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论文和设计-李成果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其包括壳体、第一风扇以及超声波组件,壳体包括设置腔、溶液腔以及雾化腔,溶液腔用于盛装溶液,雾化腔连通设置在溶液腔的顶部用于积聚雾气,雾化腔一侧设置有出气口,第一风扇设置在设置腔的入风口或出风口上,超声波组件用于对溶液进行雾化操作。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通过超声波组件对溶液腔内的溶液进行雾化操作,雾气积聚在雾化腔内并通过第二风扇的吹风将雾气从出气口输出至设置腔内,再通过第一风扇的吹风将设置腔内的雾气迅速推出,雾气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进一步的被彻底气化,从而达到降温、加湿的目的,且降温加湿效率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包括箱体件、盖体件以及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连接在所述箱体件的底部,所述箱体件包括设置腔、溶液腔以及雾化腔,所述溶液腔隔离设置在所述设置腔的底部用于盛装溶液,所述雾化腔连通设置在所述溶液腔的顶部一侧用于积聚雾气,所述雾化腔靠近所述设置腔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输出雾气的出气口,所述设置腔另外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入风口和出风口;第一风扇,设置在所述入风口上以将气流吹入所述设置腔并从所述出风口吹出,或设置在所述出风口上以将气流从所述入风口吸入设置腔并从所述出风口吹出;以及超声波组件,用于对溶液进行雾化操作,在所述箱体件的底部设置有避位通孔,所述超声波组件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在所述避位通孔上,且所述超声波组件的雾化片通过所述避位通孔延伸至所述溶液腔内,在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安置所述超声波组件的设置槽。

设计方案

1.一种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箱体件、盖体件以及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连接在所述箱体件的底部,所述箱体件包括设置腔、溶液腔以及雾化腔,所述溶液腔隔离设置在所述设置腔的底部用于盛装溶液,所述雾化腔连通设置在所述溶液腔的顶部一侧用于积聚雾气,所述雾化腔靠近所述设置腔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输出雾气的出气口,所述设置腔另外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入风口和出风口;

第一风扇,设置在所述入风口上以将气流吹入所述设置腔并从所述出风口吹出,或设置在所述出风口上以将气流从所述入风口吸入设置腔并从所述出风口吹出;以及

超声波组件,用于对溶液进行雾化操作,在所述箱体件的底部设置有避位通孔,所述超声波组件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在所述避位通孔上,且所述超声波组件的雾化片通过所述避位通孔延伸至所述溶液腔内,在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安置所述超声波组件的设置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隔离腔,所述隔离腔位于所述雾化腔的一侧,所述隔离腔的顶部通过排风口与所述雾化腔连通,在所述隔离腔远离所述排风口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风扇以向所述隔离腔进行吹风,所述第二风扇用于将所述雾化腔内的雾气从所述出气口吹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件包括第一箱体分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箱体分部顶部一端的第二箱体分部,所述第一箱体分部和所述第二箱体分部的连接结构呈L状,所述溶液腔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分部内,所述雾化腔和所述隔离腔均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分部内;

所述盖体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箱体分部相对的第一盖体分部、与所述第二箱体分部相对的第二盖体分部以及连接棱部,所述箱体件和所述盖体件连接从而在内侧形成所述设置腔,两条所述连接棱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盖体分部远离所述第二盖体分部的一端的两侧,两个所述连接棱部包裹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箱体分部的两侧,所述第二盖体分部包裹连接在所述第一箱体分部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箱体分部的两侧以及所述第二箱体分部的两侧设置有延伸片,在所述连接棱部的内侧以及所述第二盖体分部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柱,在所述延伸片上设置有连接孔,在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对应的螺纹孔,以使得能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延伸片和所述连接柱。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件还包括第三箱体分部,所述第三箱体分部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第二箱体分部的顶部,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三箱体分部上,在所述第三箱体分部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溶液进行所述溶液腔的入液口,在所述第三箱体分部上转动连接有封盖,在所述入液口外部延伸设置有第一套接部,在所述封盖内侧延伸设置有第二套接部,所述第一套接部套接至所述第二套接部内从而对所述入液口形成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箱体分部的内腔内设置有加固板,且所述加固板将所述第三箱体分部的内腔分隔有与所述排风口相对的导向腔,所述导向腔靠近所述排风口的一侧为导向口,所述导向口大于所述排风口,所述导向口对向所述排风口以及所述溶液腔,使得所述排风口排出的气流在所述导向腔内循环后能向所述溶液腔的方向排出,进而使得所述雾化腔内的气流能由底部流向所述出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箱体分部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板,在所述第一盖体分部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板相对应的定位槽,当所述箱体件与所述盖体件连接时,所述定位板定位连接在所述定位槽内;

在所述盖体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封盖相对应的避位槽,所述封盖的两端设置有转轴,在所述避位槽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定位槽且所述定位槽均连通所述避位槽,所述定位板的高度低于所述定位槽的深度,使得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定位槽之间形成插接孔,所述封盖的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插接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连接在所述第一箱体分部的底部,在所述箱体件和所述支撑座之间设置有电路模组以及所述超声波组件,在所述箱体件的底部设置有避位通孔,所述超声波组件密封连接在所述避位通孔上,且所述超声波组件的雾化片通过所述避位通孔延伸至所述溶液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入风口上设置有第一导风框架,在所述出风口上设置有第二导风框架,在所述第一导风框架的外侧设置有容纳槽,在所述容纳槽内可拆卸的连接有固定架,在所述固定架上包裹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覆盖所述入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导风框架上设置有可调的多块导风片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导风片的方向的导风控制件,所述导风控制件拨动部和连杆组成,所述导风片的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导风框架上,所述导风片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杆上,以使得能通过移动所述连杆来驱动所述导风片转动调节导风方向。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风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

背景技术

冷风机是一种利用蒸发制冷原理对应用环境进行吹风制冷的设备,现有技术中的冷风机是通过在内部设置多层湿帘,从而具有很大的表面积,湿帘底部一端浸在水内,水通过扩散不断对湿帘进行增湿,当冷风机内的风扇运行时,会使机外空气流经多孔湿润的湿帘进入机内,由于湿帘上水的蒸发吸收热量,迫使经过湿帘的空气降温,同时由于湿帘上的水的蒸发,又能增大空气的湿度,因此具有降温增湿的双重功能。但是现有技术的这种冷风机需要通过水分在湿帘上扩散,再通过吹风蒸发来进行制冷加湿,效率较低。

故需要提供一种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其通过超声波组件对溶液腔内的溶液进行雾化操作,雾气积聚在雾化腔内并通过第二风扇的吹风将雾气从出气口输出至设置腔内,再通过第一风扇的吹风将设置腔内的雾气迅速推出,雾气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进一步的被彻底气化,从而达到降温、加湿的目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冷风机需要通过水分在湿帘上扩散,再通过吹风蒸发来进行制冷加湿,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其包括:

壳体,包括箱体件、盖体件以及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连接在所述箱体件的底部,所述箱体件包括设置腔、溶液腔以及雾化腔,所述溶液腔隔离设置在所述设置腔的底部用于盛装溶液,所述雾化腔连通设置在所述溶液腔的顶部一侧用于积聚雾气,所述雾化腔靠近所述设置腔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输出雾气的出气口,所述设置腔另外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入风口和出风口;

第一风扇,设置在所述入风口上以将气流吹入所述设置腔并从所述出风口吹出,或设置在所述出风口上以将气流从所述入风口吸入设置腔并从所述出风口吹出;

超声波组件,用于对溶液进行雾化操作,在所述箱体件的底部设置有避位通孔,所述超声波组件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在所述避位通孔上,且所述超声波组件的雾化片通过所述避位通孔延伸至所述溶液腔内,在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安置所述超声波组件的设置槽。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隔离腔,所述隔离腔位于所述雾化腔的一侧,所述隔离腔的顶部通过排风口与所述雾化腔连通,在所述隔离腔远离所述排风口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风扇以向所述隔离腔进行吹风,所述第二风扇用于将所述雾化腔内的雾气从所述出气口吹出。

其中,所述箱体件包括第一箱体分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箱体分部顶部一端的第二箱体分部,所述第一箱体分部和所述第二箱体分部的连接结构呈L状,所述溶液腔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分部内,所述雾化腔和所述隔离腔均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分部内;

所述盖体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箱体分部相对的第一盖体分部、与所述第二箱体分部相对的第二盖体分部以及连接棱部,所述箱体件和所述盖体件连接从而在内侧形成所述设置腔,两条所述连接棱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盖体分部远离所述第二盖体分部的一端的两侧,两个所述连接棱部包裹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箱体分部的两侧,所述第二盖体分部包裹连接在所述第一箱体分部的两侧。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箱体分部的两侧以及所述第二箱体分部的两侧设置有延伸片,在所述连接棱部的内侧以及所述第二盖体分部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柱,在所述延伸片上设置有连接孔,在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对应的螺纹孔,以使得能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延伸片和所述连接柱。

另外,所述箱体件还包括第三箱体分部,所述第三箱体分部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第二箱体分部的顶部,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三箱体分部上,在所述第三箱体分部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溶液进行所述溶液腔的入液口,在所述第三箱体分部上转动连接有封盖,在所述入液口外部延伸设置有第一套接部,在所述封盖内侧延伸设置有第二套接部,所述第一套接部套接至所述第二套接部内从而对所述入液口形成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箱体分部的内腔内设置有加固板,且所述加固板将所述第三箱体分部的内腔分隔有与所述排风口相对的导向腔,所述导向腔靠近所述排风口的一侧为导向口,所述导向口大于所述排风口,所述导向口对向所述排风口以及所述溶液腔,使得所述排风口排出的气流在所述导向腔内循环后能向所述溶液腔的方向排出,进而使得所述雾化腔内的气流能由底部流向所述出气口。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三箱体分部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板,在所述第一盖体分部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板相对应的定位槽,当所述箱体件与所述盖体件连接时,所述定位板定位连接在所述定位槽内;

在所述盖体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封盖相对应的避位槽,所述封盖的两端设置有转轴,在所述避位槽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定位槽且所述定位槽均连通所述避位槽,所述定位板的高度低于所述定位槽的深度,使得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定位槽之间形成插接孔,所述封盖的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插接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连接在所述第一箱体分部的底部,在所述箱体件和所述支撑座之间设置有电路模组以及所述超声波组件,在所述箱体件的底部设置有避位通孔,所述超声波组件密封连接在所述避位通孔上,且所述超声波组件的雾化片通过所述避位通孔延伸至所述溶液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入风口上设置有第一导风框架,在所述出风口上设置有第二导风框架,在所述第一导风框架的外侧设置有容纳槽,在所述容纳槽内可拆卸的连接有固定架,在所述固定架上包裹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覆盖所述入风口。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导风框架上设置有可调的多块导风片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导风片的方向的导风控制件,所述导风控制件拨动部和连杆组成,所述导风片的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导风框架上,所述导风片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杆上,以使得能通过移动所述连杆来驱动所述导风片转动调节导风方向。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通过超声波组件对溶液腔内的溶液进行雾化操作,雾气积聚在雾化腔内并通过出气口输出至设置腔内,再通过第一风扇的吹风将设置腔内的雾气迅速推出,雾气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进一步的被彻底气化,从而达到降温、加湿的目的,且降温加湿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箱体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盖体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第三箱体分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第一导风框架以及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第二导风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第二导风框架的导风片以及导风控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导流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导流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导流件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导流件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中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俯视图。

图15为沿图14中的D-D剖切线所作的剖视图。

图16为沿图14中的E-E剖切线所作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的冷风机通过在内部设置多层湿帘,从而具有很大的表面积,湿帘底部一端浸在水内,水分扩散至湿帘,再通过风扇进行吹风加速蒸发,这种制冷加湿的效率较低。

如下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优选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实施例中“顶部”“底部”等方位词均以对应视图中的方位为参考。

本实用新型术语中的“第一”“第二”仅作为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以及不作为对先后顺序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优选实施例为:一种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其至少包括壳体、第一风扇18以及超声波组件。

本实施例中的壳体主要由箱体件11、盖体件12以及支撑座13连接组成,并在内部形成设置腔,其中壳体还包括溶液腔113以及雾化腔21。

溶液腔113隔离设置在设置腔的底部用于盛装溶液,雾化腔21连通设置在溶液腔113的顶部一侧用于积聚雾气,雾化腔21靠近设置腔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输出雾气的出气口,设置腔另外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入风口和出风口,如图1中的X方向为吹风方向,即图1中的正面为出风口,背面为入风口。

第一风扇18可设置在入风口上以将气流吹入设置腔并从出风口吹出,或设置在出风口上以将气流从入风口吸入设置腔并从出风口吹出。

超声波组件1B设置在溶液腔113内,用于对溶液进行雾化操作,超声波雾化是利用电子高频震荡,通过雾化片1B1的高频谐振,将液态水分子间的分子键打散而产生自然飘逸的水雾。

本实施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通过超声波组件1B对溶液腔113内的溶液进行雾化操作,雾气积聚在雾化腔21内并通过出气口输出至设置腔内,再通过第一风扇18的吹风将设置腔内的雾气迅速推出,雾气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进一步的被彻底气化,从而达到降温、加湿的目的,且降温加湿效率高。

请参照图14和图15,其中,图14为图1中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俯视图,图15为沿图14中的D-D剖切线所作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在出气口上连接有导流件19,导流件19延伸在设置腔内,导流件19包括与雾化腔21连通的导流腔,在导流件19表面上设置有多个连通导流腔的输出孔193,通过设置导流件19能使得雾气更加均匀的分散至设置腔内,非常利于雾气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进一步的气化,降温加湿效率高;

同时能避免雾气过浓、过于集中而重新合成较大的水珠,并使得较大水滴散落在出风口的外部区域,使该外部区域过于潮湿,并且也会不利于吸热降温。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导流件19包括平板部191和弯折部192,导流件19通过弯折部192与出气口连接,多个输出孔193位于平板部191的两侧板面上,在设置腔内垂直于第一风扇18的吹气方向的平面上,即图15所示的平面视角,平板部191延伸穿过设置腔的中部区域,使得雾气能从更好在设置腔内进行扩散,吹风后的扩散效果好。

在平板部191上远离出气口的端部设置有连通导流腔和设置腔的开口,即图10中左端端部的开口,能保证雾气排出,不会过渡积聚成水滴。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输出孔193在导流件19上的分布形式可多种多样。

请参照图10,其中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导流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可选的,平板部191的板面平行于第一风扇18的吹气方向,多个输出孔193的孔径相等,多个输出孔193均匀的分布在平板部191的板面上,使得雾气在设置腔内进行均匀的扩散。

请参照图11和图12,其中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导流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导流件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可选的,多个输出孔193的孔径相等,在平板部191上中部的输出孔193的密度大于两端的输出孔193的密度,这样设置使得雾气在设置腔的中部的扩散浓度更大,设置腔中部的气流强度最大,风力集中,能对浓度较强的雾气进行很好的吹散蒸发气化。

其中,图11中两端的输出孔193的密度基本相等,中部的输出孔密度基本相等,图12中由两端指向中部区域的方向,输出孔193的密度逐渐变密,两种方式均能使得雾气在设置腔的中部的扩散浓度更大。

请参照图13,其中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导流件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可选的,在平板部191上中部的输出孔193的孔径大于两端的输出孔193的孔径,这样的设置同样能使得雾气在设置腔的中部的扩散浓度更大。

请参照图3、图5和图15,其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箱体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第三箱体分部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在出气口上延伸设置有连接件1A3,导流件19的一端套接在连接件1A3的内侧,在设置腔内的底面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固定导流件19另一端的固定件23,固定件23上设置有卡槽231,导流件19的端部卡接至卡槽231内以形成支撑和卡接限位。

请参照图10视图以及方位,导流件19的左端设置有配对槽194,配对槽194能连接在固定件23的两侧。

具体的,固定件23上设置有两个卡槽231,导流件19相对的两块侧板一一对应的卡接在两个卡槽231内,即导流件19的平板部191上面积较大的两块侧板的端部卡接在卡槽231内,使得导流件19的两端均被限位连接,进而使得导流件19能稳定的设置在设置腔内。

请参照图3、图4以及图16,其中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盖体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沿图14中的E-E剖切线所作的剖视图。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壳体内还设置有隔离腔22,隔离腔22位于雾化腔21的一侧,隔离腔22的顶部通过排风口与雾化腔21连通,在隔离腔22远离排风口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风扇1C以向隔离腔进行吹风,第二风扇1C设置在箱体件11的连接位28上,隔离腔22的底部为与第二风扇1C对接的开口,第二风扇1C用于将雾化腔21内的雾气从出气口吹出。

具体的,壳体包括箱体件11和盖体件12,箱体件11包括第一箱体分部111以及连接在第一箱体分部111顶部一端的第二箱体分部112,第一箱体分部111和第二箱体分部112的连接结构呈L状,溶液腔113设置在第一箱体分部111内,雾化腔21和隔离腔22均设置在第二箱体分部112内;

并且,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箱体分部111具体由可拆卸分离的上部24和下部25连接组成,这样设计便于制造,拆装维修及清理等工作。

另一方面,盖体件12包括与第一箱体分部111相对的第一盖体分部121、与第二箱体分部112相对的第二盖体分部122以及连接棱部123,箱体件11和盖体件12连接从而在内侧形成设置腔,两条连接棱部123分别连接在第一盖体分部121远离第二盖体分部122的一端的两侧,两个连接棱部123包裹分别连接在第二箱体分部112的两侧,第二盖体分部122包裹连接在第一箱体分部111的两侧。

同时,在第一箱体分部111的两侧以及第二箱体分部112的两侧设置有延伸片26,在连接棱部123的内侧以及第二盖体分部122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柱124,在延伸片26上设置有连接孔261,在连接柱124上设置有与连接孔261对应的螺纹孔127,以使得盖体件12装配连接在箱体件11上后,能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延伸片26和连接柱124,进而将盖体件12和箱体件11进行紧固连接。

在第一盖体分部121的外侧一面上设置有功能部件16,功能件16包括开关按键、档位调节按键以及指示灯等部件。

请参照图5和图15,箱体件11还包括第三箱体分部1A,第三箱体分部1A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二箱体分部112的顶部,出气口设置在第三箱体分部1A上,出气口具体位于连接件1A3的端部上。

在第三箱体分部1A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溶液进行溶液腔113的入液口,并在第三箱体分部1A的内部设置有与入液口连接的导液部1A6,导液部1A6能使得液体沿雾化腔21的内壁面流入,减少噪音和对超声波组件1B的冲击。

第三箱体分部1A的内腔内设置有加固板1A4,且加固板1A4将第三箱体分部的内腔分隔有与排风口相对的导向腔1A5,导向腔1A5靠近排风口的一侧为导向口。

导向口对向溶液腔113,导向口大于排风口,使得排风口排出的气流在导向腔1A5内循环后能向溶液腔113的方向排出,气流会流向雾化腔21的底部然后流向雾化腔21的顶部,最后由出气口排出至设置腔,使得雾气的排出效率非常高。

请参照图6,其中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在第三箱体分部1A上转动连接有封盖14,在入液口外部延伸设置有第一套接部1A1,在封盖14内侧延伸设置有第二套接部141,第一套接部1A1套接至第二套接部141内从而对入液口形成密封。

其中,在封盖的一侧还设置有利于翻动封盖14转动的凸部143。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三箱体分部1A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板1A2,在第一盖体分部121内侧设置有与定位板1A2相对应的定位槽125,当箱体件11与盖体件12连接时,定位板1A2定位连接在定位槽125内,使得盖体件12与箱体件11紧固连接的同时,能将第三箱体分部1A定位压紧在第二箱体分部112的顶部;

可选的,可在第三箱体分部1A的边沿设置内凹槽,使其能定位套接至第二箱体分部112顶部的开口内,同时可在第二箱体分部112一侧设置限位延伸板29,以用于对第三箱体分部1A形成限位。

另一方面,在盖体件12上设置有与封盖14相对应的避位槽126,封盖14的两端设置有转轴142;

在避位槽126的两端均设置有定位槽125且定位槽125均连通避位槽126,以使得避位槽126内的封盖14两端的转轴143可限位插接至定位槽125内,定位板1A2的高度低于定位槽125的深度,使得定位板1A2与定位槽125之间形成插接孔,封盖14的转轴142转动连接在插接孔内。

具体可参照图16,定位板1A2定位连接在定位槽125内并抵住转轴142,设计巧妙,部件利用率高且便于拆装。

可参照图2和图3,支撑座13连接在第一箱体分部111的底部,在支撑座13上设置有第一凸柱132,在第一凸柱132内设置有通孔,在第一箱体分部11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凸柱27,在第二凸柱27上设置有螺纹孔,使得可螺钉可穿过通孔与第二凸柱27固定连接,即将支撑座13固定连接在第一箱体分部111的底部。

在箱体件11和支撑座13之间可设置有电路模组以及超声波组件1B,在支撑座13上设置有用于安置超声波组件1B的设置槽131,在第一箱体分部111的底部设置有避位通孔(图中未画出),超声波组件1B通过密封圈1B2密封连接在避位通孔上,且超声波组件1B的雾化片1B1通过避位通孔延伸至溶液腔113内以进行雾化操作。

请参照,7、图8以及图9,其中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第一导风框架以及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第二导风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第二导风框架导风片以及导风控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入风口上设置有第一导风框架17,在出风口上设置有第二导风框架15,在第一导风框架17的外侧设置有容纳槽172,在容纳槽172内可拆卸的连接有固定架171,在固定架171上可包裹设置过滤层(过滤层在图中未画出),当将固定架171卡接至容纳槽172内时,过滤层便能覆盖入风口,从而能多虑进入设置腔的空气,同时也能保证出风口吹出较佳质量的空气。

具体的,在固定架171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一卡接件173,在容纳槽17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接件173相对应的第一卡位槽175;在固定架171的顶部设置有一个第二卡接件174,在容纳槽17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二卡接件174相对应的第二卡位槽176。

另外,在第二导风框架15上设置有可调的多块导风片151以及用于控制导风片的方向的导风控制件,导风控制件由拨动部152和连杆153组成,当导风控制件连接在第二导风框架15上时,拨动部152延出在外部以便拨动。

在导风片151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导风框架15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柱154,在导风片15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连杆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柱155,使得可通过拨动拨动部152移动,来带动所有的导风片151沿第一转动柱154转动,进而改变吹风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对凸部143发力从而转动打开封盖14,从入液口处倒入溶液,这里的溶液可以是水,也可以是香水、空气清新剂等溶液与水的混合溶液,倒入溶液后关闭封盖14封闭入液口;

然后,开启超声波组件1B和第一风扇18以及第二风扇1C,溶液腔113内逐渐产生雾气并向雾化腔21积聚,同时在第二风扇1C的吹风作用下,雾化腔21内的雾气较快的由底部向上流动,并通过出气口输出至导流件19的导流腔内,之后通过输出孔193均匀的分散至设置腔内,再然后分散在设置腔内的雾气在第一风扇18的强力吹风作用下吹散,吹散的雾气很快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进一步的气化,从而在出风口一侧获得降温加湿的空气。

这样即完成了本优选实施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的降温加湿的工作过程。

本优选实施例的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通过超声波组件对溶液腔内的溶液进行雾化操作,雾气积聚在雾化腔内并通过出气口输出至设置腔内,再通过第一风扇的吹风将设置腔内的雾气迅速推出,雾气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进一步的被彻底气化,从而达到降温、加湿的目的,且降温加湿效率高;

另一方面,在出气口上连接有导流件,导流件延伸在设置腔内,导流件包括与雾化腔连通的导流腔,在导流件表面上设置有多个连通导流腔的输出孔,通过设置导流件能使得雾气更加均匀的分散至设置腔内,雾气分布更散,非常利于雾气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进一步的气化,降温加湿效率高,且能避免雾气过浓、过于集中而重新合成较大的水珠。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设计图

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3791.2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325992U

授权时间:20190830

主分类号:F24F 5/00

专利分类号:F24F5/00;F24F6/12;F24F13/20;F24F13/28;F24F13/15

范畴分类:35C;

申请人:华语新能源科学(深圳)研究院

第一申请人:华语新能源科学(深圳)研究院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龙新社区兰二路45号A栋3楼

发明人:李成果;冯宗义;舒良;冯耀民;余文俊

第一发明人:李成果

当前权利人:华语新能源科学(深圳)研究院

代理人:李捷

代理机构:44526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宏德雨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2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高效的超声波加湿冷风机论文和设计-李成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