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粒回转窑论文-石忠强

陶粒回转窑论文-石忠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陶粒回转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回转窑,数值模拟,燃烧,温度场

陶粒回转窑论文文献综述

石忠强[1](2017)在《陶粒回转窑烧成工艺的数值模拟及相关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回转窑是陶粒焙烧中的主要热工设备。具有生产能力大,外形结构简单,热量分布较均匀,搅拌性良好,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建材、冶金、化工、环保等领域。但回转窑作为大型的热工设备,能耗很高,工作在封闭状态下进行的,对影响陶粒烧成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参数—窑内温度难以进行准确地测量,导致回转窑烧成工艺过程中操作参数难掌握。只要边界条件设置的准确,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就能得到窑内的温度分布、烟气流场分布、组分物质量浓度分布,掌握窑内煤粉燃烧的情况,以此来指导回转窑生产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手段。本文根据回转窑燃烧、传热、传质过程涉及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包括连续、动量、能量和组分方程以及附加的湍流模型、辐射换热模型、燃烧模型,设定一个能分析回转窑燃烧过程的数学模型:标准k-ε湍流模型,涡动能耗散燃烧模型,P1辐射模型。基于回转窑生产稳定运行中煤粉燃烧过程的操作参数,模拟计算回转窑的烧成气氛;结果显示,燃烧火焰形状呈现较好的棒槌状,窑内温度分布规律呈现燃烧区、焙烧带、分解区的规律,结果与实际工况的下窑内分布规律基本相同,以此证明采用数值模拟的可行性以及边界条件的正确性。其次,对不同内外风比例对回转窑烧成氛围影响的研究。通过改变内外风比例,得到相应条件下的温度与速度分布,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内外风比例为0.6和0.8时,温度分布均匀且基本一致,烧成带长度达到8.6 m以上,满足陶粒烧成的要求。轴向速度主要受外风影响,径向速度则由内、外风形成的速差射流共同决定,内外风形成的速差越大,径向速度越大,内外风比例增大时,内外风形成的速差射流减小,径向速度减小。最后,研究了由窑表温度对内衬损毁状况的识别,回转窑发生内衬脱落损毁时,窑表监测点处的温度随窑皮脱落厚度的加剧呈现一个线性关系,以3℃/5mm的梯度上升,当监测点温度为272.2℃时,对应重质耐火层脱落1/3厚度。当窑表监测点最高温度为298.41℃,且对应窑表温度异常区域范围R=750mm时,表明重质耐火层出现断裂部分脱落。当监测点最高温度为351.49℃,且窑表高温区范围R=1050mm时,回转窑重质耐火层已出现整块砖脱落,监测点温度351.49℃可以设定为警戒温度。(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5-26)

张杰[2](2016)在《叁叶型陶粒回转窑的热工过程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陶粒的生产过程分为陶粒物料的烘干、配料以及混合造粒、陶粒生料球的干燥和焙烧、冷却等几个阶段。其中焙烧环节是影响陶粒质量的关键环节,而回转窑是焙烧环节的关键设备。传统回转窑窑型较大、窑体笨重,物料传热效率低,能耗高。叁叶窑相比于传统回转窑的窑型较小,窑体更为轻简,传热效率高,节能环保。在国内,叁叶型陶粒回转窑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对叁叶窑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截取窑二维截面,运用Fluent中的VOF模型对物料在窑内部的运动过程进行仿真模拟。VOF模型边界层比较分明,气相和物料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小。传统回转窑内物料较好的运动模式为滚落模式,物料在旋转窑壁摩擦力的作用下不断扬起、滚落,从而不断更新物料自由表面,表面更新过程比较缓慢;叁叶窑物料的运动不仅有窑壁摩擦力的带动,还有叁列圆弧形内衬叶片对其进行扬料,极大增加了物料与热烟气的换热效率。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在同样窑内净空截面积和填充率情况下,叁叶窑有更大的物料自由表面积,因而能有更高的传热效率。其次,重点对叁叶窑内燃油燃烧产生的窑内温度场进行了理论研究。一次风速的适当提高能够促进风油混合,提高窑内温度,但是过高的一次风速会使入窑“冷风”过多,反而会降低窑温,50~60m/s的一次风速较为合适;适当提高一次风温度,能够提高窑内整体温度,但是过高的一次风温会使油的燃烧集中在窑头附近,将缩短燃烧器寿命,还会使燃烧行程缩短,窑尾段温度降低,200℃的一次风温比较合适;合适的旋流叶片角度为30°左右,二次风速在150m/s比较合适,喷油半角为15°时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刘振森,何捷,聂卿,崔敬轩,萧瑛[3](2014)在《陶粒回转窑特性及共处置危险废物潜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我国陶粒行业所用回转窑的温度、压力、烟气等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我国对危险废物处置要求,提出了对陶粒回转窑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建材科技》期刊2014年06期)

王根元[4](2008)在《陶粒回转窑的开窑和停窑》一文中研究指出陶粒回转窑开窑和停窑(亦称点火、熄火)的操作技术和作业制度关系到生产安全,操作不当,不仅造成耐火材料的损坏,缩短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还浪费燃料,产生不少次品、废品,严重时还会造成设备或人员的安全事故。回转窑看火工除了懂得陶粒的膨胀理论,还必需具备燃料燃烧,窑炉热工等方面的粗浅知识,这对掌握好开窑、停窑技术是必要的。(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叁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09-01)

范锦忠[5](2006)在《提高陶粒回转窑热效率的有效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国内外陶粒回转窑热耗指标和差距;分析我国回转窑焙烧陶粒的热耗组成;介绍提高陶粒回转窑热效率的四项有效措施:降低回转窑体表皮散热、增设窑内热交换装置、利用窑尾烟气余热、出窑陶粒的余热利用;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期刊2006年11期)

范锦忠[6](2006)在《陶粒回转窑内结块、结圈的原因和防止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生产实践证明,很多陶粒(人造轻骨料)工厂的回转窑内会出现结块、结圈现象,不仅影响陶粒的产量和质量,结圈较多时必须停产处理,处理时间1~3天,会严重影响工厂的生产效率,并浪费生产能耗,特别是热能消耗。很多刚建成投产的陶粒生产线,由于设计或设备选型存在问题、操作和管理经验不足,在1~3个月内经常出(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6-11-01)

范锦忠[7](2005)在《陶粒回转窑内结块、结圈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陶粒的膨胀机理、膨胀温度范围,分析陶粒回转窑内结块、结圈的原因,建议采取选用或调整原料、外掺高熔性细料、优化煤粉燃烧系统、提高看火操作水平等有效措施,解决窑内结块、结圈问题,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陶粒膨胀率,有效节约能耗。(本文来源于《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期刊2005年05期)

张为,高军,王振波,张云志,阎增龙[8](2004)在《陶粒回转窑温度的模糊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陶粒回转窑自动化程度不高的现状,在基于人工控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模糊逻辑的推理方法,开发了一种陶粒回转窑温度的模糊控制方法。实验证明,该控制方法不仅实现了陶粒回转窑的自动控制,并且大大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从而使生产成本降低了5%。(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04年03期)

张为[9](2004)在《陶粒回转窑模糊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陶粒是一种新型的、有发展潜力的建筑材料,是粘土实心砖的主要替代品之一。因而,基于陶粒生产技术,研制具有较高自动化程度的陶粒生产设备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基于陶粒回转窑等复杂控制对象的控制器,应用模糊控制技术建立陶粒回转窑模糊模型,实现陶粒生产的智能控制。陶粒生产过程的复杂在于其模型的难确定性,因而我们基于陶粒生产工艺和老操作工人的丰富经验,将模糊控制技术恰如其分的应用与此,建立了适合陶粒回转窑生产工艺的模糊控制系统。本控制系统的硬件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控制核心。系统软件开发采用了功能强大、面向对象的Delphi语言。根据系统的特点和要求,采用多线程编程技术,实现计算机后台实际采样、数据处理,前台动态图形显示、数据库查询和打印报警等功能,使模糊控制算法与系统的硬件结合充分,能够很好的发挥模糊控制算法解决此类问题的优越性。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论证了模糊控制解决此类问题的优越性,确定了模糊控制算法的控制效果。最后采用工控机作为系统平台,用Delphi高级编程语言设计了系统的控制程序,真正地实现了算法与系统软硬件相结合的陶粒回转窑自动控制系统,这将促进陶粒回转窑自动控制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04-03-01)

范锦忠[10](1996)在《如何提高陶粒回转窑的热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我国陶粒生产中焙烧热耗组成及总热耗偏高的现状,提出降低陶粒生产热耗的叁项措施,可使陶粒焙烧总热耗减少约30%。文中还展望进一步提高陶粒回转窑热效率的前景。(本文来源于《房材与应用》期刊1996年05期)

陶粒回转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陶粒的生产过程分为陶粒物料的烘干、配料以及混合造粒、陶粒生料球的干燥和焙烧、冷却等几个阶段。其中焙烧环节是影响陶粒质量的关键环节,而回转窑是焙烧环节的关键设备。传统回转窑窑型较大、窑体笨重,物料传热效率低,能耗高。叁叶窑相比于传统回转窑的窑型较小,窑体更为轻简,传热效率高,节能环保。在国内,叁叶型陶粒回转窑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对叁叶窑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截取窑二维截面,运用Fluent中的VOF模型对物料在窑内部的运动过程进行仿真模拟。VOF模型边界层比较分明,气相和物料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小。传统回转窑内物料较好的运动模式为滚落模式,物料在旋转窑壁摩擦力的作用下不断扬起、滚落,从而不断更新物料自由表面,表面更新过程比较缓慢;叁叶窑物料的运动不仅有窑壁摩擦力的带动,还有叁列圆弧形内衬叶片对其进行扬料,极大增加了物料与热烟气的换热效率。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在同样窑内净空截面积和填充率情况下,叁叶窑有更大的物料自由表面积,因而能有更高的传热效率。其次,重点对叁叶窑内燃油燃烧产生的窑内温度场进行了理论研究。一次风速的适当提高能够促进风油混合,提高窑内温度,但是过高的一次风速会使入窑“冷风”过多,反而会降低窑温,50~60m/s的一次风速较为合适;适当提高一次风温度,能够提高窑内整体温度,但是过高的一次风温会使油的燃烧集中在窑头附近,将缩短燃烧器寿命,还会使燃烧行程缩短,窑尾段温度降低,200℃的一次风温比较合适;合适的旋流叶片角度为30°左右,二次风速在150m/s比较合适,喷油半角为15°时效果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陶粒回转窑论文参考文献

[1].石忠强.陶粒回转窑烧成工艺的数值模拟及相关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7

[2].张杰.叁叶型陶粒回转窑的热工过程仿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

[3].刘振森,何捷,聂卿,崔敬轩,萧瑛.陶粒回转窑特性及共处置危险废物潜力的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4

[4].王根元.陶粒回转窑的开窑和停窑[C].“第九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叁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5].范锦忠.提高陶粒回转窑热效率的有效措施[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6

[6].范锦忠.陶粒回转窑内结块、结圈的原因和防止措施[C].“第八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7].范锦忠.陶粒回转窑内结块、结圈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5

[8].张为,高军,王振波,张云志,阎增龙.陶粒回转窑温度的模糊控制方法[J].信息技术.2004

[9].张为.陶粒回转窑模糊控制系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

[10].范锦忠.如何提高陶粒回转窑的热效率[J].房材与应用.1996

标签:;  ;  ;  ;  

陶粒回转窑论文-石忠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