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工序复合模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王敏,王亮,王银玲,尹显明,阎世梁[1](2021)在《基于Dynaform的盒形件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文中认为以金属接线盒为研究对象,结合成形制件形状和大批量生产要求,分析并确定了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采用正交试验法,利用Dynaform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圆角半径对成形制件拉深性能的影响,确定并设计了落料拉深复合模与切边冲孔复合模,确保制件顺利成形。设计的模具结构合理,可为其他同类制件的成形提供参考。
朱腾宇[2](2021)在《汽车电控助力制动系统外壳成形工艺研究》文中提出汽车电控助力制动系统外壳是一种板材成形覆盖件,它是承载系统齿轮传动部分的结构,起到保护、固定内部结构的作用,对汽车的内部系统结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壳体是由冲压模具冲压而成,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内部结构的顺利运行。对板料进行冲压成形不仅要考虑板料本身的力学性能,其成形工艺参数以及模具结构的设计也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壳体进行成形工艺研究并且在最后根据文中的方法与理论作出各项达标的样件。壳体的整体外观形状十分不规则,并且当量大高径比筒形件。其涉及到的主要工艺有:拉深、冲孔和翻边。本文以板料冲压成形的力学理论以及有限元数值模拟理论为基础对影响成形质量的冲压工艺参数以及工件的过渡形状进行分析和优化,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Dynaform对上壳体的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对壳体的结构特点进行概括总结,并且针对其特点提出在工艺上的难点,以解决工艺难点为方针规划出合理的工艺流程。然后应用工具软件建立壳体的模型,并反算出坯料。根据规划设计的工艺流程运用Dynaform软件对壳体进行各个道次的拉深成形数值模拟,获得成形后的厚度分布图以及成形极限图等结果预测云图。根据图中的壳体固有属性指标来评估工件的冲压质量,并且对之后相应的实验结果进行一定程度预测评估。针对冲孔和翻边工序要对翻边预制孔的尺寸以及冲裁力进行计算,依照模拟方案和计算结果,设计出符合实际生产条件和工件精度要求的模具。最后,使用符合要求的的模具进行实验,得到在尺寸和精度方面都符合要求的壳体样件。本文中不仅针对复杂不规则形状拉深件结构难点进行合理的工艺流程设计,还对多道次拉深工艺模具结构进行突破性创新,对同类型工件的实际生产提供了参考性案例。
罗楠[3](2018)在《风罩冲压工艺分析及复合模具设计》文中认为为了保证风罩零件表面质量,并实现降低模具生产成本,通过分析工艺特点与相关工艺计算,制定了冲压方案。设计了落料拉深复合模与二次拉深翻边复合模,满足了制件表面不能有划伤、压伤与生产批量的要求,同时实现了落料、两次拉深、翻边多工序的有效结合。
李秋生[4](2017)在《滤清器端盖成型工艺改进与模具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滤清器能过滤掉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减少发动机各部件的磨损,滤清器端盖主要起到密封滤材两端和支撑滤材的作用,在机械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振动,滤清器承受很大的应力,端盖可以有效地提高滤材的承受能力。大部分情况下,滤清器端盖作为消耗品与滤芯一起更换,生产制造高效优质的端盖能够减少发动机的磨损,提高发动机功率的有效发挥和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同时滤清器端盖结构简单、对称,是典型的冲压件,因此研究滤清器端盖的工艺改进与模具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传统的单工序模生产的滤清器端盖制造简单的优点基础上,结合现代模具技术的特点,根据模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对滤清器端盖进行工艺分析,并设计改进方案,选择复合模进行冲压。其次,确定产品的毛坯尺寸并进行排样设计,详细计算模具凸、凹模的刃口尺寸与冲压力,对模具中各部分零件的结构进行设计,对模具各零件进行材料选择和冲压设备的选用,最后绘制模具的零件图与装配图,完成模具设计。根据模具设计图纸严格按照其加工工艺生产复合模具的零件,采用修配与调整的方法进行装配,调试并生产改进后的滤清器端盖,与单工序模相比,生产效率提高34倍,工件的表面精度可达IT8等级,其圆柱度与同轴度得到了明显提高。经测试使用能够更好的实现滤芯两端的密封以及增加滤芯的承受振动的能力,达到减少发动机各组件的磨损,提高发动机功率的有效发挥和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
张艳琴,张占领[5](2017)在《基于Pro/E与智能模具设计系统的复合模设计》文中指出以某拖车上消声器封盖为例,说明利用Pro/E和基于该平台自行开发的智能模具设计系统进行复合模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实践证明:该系统提高了模具设计的效率,并对多工序复合模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李兴成,卢雅琳,王江涛,葛茂忠[6](2015)在《项目教学法在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为培养学生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的能力,解决课程学时少、内容繁多、枯燥难懂的问题,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解和学生项目训练相结合的项目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动画、模具实物、现场教学等教学手段由浅入深逐步讲解模具结构和模具设计步骤,逐步引导学生实施项目,培养学生的项目意识和模具设计能力。实践表明,项目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陈炎嗣[7](2015)在《高效先进多工位级进模、传递模的特殊功能与合理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模具工业中,多工位级进模、传递模,都是一种高效率、高精度、技术密集型模具的典型代表,也是冲压模具的发展方向之一。冲模种类很多,如按工序组合分有单工序模和多工序模,多工序模又可分为复合模和级进模;按冲模的功效分有普通冲模和高效冲模。高效冲模又可分为复合模、多工位级进模、多工位
张焕可[8](2014)在《复合模的装配方式对排料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正装和倒装的复合模对最终制件能否顺利方便地脱离模具型腔有着很大的关系。以正装和倒装的落料、冲孔复合模为例对比分析其如何影响排料方式。
徐宇,俞弘伯[9](2013)在《端盖复合模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端盖复合模进行了研究和设计,详细分析了端盖零件加工的工艺性和模具结构。通过对模具结构的分析,在模具中采用了成形和卷缘同时进行的工艺,实现了落料、成形卷缘、冲孔和翻边4道工序的复合,使得复合模在加工中取得了成功。该模具设计新颖,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且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
陈炎嗣[10](2012)在《浅析四种高效冲模与合理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冲压模具简称冲模,作为特殊的冲压工艺装备,它借助于压力机将被冲的材料,主要是金属或非金属板料,放入模具的凸、凹模之间,在压力机的作用下使板料产生分离或成形加工。这种模具按不同特征来区别,种类很多,如按工序组合分有:
二、多工序复合模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工序复合模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Dynaform的盒形件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成形工艺及排样设计 |
1.1 成形工艺 |
1.2 排样设计 |
2 拉深成形工艺分析 |
2.1 试验方法 |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 落料拉深复合模 |
3.1 模具结构设计 |
3.2 工作原理 |
4 切边冲孔复合模 |
4.1 模具结构设计 |
4.2 工作原理 |
5 结束语 |
(2)汽车电控助力制动系统外壳成形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壳形件冲压工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有限元模拟软件的选择与介绍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冲压成形工艺方案设计 |
2.1 引言 |
2.2 TBS壳体的尺寸及结构特征 |
2.3 TBS系统外壳成形工艺难点分析 |
2.4 工艺缺陷分析及预防措施 |
2.4.1 起皱 |
2.4.2 破裂 |
2.5 壳体成形工艺方案设计 |
2.5.1 第一次拉深工序方案 |
2.5.2 第二次拉深工序方案 |
2.5.3 第三次拉深工序方案 |
2.5.4 整形工序 |
2.5.5 冲孔、翻边以及切边方案 |
2.6 壳体冲压成形工艺流程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TBS系统壳体成形工艺的数值模拟 |
3.1 引言 |
3.2 TBS系统壳体第一次拉深有限元模拟 |
3.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
3.2.2 相关工艺参数的设置 |
3.2.3 接触和摩擦的处理 |
3.2.4 工序设置 |
3.2.5 递交计算 |
3.2.6 结果与分析 |
3.3 TBS系统壳体第二次拉深有限元模拟 |
3.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
3.3.2 工艺参数及工序设置 |
3.3.3 结果与分析 |
3.4 TBS系统壳体第三次拉深有限元模拟 |
3.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
3.4.2 工艺参数及工序设置 |
3.4.3 结果与分析 |
3.5 TBS系统壳体整形工艺有限元模拟 |
3.5.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
3.5.2 工艺参数及工序设置 |
3.5.3 结果与分析 |
3.6 TBS系统壳体塑性变形区域翻边工艺模拟 |
3.6.1 结果与分析 |
3.7 TBS系统壳体法兰挤压工艺模拟 |
3.7.1 结果与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TBS系统外壳成形实验 |
4.1 引言 |
4.2 一种使凸凹模相对速度匹配且保持工件法兰固定的装置 |
4.3 TBS系统壳体成形实验的模具设计 |
4.3.1 第一工序拉深模的设计 |
4.3.2 第二工序拉深模的设计 |
4.3.3 第三工序拉深模的设计 |
4.3.4 第四工序整形模的设计 |
4.3.5 第五工序冲孔、切边、翻边复合模的设计 |
4.3.6 第六工序冲孔、翻边复合模的设计 |
4.4 上壳体成形实验的准备工序 |
4.4.1 实验设备 |
4.4.2 实验材料 |
4.4.3 润滑介质 |
4.5 TBS系统壳体成形实验结果分析 |
4.5.1 首次拉深 |
4.5.2 二次拉深 |
4.5.3 三次拉深 |
4.5.4 热处理工序 |
4.5.5 整形工序 |
4.5.6 切边、冲孔以及翻边工序 |
4.5.7 冲孔及翻边工序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风罩冲压工艺分析及复合模具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
2 模具总体方案设计 |
2.1 工艺计算 |
2.1.1 毛坯展开尺寸 |
2.1.2 判断拉深次数 |
2.2 确定工艺方案 |
3 模具设计 |
3.1 落料拉深复合模 |
3.1.1 工作零件 |
3.1.2 落料拉深复合模结构 |
3.2 二次拉深翻边复合模 |
3.2.1 工作零件 |
3.2.2 二次拉深翻边复合模结构 |
4 结论 |
(4)滤清器端盖成型工艺改进与模具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滤清器端盖冲压成型技术 |
1.1.1 冲压成型工艺原理 |
1.1.2 冲压成型工艺的分类 |
1.1.3 冲压成型工艺的优点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我国模具工业发展现状 |
1.2.2 模具CAD/CAM系统 |
1.2.3 现代模具的特点与设计方法 |
1.2.4 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 |
1.3 选题来源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传统滤清器端盖成型工艺分析 |
2.1 滤清器端盖的成型要求 |
2.1.1 尺寸及精度要求 |
2.1.2 材料性能要求 |
2.1.3 工艺性要求 |
2.2 传统的滤清器端盖成型工艺方案 |
2.2.1 滤清器端盖成型工艺过程 |
2.2.2 端盖成型工序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
2.2.3 实际生产中影响成型质量的因素分析 |
第3章 成型工艺改进与数值计算 |
3.1 成型工艺改进设计 |
3.2 工艺尺寸与压力计算 |
3.2.1 毛坯尺寸计算 |
3.2.2 排样图设计 |
3.2.3 冲压力计算 |
3.2.4 刃口尺寸计算 |
第4章 复合冲裁模具设计 |
4.1 模具零部件分类 |
4.2 模具结构形式选取与设计 |
4.3 复合冲裁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
4.3.1 凸凹模的设计原则 |
4.3.2 凸凹模的尺寸设计 |
4.4 模架选用与设计 |
4.4.1 上下模座及导柱导套的选用与设计 |
4.4.2 模柄的设计与选用 |
4.4.3 固定圈与垫板 |
4.5 其他零部件设计 |
4.5.1 定位零件设计 |
4.5.2 卸料装置 |
4.5.3 压边圈 |
4.6 模具零件材料选取 |
第5章 复合模具加工制造与试验 |
5.1 模具零部件加工 |
5.1.1 模具加工特点 |
5.1.2 零部件加工工艺编制 |
5.2 模具装配 |
5.3 试验结果及对比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基于Pro/E与智能模具设计系统的复合模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冲压工艺分析及方案确定 |
2 复合模设计 |
2.1 Pro/E及模具设计系统界面 |
2.2 利用Pro/E及模具设计系统进行复合模设计 |
2.3 工艺计算及设备选择 |
2.4 主要工作零件尺寸计算及结构设计 |
2.5 模具闭合高度及压力机的确定 |
2.6 辅助零件结构设计及计算 |
2.7 标准零部件的选择 |
3 复合模结构 |
4 结束语 |
(6)项目教学法在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项目教学法目标 |
2 项目教学法任务和选题 |
3 项目教学法实施 |
3. 1 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确定工艺方案 |
3. 2 确定冲裁模类型和结构方式 |
3. 3 进行各种工艺计算 |
3. 4 选择压力机 |
3. 5 绘制模具总装图和非标零件图 |
4 项目教学考核评价 |
(7)高效先进多工位级进模、传递模的特殊功能与合理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多工位级进模 |
1. 动作特征 |
2. 功能特点 |
3. 合理利用 |
二、多工位传递模 |
1. 动作特征 |
2. 功能特点 |
3. 合理应用 |
三、结语 |
(8)复合模的装配方式对排料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倒装式复合模 |
1.1 倒装式复合模的结构 |
1.2 倒装式复合模工作原理及排料方式 |
2 正装式复合模 |
2.1 正装式复合模的结构 |
2.2 正装式复合模工作原理及排料方式 |
3 正装式复合模与倒装式复合模不同结构对排料的影响 |
4 结语 |
(10)浅析四种高效冲模与合理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复合模 |
1. 动作原理 |
2. 功能特点 |
3. 合理应用 |
多工位级进模 |
1. 动作原理 |
2. 功能特点 |
3. 合理应用 |
多工位传递模具 |
1. 动作原理 |
2. 功能特点 |
3. 合理应用 |
自动弯曲机模具 |
四种高效模具的特征比较 |
结语 |
四、多工序复合模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Dynaform的盒形件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J]. 王敏,王亮,王银玲,尹显明,阎世梁. 模具工业, 2021(11)
- [2]汽车电控助力制动系统外壳成形工艺研究[D]. 朱腾宇. 燕山大学, 2021(01)
- [3]风罩冲压工艺分析及复合模具设计[J]. 罗楠. 模具技术, 2018(05)
- [4]滤清器端盖成型工艺改进与模具设计[D]. 李秋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5]基于Pro/E与智能模具设计系统的复合模设计[J]. 张艳琴,张占领. 模具工业, 2017(03)
- [6]项目教学法在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中的应用[J]. 李兴成,卢雅琳,王江涛,葛茂忠.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5(06)
- [7]高效先进多工位级进模、传递模的特殊功能与合理应用[J]. 陈炎嗣.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15(15)
- [8]复合模的装配方式对排料的影响[J]. 张焕可. 技术与市场, 2014(06)
- [9]端盖复合模设计[J]. 徐宇,俞弘伯. 模具技术, 2013(01)
- [10]浅析四种高效冲模与合理应用[J]. 陈炎嗣. 金属加工(冷加工), 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