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002)
【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PICC置管前系统评估对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行PICC置管患者,并通过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最基础的常规评估,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评估,并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置管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经过不同的评估方法后,观察组患者的PICC置管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ICC置管患者实施系统评估可以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PICC置管;系统评估;置管效果;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5-0092-02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等)置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的方法[1]。PICC可有效减轻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患者的静脉,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静脉给药途径[2];有效避免了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伤和局部组织刺激,保证给药治疗顺利进行[3]。因此,本次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PICC置管前系统评估对置管效果的影响,特意选取了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行PICC置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现将结果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肿瘤科患者,并通过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范围在46~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4±5.9)岁;观察组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范围在44~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9±6.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评估的方式来评估PICC置管患者有无置管禁忌症,评估穿刺血管显露程度及血管壁的弹性等。观察组采用系统评估方式来评估PICC置管患者有无置管禁忌症,通过超声评估血管粗细、走向、血流速度、静脉瓣、动静脉关系、血管与神经的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要根据患者的外周静脉输液史,年龄以及慢性病来进行评估,以此来选择最佳的置管方式[4],并与对照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对比,以此来分析PICC置管前系统评估对置管效果的影响,主要评估患者的PICC置管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方法,主要分为B超引导下穿刺和盲穿刺;(2)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效果:穿刺一次成功率、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主要指的是穿刺过程中没有出现皮下探测血管以及退针更换穿刺部位的情况,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主要是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准确的把导管送到位,无需重复调整置管位置[5];(3)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主要包括静脉炎、静脉血栓以及感染;(4)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通过书面调查的方法来调查患者的满意度,问卷调查主要分为4个分值选项,主要包括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并让患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问卷调查的满分为100分。其中,总满意度=(满意数+较满意数)/总例数×100%,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好,用于描述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将本次研究中8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整理,并分别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和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并通过χ2对所得的计数资料进行检验,所得的计量资料通过t进行检验,判断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以P<0.05为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置管方法比较
对照组患者采取B超引导下穿刺方法的比例为72.5%(29/40),盲穿刺方法的比例为27.5(11/40);观察组患者采取B超引导下穿刺方法的比例为87.5%(35/40),盲穿刺方法的比例为12.5(5/4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置管效果比较
通过对两组行PICC置管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以及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结果见表1。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通过对两组行PICC置管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行PICC置管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可知,存在明显差异(P<0.05)。
2.4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通过对两组行PICC置管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实施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显示,两组研究对象经过不同评估方法后,采用系统评估方式进行评估的观察组患者,其PICC置管方法、置管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效果较好,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少,因此患者的满意度对于置管的满意度也比较高。
总而言之,系统评估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行PICC置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以及置管效果,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系统评估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钱华荪,李柳英.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157.
[2]束寒玲,戴文君,李惠萍,等.护士对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前评估的认知与实践的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6):32-34.
[3]张艺,王翊,姜秀文,等.1101例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前评估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140-1141.
[4]耿荣辉.系统化干预在血液内科PICC带管出院病人中的应用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6):73-75.
[5]朱丽群,庄若,曹松梅,等.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评估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017,(10):1179-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