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摘 要: 黑格尔哲学作为马克思哲学的重要来源,其辩证法思想对马克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包裹在其神秘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内,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神秘辩证法进行了“颠倒”和改造,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的非批判性,彰显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革命性和批判性。
关键词:黑格尔;马克思;辩证法
辩证法问题一直都是学术界关心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尤其是在中国,辩证法的广泛传播得益于马克思。马克思高扬了辩证法,但是在谈到马克思辩证法的渊源的时候离不开黑格尔。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但却不是完全继承,而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颠倒”,即在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上,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最终才形成了辩证法的合理形态。彰显马克思辩证法的实质,厘清马克思的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尤其是澄明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颠倒”黑格尔的辩证法是理解问题的关键。
一、黑格尔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在近代西方哲学中,黑格尔对辩证法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黑格尔辩证法体系的形成源于他对于康德辩证法的的批判。黑格尔对康德的理性概念以及思维方式的批判是理解黑格尔辩证法的关键。众所周知,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世界分为经验的世界和超验的世界两部分,经验的世界即现象的世界,而超验的世界就是本质的世界。人们可以通过理智认识经验的现象世界,通过感性和知性这两个范畴把握真理。但是对于超验的本体世界,人类的理性无能为力,但是人的理性却总有想要超越现象的世界去认识本体世界的冲动,于是就试图用感性和知性去认识本体的世界,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理性自身的 “幻相”和 “矛盾”。用感性和知性去认识本体世界的形而上学冲动的结果就是典型的关于宇宙的四个二律背反,而“幻相”的逻辑就是辩证法。
在康德看来,关于宇宙的有限性和无限性、宇宙的组成、因果规律、宇宙的成因等问题上,都存在一个正题和一个反题,二者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证明,但确是完全相反的,这就是幻相,产生幻相的原因不在于对象,而在于理性本身,即当理性一旦进入本体的形而上学的领域,就会陷入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当中。由此可见,在康德那里,揭示理性自身矛盾的辩证法是消极的和否定的。并且,由此造成了康德哲学中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也就是说,在康德哲学中,只要理性试图进入形而上学领域,就会造成逻辑的“幻相”,因而,作为逻辑“幻相”的辩证法只有在形而上学领域才起作用,并且其本质上是否定和消极的。康德对于辩证法的这种理解引起了黑格尔的兴趣,但是他不赞同康德只是把辩证法理解成理性认识物自体世界的形而上学中一个必然出现却又不合时宜的“幻相”或工具,不赞同康德把辩证法仅仅理解成否定的和消极的东西,因此,在康德的哲学中,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对立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整合阅读和写作,可以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实现从学习、领悟到表达的全面进步,不断提高小学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质量。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切身联系实践,老师在平时课程中多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学习不仅仅在课上,平时生活中都是积累素材的场所。
黑格尔的辩证法在逻辑上正是从康德哲学的辩证法和形而升学的对立出发,消解了形而上学,即用辩证法取代了形而上学。在黑格尔看来,人类的认识中根本不存在一个所谓的不可知的物自体世界,即形而上学的本体世界,人类的理性是有能力展现世界的所有方面,因而,本质世界与现象世界根本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是因为,黑格尔把辩证法理解成了思维的最高形式并以此为出发点,批判了近代哲学分析理性的缺陷,高扬了辩证法的意义。黑格尔认为,传统的分析理性在认识事物时,总是现将事物分析、分解,然后还原,以求通过认识事物的部分来认识事物的整体,但是这样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世界的方法,而这种片面的思维方式只有在辩证法的统领下才有意义。另外,辩证法并不是消极的和否定的,即辩证法不仅是对立的,还是统一的,在他看来,辩证法分为三个阶段:正题——反题——合题,其中合题就是作为最高思维方式的辩证法的肯定性质,正题——反题——合题就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也存在着自身的理论缺陷,即其包裹在唯心主义的外壳下,具有泛逻辑主义和泛唯心主义的性质,这就使得黑格尔的辩证法变成了一种概念体系,变成了概念自我演化的根据;使得辩证法实在化为一种绝对精神及其辩证运动:从最高的思维方式向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并且绝对精神还要外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黑格尔的这种理解,不仅掩盖了辩证法作为思维方式本来的意义,也使得辩证法神秘化。
二、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
“穀”是生僻字,现在很少用了,只在古汉语中可见,通“谷”字,指两山之间的低地,是稻谷庄稼的总称,也有养育、生长、善美的意思。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在本质上是具有抽象性的,纯粹的思辨是黑格尔的哲学体系的起点,因而,“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变成了 “自我意识并且是抽象的自我意识的环节”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1页。。而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黑格尔指出,人也是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的,人是自在自为的自我意识。人从自然界中分离获得自己的本质是通过劳动完成的,人的本质是一个不断变化和生成的过程。并且,人从自然界中分离,获得自己的本质是通过劳动完成的,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明确指出,“人的真正的存在就是他的行为”,这个行为是人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能动的活动,人从自然界中分离的同时也给自然界打上了人对烙印,与此同时,人又在自己的劳动产品上直观自身,从而确证人对自由和独立性。劳动的否定性,完成了主客体的统一。可见,在黑格尔这里,劳动有着双重的规定性,即一方面是对自然界的改造,使自然界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对人自身的改造,使人达到自我意识。因而,劳动生成了人的本质,但是,马克思尖锐地指出,“黑格尔惟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1页。,而不是具体的现实的劳动,。基于此,黑格尔对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理解也是以人的理性为起点的。在黑格尔看来,世界历史也是“理性最具体的现实”,历史是受历史理性支配的,是精神在时间里的发展,有内在运动规律的,历史是一个合目的性的过程。历史理性具有至上性,就其自身来说,它是一种抽象的普遍性,只有借助于人的劳动才能够实现。黑尔格进而指出,世界历史是自由意识的发展,因而其根本任务在于实现人的自由,而自由意识是在必然性中加以认识的,这样一来,黑格尔就把世界历史至于了必然性与自由之间。
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他全部哲学诞生地,所以,考察黑格尔的哲学体系的本质,必须首先从《精神现象学》开始,因为在《精神现象学》中蕴含着黑格尔哲学一些最基本的主要概念和黑格尔哲学的基本观点,可以说,后来黑格尔的很多著作都是对于这本书中观点的进一步展开。另外在《精神现象学》中还隐藏着黑格尔哲学的秘密,即他否定性的辩证法,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否定性辩证法贯穿于“异化”和“自我意识异化”过程的始终。因而,否定性的辩证法是理解黑格尔哲学的关键。然而,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的否定性的辩证法却包裹在了其神秘的哲学体系之内。这就使得马克思批判的焦点首先集中在了对于黑格尔神秘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批判。
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护患关系,缓解患者恐惧、焦虑以及紧张等不良心理,从而以平稳的心态面对手术治疗,提升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具体探究了将舒适护理应用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焦虑评分情况、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于是马克思在逻辑上从劳动或者是实践概念入手的,以劳动或人自身的实践活动为根基的现实生活为否定辩证法注入了真实的内容②孙正聿:《辩证法:黑格尔、马克思与后形而上学》,载《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28-39。,使其变得不再是抽象的方法,同时也真正揭示了人的本质与社会历史的本质。
三、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及其实质
马克思把劳动或人的实践活动看做区别于纯粹的观念的活动和感性直观活动,是人的精神生活和全部社会历史生活的前提,他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9页。。人的劳动是一种对象化活动,它不是单纯的只面向自然,劳动过程的直接结果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改造,同时也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是劳动确证了人自由自觉的类本质。马克思指出,劳动对人而言是自由自觉的生活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的特征,也就是说人也正是通过对对象世界的改造才证明了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在改造对象的世界的时候也改造了人自身,所以,马克思通过揭示人的劳动揭示了这样一个主客体统一的过程,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外化以及客体世界以对象性的存在向主体转化,人在自身的活动中占有他创造的东西。这样一来,马克思就通过阐释人的劳动或者人的实践活动,使自己的哲学同一切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哲学去别开来了。
马克思指出,黑格尔哲学的贡献,就是探讨宏大的历史叙事时贯穿于其中的否定性的辩证法。他用劳动来阐释否定,认为人的主体力量的对象化是对主体的否定,否定后所生成的客体与主体是矛盾和对立的,这是外化的过程,但是否定性还表现为扬弃外化,即使外化对象重新回到人自身,进而使主体得到自我实现。然而,由于只把人的活动看做是抽象的思维或者精神活动,现实的感性活动只是抽象劳动的精神样式,因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只是一种历史的抽象思辨的表达。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仅仅是精神的辩证法,并且他的辩证法包裹在思辨体系之中。
为了更进一步阐明马克思是如何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改造,进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辩证法,我们必须通过和费尔巴哈的比较才能够完成。在马克思之前,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辩证法也进行了批判,但是费尔巴哈仅仅是把黑格尔的思辨精神当做了“神学的恢复”,从而没有真正发现辩证法的现实基础,费尔巴哈单纯的感性直观和观察自然人方法并不能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奥秘,因而不能完成对于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
在马克思看来,正是思辨的哲学体系导致了黑格尔哲学的非批判性,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他深刻揭露了黑格尔哲学的非批判性,“这种非批判性,这种神秘主义,既构成了现代国家制度(主要是等级制度)的一个谜,也构成了黑格尔哲学、主要是他的法哲学和宗教哲学的奥秘”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4页。。黑格尔的哲学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在批判德国的现实生活,但是并没有触动当时德国的社会制度,并且还成了为这一社会制度辩护的意识形态。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哲学只有一个完全否定的和批判的外表:“黑格尔晚期著作的那种非批判的实证主义和同样非批判的唯心主义——现有经验在哲学上的分解和恢复——已经以一种潜在的方式,作为萌芽、潜能和秘密存在着了。”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9-100页。《现象学》还是一个隐蔽的、神秘化的批判,这也导致黑格尔对于宗教、国家、市民社会等的批判也只停留在自我意识领域内,并没有真正触及其现实层面,所以,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对于其辩证法来讲是窒息的因素。因此,马克思指出,黑格尔的辩证法变成了头足倒置的辩证法,即当黑尔格讨论国家和市民社会关系的时候,从思辨理性出发,把原本是国家基础的家庭和市民社会看做了国家基础之上衍生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黑格尔把整个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看做了绝对精神的产物。黑格尔的思辨哲学还有一个后果就是使作为历史真正的主体的现实的人丧失了能动性。在完成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神秘体系的批判之后,马克思对其进行了“颠倒”。
马克思对于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并非简单地把概念或者思维的主体地位转换成物质,而是从根本上扬弃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本性。马克思说道:“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88页。”
马克思首先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神秘体系进行了批判,即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颠倒”,并且揭开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面纱,继而重新阐释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在该书尾页贴有借书卡袋,可惜没有留下任何信息。经查证何日章在任馆长时把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图书馆原规定学生借书期限由两星期改为学生可以续借图书两次。同时也提高了对违规者的惩处力度,规定逾期未还又未声明续借者会被处以罚款乃至停止注册。该馆采用卡片制,每本图书至少有著者、书名与分类三种卡片,方便读者查阅相关文献。
装配式项目4D模型构建采用的是Navisworks Management和Microsoft Project软件工具组合进行。
马克思进而强调,人的劳动或实践活动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社会历史性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前提,正是通过这种社会历史活动人改造无机世界,进而创造自己的全部社会生活。因而,人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创造了历史,“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5页。也就是说,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人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了客观历史与人的自觉性之间的统一,人与自然,与社会历史是统一的、相互生成的。自此,马克思完成了对于黑尔格辩证法“颠倒”。
也正是在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神秘体系进行解释进而对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辩证法批判性和革命性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以黑格尔辩证法的否定性为逻辑出发点,对现存的一切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这个批判指向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论》的第一版跋中,马克思说道:“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4页。,这种批判性和革命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从理论形态上说,人对自然界的改造过程是一个双向展开的肯定和否定的过程,即人的对象化过程既是对自我的肯定和否定;也是对自然界的肯定和否定,因而,人、自然界、社会历史永远处于不断被改造和变化的过程中,现存的世界必然会趋于灭亡,资本主义社会并不具备永恒的存在价值,因而,必将会被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所“扬弃”。在实践层面上,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批判,对现实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揭示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建立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马克思明确指出,黑格尔把劳动看做人的本质,但是他只看到了劳动积极的一面,而忽略了其消极的一面,即劳动不仅生成人的本质,同时也使人的本质异化。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异化通过私有财产的形式占有和奴役人。于是,马克思通过揭露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性,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性进行了批判。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2页。。异化劳动生产出了私有财产和资本家,但是人的实践活动本身也包含着扬弃私有财产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他指出,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就是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是人对人本质的重新占有,是人对类本质的复归。马克思强调指出,共产主义是在以往发展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是人类社会历史的真正开端,而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历史的最后一个对抗时期,只是人类社会的史前史。
综上所述,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抽象性和神秘性,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且找出了解决现存社会历史矛盾钥匙,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人们超越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方法指南。
〔参 考 文 献〕
〔1〕胡刘.从“概念思辨”到“资本批判”——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传统辩证法的改造及其实质〔J〕.哲学研究,2011,(02):15-21.
〔2〕王庆丰.重思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J〕.天津社会科学,2013,(09):29-35.
〔3〕吴晓明.论马克思学说的黑格尔渊源〔J〕.云南大学学报,2011,(11):3-11.
〔4〕俞吾金.马克思对黑格尔方法论的改造及其启示〔J〕.复旦学报,2011,(01):2-10.
〔5〕孙利天.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02):15-20.
〔6〕孙正聿.辩证法:黑格尔、马克思与后形而上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8,(03)28-39.
〔7〕杨耕.从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到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J〕.江汉论坛,1988,(02):42-45.
〔8〕林可济.马克思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批判〔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04-03.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2234(2019)05— 0016— 03
收稿日期:2019— 05— 12
作者简介:白雪(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责任编辑:侯庆海〕
标签:黑格尔论文; 辩证法论文; 马克思论文; 哲学论文; 康德论文; 宗教论文; 欧洲哲学论文; 欧洲各国哲学论文; 德国哲学论文; 《理论观察》2019年第5期论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