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冷凝板式冷凝管,包括:在冷凝管中设置有内管连通上部接口以及下部接口,并通过在冷凝腔上设置有进水管口连接有进水管并连通有冷凝板的一端,设置有各级的冷凝板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还设置有冷凝板通过出水管与出水口相连接。在冷凝管中设置有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冷凝板相连接,该冷凝板设置有多级,从而大大的提高了热交换的面积,便于冷凝的高效进行,并设置有该冷凝板具有一定的角度(30‑60度),从而使得过程中冷凝后的冷凝液能够稳定的回流,不会在冷凝板上积存,便于实验操作的稳定进行。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冷凝板式冷凝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冷凝管中设置有内管连通上部接口以及下部接口,并通过在冷凝腔上设置有进水管口连接有进水管并连通有冷凝板的一端,设置有各级的冷凝板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还设置有冷凝板通过出水管与出水口相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冷凝板式冷凝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冷凝管中设置有内管连通上部接口以及下部接口,并通过在冷凝腔上设置有进水管口连接有进水管并连通有冷凝板的一端,设置有各级的冷凝板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还设置有冷凝板通过出水管与出水口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板式冷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板相对水平面为30-60度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板式冷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连通冷凝水。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凝板式冷凝管,属于冷凝管装置设计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化学实验室中常使用到冷凝管,现有的回流冷凝管在使用的过程中则存在效率低的问题,往往有未冷凝气体逸出,造成污染以及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冷凝板式冷凝管,在冷凝管中设置有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冷凝板相连接,该冷凝板设置有多级,从而大大的提高了热交换的面积,便于冷凝的高效进行,并设置有该冷凝板具有一定的角度(30-60度),从而使得过程中冷凝后的冷凝液能够稳定的回流,不会在冷凝板上积存,便于实验操作的稳定进行。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凝板式冷凝管,包括:在冷凝管中设置有内管连通上部接口以及下部接口,并通过在冷凝腔上设置有进水管口连接有进水管并连通有冷凝板的一端,设置有各级的冷凝板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还设置有冷凝板通过出水管与出水口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冷凝板相对水平面为30-60度的角度。
优选的,所述的进水管连通冷凝水 。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冷凝管中设置有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冷凝板相连接,该冷凝板设置有多级,从而大大的提高了热交换的面积,便于冷凝的高效进行,并设置有该冷凝板具有一定的角度(30-60度),从而使得过程中冷凝后的冷凝液能够稳定的回流,不会在冷凝板上积存,便于实验操作的稳定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冷凝板式冷凝管示意图;
图2为冷凝板示意图。
图中:1—上部接口、2—冷凝管、3—冷凝腔、4—冷凝板、5—连接管、6—进水口、7—进水管、8—下部接口、9—出水管、10—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冷凝板式冷凝管,包括:在冷凝管2中设置有内管连通上部接口1以及下部接口8,并通过在冷凝腔3上设置有进水管口6连接有进水管7并连通有冷凝板4的一端,设置有各级的冷凝板4通过连接管5相互连通,还设置有冷凝板4通过出水管9与出水口10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冷凝板4相对水平面为30-60度的角度。
优选的,所述的进水管7连通冷凝水 。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冷凝板式冷凝管,连接冷凝管并通过进水管7接通冷凝水即可,由于过程中冷凝板4的设置,使得过程中大大的提高了热交换的面积,从而使得冷凝操作高效稳定的进行。
所述实施例用以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所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列。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0454.2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438631U
授权时间:20190927
主分类号:B01L 7/00
专利分类号:B01L7/00;B01L3/00
范畴分类:23E;
申请人:杨晶晶
第一申请人:杨晶晶
申请人地址:450001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发明人:杨晶晶;杨莉莉;范龙涛
第一发明人:杨晶晶
当前权利人:杨晶晶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