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吸附论文_侯明心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逆吸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通量,沉积物,毛细管,丙烯酰胺,色谱,疏水,晶体。

可逆吸附论文文献综述

侯明心[1](2019)在《可逆吸附-释放蛋白质的PMOXA/PAA响应性涂层用于毛细管电泳放大溶菌酶的检测信号》一文中研究指出毛细管电泳仪(CE)因其较快的分析速度和较高的分析效率,被广泛地用于蛋白质的检测中。但是商用CE一般配备紫外检测器(UV-detector),这种检测器由于检测光程短,同时CE本身样品用量少,导致样品检测灵敏度低,因此商用CE对痕量蛋白质的检测困难。提高UV检测器灵敏度的方法主要有3大类,一是通过改变检测器的几何形状以增加光程来提高检测灵敏度,但该方法提高检测灵敏度的程度有限,并且检测池设计困难不利于应用推广;二是在用CE分析前对被测样品进行浓缩,该方法又称为线下样品富集,即样品在进行CE分析前,需要经过过滤、离心分离、蒸馏等步骤以增加浓度,这种方法一方面前处理步骤复杂,另一方面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叁是CE在线富集技术,即在CE分析的过程中通过改变分析物的迁移速度,实现对分析物的浓缩,主要包括动态pH界面(dynamic pH junction)、样品堆积(sample stacking)、吹扫(sweeping)、瞬时等速电泳(transient isotachophoresis,t-ITP)等[2-8],这些方法虽然能够提高CE的检测灵敏度,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仍具有局限性。本文将可控吸附-释放蛋白质的聚(2-甲基-2-恶唑啉)(poly(2-methyl-2-oxazoline),PMOXA)和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PAA)的智能涂层(PMOXA/PAA)用于CE中,在线富集溶菌酶。首先制备末端带氨基的PMOXA(PMOXA-NH2)和末端带巯基的PAA(PAA-SH),之后利用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的黏附性能成功制备出PDA/PMOXA/PAA混合刷涂层。电渗流的实验和荧光实验的结果说明PDA/PMOXA/PAA混合刷涂层表面的电荷量对不同pH和离子强度(ionic strength,I)的磷酸缓冲液具有响应性;PDA/PMOXA/PAA混合刷涂层在pH 7.0(I=10-5 M)可以吸附大量溶菌酶,在pH 3.0(I=10-1M)时涂层会释放之前吸附的溶菌酶。PDA/PMOXA/PAA涂层的这种可控吸附-释放蛋白质的性能用于CE中,在线提取并富集溶菌酶。在PDA/PMOXA/PAA涂层毛细管中(PAA链长是PMOXA链长的1.56倍),用在线富集方法得到的检测信号(溶菌酶吸收峰的峰面积)是用未修饰的毛细管在普通CE分离实验中的26倍。并且该方法分析溶菌酶的最低检测限为4.5×10-9 mg/mL,相比于在未修饰的毛细管中用普通CE法,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105倍。(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9)

石云峰,谢添,朱君,陈超,李婷[2](2019)在《沉积物对~(137)Cs的不可逆吸附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一系列吸附、解吸实验,从沉积物组成成分、吸附时间和解吸时间以及粒径组成等方面,研究了~(137)Cs在沉积物中的不可逆吸附行为。实验表明:吸附时间增加,不可逆吸附量增加;解吸时间增加,不可逆吸附量减少;且吸附、解吸过程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沉积物粒径组成对~(137)Cs的不可逆吸附行为有影响,沉积物组成粒径越小,~(137)Cs的不可逆吸附行为越明显。(本文来源于《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郝威[3](2018)在《温敏材料制备及蛋白质可逆吸附和脱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分别采用(3-巯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两种官能团试剂制备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单层温敏薄膜,并使用spass19.0软件设计正交试验摸索了最优条件,其正交试验最优条件为单体NIPAM质量0.4500g(30%)、引发剂浓度20mg·mL~(-1)、反应温度为110℃、加热时间为2.5h。两种单层温敏聚合物分别对肌红蛋白、牛血清蛋白进行吸附,紫外谱图显示采用(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双官能团试剂制备的单层膜具有更优的可逆吸附蛋白范围。为了将温敏可控蛋白吸附应用于毛细管中,分别采用热解法、物理法、光解法叁种方法对毛细管柱子进行了改进,改进型整体柱解决了传统整体柱电色谱参数不一致问题,提高了运行稳定性。论文为毛细管中蛋白质分离富集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周俊强,张鲲鹏,施少敏,金传明[4](2017)在《多孔金属有机骨架[Cd_3(PA-BIM)_6(BF_4)_6]·34H_2O的结构与可逆吸附的叁维水簇网络》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配体1,1-二[2-(苯基偶氮基)-1-咪唑基]甲烷(PA-BIM)与Cd(BF4)2作用,溶液扩散法得到了一个包结叁维水簇网络的叁维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Cd_3(PA-BIM)_6(BF_4)_6]·34H_2O(1)。晶体结构表明:金属镉以四面体方式同四个配体PA-BIM的反式构象配位,形成了一个叁维的多孔金属有机阳离子骨架结构,多孔的结构中包结一个具有高度对称的叁维水簇网格分子,具有由"书本型"构象六员水环与五员水环相互稠环而成的呈笼状结构(H_2O)_(14)簇单元,呈现液态水的结构特征。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及热重分析结果均表明叁维水簇分子具有可逆吸附性质,且叁维水簇分子与金属有机阳离子骨架没有经典的氢键作用。(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7年10期)

陈雅[5](2016)在《以偶氮苯衍生物为分子开关的MOFs材料合成及其可逆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s)材料因其分子的孔道结构能够选择性地吸附气体,可潜在应用于气体储存和分离,是一类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新型吸附材料,尤其可用作气体捕获的吸附剂。偶氮苯衍生物由于具有光致异构化特性,已成为一类很重要的光电子材料。在特定波长光照条件下,偶氮苯衍生物可由稳定的平面反式结构异构化为叁维顺式结构,在另一波长的光照或者加热条件下,偶氮苯衍生物又会由顺式构型异构化为反式构型。偶氮苯衍生物的这个特性使它可作为光响应开关分子引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中,用于气体的可逆吸/脱附。本文首先采用了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G(d)基组水平下,优化了叁种偶氮苯衍生物2,5-二羧基-4’-羟基偶氮苯(PCAZ)、3,5-二羧基-4’-羟基偶氮苯(MCAZ)和2-羧基-5-硝基-4’-羟基偶氮苯(CNAZ)的结构,并计算模拟其异构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采用重氮偶合法合成出这叁种偶氮苯衍生物PCAZ、MCAZ、CNAZ。将PCAZ、MCAZ、CNAZ为开关分子,成功制备叁种具有一定光致开关功能的多孔材料即配合物1~3。最后对配合物1~3进行了表征并测试在不同条件下的气体吸附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工作具体如下:(1)在B3LYP/6-31G(d)的基组计算水平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计算模拟PCAZ、MCAZ和CNAZ的结构,获得了PCAZ、MCAZ和CNAZ的键长、键角、二面角、各原子电荷、偶极矩和基态能量等结构参数。在相同基组水平下,模拟了PCAZ、MCAZ和CNAZ的异构化反应过程,结果表明PCAZ和MCAZ沿着D(CNNC)旋转途径进行异构反应,而CNAZ则是沿着A(NNC)反转途径进行异构反应。(2)采用重氮偶合法成功制备出PCAZ、MCAZ、CNAZ,产率在60%~75%之间,且纯度较高。(3)采用溶剂热法,以PCAZ、MCAZ、CNAZ为有机配体,二价锌离子为中心离子,DMF为溶剂,合成出具有光致开关功能的配合物1~3。利用扫描电镜(SEM)、热分析仪(TG-DTA-DSC)、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仪(IR)和荧光光谱仪等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形貌、稳定性等进行基本表征和分析。(4)配合物1~3的CO_2可逆吸/脱附性能研究。在室温、1 bar时,未经过紫外光照和热处理的配合物1~3的CO_2吸附量最高分别是10.65 cm3/g、6.91 cm3/g和4.16 cm3/g。相同条件下测试经过24h的365nm紫外光照后,配合物1~3的CO_2吸附量分别降低至5.23 cm3/g、4.19 cm3/g和2.16 cm3/g。经过紫外光照后再60℃热处理24h,再次测定配合物1~3样品的CO_2吸附量,配合物1~3分别恢复上升至10.30 cm3/g、6.22 cm3/g和2.27 cm3/g,相较于原始样品的CO_2吸附量分别降低了约3.5%、10.0%和45.0%。以上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配合物2具备较好的可逆吸/脱附CO_2气体的性能,配合物3则相对较差。(5)配合物1~3的氮气吸附性能测试。在77 K温度下检测配合物1~3的N2吸附量,结果表明其氮气吸收等温线均属于I型吸附等温线。在1 bar时配合物1的的氮气吸附量为734.1cm3/g。配合物2的氮气吸收量相较配合物1减少至612.7 cm3/g。配合物3的氮气吸附量下降得更加明显,仅为402.9 cm3/g。本论文将量子化学计算的理论研究与合成制备、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的实验研究紧密结合,选择性能优异的偶氮苯衍生物作为开关分子,制备合成出叁种结构稳定的光致开关型多孔材料,揭示了其光致异构化反应与CO_2可逆吸附的关系,为新型可重复利用CO_2吸附剂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6-06-01)

刘俊彦,李继文,王川,顾松园[6](2014)在《轻烃组分在Al_2O_3色谱柱的不可逆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Al2O3/KCl,Al2O3/S,Al2O3/M 3种Al2O3毛细管色谱柱在轻烃组分分析中不可逆吸附行为,定量考察了柱温、载气流速、进样量等对C3~C4烃类组分在不同类型Al2O3色谱柱上不可逆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Al2O3毛细管色谱柱对轻烃组分的不可逆吸附存在明显差异,烷烃和单烯烃的不可逆吸附现象不明显,炔烃和二烯烃等极性较强的组分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逆吸附,其中丙二烯、1,2-丁二烯和丙炔等组分在S型与M型Al2O3色谱柱上的不可逆吸附最为显着。温度和载气流速影响不可逆吸附的程度,进样量对不可逆吸附没有明显的影响。不可逆吸附导致部分炔烃和二烯烃组分测定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高于理论值,对这些组分的定量造成影响,采用校正面积归一法定量有利于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4年02期)

孟聪,李圭白,吕谋[7](2013)在《预处理对超滤膜产生不可逆吸附污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测定超滤膜产生不可逆吸附污染的临界通量值,采用改进通量阶梯法和通量循环法2种方法对东营南郊自来水厂的原水、沉淀池出水、砂滤池出水进行了测定与对比,发现膜进水经预处理后可明显提高产生不可逆吸附污染的临界通量值,经预处理后的沉淀池出水和砂滤池出水作为膜进水时的不可逆吸附污染的临界通量值明显高于原水,为原水的1.7~2.0倍.从膜的不可逆吸附污染速率和污染量的形成方面考虑,改性的PVC超滤膜在高于不可逆吸附污染临界通量下运行,原水的不可逆吸附污染速率急剧增大,产生的不可逆吸附污染快速增多;而沉淀池出水和砂滤池出水的不可逆吸附污染速率和污染量的增加可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曹学锋[8](2012)在《生物基CO_2可逆吸附体系材料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由于过分依赖化石资源的能源结构导致的CO_2过量排放而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大家所关心的核心之一。生物质因其产量丰富,可再生,生物可降解以及生物相容等诸多优点而成为开发新型生物能源、化学品及材料的资源之一。纤维素分子每个葡萄糖单元上都有叁个羟基,它可以发生一系列与羟基有关的反应,如羟基的醚化、酯化或亲核取代反应等,从而可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控制合成功能化纤维素衍生型化合物,从而获得特殊性能的功能精细化工产品,因此,研究开拓纤维素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中的应用,成为国内外科学家竞相开展的研究课题。本论文以生物基小分子及聚合物(纤维素)具有多羟基、易改性的特点,以及CO_2存在下,有机碱与羟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出发点,设计、构建新型生物基CO_2可逆吸附体系并探索其应用。为耦合生物质与CO_2高值化利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以甘油、葡萄糖为生物基多羟基化合物为模型化合物,在有机碱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DBU)存在下的CO_2可逆吸附行为;(2)利用DBU-甘油、四甲基胍-甘油CO_2可逆吸附体系,探讨其在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过程中的应用。考察了原料的摩尔比、催化剂种类、反应时间以及CO_2压强对油脂转酯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DBU与甲醇的摩尔比为1:18,反应温度70C,反应时间20min时油脂的转酯化效率可到达95.2%。此外,由于CO_2可逆离子液体的作用,通过简单分液方法就能得到纯净产物脂肪酸甲酯及甘油。(3)以纤维素为原料,在绿色溶剂离子液体中合成了胍功能化纤维素材料,并通过1H NMR、~(13)C NMR、FT-IR、TGA以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中间产物以及最终产物进行了表征。初步探讨了胍功能化纤维素材料在CO_2原位吸附与转化、纳米金属负载与催化等方面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2-06-01)

夏星辉,张菊,沙玉娟[9](2010)在《邻苯二甲酸酯在河流沉积物上的不可逆吸附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平衡吸附实验和循环吸附/解吸实验,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和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在长江和黄河沉积物样品中的吸附特性和不可逆吸附作用.平衡吸附实验结果表明,DMP和DEHP在沉积物上的lgKoc均高于文献报道值,说明沉积物对PAEs的吸附不仅包括在有机质上的分配作用,而且还存在其他吸附过程.循环吸附/解吸实验结果表明,沉积物对DMP和DEHP的吸附包括可逆的线性吸附和不可逆的非线性吸附.DMP和DEHP在4种沉积物样品上的最大不可逆吸附量分别为125.19~337.37μg/g和515.89~591.41μg/g,且最大不可逆吸附量与沉积物的比表面积,阳离子交换量,黑炭含量等呈正相关.DMP可逆吸附部分的有机碳标化分配系数(lgkroecv)为3.69~4.98L/kg,该值仍大于文献报道的Koc值,说明除在有机碳上的分配作用外,DMP还存在其他的可逆吸附机制.DEHP的lgkorecv为4.12~5.31L/kg,与文献报道值接近,说明DEHP的主要可逆吸附机制为在有机碳上的分配作用.尽管DMP和DEHP的性质差异较大,但二者在4种沉积物上不可逆吸附部分的有机碳标化分配系数(lgkiorcr)接近常数(6.46±0.38)L/kg.由于PAEs在沉积物上存在不可逆吸附,在建立沉积物质量基准时需要考虑其最大不可逆吸附量.(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0年04期)

吴启辉,甄春花,周志有,孙世刚[10](2008)在《Sb在Au电极上不可逆吸附的电化学过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研究了Sb在Au电极上不可逆吸附的电化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0.25V到0.18V(vs SCE)范围内,Sb可在Au电极上稳定吸附,并且在0.15V附近出现特征氧化还原峰.根据EQCM实验数据,在电位0.18V时,Sb在Au电极上的氧化产物是Sb2O3;同时Sb的吸附阻止了电解液中阴离子和水在Au电极上的吸附.当电极电位超过0.20V时,Sb2O3会被进一步氧化成Sb5+化合物,同时逐渐从Au电极表面脱附.(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可逆吸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一系列吸附、解吸实验,从沉积物组成成分、吸附时间和解吸时间以及粒径组成等方面,研究了~(137)Cs在沉积物中的不可逆吸附行为。实验表明:吸附时间增加,不可逆吸附量增加;解吸时间增加,不可逆吸附量减少;且吸附、解吸过程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沉积物粒径组成对~(137)Cs的不可逆吸附行为有影响,沉积物组成粒径越小,~(137)Cs的不可逆吸附行为越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逆吸附论文参考文献

[1].侯明心.可逆吸附-释放蛋白质的PMOXA/PAA响应性涂层用于毛细管电泳放大溶菌酶的检测信号[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2].石云峰,谢添,朱君,陈超,李婷.沉积物对~(137)Cs的不可逆吸附行为[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9

[3].郝威.温敏材料制备及蛋白质可逆吸附和脱附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4].周俊强,张鲲鹏,施少敏,金传明.多孔金属有机骨架[Cd_3(PA-BIM)_6(BF_4)_6]·34H_2O的结构与可逆吸附的叁维水簇网络[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7

[5].陈雅.以偶氮苯衍生物为分子开关的MOFs材料合成及其可逆吸附性能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6

[6].刘俊彦,李继文,王川,顾松园.轻烃组分在Al_2O_3色谱柱的不可逆吸附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4

[7].孟聪,李圭白,吕谋.预处理对超滤膜产生不可逆吸附污染的影响[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3

[8].曹学锋.生物基CO_2可逆吸附体系材料设计与应用[D].湘潭大学.2012

[9].夏星辉,张菊,沙玉娟.邻苯二甲酸酯在河流沉积物上的不可逆吸附行为[J].环境科学.2010

[10].吴启辉,甄春花,周志有,孙世刚.Sb在Au电极上不可逆吸附的电化学过程(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08

论文知识图

对TCS等温吸附数据的VantH...和CP孔材料经历的叁种不同时代框架结构、次级结构单元和笼...(A)BPA在PAMAM/CoTe/GCE上不同扫描...菲在1s和3s上的连续解吸曲线(O:解吸数...不同循环次数对铬(VI)去除率的影响

标签:;  ;  ;  ;  ;  ;  ;  

可逆吸附论文_侯明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