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凤勇大庆油田第五采油厂第三油矿163513
摘要本文在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对几种可能挖潜剩余油方法与分层注聚做对比,研究认为钻补充井、补孔及注表活剂相结合能最大程度提高试验区的采收率。
关键词聚合物驱剩余油动用程度采收率可行性研究
1、试验区动用状况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1用状况动
从目前试验区吸水剖面资料看(见表1),只有发育最好的葡I32吸水层数比例和厚度较高,其他层吸水比例较低,说明发育好的有较为完善注采关系的大面积河道砂动用好,而薄差层动用较差。
表1聚合物试验区河道砂体动用状况统计表
2剩余油分布规律
表2试验区葡一组各单元河道砂剩余油分类统计表
根据分析和分类统计(见表2)及成因分4种类型:
1.断层遮挡形成剩余油
2.注采不完善类型
3.吸水差或不吸水类型
4.滞留区类型
2、试验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研究
根据分析剩余油的类型,对试验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进行研究,拟定出三种方法:
方法1:通过分层注聚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采取分层注入措施,在葡I11及葡I31之间进行分层,加强薄差层葡I1-2的注入,限制葡I3油层注入;同时考虑对厚层内部明显动用差的部位进行挖潜。
通过分层注低分聚合物既研究分层注聚管柱是否适合PI组油层,又可研究PI1-2层与中分聚合物和低分抗盐聚合物哪一种更匹配,及葡I3层在相同油层条件下,不同聚合物的注入能力。
优点:基建投资较少;可以进一步挖潜薄差油层的潜力。
缺点:聚驱控制程度仍然相对较低,损失储量较大,只能挖潜现有的层间潜力。
方法2:新钻补充井及补孔来加密完善井网提高采收率
补充完善原则:与原井网布井协调合理,与后续井网总体综合利用一致;采用均匀布井,优先钻井方法,对单井增加可采储量在3000t以上的优先钻井;能利用原井网的尽量考虑原井网利用;尽量减少对水驱的影响。
补充完善方案:按照上述原则,对试验区现井网和剩余油分部位置进行考虑,设计井位为正对行列注采井网,即在现聚驱井网注入井间布注入井,在现聚驱井网采出井中间布采出井。井位部署完成后,逐井逐层进行分析,对于新井能钻到剩余油厚度大于5m的井优先钻井,或新井位可用老井的考虑用老井补孔后代替。
优点:不存在聚驱采出井与一次加密调整井网水井同井场问题;井网加密后聚驱控制程度提高幅度较大;井网较完善,中心井数增加,可有效的挖潜平面的剩余油。
缺点:钻井基建投资大;注采井距不均匀,注采井距分别为212m和150m。
方法3:在新钻井的基础上注表面活性剂来提高采收率
(1)聚合物驱后利用表活剂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可能性实验驱替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亲水还是亲油情况下,聚合物驱后再用表面活性剂体系驱,都能再采出一定数量的油。
(2)不同OCS表面活性剂与采油厂油水的界面张力测定通过分析认为:聚合物驱后再进行表面活性剂体系驱,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7-8%,OCS-2型表活剂更适合于我厂的地层条件。
优点:不存在聚驱采出井与一次加密调整井网水井同井场问题;新钻井后聚驱控制程度提高幅度较大;井网较完善,中心井数增加,可有的挖潜平面上的剩余油;可最大程度的提高采收率。
缺点:钻井基建投资大;注采井距不均匀,注采井距分别为212m和150m。
比较上述三个方法,我们建议选用方法3既可提高控制程度,又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采收率,使平面和纵向上的剩余油都得到动用,而且较为完善的井网又可为今后上返做准备。
3、几点认识
3.1根据聚区后剩余油的分析,说明试验区仍有潜力,进一步提高试验区采收率是可行的。
3.2分层注聚只能挖潜现有的层间潜力,对于平面的剩余油很难动用。
3.3聚合物驱后再进行表面活性剂体系驱,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7-8%。
3.4新钻补充井与表活剂驱相结合,这样井网较完善,中心井数增加,可最大程度的提高采收率,使平面和纵向上的剩余油都得到动用,而且较为完善的井网又可为今后上返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