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壳论文和设计-陈豪

全文摘要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手机壳,属于手机配件技术领域。该手机壳包括手机壳本体、用于连接手机的充电接口的插头、以及位于手机壳本体的外表面的充电接口、耳机接口和交互功能模组。插头包括电源引脚、音频传输引脚和数据传输引脚;充电接口分别与电源引脚、音频传输引脚和数据传输引脚连接,耳机接口分别与音频传输引脚和电源引脚连接,交互功能模组分别与数据传输引脚和电源引脚连接。该手机壳同时包括有充电接口和耳机接口,保证用户在对手机进行充电的同时也能够使用有线耳机;同时可将交互功能模组设置在手机壳上,提高用户体验感。并且,该手机壳为用户可选配件,增加了用户使用手机的自由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包括手机壳本体(10)、用于连接手机的充电接口的插头(101)、以及位于所述手机壳本体(10)的外表面的充电接口(102)、耳机接口(103)和交互功能模组(104);所述插头(101)包括电源引脚、音频传输引脚和数据传输引脚;所述充电接口(102)分别与所述电源引脚、所述音频传输引脚和所述数据传输引脚连接,所述耳机接口(103)分别与所述音频传输引脚和所述电源引脚连接,所述交互功能模组(104)分别与所述数据传输引脚和所述电源引脚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包括手机壳本体(10)、用于连接手机的充电接口的插头(101)、以及位于所述手机壳本体(10)的外表面的充电接口(102)、耳机接口(103)和交互功能模组(104);

所述插头(101)包括电源引脚、音频传输引脚和数据传输引脚;

所述充电接口(102)分别与所述电源引脚、所述音频传输引脚和所述数据传输引脚连接,所述耳机接口(103)分别与所述音频传输引脚和所述电源引脚连接,所述交互功能模组(104)分别与所述数据传输引脚和所述电源引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功能模组(104)包括如下模组中的至少一个:

指纹模组(141)、摄像头模组(1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功能模组(104)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手机壳本体(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本体(10)上具有卡槽(105),所述卡槽(105)内布置有分别与所述数据传输引脚和所述电源引脚连接的第一连接引脚(151);

所述交互功能模组(104)具有第二连接引脚,所述交互功能模组(104)卡设在所述卡槽(105)内,且所述交互功能模组(104)的第二连接引脚与所述卡槽(105)的第一连接引脚(15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还包括位于所述手机壳本体(10)的外表面上的手机壳支架(106);

所述充电接口(102)与所述耳机接口(103)位于所述手机壳支架(106)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支架(106)为胶囊状支架或指环扣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还包括位于所述手机壳本体(10)的外表面的跑马灯(107),所述跑马灯(107)与所述电源引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还包括位于所述手机壳本体(10)内部的以下模组中的至少一个:

电池模组(108),所述电池模组(108)分别与所述电源引脚、所述充电接口(102)以及所述交互功能模组(104)连接;

存储模组(109),所述存储模组(109)分别与所述电源引脚、所述数据传输引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插头(101)和所述充电接口(102)之间、所述插头(101)和所述耳机接口(103)之间、所述插头(101)和所述交互功能模组(104)之间的可控开关(11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101)为Type-c插头、微型通用串行总线插头或闪电插头。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机壳。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技术朝全面屏、轻薄化方向的不断发展,在一些最新的手机设计中很多传统的配置已经被取消。例如,3.5mm耳机接口被取消,耳机接口被整合到充电接口上,通过充电接口实现充电和插接耳机两大功能;再例如,指纹模组等交互功能模组被取消,采用前置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完成解锁等功能。

但是,这种设计也存在弊端:一方面,不能在手机充电时使用有线耳机,而使用无线耳机的音质效果等又没有有线耳机好;另一方面,取消指纹模组等交互功能模组,使得习惯使用指纹解锁的用户使用体验感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机壳,能够解决手机去掉耳机孔和指纹模组等交互功能模组时给用户带来的使用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手机壳包括手机壳本体、用于连接手机的充电接口的插头、以及位于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外表面的充电接口、耳机接口和交互功能模组;

所述插头包括电源引脚、音频传输引脚和数据传输引脚;

所述充电接口分别与所述电源引脚、所述音频传输引脚和所述数据传输引脚连接,所述耳机接口分别与所述音频传输引脚和所述电源引脚连接,所述交互功能模组分别与所述数据传输引脚和所述电源引脚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手机壳上同时设置充电接口和耳机接口,可保证用户在使用有线耳机的同时可对手机进行电能和数据传输,也可避免使用无线耳机造成声音延迟和音质差等情况。交互功能模组通过数据传输引脚和电源引脚与手机连接,实现手机上交互功能模组的人机交互功能,从而使得在手机生产中可将手机上的非必需的交互功能模组集成在该手机壳上,释放手机内部空间,减轻了手机本体的重量;同时在手机壳上设置交互功能模组,可将指纹模组、摄像头模组等交互功能模组设置在手机壳上,提高用户体验感。并且,由于该手机壳为用户可选配件,增加了用户使用手机的自由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交互功能模组包括如下模组中的至少一个:

指纹模组、摄像头模组。

在该实现方式中,前述交互功能模组包括指纹模组、摄像头模组中的至少一个,将指纹模组和摄像头模组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手机壳上,释放手机内部空间,减轻了手机本体的重量。而对于需要这些功能的用户而言,通过选用该手机壳又能够保证其使用需求。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交互功能模组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手机壳本体上。

在该实现方式中,用户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手机壳上交互功能模组的数量和类型,提高了手机壳的多样性。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手机壳本体上具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布置有分别与所述数据传输引脚和所述电源引脚连接的第一连接引脚;

所述交互功能模组具有第二连接引脚,所述交互功能模组卡设在所述卡槽内,且所述交互功能模组的第二连接引脚与所述卡槽的第一连接引脚连接。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在手机壳上设置卡槽,将交互功能模组卡设在手机壳上,实现交互功能模组的可拆卸,用户可自行选择手机壳上的交互功能模组的类型和数量。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手机壳还包括位于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外表面上的手机壳支架;

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耳机接口位于所述手机壳支架上。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手机壳支架,方便手机的使用;同时,将充电接口与耳机接口设置在手机壳支架上,便于充电接口与耳机接口的设置。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手机壳支架为胶囊状支架或指环扣支架。

在该实现方式中,胶囊状支架可支撑手机,方便用户在看视频时对手机进行支撑。指环扣支架不仅可以支撑手机,同时可以调整支撑角度和高度,以及在用户使用手机时,可以通过手指扣住该扣环来避免手机脱手,更加安全。同时,胶囊状支架和指环扣支架上有足够的空间来设置充电接口与耳机接口。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手机壳还包括在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外表面的跑马灯,所述跑马灯与所述电源引脚连接。

在该实现方式中,在手机壳上设置跑马灯可作为手机壳的装饰,提高视觉效果,同时减轻了手机本体的重量。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手机壳还包括位于所述手机壳本体内部的以下模组中的至少一个:

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电源引脚、所述充电接口以及所述交互功能模组连接;

存储模组,所述存储模组与所述电源引脚、所述数据传输引脚连接。

在该实现方式中,外部电源通过充电接口对电池模组进行充电,充电完成的电池模组可对交互功能模组进行供电,也可通过电源引脚对手机进行供电,延长手机续航时间,可在手机没电情况下对手机进行临时充电,增加手机的续航。存储模组用于存储手机数据,可加大手机存储空间,使手机能够存储更多数据。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手机壳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插头和所述充电接口之间、所述插头和所述耳机接口之间、所述插头和所述交互功能模组之间的可控开关。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可控开关,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接通对应的器件与插头,来实现功能选择。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插头为Type-c插头、微型通用串行总线插头或闪电插头。

在该实现方式中,插头可以为Type-c插头、微型通用串行总线插头或闪电插头,从而使得该手机壳可以应用于市面常规接口的手机,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壳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手机壳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壳的电路连接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手机壳包括手机壳本体10、用于连接手机的充电接口的插头101、以及位于手机壳本体10的外表面的充电接口102、耳机接口103和交互功能模组104。

手机壳本体10为与手机外形匹配的具有挠性的壳体,手机壳本体10可以套在手机上,实现对手机的保护。插头101与手机的充电接口连接,用于与手机进行电能和数据传输;充电接口102用于通过该手机壳对手机进行充电,例如可以是Type-c接口、微型通用串行总线(英文:Micro USB)接口或闪电(英文:Lightning)接口;耳机接口103用于插接有线耳机,例如可以为3.5mm耳机接口。手机壳本体10的外表面是与内表面相反的一面,内表面是用于与手机贴合的一面。交互功能模组104为实现人机交互的模组,例如视频获取、指纹识别等。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该插头101上有很多引脚(A1-A12、B1-B5和B8-B12)。插头101包括有电源引脚、音频传输引脚和数据传输引脚。其中电源引脚包括A4、A9、B4、B9,音频传输引脚包括A6、A7,数据传输引脚包括A2、A3、A10、A11、B2、B3、B10、B11。值得说明的是,图中CC引脚为配置通道引脚,其作用是帮助终端设备识别正反插等。

充电接口102分别与电源引脚、音频传输引脚及数据传输引脚连接,耳机接口103分别与音频传输引脚和电源引脚连接,交互功能模组104分别与数据传输引脚和电源引脚连接。

在使用手机壳时,先将插头101与手机充电接口连接,实现手机与手机壳间的电能和数据传输;外部设备通过充电接口102实现与手机壳间的电能和数据传输;用户通过耳机接口103插接有线耳机,手机通过音频传输引脚和有线耳机向用户输出音频信号,可保证用户在使用有线耳机的同时可对手机进行电能和数据传输,避免使用无线耳机造成声音延迟和音质差等情况;交互功能模组104通过数据传输引脚和电源引脚与手机连接,实现手机上交互功能模组104的人机交互功能,从而使得在手机生产中可将手机上的非必需的交互功能模组104集成在该手机壳上,释放手机内部空间,减轻了手机本体的重量;同时在手机壳上设置交互功能模组104,可将指纹模组、摄像头模组等交互功能模组104设置在手机壳上,提高用户体验感。并且,由于该手机壳为用户可选配件,增加了用户使用手机的自由度。

在图1所示的手机壳上,只包含有一个交互功能模组104;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手机壳也可同时包含多个交互功能模组104,用户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手机壳上交互功能模组104的数量,提高手机壳的实用性和多样性。

图1所示的插头101位于手机壳本体10的内表面,与手机充电口的位置相对应,实际手机壳中从手机壳的外表面无法看见插头101。

图2所示的插头101是以Type-c插头为例,Type-c插头没有方向性,传输速度更快,使用更加方便。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插头101也可为Micro USB插头或Lightning插头。MicroUSB插头和Lightning插头是目前部分智能手机使用的插头,能够满足使用Micro USB插头和Lightning插头手机用户的需求。在Micro USB插头和Lightning插头中,引脚同样可以被划分成前述三种功能的引脚,从而与各个接口及交互功能模组104连接。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图3所示的手机壳与图1所示的手机壳的区别在于,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手机壳包含有2个交互功能模组,分别为指纹模组141和摄像头模组142。指纹模组141和摄像头模组142可位于手机壳本体10的外表面。

指纹模组141是用于对手机进行指纹解锁,提高手机安全性,同时满足习惯使用指纹解锁用户的需求。摄像头模组142用于拍照或录像,该摄像头的像素可根据用户需求自行选择,提高用手机拍照或录像的体验感,避免由于手机上摄像头像素差造成拍照或录像质量差的问题。

指纹模组141可位于手机壳本体10外表面的中上方,便于用户使用该指纹模组141对手机进行解锁。摄像头模组142可位于手机壳本体10外表面的左上方,便于用户使用该摄像头模组142进行拍照或摄像。当然,上述指纹模组141和摄像头模组142也可以布置在其他位置,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在图3所示的手机壳中同时包含有2个交互功能模组104,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手机壳上的交互功能模组104也可为2个交互功能模组104中的任意一个。

示例性地,该手机壳可以设置多种型号,不同型号的手机壳配置不同的交互功能模组104,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手机壳使用。

例如,有三种手机壳,第一种手机壳只包含有指纹模组141,第二种手机壳只包含有摄像头模组142,第三种手机壳同时包含有指纹模组141和摄像头模组142,用户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手机壳的类型。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手机壳本体10上具有卡槽105,卡槽105内布置有分别与数据传输引脚和电源引脚连接的第一连接引脚151。

交互功能模组104具有第二连接引脚,交互功能模组104卡设在卡槽105内,且交互功能模组104的第二连接引脚与卡槽105的第一连接引脚151连接。

示例性地,交互功能模组104上具有与卡槽对应的凸块,该第二连接引脚布置在凸块上,凸块可以卡设到卡槽105内,使得交互功能模组104设在手机壳本体10上。即,交互功能模组104是可拆卸布置在手机壳上的,用户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手机壳上交互功能模组104的数量和类型。

将指纹模组141和摄像头模组142均卡设在手机壳上,卡槽105被指纹模组141和摄像头模组142挡住,就得到如图3所示的手机壳。

第一连接引脚151设置在卡槽105内部,实际中从手机壳的外表面无法看见,且图中第一连接引脚151只是示例,并不构成对其位置、数量等的限制。

图4中的卡槽105为矩形,在其他实现方式中,该卡槽105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相应地,交互功能模组104的凸块设置成与卡槽105对应的形状,从而能够卡在卡槽105中。

图4中所示的卡槽105数量为2个,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手机壳上还可以设置更多或更少的卡槽105。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壳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手机壳还包括位于手机壳本体10外表面上的手机壳支架106,充电接口102与耳机接口103位于手机壳支架106上。由于充电接口102与耳机接口103具有一定的半径和深度,如果直接做在手机壳本体10上,只能设置在手机壳本体10的侧边,且需要手机壳本体10具有一定厚度;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手机壳支架106的存在,手机壳支架106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可以用来进行充电接口102与耳机接口103的设置,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保证手机壳本体10的轻薄化,另一方面,丰富了充电接口102与耳机接口103布置位置的多样性。

如图5所示,该手机壳支架106为胶囊状支架。胶囊状是指主体为圆柱形,圆柱形两端为弧面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胶囊状支架依靠圆柱侧壁和手机壳本体10连接。

当手机壳本体10放置到桌面上时,胶囊状支架突出于手机壳本体10外表面,通过胶囊状支架与手机壳本体10一侧边来支撑手机,使得手机倾斜,方便用户在看视频时对手机进行支撑。

如图5所示,充电接口102与耳机接口103可以分别设置在该胶囊状支架的两端,充电接口102与耳机接口103相互独立,用户可以同时插接充电器和有线耳机。在充电器和有线耳机插接后,由于充电器和有线耳机是从胶囊状支架两端引出的,而胶囊状支架是依靠侧壁支撑在桌面上的,因此不影响胶囊状支架的支撑作用。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手机壳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图6所示的手机壳支架与图5所示的手机壳支架的区别在于,图6所示的手机壳支架106为指环扣支架。

指环扣支架不仅可以支撑手机,同时可以调整支撑角度和高度,以及在用户使用手机时,可以通过手指扣住该扣环来避免手机脱手,更加安全。

如图6所示,由于该指环扣支架为环形结构,当采用指环扣支架时,指环扣支架的尺寸需要设计到足够大,以能够在该指环扣支架上有足够的位置可以设置充电接口102与耳机接口103。

图5和图6所示出的手机壳支架的形状仅为举例。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手机壳支架也可以采用图5和图6所限定的形状之外的其他形状,只要能够实现对于手机壳的支撑功能即可。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的手机壳与图1所示的手机壳的区别在于,在图7所示的手机壳还包含有位于手机壳本体10外表面的跑马灯107。跑马灯107与插头101上的电源引脚连接。

该跑马灯107的亮度和闪烁节奏是由手机系统控制,手机系统根据音乐或游戏等音量的大小,控制通过电源引脚传输给跑马灯107的电流大小,从而控制跑马灯107的亮度和闪烁节奏。当手机没有播放音乐或者游戏无声音时,手机就不会给跑马灯107传输电流,此时跑马灯107没有亮度,处于关闭状态;而随着音乐或者游戏声音的增大,跑马灯107亮度也越大,所以在音乐播放或者玩游戏时,跑马灯107呈现亮度变化和闪烁。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跑马灯107也可以采用手机中的其他软件控制;或者,跑马灯107可以自由工作,无需手机的控制。

目前绝大多数的游戏手机都配置有跑马灯107,将跑马灯107设置在手机壳上可作为手机壳的装饰,提高视觉效果,同时减轻了手机本体的重量。

在图7所示的手机壳中,跑马灯107位于手机壳本体10外表面的两侧和顶部;在其他实现方式中,跑马灯107可布置在手机壳本体10外表面的其他位置。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8,图8所示的手机壳与图1所示的手机壳的区别在于,在图8所示的手机壳还包含有电池模组108和存储模组109,电池模组108分别与电源引脚、充电接口102以及交互功能模组104连接,存储模组109分别与电源引脚、数据传输引脚连接。

在图8中用虚线表示各个模组以及各个接口之间的连接线。实际的手机壳中,连接线位于手机壳本体10的内部,无法从手机壳表面看到连接线。

该电池模组108以及存储模组109可以与手机壳本体10采用一体化设计,位于手机壳本体10内部。实际的手机壳中用户无法从手机壳表面看见电池模组108和存储模组109。

外部电源通过充电接口102对电池模组108进行充电,充电完成的电池模组108可对交互功能模组104进行供电,也可通过电源引脚对手机进行供电,延长手机续航时间,可在手机没电情况下对手机进行临时充电,增加手机的续航。

可选地,该手机壳上还可以设置通用充电接口,该通用充电接口与电池模组108连接,电池模组108通过该通用充电接口对外部设备进行供电,从而充当充电宝的功能。

存储模组109用于存储手机数据,可加大手机存储空间,使手机能够存储更多数据。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手机壳还可以只包括电池模组108和存储模组109中的任意一个。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壳的电路连接图,参见图9,该手机壳还包括可控开关110。在插头101和充电接口102之间、插头101和耳机接口103之间、插头101和交互功能模组104之间、插头101和跑马灯107之间、插头101和电池模组108之间、插头101和存储模组109之间分别设置可控开关110,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接通对应的器件与插头101,来实现功能选择,避免信号或者电能传输到不合适的地方。

例如,用户需要使用有线耳机,此时可以将控制插头101与耳机接口103的可控开关110打开,将控制插头101与除耳机接口103以外的其他器件(如交互功能模组104)的可控开关110关闭,只实现手机与有线耳机间的信号传输,避免出现传输错误。

示例性地,可控开关110可以为按钮开关。按钮开关的按钮突出于手机壳本体10的外表面,方便用户操作。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0所示的手机壳与图1所示的手机壳的区别在于,在图10所示的手机壳本体10上开设有摄像头通孔111。

该摄像头通孔111位于与手机摄像头相对应的位置上,用于透过手机上的摄像头,方便拍照与摄像。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手机壳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189150.6

申请日:2019-07-2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787259U

授权时间:20191213

主分类号:H04M1/18

专利分类号:H04M1/18;H04M1/04;H04M1/02

范畴分类:39A;

申请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68号华润五彩城购物中心二期9层01房间

发明人:陈豪

第一发明人:陈豪

当前权利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代理人:郑光

代理机构:1113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手机壳论文和设计-陈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