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全热交换器论文-马力双,杨洁,张旭

板式全热交换器论文-马力双,杨洁,张旭

导读:本文包含了板式全热交换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板式空气全热交换器投资,空调系统,能耗,投资回收期

板式全热交换器论文文献综述

马力双,杨洁,张旭[1](2011)在《板式空气全热交换器在上海地区的应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实际工程运用为例,分析了板式空气全热交换器引入空调系统后对于系统运行能耗的影响。根据实测数据计算了全热交换器的全热效率、潜热效率和显热效率,并且得出了在设备使用年限内静态和动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2.8年和3.3年。板式空气全热交换器在上海地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1年08期)

刘京,付晓腾,赵加宁,毛俊俊,吴玮华[2](2010)在《空气—空气板式全热交换器结霜与旁通除霜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空气—空气板式全热交换器结霜实验的平台和方法。在实验中,分别使用叉流加逆流板式全热交换芯体和叉流板式全热交换芯体测试了标准结霜工况下2种板式全热交换器的换热性能及相关参数变化,并采用照片的形式展示了2种板式全热交换器的结霜规律。其次,针对现有板式全热交换器在严寒季节出现的结霜问题,开发了解决此问题的旁通除霜装置,该装置在原有换热器设备上增设了旁通风阀和旁通风道,使板式全热交换器有换热和除霜2种运行模式,并用实验验证分析了其除霜效果。(本文来源于《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文集》期刊2010-11-09)

刘京,付晓腾,赵加宁,毛俊俊,吴玮华[3](2010)在《空气—空气板式全热交换器结霜与旁通除霜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空气—空气板式全热交换器结霜实验的平台和方法。在实验中,分别使用叉流加逆流板式全热交换芯体和叉流板式全热交换芯体测试了标准结霜工况下2种板式全热交换器的换热性能及相关参数变化,并采用照片的形式展示了2种板式全热交换器的结霜规律。其次,针对现有板式全热交换器在严寒季节出现的结霜问题,开发了解决此问题的旁通除霜装置,该装置在原有换热器设备上增设了旁通风阀和旁通风道,使板式全热交换器有换热和除霜2种运行模式,并用实验验证分析了其除霜效果。(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0年10期)

罗新梅[4](2009)在《板式全热交换器芯体传热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采用相同透湿膜的方形结构及菱形结构板式全热交换器芯体进行了传热性能比较实验分析。由于菱形结构芯体在流道中具有逆流和交叉流,因此具有较高的传热交换效率;流速对显热效率的影响较小,但对游热效率和全热效率影响较大;当膜间距在2.4 mm,风速在1 m·s~(-1)以内时,全热效率及阻力特性较为满意。(本文来源于《华东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吴玮华[5](2009)在《空气—空气板式全热交换器热量回收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室外新风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而形成了室内空气品质与新风能耗之间的矛盾。空气-空气板式全热交换器作为能量回收的有效装置,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但是如今国内生产的全热交换器,大部分都是叉流形式的,热回收效率难以得到提高。而在原有全热交换器的基础上,增加逆流段,可以提高全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主要采用实验测试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纯叉流和逆流+叉流板式全热交换器热工性能和能量回收效果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采用实验测试的方法,在自建的全热交换器换热效率测试实验台上,对逆流+叉流板式全热交换器和纯叉流板式全热交换器在冬季标准工况下进行了测试,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另外,在非标准工况下,不同运行工况对全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也会产生影响,本文在不同风量、温度差、含湿量差下对两种形式的全热交换器也进行了实验测试,分析了风量、温度差、含湿量差对两种全热交换器温度交换效率和焓交换效率的影响,并拟合出经验公式。其次,本文在合理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逆流+叉流板式全热交换器的物理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计算出逆流+叉流板式全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并与相同换热面积下的纯叉流板式全热交换器换热效率进行对比。利用该模型计算得到了逆流+叉流板式全热交换器换热效率和逆流段长度之间的关系,为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还对逆流+叉流板式全热交换器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区的能量回收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出冬季采暖期的能量回收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06-01)

付晓腾[6](2009)在《空气—空气板式全热交换器结霜与旁通除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来源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新型节能围护结构关键技术”的子课题——“新型建筑通风技术与装置开发”中的“单换热型高效低温差换热器的研制”,该装置将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空气-空气板式全热交换器以其节能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双重功效,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当板式全热交换器在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冬季使用时,存在着结霜的问题,影响了它的使用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在分析比较各种除霜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并试制了具有旁通除霜功能的板式全热交换器,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本文在全热交换器热工性能实验台上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使之符合结霜实验的要求。分别使用叉流加逆流板式全热交换芯体和叉流板式全热交换芯体,测试了各种结霜工况下板式全热交换器的性能变化规律,对比研究了两种芯体结霜规律的异同,并通过实验检验了旁通除霜的效果。冬季板式全热交换器在全天中的运行可分为结霜发生期、结霜稳定期和融霜期叁个时期。在结霜发生期,温度效率、焓效率和排风侧的风量都持续下降,进入结霜稳定期后叁者保持稳定,次日白天,随着室外气温的升高而进入融霜期,叁者都有所回升。本文提出了结霜临界新风温度的概念,并建立计算模型,求解了不同条件下的结霜临界新风温度。通过对结霜实验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得到了两个关系式,其一为温度效率的下降速率与室内温度、室内相对湿度和室外温度的关系式,其二为结霜稳定期的温度效率与室内温度、室内相对湿度和室外温度的关系式。本文就低湿度场合和高湿度场合两种情况,分别讨论了板式全热交换器在我国的寒冷地区、严寒地区A区和严寒地区B区的结霜情况,并提出了旁通除霜板式全热交换器的运行策略,使之可以进行自动除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06-01)

李德英,王学志,史永征[7](2007)在《板式全热交换器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对板式全热交换器的显热和全热效率进行测试,分析温差、湿度差和风量对效率的影响;并结合试验结果分析了其在空调系统中应用的节能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期刊2007年12期)

刘俊杰,王斌,赵歆治,王志强[8](2006)在《利用权重系数法分析板式全热交换器的节能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板式全热交换器为模型,通过对全热交换器的显热、潜热和全热叁种效率之间关系式的推导, 结合温度、湿度、焓值等新/排风的热力参数,定义了权重系数的概念,得出全热效率等于显热效率和潜热效率的加权平均值。给出了显热效率和潜热效率在全热效率中所占的权重系数的计算公式,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中对全国热工设计的分区,结合每个分区中的典型城市,分别计算了它们在冬夏季设计工况下全热交换器的效率权重系数,得到了其平均值的变化曲线。从而分析了在我国不(本文来源于《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学术年会资料集》期刊2006-10-01)

殷平[9](2006)在《新型板式全热交换器研制——经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将全热交换器的投资回收时间设为零,然后反求其价格的经济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当全热交换器的全热交换效率超过60%,单位风量的价格低于8元/(m3/h)时,空调系统增设全热交换器的总投资不会增加,甚至可能减少,经济效益显着。(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06年03期)

殷平[10](2005)在《新型板式全热交换器研制——产品研制及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国内外评价全热交换器性能的主要指标,介绍了一种新型全热交换器的基本结构、主要特点以及实验结果。结果表明,由于采用了纳米气体分离复合膜作为热质交换材料,该全热交换器具有以下特点:a)全热交换效率高达75%以上,高于其他形式的同类产品;b)取消了传统的波纹瓦楞纸支撑结构,空气阻力大幅度下降;c)在较高的迎面风速下,仍然有较高的换热效率;d)热质交换材料的孔径只有2nm,细菌、病毒和气体均无法通过,实现了零泄漏;e)由于采用了板式换热器的可拆卸结构,加上材料良好的疏水性,因此芯体可以拆卸,大大延长了换热器寿命。(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05年11期)

板式全热交换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空气—空气板式全热交换器结霜实验的平台和方法。在实验中,分别使用叉流加逆流板式全热交换芯体和叉流板式全热交换芯体测试了标准结霜工况下2种板式全热交换器的换热性能及相关参数变化,并采用照片的形式展示了2种板式全热交换器的结霜规律。其次,针对现有板式全热交换器在严寒季节出现的结霜问题,开发了解决此问题的旁通除霜装置,该装置在原有换热器设备上增设了旁通风阀和旁通风道,使板式全热交换器有换热和除霜2种运行模式,并用实验验证分析了其除霜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板式全热交换器论文参考文献

[1].马力双,杨洁,张旭.板式空气全热交换器在上海地区的应用性分析[J].建筑节能.2011

[2].刘京,付晓腾,赵加宁,毛俊俊,吴玮华.空气—空气板式全热交换器结霜与旁通除霜的实验研究[C].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文集.2010

[3].刘京,付晓腾,赵加宁,毛俊俊,吴玮华.空气—空气板式全热交换器结霜与旁通除霜的实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0

[4].罗新梅.板式全热交换器芯体传热性能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

[5].吴玮华.空气—空气板式全热交换器热量回收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6].付晓腾.空气—空气板式全热交换器结霜与旁通除霜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7].李德英,王学志,史永征.板式全热交换器应用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2007

[8].刘俊杰,王斌,赵歆治,王志强.利用权重系数法分析板式全热交换器的节能性[C].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学术年会资料集.2006

[9].殷平.新型板式全热交换器研制——经济分析[J].暖通空调.2006

[10].殷平.新型板式全热交换器研制——产品研制及实验[J].暖通空调.2005

标签:;  ;  ;  ;  

板式全热交换器论文-马力双,杨洁,张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