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盘式检测设备的推料装置,包括转盘机构、及设于转盘机构边缘上的内外推料机构,转盘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设于驱动电机上的下转盘、及设于下转盘上方的透明转盘,在透明转盘上端面边缘开设有至少环形载槽,且在透明转盘的中部具有环形开口;内外推料机构包括设于环形开口内侧边上的传动机构、连接于传动机构且靠近环形载槽内侧边缘设置的内推料机构、及连接于内推料机构且靠近环形载槽外侧边缘设置的外推料机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盘式检测设备的推料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动作顺畅且精度高,可保证待检测产品能整齐有序的排列,无凌乱、翘起等现象,利于后续对待检测产品进行准确的性能或尺寸检测。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转盘式检测设备的推料装置,包括一转盘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转盘机构边缘上的一内外推料机构,其中,所述转盘机构包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驱动电机上的一下转盘、及设置于下转盘上方的一透明转盘,在该透明转盘上端面边缘开设有至少一环形载槽,且在该透明转盘的中部具有一环形开口;所述内外推料机构包括设置于环形开口内侧边上的一传动机构、连接于传动机构且靠近环形载槽内侧边缘设置的一内推料机构、及连接于内推料机构且靠近环形载槽外侧边缘设置的一外推料机构。
设计方案
1.一种转盘式检测设备的推料装置,包括一转盘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转盘机构边缘上的一内外推料机构,其中,所述转盘机构包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驱动电机上的一下转盘、及设置于下转盘上方的一透明转盘,在该透明转盘上端面边缘开设有至少一环形载槽,且在该透明转盘的中部具有一环形开口;所述内外推料机构包括设置于环形开口内侧边上的一传动机构、连接于传动机构且靠近环形载槽内侧边缘设置的一内推料机构、及连接于内推料机构且靠近环形载槽外侧边缘设置的一外推料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盘式检测设备的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推料机构包括一内推料基架、设置于内推料基架上且向透明转盘方向延伸的一内推料基板、设置于内推料基板上端面上的一内推料从动轮、设置于内推料基板下方且靠近环形载槽内侧边缘设置的一内推料轮、及连接于内推料从动轮与内推料轮之间的第一传动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盘式检测设备的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连接于内推料基板端部的一连接板、设置于连接板上的一前从动轮、设置于连接板下方且接触于环形开口内侧边的一传动轮、及连接于传动轮与前从动轮之间的一第二传动轴;在所述前从动轮与内推料从动轮之间围设有一内传动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盘式检测设备的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推料机构包括一外推料基架、设置于外推料基架上且向透明转盘方向延伸的一外推料基板、设置于外推料基板上端面的一外推料从动轮、设置于外推料基板下方靠近环形载槽外侧边缘设置的一外推料轮、及连接于外推料从动轮与外推料轮之间的第三传动轴,其中,在所述外推料从动轮与内推料从动轮之间围设有一外传动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盘式检测设备的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推料基架内部高度方向上开设有一内推料调节孔,所述内推料基板端部由内推料基架外侧边插入内推料调节孔中,在该内推料基架上端设置有由外插入并限位于内推料调节孔中的一第一升降调节旋钮,且该第一升降调节旋钮与内推料基板相螺接,在该内推料基架一侧边上纵向设置有第一纵向刻度;所述内推料基架底部通过一内推料滑轨设置于机台上,在该内推料滑轨一侧边上设置有第一横向刻度;在所述内推料基架下部侧边开设有贯穿至内推料滑轨侧边的一第一侧调节孔,在该第一侧调节孔内螺接有一第一前后调节旋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盘式检测设备的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推料基架内部高度方向上开设有一外推料调节孔,所述外推料基板端部由外推料基架外侧边插入外推料调节孔中,在该外推料基架上端设置有由外插入并限位于外推料调节孔中的一第二升降调节旋钮,且该第二升降调节旋钮与外推料基板相螺接,在该外推料基架一侧边上纵向设置有第二纵向刻度;所述外推料基架底部通过一外推料滑轨设置于机台上,在该外推料滑轨一侧边上设置有第二横向刻度;在所述外推料基架下部侧边开设有贯穿至外推料滑轨侧边的一第二侧调节孔,在该第二侧调节孔内螺接有一第二前后调节旋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盘式检测设备的推料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产品生产制造完成后,需要对产品性能及尺寸进行检测,以使产品能以更高的性能与更高精确度的外部尺寸投入到使用中去。最传统的产品性能及尺寸检测方式是,采用人工检测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效率低,而且由于人为因素的存在,存在很大的检测误差。因此,市面上相继出现了产品检测设备,而目前市面上的这种产品检测设备,由于结构设计的不合理性,在检测时,为了提高检测效率,会将众多产品传送到检测机构下方完成检测,因此产品会出现凌乱、翘起等现象,导致在对产品进行性能或尺寸检测时,检测准确度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无法完成检测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盘式检测设备的推料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动作顺畅且精度高,可保证待检测产品能整齐有序的排列,无凌乱、翘起等现象,利于后续对待检测产品进行准确的性能或尺寸检测。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转盘式检测设备的推料装置,包括一转盘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转盘机构边缘上的一内外推料机构,其中,所述转盘机构包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驱动电机上的一下转盘、及设置于下转盘上方的一透明转盘,在该透明转盘上端面边缘开设有至少一环形载槽,且在该透明转盘的中部具有一环形开口;所述内外推料机构包括设置于环形开口内侧边上的一传动机构、连接于传动机构且靠近环形载槽内侧边缘设置的一内推料机构、及连接于内推料机构且靠近环形载槽外侧边缘设置的一外推料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推料机构包括一内推料基架、设置于内推料基架上且向透明转盘方向延伸的一内推料基板、设置于内推料基板上端面上的一内推料从动轮、设置于内推料基板下方且靠近环形载槽内侧边缘设置的一内推料轮、及连接于内推料从动轮与内推料轮之间的第一传动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连接于内推料基板端部的一连接板、设置于连接板上的一前从动轮、设置于连接板下方且接触于环形开口内侧边的一传动轮、及连接于传动轮与前从动轮之间的一第二传动轴;在所述前从动轮与内推料从动轮之间围设有一内传动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推料机构包括一外推料基架、设置于外推料基架上且向透明转盘方向延伸的一外推料基板、设置于外推料基板上端面的一外推料从动轮、设置于外推料基板下方靠近环形载槽外侧边缘设置的一外推料轮、及连接于外推料从动轮与外推料轮之间的第三传动轴,其中,在所述外推料从动轮与内推料从动轮之间围设有一外传动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内推料基架内部高度方向上开设有一内推料调节孔,所述内推料基板端部由内推料基架外侧边插入内推料调节孔中,在该内推料基架上端设置有由外插入并限位于内推料调节孔中的一第一升降调节旋钮,且该第一升降调节旋钮与内推料基板相螺接,在该内推料基架一侧边上纵向设置有第一纵向刻度;所述内推料基架底部通过一内推料滑轨设置于机台上,在该内推料滑轨一侧边上设置有第一横向刻度;在所述内推料基架下部侧边开设有贯穿至内推料滑轨侧边的一第一侧调节孔,在该第一侧调节孔内螺接有一第一前后调节旋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外推料基架内部高度方向上开设有一外推料调节孔,所述外推料基板端部由外推料基架外侧边插入外推料调节孔中,在该外推料基架上端设置有由外插入并限位于外推料调节孔中的一第二升降调节旋钮,且该第二升降调节旋钮与外推料基板相螺接,在该外推料基架一侧边上纵向设置有第二纵向刻度;所述外推料基架底部通过一外推料滑轨设置于机台上,在该外推料滑轨一侧边上设置有第二横向刻度;在所述外推料基架下部侧边开设有贯穿至外推料滑轨侧边的一第二侧调节孔,在该第二侧调节孔内螺接有一第二前后调节旋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由传动机构、及均可纵向与水平方向位置调整的内推料机构与外推料机构相结合组成的内外推料机构,可对未完全嵌入(跳出或翘起)透明转盘的环形载槽中的待检测产品准确的推入到环形载槽中,以保证待检测产品能完全、有序、整齐的排列于环形载槽中,利于后续对待检测产品进行准确的性能或尺寸检测。
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外推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转盘式检测设备的推料装置,包括转盘机构2、及设置于转盘机构2边缘上的一内外推料机构4。具体的,所述转盘机构2包括一驱动电机21、设置于驱动电机21上的一下转盘22、及设置于下转盘22上方的一透明转盘23,在该透明转盘23上端面边缘开设有至少一环形载槽231,且在该透明转盘23的中部具有一环形开口232,在本实施例中,下转盘22与透明转盘23通过若干连接柱24连接。由驱动电机21提供动力,带动下转盘22与透明转盘23转动,使环形载槽231中的产品经过内外推料机构4,由内外推料机构4将产品推到环形载槽231中。
同时,所述内外推料机构4包括设置于环形开口232内侧边上的一传动机构41、连接于传动机构41且靠近环形载槽231内侧边缘设置的一内推料机构42、及连接于内推料机构42且靠近环形载槽231外侧边缘设置的一外推料机构43。由此,由传动机构41的传动作用,为内推料机构42与外推料机构43提供传动力,使内推料机构42与外推料机构43分别对跳出、翘起等未完全嵌入环形载槽231中的产品施加作用力推料,使产品移动到环形载槽231中,从而保证产品始终位于环形载槽231中,便于后续对产品检测,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内推料机构42包括一内推料基架421、设置于内推料基架421上且向透明转盘23方向延伸的一内推料基板422、设置于内推料基板422上端面上的一内推料从动轮423、设置于内推料基板422下方且靠近环形载槽231内侧边缘设置的一内推料轮424、及连接于内推料从动轮423与内推料轮424之间的第一传动轴425。同时,所述传动机构41包括连接于内推料基板422端部的一连接板411、设置于连接板411上的一前从动轮412、设置于连接板411下方且接触于环形开口232内侧边的一传动轮413、及连接于传动轮413与前从动轮412之间的一第二传动轴414;在所述前从动轮412与内推料从动轮423之间围设有一内传动带415。在透明转盘23转动的过程中,带动传动轮413转动,传动轮413带动前从动轮412转动,则前从动轮412带动内推料从动轮423,内推料从动轮423的转动带动内推料轮424转动,而内推料轮424位于透明转盘23上的环形载槽231内侧边上,若出现环形载槽231中的产品未完全嵌入环形载槽231中,而跳出环形载槽231时,产品移动到内推料轮424侧边即可被内推料轮424推到环形载槽231中,以便于后续对产品进行性能或尺寸的检测。
具体的,所述外推料机构43包括一外推料基架431、设置于外推料基架431上且向透明转盘23方向延伸的一外推料基板432、设置于外推料基板432上端面的一外推料从动轮433、设置于外推料基板431下方靠近环形载槽231外侧边缘设置的一外推料轮434、及连接于外推料从动轮433与外推料轮434之间的第三传动轴435,其中,在所述外推料从动轮433与内推料从动轮423之间围设有一外传动带416。由内推料从动轮423的转动带动外推料从动轮433转动,外推料从动轮433的转动带动外推料轮434转动,而外推料轮434位于透明转盘23上的环形载槽231外侧边上,若出现环形载槽231中的产品未完全嵌入环形载槽231中,而跳出环形载槽231时,产品移动到外推料轮434侧边即可被外推料轮434推到环形载槽231中,以便于后续对产品进行性能或尺寸的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内推料机构42上的内推料轮424在横向与纵向上的位置与透明转盘23上环形载槽231的位置相匹配,便于对环形载槽231中产品进行推动调整,需要对其位置进行纵向与横向调整。
具体的,在所述内推料基架421内部高度方向上开设有一内推料调节孔,所述内推料基板422端部由内推料基架421外侧边插入内推料调节孔中,在该内推料基架421上端设置有由外插入并限位于内推料调节孔中的一第一升降调节旋钮426,且该第一升降调节旋钮426与内推料基板422相螺接,在该内推料基架421一侧边上纵向设置有第一纵向刻度。由于第一升降调节旋钮426限位于内推料调节孔中,其只能旋转,而无法上下移动,在正向或反向旋动第一升降调节旋钮426时,由于内推料基板422与第一升降调节旋钮426相螺接,则第一升降调节旋钮426的转动即可促使内推料基板422向上或向下移动,以使内推料机构42上内推料轮424的高度与透明转盘23上环形载槽231的位置相匹配。同时,所述内推料基架421底部通过一内推料滑轨427设置于机台1上,在该内推料滑轨427一侧边上设置有第一横向刻度;在所述内推料基架421下部侧边开设有贯穿至内推料滑轨427侧边的一第一侧调节孔,在该第一侧调节孔内螺接有一第一前后调节旋钮428。通过正向或反向旋动第一前后调节旋钮428,即可带动整个内推料基架421向远离或靠近透明转盘23的方向移动,以使内推料机构42上内推料轮424的水平位置与透明转盘23上环形载槽231的位置相匹配。在具体调节时,旋动第一前后调节旋钮428,再推动内推料基架421,使其在内推料滑轨427上移动,调整好位置之后,再反向旋动第一前后调节旋钮428,拧紧第一前后调节旋钮428,即可完成调节。
同时,为了使外推料机构43上的外推料轮434在横向与纵向上的位置与透明转盘23上环形载槽231的位置相匹配,便于对环形载槽231中产品进行推动调整,需要对其位置进行纵向与横向调整。
具体的,在所述外推料基架431内部高度方向上开设有一外推料调节孔,所述外推料基板432端部由外推料基架431外侧边插入外推料调节孔中,在该外推料基架431上端设置有由外插入并限位于外推料调节孔中的一第二升降调节旋钮436,且该第二升降调节旋钮436与外推料基板432相螺接,在该外推料基架431一侧边上纵向设置有第二纵向刻度。由于第二升降调节旋钮436限位于外推料调节孔中,其只能旋转,而无法上下移动,在正向或反向旋动第二升降调节旋钮436时,由于外推料基板432与第二升降调节旋钮436相螺接,则第二升降调节旋钮436的转动即可带动外推料基板432向上或向下移动,以使外推料机构43上外推料轮434的高度与透明转盘23上环形载槽231的位置相匹配。同时,所述外推料基架431底部通过一外推料滑轨437设置于机台1上,在该外推料滑轨437一侧边上设置有第二横向刻度。在所述外推料基架431下部侧边开设有贯穿至外推料滑轨437侧边的一第二侧调节孔,在该第二侧调节孔内螺接有一第二前后调节旋钮438。通过正向或反向旋动第二前后调节旋钮438,即可带动整个外推料基架431向远离或靠近透明转盘23的方向移动,以使外推料机构43上外推料轮434的水平位置与透明转盘23上环形载槽231的位置相匹配。在具体调节时,旋动第二前后调节旋钮438,再推动外推料基架431,使其在外推料滑轨437上移动,调整好位置之后,再反向旋动第二前后调节旋钮438,拧紧第二前后调节旋钮438,即可完成调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0226.8
申请日:2019-01-0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684759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B65G47/82
专利分类号:B65G47/82;G01D21/02
范畴分类:申请人:路鑫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路鑫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岭厦社区致富街86号
发明人:吴国平
第一发明人:吴国平
当前权利人:路鑫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检测设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