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刀豆氨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格特隐球菌,新生隐球菌,鉴定,培养基
刀豆氨酸论文文献综述
沈定霞,吴华,薛新颖,曹敬荣,刘智勇[1](2015)在《刀豆氨酸-甘氨酸-溴麝香草酚蓝培养基在区分格特隐球菌与新生隐球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刀豆氨酸-甘氨酸-溴麝香草酚蓝培养基(CGB培养基)在区分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中的作用。方法将已鉴定并报告为新生隐球菌的219株不重复的保存菌种经复苏后接种至CGB培养基进行筛选。对筛选阳性的菌株以及随机选择筛选阴性的菌株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的IGS1、URA5和GPD1基因产物进行测序,与基因库中的标准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既往报告为新生隐球菌的219株菌中,有3株在CGB培养基上生长且使菌落周围培养基颜色变为蓝色,筛选为阳性,其余216株在CGB培养基上虽有生长,但培养基颜色无变化;3株显色阳性菌经基因扩增和测序鉴定为格特隐球菌,2株显色阴性菌基因扩增及测序鉴定为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结论格特隐球菌在CGB培养基上生长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可用于其与新生隐球菌的鉴定。(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期刊2015年01期)
王春艳,王海林,谢长林,文汉[2](2012)在《刀豆氨酸的提取及测定方法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刀豆氨酸的提取及2,4-二硝基氟苯与刀豆氨酸在pH9.5硼砂缓冲溶液中反应的最佳条件,进而优化测定刀豆氨酸的方法。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2,4-二硝基氟苯与刀豆氨酸的络合物在571nm处的吸光值。结果表明,刀豆氨酸水提取法效果最好,DNFB-乙腈的用量为30μL时,刀豆氨酸与DNFB反应的络合物在571nm处有最大吸收值。在30min内稳定以后该络合物的OD值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对应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83x-0.052,相关系数R2=0.9986。(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2年24期)
王春艳[3](2012)在《刀豆组织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刀豆氨酸的诱导、分离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刀豆氨酸是一种天然的非蛋白质碱性氨基酸,等电点为8.2,极易溶于水,存在于一些豆类中合成的非蛋白质的碱性L-α-氨基酸,具有一定的毒性、抗肿瘤性和抗代谢性。刀豆氨酸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化学合成法,一种是生物提取法,后者较前者操作简单。L-刀豆氨酸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杀虫剂,由于其为贮氮化合物,可作为一种肥料,另外刀豆氨酸具有低毒性,对自然环境无污染,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国内对从植物组织中提取刀豆氨酸的报道目前较少,陈东芳发现L-刀豆氨酸与2,4-二硝基氟苯在硼砂缓冲液会出现特殊颜色反应。目前L-刀豆氨酸与2,4-二硝基氟苯在硼砂缓冲液中的反应是提取刀豆氨酸最简单、最快速的一种试验方法。通过试验发现在多种氨基酸存在的情况下,这一颜色反应灵敏度不高,初步推测其原因为DNFB与其他氨基酸的结合能力比跟刀豆氨酸结合的能力要强,并且陈东芳未对反应中涉及的试剂进行光谱扫描和复合物稳定性测定。本论文主要以刀豆氨酸的鲜重、刀豆氨酸含量及尿素含量为考察指标,进行了多因素多水平的优化实验,建立悬浮培养体系,并用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进行诱导,以便提高提取刀豆氨酸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刀豆氨酸的提取及2,4-二硝基氟苯与刀豆氨酸在pH9.5硼砂缓冲溶液中反应的最佳条件,进而优化测定刀豆氨酸的方法。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2,4-二硝基氟苯与刀豆氨酸的复合物在571nm处的吸光值。结果表明,刀豆氨酸水提取法效果最好,DNFB-乙腈的用量为30μL时,刀豆氨酸与DNFB反应的复合物在571nm处有最大吸收值。在30min内稳定以后该复合物的OD值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对应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83x-0.052,相关系数R2=0.9986。(2)组织悬浮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生长曲线大致呈“S”型,生长周期为18d,分为延迟期、指数期和稳定期。开始细胞适应新环境愈伤组织增重缓慢,在培养的12~18d细胞迅速分裂和生长,第18~21d由于培养基中有害物质的积累以及养分的耗尽细胞增重缓慢。刀豆氨酸含量呈先稍有下降后上升,最后又下降的趋势。(3)研究了刀豆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及在刀豆愈伤组织悬浮培养过程中,添加不同的蔗糖量、6-BA量、NAA量对刀豆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及合成刀豆氨酸和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30g/L时最适合细胞生长,组织达到最大值9.02g,蔗糖为20g/L时最有利于刀豆氨酸的合成在第18天时达到最大值;6-BA为4.0mg/L时细胞鲜重和尿素含量在第18天时达到最大值,6-BA为2.0mg/L时悬浮培养液中刀豆氨酸在第18天时达到最大值;NAA浓度为1.0mg/L时最适宜细胞的生长以及刀豆氨酸的生产。(4)运用两步培养法,根据生长培养基转接到生产培养的时间,得出在第12天转接时,刀豆氨酸含量及尿素含量是最大的。用茉莉酸甲酯和二氢茉莉酮酸甲酯对刀豆悬浮培养组织进行诱导,向刀豆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中分别添加40μmol/L茉莉酸甲酯和20μmol/L二氢茉莉酮酸甲酯时,细胞中刀豆氨酸产量最高。(5)运用超声波、光照等因素对刀豆悬浮培养进行培养,结果表明:60Hz时刀豆氨酸含量及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在60Hz下,第9天对植物组织进行超声产生的刀豆氨酸含量及尿素含量最好;平均光照12小时下的培养基产出刀豆氨酸含量和尿素含量明显多于0小时光照和24小时光照的培养基。(6)刀豆氨酸水提取法效果最好,提取量最大;本实验采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分离方法,以氨水为洗脱剂分离纯化刀豆氨酸,结果表明氨水的最适浓度为3mol/L;茚叁酮实验的结论表明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分离碱性氨基酸。对实验数据分析证明刀豆氨酸是碱性氨基酸,其等电点为8.2。(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2-06-30)
陈东芳,文汉[4](2010)在《一种新的测定刀豆氨酸含量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了2,4-二硝基氟苯与刀豆氨酸在pH9.5硼砂缓冲溶液中反应的最佳条件,从而拟建立一种新的、快速简便的测定刀豆氨酸的方法。主要运用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络合物在571nm处的吸光度。结果表明:在50℃水浴30min后,刀豆氨酸与2,4-二硝基氟苯发生显色反应,即形成绿色1:1的稳定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在571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1.086×104L/(mol·cm),在13.75~220μg/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对应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51x+0.0682;相关系数为:R2=0.9939。加标回收率为96.6%~101.56%范围之内,相对标准偏差在1.768%之内,从而建立了刀豆氨酸简单、快速测定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0年19期)
陈东芳[5](2010)在《刀豆愈伤组织建立及愈伤组织中刀豆氨酸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刀豆氨酸是一种天然非蛋白氨基酸,和精氨酸的分子结构非常相似,由于其能代替精氨酸被精氨酸tRNA合成酶误认为是精氨酸而合成到蛋白质中,而使含刀豆氨酸的蛋白质生理功能有缺陷,从而有良好的抗肿瘤性。刀豆氨酸是蝶形花亚科(Papilionnoidea)和豆科(leguminosae)植物种子中的可溶性氮的存贮库,它也被认为是一种保护植物不被病虫害等侵染的植物天然性次生代谢产物,这是因为刀豆氨酸对某些害虫表现出一定的毒性作用,由于其具有毒性而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杀虫剂,其优点表现为低毒性,对自然界无污染,从它的作用机制判断,由于它不损害病虫的寄生性天敌,因此具有保护病虫天敌昆虫特性。刀豆氨酸的主要来源是通过人工合成和从植物中提取两种途径。而植物提取中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获得次生代谢产物且一般是成本低,收取率高,对环境污染少,目前国内还未见关于刀豆愈伤组织的报道,本研究主要是利用刀豆种子诱导愈伤组织,以细胞鲜重、干重、细胞相对生长率以及刀豆氨酸含量为考察指标,进行多因素多水平的优化实验,分析液体悬浮培养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且对其中的刀豆氨酸含量进行测定,通过研究拟建立一种新的简便、快速测定刀豆氨酸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研究2,4-二硝基氟苯与刀豆氨酸在pH 9.5硼砂缓冲溶液中反应的最佳条件,建立了一种新的、快速简便的测定刀豆氨酸的方法,即运用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络合物在571 nm处的吸光度。结果表明:在50℃水浴30 min后,刀豆氨酸与2,4-二硝基氟苯发生显色反应,即形成绿色1:1的稳定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在571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 1.086×104L/(mol·cm),在13.75~220.00μg/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对应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51x+0.0682;相关系数为:R2=0.9939。加标回收率为96.60 ~101.56%范围之内,相对标准偏差在1.768%之内,从而建立了刀豆氨酸简单、快速测定的新方法。(2)以刀豆种子为材料,诱导刀豆愈伤组织,建立刀豆愈伤组织体系,并进一步培养和增殖,同时,测定了不同颜色愈伤组织中刀豆氨酸含量和不同生长时期愈伤组织中刀豆氨酸含量。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可以诱导出浅绿色的刀豆愈伤组织,且在增殖培养基中刀豆愈伤组织的生长特点呈现“S”型曲线模式,生长周期为24d。研究发现在绿色愈伤组织中刀豆氨酸含量最高为43.462μg/gFW(细胞鲜重),其次是浅绿色的,接着是白色的,含量最少的是褐化的愈伤组织21.626μg/gFW。在愈伤组织组织生长过程中刀豆氨酸含量呈先上升后有所下降趋势。含量最高的时期为培养24d,其刀豆氨酸含量为30.675μg/gFW。(3)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鲜重、干重、细胞相对生长率以及刀豆氨酸含量为指标,对刀豆愈伤组织进行多因素多水平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蔗糖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最为显着。同时也对刀豆氨酸含量影响显着。如果以愈伤组织生长量为目标:最佳培养基为MS+3.0 mg/L6-BA+0.8 mg/LNAA+40g/L蔗糖+7.8g/L琼脂,最佳培养基条件下愈伤组织相对生长率为0.1016,干重达1.1318g.瓶-1;如果以愈伤组织中刀豆氨酸含量为目标:最佳培养基为MS+3.0 mg/L6-BA+0.2 mg/LNAA+20g/L蔗糖+ 7.8g/L琼脂,最佳培养基条件下刀豆氨酸含量为63.2432μg/L FW和617.5320μg/L DW。(4)挑选质地疏松、生长状态均一、分散性好的刀豆愈伤组织作为接种材料进行悬浮培养,比较分析了悬浮培养过程中各种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刀豆氨酸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刀豆愈伤组织悬浮培养呈“S”型曲线,生长周期为18d。胞内和胞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细胞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培养液中的pH变化和胞外过氧化物酶含量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且刀豆氨酸含量先稍有下降然后再上升,最后又下降的趋势,表明培养液的pH值和胞外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刀豆氨酸含量具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9)
张江[6](2009)在《苜蓿中华根瘤菌刀豆氨酸外运系统SsiR/SsiAB调控机制的研究及其对共生结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苜蓿中华根瘤菌可以与牧草植物苜蓿和草木樨共生结瘤。本文选择本实验室分离的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dicae1128为研究对象,用质粒pJZ260上的mariner转座子随机插入苜蓿中华根瘤菌以建立突变文库,用无启动子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mR)为报告基因,以其宿主植物紫花苜蓿种子浸提物为诱导物,从中筛选到能够诱导其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表达的4株突变株(命名为smA,smB,smC和smD.),经过Arbitrary PCR扩增、DNA测序以及BLAST分析后确定转座子插入的基因与LysE家族外运蛋白、组氨酸氨解酶、咪唑酮丙酸酶、NADH:黄素氧化酶基因同源。同时通过转录融合报告基因lacZ的方法证实ssiA以及其下游基因ssiB都能被种子浸提物及刀豆氨酸诱导,但诱导能力不同,ssiA-lacZ比ssiB-lacZ的诱导能力强。通过不同的氨基酸诱导ssiA-lacZ和ssiB-lacZ发现,ssiA-lacZ和ssiB-lacZ都能被刀豆氨酸诱导,而其他的常见碱性氨基酸不能诱导其表达,通过比对发现,ssiA基因与中慢生型天山根瘤菌的刀豆氨酸外运基因msiA具有75%的同源性,可能为刀豆氨酸外运有关的基因,而ssiB却与之没有同源性。而后通过基因敲除和互补表达ssiA上游ssiR的方法证明,和LysR类转录调节蛋白同源的SsiR蛋白可能是ssiA和ssiB基因的转录调节蛋白,此蛋白也与中慢生型天山根瘤菌的msiA的调节蛋白MsiR有75%的同源性。在体外无酵母粉含量的情况下,刀豆氨酸对ssiA和ssiB单独缺失和同时缺失的突变株的毒性要比野生型高,同时发现ssiA缺失突变株比ssiB缺失突变株对刀豆氨酸更敏感,ssiAB对不同的浓度的刀豆氨酸敏感程度也不同,这说明虽然可能ssiA和ssiB表达的蛋白可能都为刀豆氨酸外运蛋白,但外运能力不同。根毛吸附实验和共生结瘤实验发现,ssiA,ssiB和同时缺失都能导致吸附能力的降低,这是由于突变株对苜蓿分泌的大量的刀豆氨酸敏感造成的。随后的共生结瘤实验发现前期ssiA和ssiAB的突变株都能造成结瘤数的下降和结瘤率的下降,但45天后差异更小或没有差异,很可能是随着植株的生长,分泌的刀豆氨酸减少造成的。根据上述试验数据提出苜蓿根瘤菌Sinorhizobiun medicae1128的SsiR/SsiAB系统和其宿主苜蓿种子浸提物中刀豆氨酸的互作模型:在苜蓿生长初期,种子和植株分泌大量的杀菌物质刀豆氨酸刀豆氨酸可能杀死植株周围潜在的有害细菌,而对苜蓿生长有益的苜蓿根瘤菌,由于ssiAB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以将对细菌有毒性的刀豆氨酸运出细胞,使得苜蓿根瘤菌可以在苜蓿根际成为优势菌株,为进一步共生结瘤提供了条件,这也可能是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协同进化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吴莹莹,佟建明,张琪,萨仁娜[7](2008)在《苜蓿种子中刀豆氨酸含量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苜蓿种子中刀豆氨酸的含量,探讨了样品预处理方法和仪器分离条件。结果表明刀豆氨酸在1~200nmol/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999,相对标准偏差为1.32%,平均回收率为100.3%。该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刀豆氨酸含量的测定。(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08年17期)
张小林,胡延雷,高艳[8](2007)在《L-副刀豆氨酸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N-苄氧羰基-L-高丝氨酸内酯经羧基保护、溴化、缩合、水解等反应制得烷氧基胺类抗肿瘤物质L-副刀豆氨酸,总收率约62%。(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07年08期)
高艳,张小林,胡延雷,漆剑,谭崇洋[9](2006)在《L-刀豆氨酸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L-刀豆氨酸是一种天然的非蛋白质氨基酸,L-精氨酸的类似物。因为其能代替精氨酸进入细胞合成有生理缺陷的蛋白质,从而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性,特别是对于胰腺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对L-刀豆氨酸的抗癌机理和制备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本文来源于《化工中间体》期刊2006年03期)
朱华栋,周玉淑,于学忠,邵孝[10](2000)在《L-刀豆氨酸在创伤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毒素血症、炎性因子、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在创伤性休克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 ,减少上述物质生成 ,可能有助于休克的纠正。因此 ,笔者选用NO合酶抑制剂来抑制NO合成 ,以达到治疗创伤性休克的目的。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 :38(本文来源于《中华创伤杂志》期刊2000年10期)
刀豆氨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刀豆氨酸的提取及2,4-二硝基氟苯与刀豆氨酸在pH9.5硼砂缓冲溶液中反应的最佳条件,进而优化测定刀豆氨酸的方法。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2,4-二硝基氟苯与刀豆氨酸的络合物在571nm处的吸光值。结果表明,刀豆氨酸水提取法效果最好,DNFB-乙腈的用量为30μL时,刀豆氨酸与DNFB反应的络合物在571nm处有最大吸收值。在30min内稳定以后该络合物的OD值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对应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83x-0.052,相关系数R2=0.998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刀豆氨酸论文参考文献
[1].沈定霞,吴华,薛新颖,曹敬荣,刘智勇.刀豆氨酸-甘氨酸-溴麝香草酚蓝培养基在区分格特隐球菌与新生隐球菌中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5
[2].王春艳,王海林,谢长林,文汉.刀豆氨酸的提取及测定方法的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12
[3].王春艳.刀豆组织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刀豆氨酸的诱导、分离提取[D].安徽农业大学.2012
[4].陈东芳,文汉.一种新的测定刀豆氨酸含量的方法[J].中国农学通报.2010
[5].陈东芳.刀豆愈伤组织建立及愈伤组织中刀豆氨酸的形成[D].安徽农业大学.2010
[6].张江.苜蓿中华根瘤菌刀豆氨酸外运系统SsiR/SsiAB调控机制的研究及其对共生结瘤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9
[7].吴莹莹,佟建明,张琪,萨仁娜.苜蓿种子中刀豆氨酸含量的测定[J].中国饲料.2008
[8].张小林,胡延雷,高艳.L-副刀豆氨酸的制备[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7
[9].高艳,张小林,胡延雷,漆剑,谭崇洋.L-刀豆氨酸的研究进展[J].化工中间体.2006
[10].朱华栋,周玉淑,于学忠,邵孝.L-刀豆氨酸在创伤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