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系机构论文-刘继坤

轮系机构论文-刘继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轮系机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变性偏心圆齿轮,旋转式取苗机构,运动学分析,优化设计

轮系机构论文文献综述

刘继坤[1](2019)在《组合式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取苗机构的参数化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蔬菜生产和消费都发生在中国,蔬菜已经成为我国除粮食作物以外种植面积最广的农作物,蔬菜不仅能够为人类生活提供必须的维生素和其它矿物质元素,而且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规模化的育苗与移栽能够有效地提高菜苗的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研究全自动蔬菜钵苗移栽机械的关键技术问题对促进我国蔬菜产业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自动化蔬菜钵苗移栽机构工作效率低、成本高、结构复杂等缺点,以及本研究所研制的组合式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取苗机构高转速下取苗成功率不高、推苗效果不好、钵苗钵体与取苗爪存在干涉等问题,提出基于组合式不完全变性偏心圆-非圆齿轮传动的回转式取苗机构,开展取苗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参数优化、叁维参数化设计、虚拟仿真和取苗试验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为有效解决本课题组所研制的取苗机构存在的问题,将该机构中的不完全偏心圆进行变性处理,提出一种新型组合式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取苗机构,对新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并建立其运动学模型。2)根据取苗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应用VB6.0软件编写取苗机构辅助分析与优化软件,通过该软件分析变性系数m_(11)对取苗轨迹的影响。以人机交互的方式,通过调整设计变量来实现设计目标,最终得到满足取苗工作要求的一组较优参数。3)基于C++对NX10.0进行二次开发,建立组合式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取苗机构叁维参数化设计系统;应用该系统能够实现修改设计参数后,能实时生成与设计参数相对应的新取苗机构的叁维模型。将机构叁维模型导入ADAMS软件中进行虚拟仿真试验,并将取苗机构的虚拟仿真轨迹与理论分析轨迹进行对比,验证机构设计的可靠性和正确性。4)利用已建立的叁维参数化设计系统导出取苗机构零部件二维图,进行物理样机加工,装配完成后进行运动学试验,并以西兰花幼苗为试验用苗进行了取苗试验。将试验得到的真实轨迹与理论分析轨迹进行对比并进行取苗爪姿态分析;在取苗机构不同转速下进行取苗试验,得到其相应的取苗和推苗成功率,分析其取苗效果。本文设计的新机构在转速为50r/min时,取苗成功率达到了96.3%,比原机构更高,推苗成功率也同时得以提高,工作性能更好。(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5)

华瑶[2](2018)在《基于二次不等幅传动比行星轮系取苗机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栽在种植业中巨大的优势结合种植业的日渐产业化,规范化使得移栽机的市场成倍增长,取苗机构作为移栽机的核心部件,是当前农业机械研究的热点。研发一款经济、高效并可靠的取苗机构是推动移栽机构产业化的关键技术,也是提高移栽效率,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实现移栽机械化主要任务。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国内外已有的取苗机构的研究现状,发现取苗机构在实现机械化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受其结构等影响,取苗效果不太理想,应用较少。分析了行星轮系取苗机构的应用现状,通过对比几组典型的二次不等幅传动比行星轮系取苗机构的设计方法和传动结构,本文突破正反求的方法,从传动比出发,提出基于二次不等幅传动比行星轮系取苗机构的研究。2)通过对取苗轨迹形成原理的分析,确定了二次不等幅传动比是实现尖嘴形的轨迹和二次不等幅摆动的关键。利用叁次非均匀B样条曲线拟合了二次不等幅传动比曲线并对传动比进行了两级自由分配。实现了通过总传动比直接控制取苗轨迹,通过分传动比直接控制齿轮节曲线来设计满足要求的取苗机构,并建立其运动学模型。3)确定了取苗机构的运动学目标,自主开发了基于Matlab的二次不等幅传动比行星轮系取苗机构辅助分析与优化软件。在优化软件的基础上,分析了二次不等幅传动比和机构参数对轨迹的影响,确定了相关参数的优化范围,求解出一组满足要求的优化结果。4)在优化结果的基础上,利用CAXA与AutoCAD软件共同完成了取苗机构的结构设计,利用SolidWorks软件完成了取苗机构的叁维建模与虚拟装配,利用Adams软件完成了取苗机构的仿真分析。验证了仿真结果与理论设计的高度一致,证明取苗机构设计的正确性与可行性。5)完成了取苗机构的样机试制与试验。对空转试验的分析,验证了样机与理论设计、仿真分析的高度一致性。取苗速度为120株/分钟/行时,共取74株苗,成功取苗72株,失败2株,取苗成功率为97.3%、基质完整率为75.7%。通过不同转速的取苗试验分析可知平均取苗成功率为96.63%。试验结果证明本文所设计的取苗机构高度可靠,日后有望实现产业化。(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8-12-06)

张永昌[3](2018)在《组合式非圆齿轮行星轮系钵苗取苗机构的反求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粮农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蔬菜生产国家,每年国内蔬菜总产量达到全球的一半以上。育苗移栽作为蔬菜种植方式之一,能够更好的提高蔬菜等旱地经济作物的产量,充分利用光热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旱地钵苗移栽机的核心工作部件——移栽机构的研究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课题组专注于移栽机构的研究工作,先后提出多种不同构型的自动取苗机构,其中组合式不完全偏心圆—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取苗机构通过特殊齿轮传动获得周期内传动比二次不等幅较大波动,很好的解决了前期构型冲击较大的问题,是目前较为优越的一种设计方案。但是该机构的推苗姿态还达不到理想状况,取苗爪取苗深度不够,而且机构运行时取苗爪携带的钵苗容易与另一取苗臂干涉。因此,本文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优化运动轨迹中的取苗段和推苗段轨迹,增加取苗深度和获取更优推苗姿态,基于拟合后的轨迹曲线利用反求设计方法得到一种由3个组合式非圆齿轮、4个非圆齿轮和2个取苗臂组成的行星轮系取苗机构,并相应的开展取苗机构的结构设计、运动仿真和试验研究。本论文主要内容和安排如下:1)论述国内外旱地蔬菜移栽机构研究成果及实际应用状况,对比不同移栽机构在设计和使用上的优缺点,针对旱地蔬菜钵苗移栽机构提出反求设计的研究方案。2)在现有机构取苗轨迹的基础上,分析局部轨迹调整对机构的取苗和推苗作业的影响,比较选取出相对最优取苗轨迹。在该轨迹上给定N个数据点,选用叁次非均匀B样条曲线拟合方法,拟合出轨迹曲线所对应的N+2个控制顶点,利用德布尔公式求解轨迹曲线上所有点的坐标值。3)将新机构模型转化为叁杆机构,基于拟合轨迹反求取苗机构的总传动比。通过拟合后的取苗轨迹点坐标计算叁杆机构中曲柄和摆杆的长度,求解机构总传动比并分配两级传动比,然后求解机构各齿轮的节曲线数据。4)按照反求得到的节曲线等结果完成取苗机构的结构设计,应用UG绘制出各个零件叁维模型并完成整体装配,利用Adams完成机构运动学仿真和虚拟试验研究,提高部件设计的合理性、准确性,以及设计效率。5)绘制图纸并加工装配行星轮系取苗机构样机,开展空转运动学试验和取苗试验,测试得到机构空转时的运动学轨迹,研究机构样机的运动学特性;利用现有的实验台开展实际取苗作业试验,对样机取苗效果进行分析,验证了机构应用于实际机械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8-12-06)

童林[4](2018)在《傅里叶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打纬机构的设计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打纬机构的作用是将织机主轴的匀速转动转换为打纬筘座的非匀速有规律的间歇性往复摆动从而把引入梭口的纬纱推向织口,打紧纬纱。目前市场上的打纬机构主要分为共轭凸轮打纬机构和连杆打纬机构两类,这些机构各有优缺点,其中共轭凸轮打纬机构容易实现打纬后心240°完全停顿时间,但凸轮的设计加工要求高,且凸轮的长期磨损会使打纬机构性能下降;四连杆打纬机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但打纬后心位置近似停顿时间不足;六连杆打纬机构能实现较长的后心近似停顿时间,但打纬过程中筘座加速度变化较大,限制了它在高速、宽筘幅织机上的应用。针对目前织机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织机打纬机构——傅里叶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打纬机构,并对其进行数学建模、结构设计、虚拟仿真和试验验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对新型打纬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在打纬机构的工艺特性和筘座运动规律要求的基础上,选用叁次Hermite插值多项式为过渡段的加速度曲线作为打纬筘座的理想加速度运动规律曲线。2)建立了该打纬机构的运动学求解数学模型,并根据设定的打纬筘座的运动规律和已知的机构参数求得两级非圆齿轮的节曲线方程。基于MATLAB编写了该打纬机构设计与运动仿真软件,利用该软件分析了几个重要机构参数对反求得到的非圆齿轮节曲线形状的影响,结合打纬工艺要求,通过人机交互优化,得到了一组较优机构参数。3)建立了该打纬机构非圆齿轮行星轮系的动力学分析数学模型,利用动力学方程组序列求解法对各铰链点和齿轮啮合点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动力学辅助分析软件,调整参数大小,对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傅里叶非圆齿轮行星轮系进行了动力学分析。4)基于动力学分析结果,利用HYPERMESH和LS-DYNA软件对非圆齿轮啮合过程进行动态接触分析,确定了啮合过程中最大应力的大小来校核齿轮强度;并对齿轮在啮合过程每个轮齿最大受力按啮合顺序进行了定性分析,分析结果与打纬机构的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动力学理论分析相符合。5)根据运动学优化得到一组较优的机构参数,结合动力学分析,对打纬机构进行结构设计、叁维建模和装配,虚拟样机仿真,并研制了试验台并进行试验,将理论筘座运动规律分别与虚拟仿真筘座运动规律和试验台测试得到的运动规律进行对比,验证了理论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和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8-12-01)

储孟炎[5](2018)在《非对称高阶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大葱送苗机构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大葱自动移栽机采用杆机构实现送苗动作,效率难以提高,致使整机的作业速度低,创新设计一种高效的大葱自动送苗机构是提高整机效率的关键,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的优点,可为此提供解决方案。为实现大葱自动送苗作业的大位移大转角运动要求,论文提出了非对称高阶传动,设计了一种非对称高阶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机构应用于大葱送苗作业,建立了基于精确位姿点和轨迹形状控制点的行星轮系机构参数求解模型,利用MATLAB的GUI模块开发了机构参数优化设计软件,以送苗工作的轨迹要求与齿轮节曲线的凹凸性要求为优化目标从解域中筛选出了最佳参数解,确定了轮系传动比和机构各参数值,根据传动比求解齿轮节曲线,建立机构的叁维模型并进行运动仿真,加工样机并进行了试验。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非对称传动比高阶非圆齿轮副的设计方法,分析了该种齿轮副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非对称高阶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机构应用于大葱送苗作业。2)结合平面连杆机构刚体导引理论,提出了基于精确位姿和轨迹控制的行星轮系机构设计方法:根据给定的精确位姿条件建立铰链点解曲线并建立机构参数解域,引入轨迹形状控制点后对机构进行运动缺陷判别和解域筛选,计算获得轮系总传动比以设计齿轮节曲线。利用该方法建立了非对称高阶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大葱送苗机构的理论设计模型,获得了机构参数解域,结合非对称传动比高阶非圆齿轮副的设计方法设计了大葱送苗机构的轮系节曲线。3)分析了大葱送苗机构的送苗工作轨迹,确定机构的运动学目标,并建立了机构参数解的两项优选原则。基于MATLAB的GUI模块编写了机构参数优化设计软件,实现设计结果的可视化输出,获得了大葱送苗机构的最优机构参数解。4)利用叁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完成了非对称高阶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大葱送苗机构的叁维建模,利用Adams软件对大葱送苗机构进行了虚拟仿真试验,验证了机构结构设计的正确性,加工送苗机构物理样机并搭建试验台,对送苗机构做了高速摄影试验和大葱送苗试验,最后对比并分析试验与理论的结果,测量得到机构经过各关键工作点时取苗臂的姿态角分别为167.41°、157.43°及17.26°,与理论值分别相差2.41°、2.43°及2.26°,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验证了基于精确位姿及轨迹控制的行星轮系机构设计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8-11-25)

孙良,徐亚丹,黄恒敏,王振飞,张国凤[6](2018)在《基于节曲线凸性判别的行星轮系移栽机构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非圆齿轮凸性与理想移栽轨迹之间的直接联系,使行星轮系移栽机构更好地满足作业要求,提出一种基于非圆齿轮节曲线凸性指标的不等速行星轮系机构参数求解方法。根据给定的运动轨迹,建立全局坐标系;将轮系简化为二杆二自由度开链机构(2R机构),建立基于移栽轨迹的机构运动求解模型,提出非圆齿轮节曲线凸性判定指标,确立轮系中心位置变化范围即解析区域。根据运动学原理,由二杆二自由度开链机构复演理想移栽轨迹,求解轮系传动比,建立不等速传动比计算与分配模型,得到杆长、杆长比、轮系传动比、非圆齿轮节曲线凸性值等移栽机构参数,建立可以形成给定移栽轨迹的移栽机构参数信息图。避免了调试非圆齿轮节曲线的盲目性、优化机构尺寸和结构设计中双臂干涉等问题,为设计可形成特定轨迹的轮系机构提供参考。对几种常见移栽轨迹进行计算分析,以"鹰嘴形"水稻钵苗移栽轨迹为例进行非圆齿轮行星轮系钵苗移栽机构的设计仿真与样机试验,仿真轨迹、试验轨迹与给定理想轨迹基本一致,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与设计机构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李响[7](2018)在《斜齿行星轮系非线性因素对机械臂与天线机构动力学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我国航天技术的国家重大需求,空间站大型机械臂、卫星天线等航天机构的应用日益广泛,且执行空间任务的复杂度越来越高,对这类机构的精度、稳定性、可靠性等要求也越来越高。传动关节作为其核心部件,主要完成机械连接、动力传递等工作,对空间机械臂的位置精度、卫星天线的指向精度等具有直接影响。本文针对行星轮系传动系统中存在的多间隙现象,刚柔耦合现象,建立多种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主要研究工作如下:聚焦于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相关背景,分析了相关研究的发展状况和优缺点,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及重点。此外,航天机构的动力学研究有助于提高航天机构的设计及分析水平,延缓航天机构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对其他大型机构的研制具有指导借鉴意义。针对行星轮系传动系统中多使用斜齿轮作为传动元件的应用现状,建立斜齿轮传动的弯-扭-轴耦合6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考虑斜齿轮传动中的齿侧间隙,时变啮合刚度和啮合阻尼等因素,推导齿轮啮合刚度及间隙函数方程。为分析轮齿修缘对齿轮啮合传动的影响,建立轮齿修缘模型,并用不同曲线分析修缘曲线方程,代入原斜齿轮传动动力学模型,得到系统综合考虑轮齿修缘的5自由度动力学方程。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外部激励,齿侧间隙等因素对齿轮传动的振动影响较大,合理的轮齿修缘曲线能够有效减小系统振幅。在此基础上,分析含有多组斜齿轮副传动的行星轮系关节,建立考虑多间隙因素的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及柔性臂杆动力学模型,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建立含行星轮系关节及柔性臂杆的系统动力学方程。数值仿真中,通过对多间隙模型及刚柔耦合模型的对比,发现柔性臂杆与关节内部多间隙的耦合作用致使传动系统振动剧烈,但也加快了碰撞的衰减,因此,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更符合实际工作情况。在刚柔耦合动力学的基础上,改变转速、间隙等参数大小,分析不同因素对系统动力学特性影响。结果表明较高转速时运动偏差波动次数衰减较快但启动时刻的冲击与碰撞程度较大,同时得到了维持系统最佳工作状态时各间隙大小的合理取值。此外,以2K-H行星齿轮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平移-扭转耦合模型,将星载天线视为包含卫星本体、行星轮系关节,机械臂杆,天线反射面的多体系统,建立星载天线多体模型。重点分析双行星轮系关节情况下齿轮侧隙、啮合误差、摩擦力、耦合误差、空间温度等非线性因素对天线指向精度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合适的齿侧间隙能够避免齿轮啮合过程中的卡齿现象,也能保持较高的传动精度,选用泊松比较大的齿轮材料能够减弱齿轮啮合误差造成的影响,在低速、匀速、低摩擦的情况下更易于保持天线的平稳。但由于双行星轮系关节的耦合作用,更容易引起天线指向精度偏差的波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10-01)

叶秉良,唐涛,俞高红,童俊华,易卫明[8](2018)在《组合式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取苗机构动力学分析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组合式不完全偏心圆-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旋转式取苗机构,应用动态静力分析法和动力学方程组序列求解法,建立机构动力学模型,开发出机构动力学分析软件求解模型,计算得到机构链条受力、各齿轮旋转中心和啮合点受力、支座反力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机构虚拟样机,加工出机构物理样机,开展机构动力学仿真分析和台架试验,得到两种情况下机构转速为60 r/min时支座反力与行星架转角之间的关系,取苗机构理论分析、仿真分析和台架试验所得到的支座反力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验证了取苗机构动力学模型的可靠性和动力学分析的正确性;与原取苗机构比较,本文取苗机构样机y方向支座反力的最大幅值和方差分别从155 N和1 171 N2减小为77 N和553 N2,降低了50. 3%和52. 7%,表明提出的取苗机构具有比原机构更优的动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姬江涛,杨林辉,金鑫,高颂,庞靖[9](2018)在《行星轮系滑道式钵苗栽植机构设计与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直立度是钵苗移栽作业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目前存在栽植机构容易造成钵苗倾斜影响栽植直立度下降,导致钵苗成活率降低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该文结合钵苗种植的农艺要求,以番茄钵苗物理特性为依据,提出了栽植机构的设计要求,设计了一种行星轮系滑道式栽植机构。该机构通过行星轮系和滑道的配合,以打穴放苗的方式完成钵苗栽植,并对该机构的作业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基于Matlab编写了栽植机构辅助分析优化软件,对机构的栽植轨迹和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了一组满足钵苗栽植农艺要求的最优结构参数组合:太阳轮半径R0=20 mm、中间轮半径R1=15 mm、行星轮半径R2=10 mm、连杆BC的长度L1=100 mm、栽植臂上DC杆的长度L2=150 mm、栽植臂上CF杆的长度L3=80 mm、栽植器FG的长度L4=140 mm、滑道DE上E点到坐标原点O的距离L5=100 mm、行星架OB的初始安装角α0=45°、连杆BC与X轴方向上的夹角α1=148°、栽植臂上杆DC与杆CF的夹角β=176°、滑道DE与X轴方向上的夹角θ=108°。在此组合下,完成了对栽植机构的结构设计和虚拟装配,并导入ADAMS中进行机构的虚拟运动和仿真分析,验证了机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依据优化所得参数生产了物理样机,并以钵苗直立度为主要检测指标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机组前进速度450 mm/s,栽植频率74株/min时,钵苗移栽直立度较高,优良率为94%,满足栽植性能要求。研究结果可为蔬菜钵苗移栽机栽植机构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8期)

童俊华,唐曲曲,武传宇,娄海峰,程培林[10](2018)在《自动装盒机椭圆-圆齿轮行星轮系取盒机构轨迹分析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动装盒机连续旋转式行星轮系取盒机构与间歇式往复摆杆取盒机构相比,机构振动小,速率更高。基于行星轮系取盒机构输出末端内摆线运动特性要求和非圆齿轮传动比可变的特点,提出一种椭圆-圆齿轮行星轮系代替现有的圆齿轮行星系取盒机构,使输出末端运动轨迹和特性得到优化。建立圆齿轮行星系取盒机构和椭圆-圆齿轮行星轮系取盒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分析两种机构的工作原理和运动特性,对机构进行轨迹仿真和运动特性求解,分析出机构主要参数对机构运动轨迹和特性的影响。利用人机交互的方法,对椭圆-圆齿轮行星轮系取盒机构的参数优化,得到一组较优的结构参数,并建立叁维仿真模型。参数优化后的椭圆-圆齿轮行星轮系取盒机构运动特性与圆齿轮行星系取盒机构对比,在取盒和放盒工位的速度变化减小14.3%,最大加速度减小9.9%。上述研究可为行星轮系高速吸盒机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轮系机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移栽在种植业中巨大的优势结合种植业的日渐产业化,规范化使得移栽机的市场成倍增长,取苗机构作为移栽机的核心部件,是当前农业机械研究的热点。研发一款经济、高效并可靠的取苗机构是推动移栽机构产业化的关键技术,也是提高移栽效率,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实现移栽机械化主要任务。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国内外已有的取苗机构的研究现状,发现取苗机构在实现机械化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受其结构等影响,取苗效果不太理想,应用较少。分析了行星轮系取苗机构的应用现状,通过对比几组典型的二次不等幅传动比行星轮系取苗机构的设计方法和传动结构,本文突破正反求的方法,从传动比出发,提出基于二次不等幅传动比行星轮系取苗机构的研究。2)通过对取苗轨迹形成原理的分析,确定了二次不等幅传动比是实现尖嘴形的轨迹和二次不等幅摆动的关键。利用叁次非均匀B样条曲线拟合了二次不等幅传动比曲线并对传动比进行了两级自由分配。实现了通过总传动比直接控制取苗轨迹,通过分传动比直接控制齿轮节曲线来设计满足要求的取苗机构,并建立其运动学模型。3)确定了取苗机构的运动学目标,自主开发了基于Matlab的二次不等幅传动比行星轮系取苗机构辅助分析与优化软件。在优化软件的基础上,分析了二次不等幅传动比和机构参数对轨迹的影响,确定了相关参数的优化范围,求解出一组满足要求的优化结果。4)在优化结果的基础上,利用CAXA与AutoCAD软件共同完成了取苗机构的结构设计,利用SolidWorks软件完成了取苗机构的叁维建模与虚拟装配,利用Adams软件完成了取苗机构的仿真分析。验证了仿真结果与理论设计的高度一致,证明取苗机构设计的正确性与可行性。5)完成了取苗机构的样机试制与试验。对空转试验的分析,验证了样机与理论设计、仿真分析的高度一致性。取苗速度为120株/分钟/行时,共取74株苗,成功取苗72株,失败2株,取苗成功率为97.3%、基质完整率为75.7%。通过不同转速的取苗试验分析可知平均取苗成功率为96.63%。试验结果证明本文所设计的取苗机构高度可靠,日后有望实现产业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轮系机构论文参考文献

[1].刘继坤.组合式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取苗机构的参数化设计与试验[D].浙江理工大学.2019

[2].华瑶.基于二次不等幅传动比行星轮系取苗机构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8

[3].张永昌.组合式非圆齿轮行星轮系钵苗取苗机构的反求设计与试验[D].浙江理工大学.2018

[4].童林.傅里叶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打纬机构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8

[5].储孟炎.非对称高阶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大葱送苗机构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8

[6].孙良,徐亚丹,黄恒敏,王振飞,张国凤.基于节曲线凸性判别的行星轮系移栽机构解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8

[7].李响.斜齿行星轮系非线性因素对机械臂与天线机构动力学影响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8].叶秉良,唐涛,俞高红,童俊华,易卫明.组合式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取苗机构动力学分析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8

[9].姬江涛,杨林辉,金鑫,高颂,庞靖.行星轮系滑道式钵苗栽植机构设计与参数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8

[10].童俊华,唐曲曲,武传宇,娄海峰,程培林.自动装盒机椭圆-圆齿轮行星轮系取盒机构轨迹分析与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18

标签:;  ;  ;  ;  

轮系机构论文-刘继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