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萍
(达州通川区实验小学校达州635000)
【摘要】:从理论上讲,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应是积极、活跃的,在学习中与算数“打交道”应是一件快乐的事。然而实际上,不少小学数学教师都反映同一个问题:每次询问学生是否有疑问时往往得不到回应。对于这一问题,教师不禁反思自己是否讲课内容足够细致,学生完全掌握了数学知识?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学生未形成质疑意识。笔者以自身多年教学经验为基础,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质疑意识
当前,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很久,但当前的一些课堂教学中,部分老师常常会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仍然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纳器,学生仍然在老师的思维诱导下学习,这是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由此,新课改下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质疑意识,让学生会自主的问。可见,对于整个学习过程而言,“问”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它不仅是学生思维的开始,还是学生进行创新的前提条件。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都不敢提问、不善提问。所以,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问”中掌握知识,在“问”中加深记忆,从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善于营造质疑气氛
教育实践表明,学生“质疑意识”的体现与增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处的学习环境气氛。适宜的学习氛围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从而还能够优化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爱护与尊重学生的质疑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将自身定位于一个权威者、裁判者或监督者,而是应将自己看作是一个组织者,组织营造良好的沟通气氛,提高学生参与到学习中的主动性,并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提出来[1]。这就需要教师适宜的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质疑进行肯定与鼓励,使学生将质疑作为一件光荣的事,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质疑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有目的性的加强对学生质疑问题的勇气。而在学生质疑时,教师应以鼓励、信任的目光注视学生。如果学生的质疑出现了偏差,那么则要先对其进行肯定,表扬学生的质疑勇气,再对学生进行引导。一般情况下,班级学生众多,有时会出现很多学生都提出质疑的现象,这时教师就需要让学生进行讨论,哪些问题有价值,哪些问题没有意义,哪些问题是知识重点,最后将疑问的“多”转变为“精”。如果教师的引导方法得当,那么学生的质疑意识将会得到极大的增强。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善于创设质疑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创设质疑情境呢?实践表明,最佳方式就是联系教材内容中的情境。这是因为在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教材内容,且疑问也会较多。有时一些学生还会发现,他们会发现问题的提出是必须的,因为问题的提出可以更好的响应他们所处的情境[2]。而在质疑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开始运转,这有助于学生接受和领悟知识,还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看到这幅图之后你能想到什么”“对于这个公式,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谁能说出我们要通过这个例题探究什么问题”“从这个题干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等引导语来促使学生在自我提问后思考答案,实现自主思维与学习。此外,教师也可以创设几个情景,如此一来,在引导学生提出质疑的过程中也就实现了质疑意识的培养。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善于传授质疑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切实掌握知识,教师就必须要交给学生学习与问题解决方法。也就是说,学生质疑意识的有效培养还需要教师传授学生质疑方法。如若不然,学生将难以准确抓住问题的重点,在思考没有意义的问题上浪费时间,最终达不到学习目标。对此,教师应帮助学生立足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个问题,并深入思考,通过合适的语言提出自己的疑问,以此来实现“善问、细问、精问”。通过使学生自主提问,自主思考来实现质疑意识的培养。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善于拓展质疑空间
拓展质疑空间实际上就是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将学堂上已经学的数学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欢乐,还能够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除此之外,这还能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踏出教师,以校内的花坛、操场等为“自然试题”,计算面积。而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个类似于梯形的草地,便会提出质疑:梯形的高应该怎么算呢?由于实际测量方法与课堂上的三角尺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引导:梯形的上、下底平行,平行线的最短距离就是梯形的高。那么如何测量出最短距离学生在一番讨论后会便得到正确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切身体验到数学在实践中的影响与意义。当学生获得成就感时,便会更加想要继续探究与学习,也就会提出越来越多的“为什么”。
总之,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提起对学生质疑意识培养的关注,在课堂上与实践活动中适宜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勤于思考、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在此过程中提出质疑。质疑的提出会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加深记忆效果,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