A2相连,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回油口T32通过辅助控制阀组3的回油口T3与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B2相连,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出油口A32与双货叉有杆腔油路19相连,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出油口B32与左货叉无杆腔油路17相连。

优选地,第二主控换向阀2为三位六通换向阀,第一辅助换向阀31和第二辅助换向阀32均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且中位机能均为O型。

当第二主控换向阀2处于右位时,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进油口P2与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A2相连通,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回油口T2与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B2相连通;当第二主控换向阀2处于左位时,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进油口P2与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B2相连通,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回油口T2与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A2相连通。

当第一辅助换向阀31和第二辅助换向阀32均处于中位时,由第二主控换向阀2流出的油液直接回流的油箱5,也即第一辅助换向阀31和第二辅助换向阀32无法使油液流入左货叉液压缸13和右货叉液压缸14。

当第一下电磁铁SV31B得电时,第一辅助换向阀31处于下位,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进油口P31与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出油口B31相连通,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回油口T31与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出油口A31相连通;当第一上电磁铁SV31A得电时,第一辅助换向阀31处于上位,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进油口P31与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出油口A31相连通,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回油口T31与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出油口B31相连通。

同样地,当第二下电磁铁SV32B得电时,第二辅助换向阀32处于下位,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进油口P32与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出油口B32相连通,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回油口T32与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出油口A32相连通;当第二上电磁铁SV32A得电时,第二辅助换向阀32处于上位,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进油口P32与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出油口A32相连通,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回油口T32与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出油口B32相连通。

当第二主控换向阀2处于右位时,由主进油路15流入的油液经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进油口P2流入第二主控换向阀2内,再由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A2流入辅助控制阀组3的进油口P3;与此同时,第一下电磁铁SV31B和第二下电磁铁SV32B同时得电,第一辅助换向阀31和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阀芯均上移,使第一辅助换向阀31和第二辅助换向阀32均处于下位,流经辅助控制阀组3进油口P3的油液由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进油口P31流入第一辅助换向阀31内,再由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出油口B31流入右货叉无杆腔油路18,右货叉液压缸14驱动右货叉141右移;同时流经辅助控制阀组3进油口P3的油液由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进油口P32流入第二辅助换向阀32内,再由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出油口B32流入左货叉无杆腔油路17,左货叉液压缸13驱动左货叉131左移;从而使左货叉131和右货叉141实现同时张开。

当第二主控换向阀2处于右位,且第一上电磁铁SV31A和第二上电磁铁SV32A同时得电,第一辅助换向阀31和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阀芯均下移,使第一辅助换向阀31和第二辅助换向阀32均处于上位,流经辅助控制阀组3进油口P3的油液由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进油口P31流入第一辅助换向阀31内,再由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出油口A31流入双货叉有杆腔油路19;同时流经辅助控制阀组3进油口P3的油液由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进油口P32流入第二辅助换向阀32内,再由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出油口A32流入双货叉有杆腔油路19;从而使油液同时流入左货叉液压缸13的有杆腔和右货叉液压缸14的有杆腔,进而使左货叉131右移、右货叉141左移,使左货叉131和右货叉141实现同时回缩。

当第二主控换向阀2处于右位,且第一下电磁铁SV31B得电,第一辅助换向阀31处于下位,流经辅助控制阀组3进油口P3的油液由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进油口P31流入第一辅助换向阀31内,再由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出油口B31流入右货叉无杆腔油路18,右货叉液压缸14驱动右货叉141右移;于此同时,第一主控换向阀1和第二辅助换向阀32均未启动,意味着第一主控换向阀1和第二辅助换向阀32均处于中位,由右货叉液压缸14的有杆腔流出的油液经双货叉有杆腔油路19回流至第一辅助换向阀31,再从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出油口A31回流至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回油口T31,再经辅助控制阀组3的回油口T3流入第二主控换向阀2,接着从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B2回流至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回油口T2,直至油液经主回油路16回流至油箱5,使左货叉131无法动作,从而使右货叉141实现单独右移。

当第二主控换向阀2处于右位,且第二下电磁铁SV32B得电,第二辅助换向阀32处于下位,流经辅助控制阀组3进油口P3的油液由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进油口P32流入第二辅助换向阀32内,再由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出油口B32流入左货叉无杆腔油路17,左货叉液压缸13驱动左货叉131左移;于此同时,第一主控换向阀1和第一辅助换向阀31均处于中位,由左货叉液压缸13的有杆腔流出的油液经双货叉有杆腔油路19回流至第二辅助换向阀32,再从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出油口A32回流至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回油口T32,再经辅助控制阀组3的回油口T3流入第二主控换向阀2,接着从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B2回流至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回油口T2,直至油液经主回油路16回流至油箱5,使右货叉141无法动作,从而使左货叉131实现单独左移。

当第二主控换向阀2处于右位,且第一上电磁铁SV31A得电,第一辅助换向阀31处于上位,流经辅助控制阀组3进油口P3的油液由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进油口P31流入第一辅助换向阀31内,再由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出油口A31流入双货叉有杆腔油路19,油液分别流入左货叉液压缸13的有杆腔和右货叉液压缸14的有杆腔,右货叉141左移;与此同时,第一主控换向阀1和第二辅助换向阀32均处于中位,由右货叉液压缸14的无杆腔流出的油液经右货叉无杆腔油路18回流至第一辅助换向阀31,再从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出油口B31回流至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回油口T31,再经辅助控制阀组3的回油口T3流入第二主控换向阀2,接着从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B2回流至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回油口T2,直至油液经主回油路16回流至油箱5,使左货叉131无法动作,从而使右货叉141实现单独左移。

当第二主控换向阀2处于右位,且第二上电磁铁SV32A得电,第二辅助换向阀32处于上位,流经辅助控制阀组3进油口P3的油液由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进油口P32流入第二辅助换向阀32内,再由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出油口A32流入双货叉有杆腔油路19,油液分别流入左货叉液压缸13的有杆腔和右货叉液压缸14的有杆腔,左货叉131右移;与此同时,第一主控换向阀1和第一辅助换向阀31均处于中位,由左货叉液压缸13的无杆腔流出的油液经左货叉无杆腔油路17回流至第二辅助换向阀32,再从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出油口B32回流至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回油口T32,再经辅助控制阀组3的回油口T3流入第二主控换向阀2,接着从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B2回流至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回油口T2,直至油液经主回油路16回流至油箱5,使右货叉141保证不动,从而使左货叉131实现单独右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叉车液压系统不仅能够使左货叉131和右货叉141同步实现整体左移、整体右移、同时张开和同时回缩,还能够使左货叉131和右货叉141实现单独地左移或右移,左货叉131和右货叉141的移动灵活性较好,移动范围较广,因此适应性较好。

优选地,第一主控换向阀1和第二主控换向阀2均为液控换向阀,其中,第一主控换向阀1包括分别设于左右两端以控制阀芯移动的第一左控油口a1和第一右控油口b1;第二主控换向阀2包括分别设于左右两端以控制阀芯移动的第二左控油口a2和第二右控油口b2;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进口与主进油路15相连且出口择一地与第一左控油口a1、第一右控油口b1、第二左控油口a2和第二右控油口b2相连以使对应阀芯移动的阀芯控制阀组4,以便按需控制第一主控换向阀1和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阀芯稳定移动。

优选地,阀芯控制阀组4包括先导控制阀41、第一控制换向阀42、第二控制换向阀43、第三控制换向阀44、第四控制换向阀45和第五控制换向阀46。

其中,先导控制阀41的进油口与主进油路15相连,包含若干用于对应调整第一控制换向阀42、第二控制换向阀43、第三控制换向阀44、第四控制换向阀45和第五控制换向阀46的阀芯位置的操纵手柄。优选地,第一控制换向阀42、第二控制换向阀43、第三控制换向阀44、第四控制换向阀45和第五控制换向阀46均为二位三通手动换向阀。

第一控制换向阀42的进油口与先导控制阀41的出油口相连,第一控制换向阀42的出油口分别与第二控制换向阀43、第三控制换向阀44、第四控制换向阀45和第五控制换向阀46的进油口相连,第一控制换向阀42的回油口与油箱5相连。当第一控制换向阀42处于右位时,第一控制换向阀42的回油口堵塞,由先导控制阀41的出油口流出的油液经第一控制换向阀42的进油口流入第一控制换向阀42,再由第一控制换向阀42的出油口流入第二控制换向阀43的进油口;当第一控制换向阀42处于左位时,第一控制换向阀42的进油口堵塞,第一控制换向阀42的出油口与其回油口相连通,便于实现回油。

第二控制换向阀43的回油口与油箱5相连,第二控制换向阀43的出油口与第一左控油口a1相连。当第一控制换向阀42和第二控制换向阀43均处于第一位时,也即处于右位时,由先导控制阀41出油口流出的油液经第一控制换向阀42从第二控制换向阀43的进油口流入第二控制换向阀43,油液再经第二控制换向阀43的出油口流入第一左控油口a1,使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左端具有一定压力的油液,以便推动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阀芯右移,使第一主控换向阀1处于左位;当第二控制换向阀43均处于第二位时,也即处于左位时,由第一左控油口a1流出的油液经第二控制换向阀43回流至油箱5,实现回油。

第三控制换向阀44的回油口与油箱5相连,第三控制换向阀44的出油口与第一右控油口b1相连。当第一控制换向阀42和第三控制换向阀44均处于第一位时,也即处于右位时,由先导控制阀41出油口流出的油液经第一控制换向阀42从第三控制换向阀44的进油口流入第三控制换向阀44,油液再经第三控制换向阀44的出油口流入第一右控油口b1,使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左端具有一定压力的油液,以便推动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阀芯左移,使第一主控换向阀1处于右位;当第三控制换向阀44均处于第二位时,也即处于左位时,由第一右控油口b1流出的油液经第三控制换向阀44回流至油箱5,实现回油。

第四控制换向阀45的回油口与油箱5相连,第四控制换向阀45的出油口与第二右控油口b2相连。当第一控制换向阀42和第四控制换向阀45均处于第一位时,也即处于右位时,由先导控制阀41出油口流出的油液经第一控制换向阀42从第四控制换向阀45的进油口流入第四控制换向阀45,油液再经第四控制换向阀45的出油口流入第二右控油口b2,使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右端具有一定压力的油液,以便推动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阀芯左移,使第二主控换向阀2处于右位;当第四控制换向阀45均处于第二位时,也即处于左位时,由第二右控油口b2流出的油液经第四控制换向阀45回流至油箱5,实现回油。

第五控制换向阀46的回油口与油箱5相连,第五控制换向阀46的出油口与第二左控油口a2相连。当第一控制换向阀42和第五控制换向阀46均处于第一位时,也即处于右位时,由先导控制阀41出油口流出的油液经第一控制换向阀42从第五控制换向阀46的进油口流入第五控制换向阀46,油液再经第五控制换向阀46的出油口流入第二左控油口a2,使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左端具有一定压力的油液,以便推动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阀芯右移,使第二主控换向阀2处于右位;当第五控制换向阀46均处于第二位时,也即处于左位时,由第二左控油口a2流出的油液经第五控制换向阀46回流至油箱5,实现回油。

为提升流经第一控制换向阀42的油液压力,阀芯控制阀组4还包括控制节流阀47,控制节流阀47的进油口与第一控制换向阀42出油口相连,控制节流阀47的出油口择一地与第二控制换向阀43的进油口、第三控制换向阀44的进油口、第四控制换向阀45的进油口和第五控制换向阀46的进油口相连,从而通过调节减小油液流量以提升油液压力。

为提升左货叉131和右货叉141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限压阀9、第二限压阀10、第三限压阀11和第四限压阀12,其中,第一限压阀9的进油口连接于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出油口与左货叉无杆腔油路17之间,且第一限压阀9的出油口与主回油路16相连,以限制左货叉液压缸13内的油液压力,从而保证左货叉131稳定插取货物,安全性自然有所提升。

同样地,第二限压阀10的进油口连接于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出油口与右货叉141无杆油路之间,且第二限压阀10的与主回油路16对应相连,以保证右货叉141稳定。第三限压阀11的进油口连接于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与辅助控制阀组3的进油口之间,且第三限压阀11的出油口与主回油路16相连,以保证辅助控制阀组3稳定,从而保证左货叉131和右货叉141稳定。第四限压阀12的进油口连接于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与辅助控制阀组3的出油口之间,且第四限压阀12的出油口与主回油路16相连,以进一步保证辅助控制阀组3稳定,从而进一步保证左货叉131和右货叉141稳定。

优选地,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限压阀9、第二限压阀10、第三限压阀11和第四限压阀12的结构相同,有利于提升通用性。其中,第一限压阀9包括进油口连接于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出油口与左货叉无杆腔油路17之间且出油口与主回油路16相连的第一溢流阀,第一限压阀9还包括进油口与第一溢流阀的出油口相连且出油口与第一溢流阀的进油口相连的第一防护单向阀。第二限压阀10、第三限压阀11和第四限压阀12的结构具体参照第一限压阀9,在此不再详述。

为提升叉车液压系统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进油口与主进油路15相连且出油口与主回油路16相连的安全溢流阀8,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由主进油路15流入第一主控换向阀1或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油路与由主进油路15流入安全溢流阀8的油路并联,从而当油液压力超出安全溢流阀8的设定压力时,安全溢流阀8开启,主进油路15实现卸荷。

为进一步提升安全性,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进油口设有用于使油液仅由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进油口P1单向流入第一主控换向阀1内的第一单向阀,第二主控换向的进油口设有用于使油液仅由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进油口P2单向流入第二主控换向阀2内的第二单向阀。

为使第一辅助换向阀31和第二辅助换向阀32自动且准确地切换工作位置,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辅助换向阀31和第二辅助换向阀32均为电磁换向阀,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距离检测件、换向控制开关和控制器,其中,距离检测件分别设于左货叉131和右货叉141,以便检测货物的宽度。距离检测件可以是距离检测传感器,但不限于此。

换向控制开关用于分别控制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电磁铁和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电磁铁选择性地得电或失电,从而控制第一辅助换向阀31和第二辅助换向阀32换向。控制器分别与换向控制开关和距离检测件相连,以便控制器根据距离检测件发送的信号控制换向控制开关接通状态,从而自动控制电磁铁的得失电状态,进而分别自动控制第一辅助换向阀31和第二辅助换向阀32换向,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同时有利于提升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叉车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从油箱5流出的油液经过滤器6过滤后流入液压泵7,液压泵7驱动油液流入主进油路15;

部分油液流入先导控制阀41,操纵手柄第一控制换向阀42和第三控制换向阀44至右位,从先导控制阀41流出的油液依次经第一控制换向阀42和第三控制换向阀44流入第一右控油口b1,推动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阀芯左移,第一主控换向阀1进入右位;同时部分油液由主进油路15流入的油液经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进油口P1流入第一主控换向阀1内,再由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出油口A1流入左货叉无杆腔油路17,左货叉液压缸13驱动左货叉131左移;由左货叉液压缸13的有杆腔流出的油液流入右货叉液压缸14的有杆腔内,右货叉液压缸14驱动右货叉141左移,左货叉131和右货叉141实现整体左移;

部分油液流入先导控制阀41,操纵手柄第一控制换向阀42和第二控制换向阀43至右位,从先导控制阀41流出的油液依次经第一控制换向阀42和第二控制换向阀43流入第一左控油口a1,推动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阀芯右移,第一主控换向阀1进入左位;同时部分油液由主进油路15流入的油液经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进油口P1流入第一主控换向阀1内,再由第一主控换向阀1的出油口B1流入右货叉无杆腔油路18,右货叉液压缸14驱动右货叉141右移;由右货叉液压缸14的有杆腔流入的油液流入左货叉液压缸13的有杆腔内,左货叉液压缸13驱动左货叉131右移,左货叉131和右货叉141实现整体右移;

部分油液流入先导控制阀41,操纵手柄第一控制换向阀42和第四控制换向阀45至右位,从先导控制阀41流出的油液依次经第一控制换向阀42和第四控制换向阀45流入第二右控油口b2,推动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阀芯左移,第二主控换向阀2进入右位;同时部分油液由主进油路15流入的油液经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进油口P2流入第二主控换向阀2内,再由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A2流入辅助控制阀组3的进油口P3;第一下电磁铁SV31B和第二下电磁铁SV32B同时得电,第一辅助换向阀31和第二辅助换向阀32均进入下位,流经辅助控制阀组3进油口P3的油液由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进油口P31流入第一辅助换向阀31内,再由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出油口B31流入右货叉无杆腔油路18,右货叉液压缸14驱动右货叉141右移;同时流经辅助控制阀组3进油口P3的油液由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进油口P32流入第二辅助换向阀32内,再由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出油口B32流入左货叉无杆腔油路17,左货叉液压缸13驱动左货叉131左移,左货叉131和右货叉141实现同时张开。

部分油液流入先导控制阀41,操纵手柄第一控制换向阀42和第四控制换向阀45至右位,从先导控制阀41流出的油液依次经第一控制换向阀42和第四控制换向阀45流入第二右控油口b2,推动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阀芯左移,第二主控换向阀2进入右位;同时部分油液由主进油路15流入的油液经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进油口P2流入第二主控换向阀2内,再由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A2流入辅助控制阀组3的进油口P3;第一上电磁铁SV31A和第二上电磁铁SV32A同时得电,第一辅助换向阀31和第二辅助换向阀32均进入上位,流经辅助控制阀组3进油口P3的油液由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进油口P31流入第一辅助换向阀31内,再由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出油口A31流入双货叉有杆腔油路19;同时流经辅助控制阀组3进油口P3的油液由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进油口P32流入第二辅助换向阀32内,再由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出油口A32流入双货叉有杆腔油路19;油液同时流入左货叉液压缸13的有杆腔和右货叉液压缸14,左货叉131右移、右货叉141左移,左货叉131和右货叉141实现同时回缩;

部分油液流入先导控制阀41,操纵手柄第一控制换向阀42和第四控制换向阀45至右位,从先导控制阀41流出的油液依次经第一控制换向阀42和第四控制换向阀45流入第二右控油口b2,推动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阀芯左移,第二主控换向阀2进入右位;同时部分油液由主进油路15流入的油液经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进油口P2流入第二主控换向阀2内,再由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A2流入辅助控制阀组3的进油口P3;第一下电磁铁SV31B得电,第一辅助换向阀31进入下位,流经辅助控制阀组3进油口P3的油液由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进油口P31流入第一辅助换向阀31内,再由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出油口B31流入右货叉无杆腔油路18,右货叉液压缸14驱动右货叉141右移;同时第一主控换向阀1和第二辅助换向阀32均不启动,由右货叉液压缸14的有杆腔流出的油液经双货叉有杆腔油路19回流至第一辅助换向阀31,再从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出油口A31回流至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回油口T31,再经辅助控制阀组3的回油口T3流入第二主控换向阀2,从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B2回流至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回油口T2,直至油液经主回油路16回流至油箱5,左货叉131无法动作,右货叉141实现单独右移;

部分油液流入先导控制阀41,操纵手柄第一控制换向阀42和第四控制换向阀45至右位,从先导控制阀41流出的油液依次经第一控制换向阀42和第四控制换向阀45流入第二右控油口b2,推动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阀芯左移,第二主控换向阀2进入右位;同时部分油液由主进油路15流入的油液经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进油口P2流入第二主控换向阀2内,再由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A2流入辅助控制阀组3的进油口P3;第二下电磁铁SV32B得电,第二辅助换向阀32进入下位,流经辅助控制阀组3进油口P3的油液由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进油口P32流入第二辅助换向阀32内,再由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出油口B32流入左货叉无杆腔油路17,左货叉液压缸13驱动左货叉131左移;同时第一主控换向阀1和第一辅助换向阀31均不启动,由左货叉液压缸13的有杆腔流出的油液经双货叉有杆腔油路19回流至第二辅助换向阀32,再从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出油口A32回流至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回油口T32,再经辅助控制阀组3的回油口T3流入第二主控换向阀2,从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B2回流至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回油口T2,直至油液经主回油路16回流至油箱5,右货叉141无法动作,左货叉131实现单独左移;

部分油液流入先导控制阀41,操纵手柄第一控制换向阀42和第四控制换向阀45至右位,从先导控制阀41流出的油液依次经第一控制换向阀42和第四控制换向阀45流入第二右控油口b2,推动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阀芯左移,第二主控换向阀2进入右位;同时部分油液由主进油路15流入的油液经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进油口P2流入第二主控换向阀2内,再由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A2流入辅助控制阀组3的进油口P3;第一上电磁铁SV31A得电,第一辅助换向阀31进入上位,流经辅助控制阀组3进油口P3的油液由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进油口P31流入第一辅助换向阀31内,再由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出油口A31流入双货叉有杆腔油路19,油液分别流入左货叉液压缸13的有杆腔和右货叉液压缸14的有杆腔,右货叉141左移;同时第一主控换向阀1和第二辅助换向阀32均不启动,由右货叉液压缸14的无杆腔流出的油液经右货叉无杆腔油路18回流至第一辅助换向阀31,再从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出油口B31回流至第一辅助换向阀31的回油口T31,再经辅助控制阀组3的回油口T3流入第二主控换向阀2,从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B2回流至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回油口T2,直至油液经主回油路16回流至油箱5,左货叉131无法动作,右货叉141实现单独左移;

部分油液流入先导控制阀41,操纵手柄第一控制换向阀42和第四控制换向阀45至右位,从先导控制阀41流出的油液依次经第一控制换向阀42和第四控制换向阀45流入第二右控油口b2,推动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阀芯左移,第二主控换向阀2进入右位;同时部分油液由主进油路15流入的油液经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进油口P2流入第二主控换向阀2内,再由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A2流入辅助控制阀组3的进油口P3;第二上电磁铁SV32A得电,第二辅助换向阀32进入上位,流经辅助控制阀组3进油口P3的油液由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进油口P32流入第二辅助换向阀32内,再由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出油口A32流入双货叉有杆腔油路19,油液分别流入左货叉液压缸13的有杆腔和右货叉液压缸14的有杆腔,左货叉131右移;同时第一主控换向阀1和第一辅助换向阀31均不启动,由左货叉液压缸13的无杆腔流出的油液经左货叉无杆腔油路17回流至第二辅助换向阀32,再从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出油口B32回流至第二辅助换向阀32的回油口T32,再经辅助控制阀组3的回油口T3流入第二主控换向阀2,从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出油口B2回流至第二主控换向阀2的回油口T2,直至油液经主回油路16回流至油箱5,右货叉141保证不动,使左货叉131实现单独右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叉车,包括左货叉131和右货叉141,还包括上述分别与左货叉131和右货叉141相连以控制左货叉131和\/或右货叉141动作的叉车液压系统,具有与叉车液压系统相同的有益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叉车及叉车液压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设计图

一种叉车及叉车液压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4316.4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6(杭州)

授权编号:CN209567770U

授权时间:20191101

主分类号:B66F 9/22

专利分类号:B66F9/22;B66F9/14;F15B11/22;F15B13/06;F15B21/041

范畴分类:32F;

申请人: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1305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相府路666号

发明人:李婧;宋涛;王建超;张远锋;葛伟伟;季彬琪;游颖捷;方啟伟

第一发明人:李婧

当前权利人: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罗满

代理机构:112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叉车及叉车液压系统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