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心理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实施原则及方法

班级心理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实施原则及方法

(沂源县土门中学,山东省淄博市256103)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初中德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环境和学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班级心理教育”则是以班级为单位,针对学生具体心理状况、行为表现、心理问题等开展的心理教育,具有针对性强、干预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等特点。本文将结合初中心理教育的开展情况,探讨“班级心理教育”的实施原则和具体方法,希望能够为初中生心理教育探索出一条新路。

关键词:初中;班级心理教育;实施原则;实践方法

“班级心理教育”以班级为整体,是面向全面学生进行的心理教育形式。这一模式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利于明确心理教育目标,将全体学生纳入心理教育范畴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班级心理教育下,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认识到心理卫生的重要性,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通过班级心理教育能够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更有效的心理教育方式,进而提高心理教育质量和水平。

一、班级心理教育的实施原则

(一)全面性

班级心理教育面向全班所有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心理教育,这样的形式改变了传统心理教育只针对少数存在心理问题学生开展的弊端,在班级心理教育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进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常态化、普及化和规范化。面向班级的心理教育还能消除个别学生的敏感心理,以更平和、理性的态度接受心理教育。

(二)计划性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角色,需要对整体管理情况进行统筹安排,因此,在班级心理活动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策划、主导、总结的作用,在教育活动开展前要精心准备、周密计划,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全面纳入教育计划中。在心理教育过程中则要结合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及时调整内容和方法,在完成阶段性心理教育后,则要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心理教育方案提高具体教育成效。

(三)针对性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从少年过渡到青年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学生个性鲜明,价值观、人生观逐步形成,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但是能力有限,好奇心强但是是非观和判断能力有限。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平稳进入青春期,同时注重青春期心理疏导,这样才能获得更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初中班级心理教育的实施方法

(一)营造和谐的心理教育环境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较重,节奏紧张,这就需要教师关注班级学习环境的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能够形成明显的群体效应,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化压力为动力,进而提高班级凝聚力。在这样的班级环境中,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有所增强,能够形成强烈的环境认同心理,也是在班级中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进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创造力,这一点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积极意义。

在和谐的班级环境下,教师可以将班级心理教育划分成若干板块,如传统美德教育、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如何克服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良好心态、如何正确看到异性交往、如何理性对待网络,这些都是初中生成长过程中普遍面对的问题。在班级心理教育中将逐一讲解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相对对照观察,主动发现自己的心理认知偏差,从而主动融入班级心理教育中,形成真诚、互动、和谐、友善的班级心理教育氛围。

(二)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班级心理教育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育步骤上具有一致性,通过心理教育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认识到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行为。但是,集体教育并不能取代个别心理教育,这是因为全班学生具体情况千差万别,集体心理教育属于常规性、普及性的教育形式,或者作为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一旦发现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教师必须在集体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个别教育,重点关注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有的学生学习压力过重,精神长期紧张焦虑;有的学生情绪悲观,学习态度消极;有的学生过度虚荣,生活在“心理假象”中,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一一分析,在集体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个别教育,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实现集体与个别的协调统一,真正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把握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初中生心智不够成熟,对自身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的自查能力有限,这也是中学生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偏激心理和过激行为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教师在班级心理教育中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情况并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在学生情绪疏导中,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通过情感教育取得学生的信任,这样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形成互动共鸣。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班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以讲座的形式提高心理教育的专业性,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专门讲解,从而提高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在挫折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直面挫折,笑对人生”的专题知识讲座,对学生讲解挫折的不可避免性,面对挫折应用的心理和行为,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惧怕、回避挫折”转变为“直面、战胜挫折”,学生不再怨天尤人、惶恐不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四)建立班级“心理档案袋”

班级心理教育最忌“博而不精、广而不深”,如果不能做到深入有序开展,那么班级心理教育将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教育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班级心理教育中做“深”做“精”,实现动态化心理教育。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设计“心理档案袋”,通过心理健康评测量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测,尽可能做量化分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理档案袋,记录学生的心理成长、情绪变化、行为习惯等。通过心理档案袋,能够进一步提高班级心理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多观察,用正能量去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质量,及时消除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通过档案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心理成长轨迹,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结语

初中班级心理教育面向每一名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形式,秉承全面性、计划性、针对性原则,通过班级教育、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进行心理辅导讲座、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袋等形式,突出心理教育的个性化、实效性特色,让学生在完善的心理教育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平.试论初中生心理教育现状及解决对策[J].中华少年.2017(16)

[2]韩照静,陶俐俐.浅析家、校、社三结合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好家长.2017(17)

[3]马贤松.初中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学苑教育.2016(13)

作者简介:刘存志(1983.06-),男,山东省淄博市人,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中学二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教育,教学。

标签:;  ;  ;  

班级心理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实施原则及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