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浓度抗生素髓腔灌注治疗骨髓炎37例(论文文献综述)
周春豪[1](2020)在《载抗生素硫酸钙在糖尿病前足骨髓炎及慢性跟骨骨髓炎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一)感染骨切除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与单纯感染骨切除治疗糖尿病前足骨髓炎的对比研究背景:糖尿病足骨髓炎的治疗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其治愈率仍然令人遗憾。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感染性骨切除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和单纯感染性骨切除治疗糖尿病足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间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足骨髓炎患者46例(48例患肢)。其中载抗生素硫酸钙组20例(18位患者),方法为感染骨切除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填充;单纯感染骨切除组(常规治疗组)28例(28位患者)仅行感染性骨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感染治愈时间、治愈率、复发率和截肢率等,并随访硫酸钙组的渗出时间。结果:硫酸钙组90.0%(18/20)患肢感染获得治愈,常规组78.6%(22/28)患肢感染获得治愈(P=0.513)。硫酸钙组平均治愈时间为13.3周,常规组为11.2周(P=0.132)。硫酸钙组术后复发率为0%(0/18),常规组为36.4%(8/22)(P=0.014)。硫酸钙组术后无菌性渗出率为30.0%(6/20),平均持续时间为8.5周,通过常规换药处理后愈合。常规组截肢率为7.1%(2/28),硫酸钙组为0%(0/20)(P=0.153)。结论:感染骨切除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填充可预防糖尿病足骨髓炎复发,但不能提高糖尿病足骨髓炎的治愈率、降低术后截肢率并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二)蛋壳样清创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一期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的疗效分析背景:慢性跟骨骨髓炎是一种难治愈、易复发且容易导致后足功能障碍的感染性疾病。目前仍缺乏一种广泛接受、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来消除感染、防止复发并保留跟骨功能。本研究目的是评估蛋壳样清创技术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一期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8年间我科收治的采用蛋壳样清创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治疗的慢性跟骨骨髓炎患者33例。分析患者术后感染缓解率、复发率和相关并发症率,并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术后足-踝功能。结果:在平均35.9个月的随访中,81.8%(27/33)的患者跟骨感染症状缓解,跟骨疼痛、窦道、典型红肿、活动受限等症状基本消除。18.2%(6/33)的患者出现感染复发。其中,伤口愈合前复发2例,愈合后复发4例。术后跟骨骨折发生率和截肢率均为0%(0/33),39.4%(13/33)的患者术后出现无菌性渗出,经过换药处理后治愈。术后平均AOFAS评分88.3分,表明足部功能基本存留。结论:一期蛋壳样清创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填充术能有效地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该技术不仅可以简化手术流程、缩短治疗时间,同时保存了跟骨外形,避免严重的跟骨功能丢失。
贾超[2](2020)在《锁定钢板被覆抗生素骨水泥内固定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文中指出一、研究背景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是骨科领域的重大难题,多由严重创伤、手术感染或骨髓炎引起,治疗难度大、周期长、治愈率低。控制骨感染是修复骨缺损的前提和基础。控制骨感染的基础是彻底清创,其次是清创后的局部处理。研究发现骨端的稳定是骨感染治疗的重要原则之一。外固定支架是目前治疗感染性骨缺损主流的稳定方式,可避免因金属异物在感染伤口内的暴露,便于反复清创。内固定器材易被残留的浮游细菌黏附,进而形成生物膜导致感染复发。但外固定架并没有解决骨感染治疗效果较差的现象,而且存在固有的局限性且并发症多,如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不便于护理、钉道感染多发、感染部位靠近干骺端时需跨关节固定、转换为内固定后感染率较高等。内固定的应用可以避免外固定架的上述缺陷。但在现有理念指导下,骨感染情况下使用内固定是禁忌。骨感染清创后不宜使用内固定的原因在于清创后残留的细菌可形成生物膜。若能在残留细菌形成生物膜之前将其彻底杀灭,骨感染彻底清创后一期使用内固定将成为可能。二、研究目的1、观察锁定钢板被覆抗生素骨水泥内固定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2、探索锁定钢板被覆抗生素骨水泥内固定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的应用条件。三、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长骨感染性骨缺损病例。所有患者应用膜诱导技术进行治疗,根据一期术中固定方式分为内固定组(锁定钢板被覆抗生素骨水泥内固定)和外固定组(外固定架固定)。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感染控制率、骨愈合率、骨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四、研究结果共286例患者纳入研究,内固定组194例,外固定组92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9.12±15.0个月。内固定组:共194例。其中,男性163例,女性31例;年龄10~68岁,平均(38.0±13.3)岁;骨缺损部位分布:肱骨7例,尺桡骨4例,股骨81例,胫腓骨102例;Waldvogel感染分型:血源性37例,创伤后157例(闭合性骨折术后感染55例,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102例);Cierny-Mader解剖分型:III型51例,IV型143例;Cierny-Mader患者生理分类:A类109例,B类85例。细菌培养阳性率62.9%,骨缺损长度平均7.54±3.90cm。外固定组:共92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10例;年龄13~71岁,平均(40.1±12.0)岁;骨缺损部位分布:肱骨1例,股骨12例,胫腓骨79例;Waldvogel感染分型:血源性13例,创伤后79例(闭合性骨折术后感染28例,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51例);Cierny-Mader解剖分型:III型34例,IV型58例;Cierny-Mader患者生理分类:A类49例,B类43例。细菌培养阳性率73.9%,骨缺损长度平均6.56±4.10cm。两组的性别、年龄、骨感染原因、Cierny-Mader解剖分型,Cierny-Mader患者分类、是否吸烟、是否存在窦道、骨缺损长度、一期术中细菌培养阳性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一期术后内固定组16(8.2%)例感染复发,外固定组12(13.0%)例感染复发,(?2=1.625,p=0.202>0.005)。二期术后内固定组24(12.4%)例感染复发,外固定组6(6.5%)例感染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74,p=0.132>0.005)。二期术后内固定组和外固定分别有182(93.8%)例、88(95.7%)顺利骨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376,p=0.540>0.05);内固定组与外固定组的骨愈合时间分别为5.27±1.71个月和5.47±1.7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4,p=0.377>0.05)。两组患者在切口愈合、髂后感染、固定松动的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研究结论锁定钢板被覆抗生素骨水泥内固定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可靠,与外固定架相比,未增加感染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骨重建成功率无不利影响,同时避免了外固定架的弊端和局限,实现了感染治疗与功能康复同步进行。研究通过临床病例证实清创后一期使用内固定可行,彻底清创是基本前提,高浓度敏感抗生素骨水泥包裹是重要保障。
王毅军[3](2020)在《不同抗生素缓释系统结合一期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的近期随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是通过对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载体的抗生素释放系统与医用硫酸钙(CSC)为载体的抗生素释放系统结合一期骨搬移技术在治疗胫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与新疆军区总医院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载体的抗生素释放系统与医用硫酸钙(CSC)为载体的抗生素释放系统结合一期骨搬移技术治疗的胫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35例,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其中手术后感染患者5例、开放性骨折患者30例。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载体的抗生素释放系统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为:34.44岁?11.15岁;使用医用硫酸钙(CSC)为载体的抗生素释放系统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为:37.47岁?10.47岁;其中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载体的抗生素释放系统治疗的患者18例、使用硫酸钙(CSC)为载体的抗生素释放系统治疗的患者17例;病程中所有患者于术前均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两组患者均按照标准化手术操作流程,两组患者均先行环形外固定架外固定术并结合骨搬移技术,随后术中彻底清除感染坏死软组织及坏死骨组织,两组患者在清创手术后,分别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载体的抗生素释放系统和硫酸钙(CSC)为载体的抗生素释放系统进行骨缺损处的填充,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患者骨缺损范围为:7cm?1.61cm;使用医用硫酸钙(CSC)为载体的抗生素释放系统的患者骨缺损范围为:7.29cm?1.64cm。对比两组患者在,感染指标情况、复发人数、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手术次数、住院时间等相关数据,所得到的所有数据使用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5例患者病历资料完整,均能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840个月,平均26.9个月,其中两组患者在术前的年龄构成、骨缺损长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在术后感染指标情况、复发人数、手术时间、手术次数没有显差异。而两组患者在手术费用、住院时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抗生素释放载体各具优势,硫酸钙为载体的抗生素释放系统其释放曲线稳定,在骨缺损处能够吸收,不需要二次取出,硫酸钙其物理特性可有促进成骨作用。但其劣势也较为明显,因其物理稳定性较差,无法在骨缺损端提供可靠的稳定性。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载体的抗生素释放系统其优势在于因其物理稳定性较好,能在骨缺损端提供可靠的稳定性。但其劣势也较为明显,因其无法被组织吸收需二次取出,其释放模式呈爆发性释放,当其内部抗生素释放完毕后,其周围可形成纤维组织影响软组织愈合。两组抗生素均有利弊,需综合病人的病情需要、经济条件综合分析利弊,选取最好的抗生素载体。新的改性的抗生素骨水泥载体兼顾组织相容性及物理稳定性的发展为未来新的方向。
张倩[4](2019)在《3D打印可吸收释药载体治疗骨髓炎骨缺损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感染性骨缺损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在骨缺损处置入带有抗生素的载体,常用的载体通常为人工制备,再用模板制成颗粒状,最后填充到骨缺损处。这种方法制作的载体,药物爆释作用明显,难以维持长期稳定释放的效果。本实验将3D打印技术制备出的两种材料,与普通模具制备的药物载体进行比较,初步探讨其释药和降解规律。方法3 D打印机制备出的两种材料分别为三层圆柱状结构和多孔柱状结构。1.制备:三层柱状结构每层含万古霉素量不同,从上到下分别含万古霉素25mg、50mg、25mg,对照组为模具人工制备的同质量圆柱体,每个含万古霉素100mg,两组载体的药物总含量相同。多孔柱状结构重5.0g,含万古霉素500mg,对照组为同等质量模具制备的圆柱体。2.药物释放:每组5个样本置于离心管中,加入PBS缓冲液浸泡,三层结构分别在1d、3d、5d、7d、10d、14d、18d、22d、26d、30d时间点,多孔结构在1d、3d、5d、7d、10d、14d、18d、22d时间点,更换液体并检测浸提液中的药物浓度,比较两组的药物释放规律。3.载体降解:每组5个样本放入PBS缓冲液中,5分钟后取出并吸干表面水分,称出初始质量M0,然后放入离心管中,PBS缓冲液浸泡,三层结构分别于第1w、2w、3w、4w、5w、6w换液,多孔结构分别于第1d、3d、5d、7d、10d、14d、18d、22d换液,换液时将载体取出并称重,比较质量变化。4.药敏实验:配置MRSA菌液,无菌接种环取菌液均匀涂于MH平板上,每个平板贴一个万古霉素药敏纸片(30μg),和四个空白纸片,每个空白纸片上滴加20μL浸提液,放入恒温培养箱,37℃培养24小时后取出,比较两组的抑菌圈直径。结果1.药物释放规律:三层载体及对照组在初期释放药物量高,中期逐渐平稳,持续释药30天以上,实验组在第18d、22d时出现了药物释放量较前一时间点的增加,后又逐渐降低,实验组累计释放率81.4%,对照组累计释放率82.7%,在第7d和10d两组药物浓度差异不显着,其余各时间点差异显着。多孔结构载体及对照组均有爆释现象,但实验组更加明显,22天累计释放率实验组为94.64%,对照组为65.36%,各时间点药物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降解特点:三层结构实验组降解的百分比为92.65%,对照组降解的百分比为81.72%,组间、时间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失重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孔结构实验组结构不稳定,进行到7d时,实验组样本逐渐坍塌,而对照组结构均完整,第22天时,实验组失重率已经达到了96.33%,而对照组失重率为33.68%,组间、时间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失重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3.药敏实验结果:标准万古霉素药敏纸片的抑菌圈直径为16.8±0.84mm(16mm-18mm),三层结构实验组及对照组在7d前,两组均大于标准抑菌圈直径,在10d、14d时,两组抑菌圈较标准纸片抑菌圈小,但两组各时间点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第18d时,实验组的抑菌圈为14.4mm,而对照组的抑菌为7.0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22d、26d、30d时实验组仍有抑菌圈出现,对照组没有抑菌圈。多孔结构实验及对照组,在1d、3d、5d时,两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标准纸片的直径,且实验组大于对照组,从第7d开始,实验组抑菌圈直径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实验中,实验组3D打印制备的两种缓释载体,通过设定其空间结构,以及药物分布,改变了原来的释药规律和降解规律。
李卫[5](2019)在《中医术语的翻译处理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中医是灿烂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经历几千年试验和探索的智慧结晶。推动中医走向世界,有利于推进中医国际化进程。中医翻译是中医国际化的桥梁,众多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发现,中医术语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中国的哲学、文化思想,在英语中无法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汇,因此中医术语的翻译具有一定难度,导致诸多问题,阻碍了中医的传播和发展。在此背景下,本翻译报告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视角,对《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中出现的一些中医术语如何翻译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较合适的译文并总结翻译策略和方法,以期为今后的中医术语翻译工作提供一些借鉴。本翻译实践报告共五个部分对本次翻译实践展开回顾。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翻译背景和项目意义。第二部分说明了译前准备的任务分配、翻译辅助工具、原文描述,第三部分是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医术语英译研究现状以及翻译适应选择论,接下来是本报告的主体部分,首先简要说明了中医文本的翻译难点和解决方法,之后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视角分析了如何处理中医术语以及其他翻译问题,第五部分对翻译项目进行了总结以及不足之处。
张震[6](2019)在《联合技术与单一技术治疗难治性骨髓炎疗效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Ilizarov骨搬移技术结合抗生素骨水泥片填充技术、膜诱导技术等技术与单一治疗方法:Papineau技术(开放植骨技术)、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长骨难治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6年10月在新疆军区总医院以单一技术与联合技术(Ilizarov外固定支架固定并进行骨搬移,抗生素骨水泥片填充、膜诱导成骨技术、远端缓慢回缩等技术)治疗难治性骨髓炎的病例共38例,单一治疗方法治疗病例共25例:Papineau技术组12例、Ilizarov骨搬移技术组13例,均为男性,多种技术联合应用治疗组病例共13例,均为男性;年龄20-66岁,平均36.6岁;车祸伤20例,高处坠落伤8例,重物砸伤8例,绞伤2例;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28例;均为内固定术后,11例伴有骨外露,所有病例均有窦道流脓。病程时间为1-3年,平均16.5个月。经彻底清创后骨缺损范围在5-15cm之间,平均9.74cm。术前取伤口分泌物做细菌培养,确定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行抗感染治疗,术中彻底清创,去除感染及坏死的骨及周围软组织,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联合多种方法或单一治疗方案进行进一步干预处理。对比手术次数、外固定相关数据(包括外固定时间及指数)、负重数据(全负重时间及指数),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指标进行评价。术后患肢功能应用普诺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所得数据应用SPSS24.0进行分析。结果 38例患者病历资料完整,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6-40个月,平均29.52个月。功能评估统一使用由Puno等人提出的评价系统进行评价。骨缺损长度范围在5-15cm之间,平均9.74cm。三种方法手术时间,出血量,外固定指数,带外固定架时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负重数据,功能评分方面,三组没有明显差异。而在手术次数、复发次数以及治疗花费,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数据:年龄、性别、有无腓总神经损伤对后期恢复结果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运用联合技术能有效治疗彻底清创后的骨缺损或肢体短缩问题。在保证彻底清创的同时,还能促进局部血运的改善,骨搬移的同时软组织也同步移动,不需要皮瓣覆盖,创面也能愈合;抗生素骨水泥片不仅能起到占位器作用,还能起到膜诱导作用促进成骨,与骨搬移同步分次取出不影响骨搬移;远端缓慢回缩缩短了搬移段远近端的会合时间,延长了断端的接触时间,有利于骨端愈合;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有效地提高了难治性骨髓炎的治愈率,并有效地减少手术次数及治疗花费,该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王军,时宁文,邱阳,赵建宁,代思辉,韦昌辉,孙箫[7](2017)在《载万古霉素硫酸钙复合BMP-2治疗创伤性骨髓炎》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载万古霉素硫酸钙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59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7例,女32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37.6岁;骨髓炎按Cierny-Mader分类:Ⅲ型37例、Ⅳ型22例;一期行内固定治疗39例、外固定支架固定20例。彻底清创后病灶内植入载万古霉素硫酸钙复合BMP-2,所有患者均改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断端,其中17例软组织缺损或骨缺损较大者采用带蒂转移皮瓣覆盖创面或肌筋膜瓣填塞髓腔。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4个月(1223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无窦道、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骨折均获愈合,无感染复发,骨愈合时间514个月(平均7.8个月)。3例患者因骨缺损范围较大而致骨折延迟愈合,二期植入自体髂骨后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54例、良5例,优良率100%;所有患者均可负重行走,无明显疼痛及畸形。结论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与BMP-2复合植入模式治疗创伤性骨髓炎,成骨可靠,安全性高,抗感染效果满意。
李钟[8](2014)在《VSD结合抗生素珠链植入法与抗生素液灌洗引流法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采用VSD结合抗生素珠链植入和抗生素液持续灌洗引流两种方法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比较临床疗效以探讨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2012年02月~2013年08月期间病房收治的42例具有完整资料的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22例(试验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抗生素珠链植入手术治疗,2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液持续灌洗引流手术治疗,所有病例术前均行病灶清除术。通过比较两治疗组在治愈率、复发率、细菌检出率、抗生素使用时间、愈合时间、术后功能评价、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将所采集的数据制成表格,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到3年,平均18个月。试验组:痊愈19例,显效2例,有效1例;功能恢复评价18例优,3例良,1例可;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3例,有效2例,复发4例;功能恢复评价10例优,4例良,4例可,2例差;对两治疗组进行数据分析,在患者治愈率、复发率、再次清创率、细菌检出率、抗生素使用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功能评价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经统计学数据分析处理,结果P<0.05,证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两治疗组的统计分析,VSD可以实现创面深处细菌及坏死组织的引流,减少了病原菌的数量,利于组织消肿,促进肉芽组织的再生,缩小创面,降低皮瓣移植率。抗生素珠链植入可以维持病灶部位长期有效的杀菌浓度,降低了复发率,也避免了全身抗生素的长期应用。而单纯抗生素液灌洗,存在容易堵管,引流不彻底,术后易复发的缺点,灌洗期间需配合全身抗生素的长期应用,机体易产生耐药性,长期置管还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结果显示清创后VSD结合抗生素珠链植入法是治疗慢性骨髓炎尤其伴有软组织缺损型骨髓炎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武亮,邢科,朱玉杰,田小宁[9](2013)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与灌注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比分析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与传统灌注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55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30例(A组)接受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另外25例(B组)采用灌注冲洗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包括住院日、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伤口愈合时间、C反应蛋白变化率及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结果]与传统组相比,抗生素骨水泥链珠组手术各项指标包括:住院日、术后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伤口愈合时间、C反应蛋白变化率均优于传统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2年以上随访。抗生素骨水泥链珠组在术后6、12、24、48 h(VSA)评分均显着优于传统组(P<0.01),术前及术后72 h(VSA)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抗生素骨水泥链珠与灌注冲洗均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术式,但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出血少、恢复快、疗效肯定,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
张栋[10](2012)在《生肌散在慢性骨髓炎术后应用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生肌散在慢性骨髓炎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对2010年5月-2011年7月共收治的37例慢性骨髓炎患者按入院序号随机分成治疗组(生肌散组)和对照组(常规换药组),其中治疗组19例,对照组18例。比较治疗后两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术后1个月血常规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及伤口细菌消除情况,伤口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后骨质情况及6个月后复发率等的差异。结果: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7.7个月,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适症状及其它并发症。治疗组治愈率为84.21%(16例),对照组治愈率为55.56%(10例),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4%(18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12例),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5.26%(1例),对照组复发率为33.33%(6例),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较治疗前血常规指标、C反应蛋白、血沉及骨质情况均有显着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沉及C反应蛋白改变两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其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1.76%(2例),对照组为44.44%(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15-82天,平均39.00±18.26天;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18-90天,平均56.06±19.26天,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生肌散对慢性骨髓炎术后有确切疗效。
二、高浓度抗生素髓腔灌注治疗骨髓炎37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浓度抗生素髓腔灌注治疗骨髓炎37例(论文提纲范文)
(1)载抗生素硫酸钙在糖尿病前足骨髓炎及慢性跟骨骨髓炎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感染骨切除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与单纯感染骨切除治疗糖病前足骨髓炎的对比研究 |
前言 |
1.1 材料和方法 |
1.1.1 纳入及排除指标 |
1.1.2 研究设计 |
1.1.3 手术步骤 |
1.2 统计分析 |
1.3 结果 |
1.3.1 两组患者随访结果 |
1.3.2 两组患者细菌培养结果 |
1.4 讨论 |
1.5 结论 |
第二章 蛋壳样清创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一期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的疗效分析 |
前言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1.2 患者资料及术前准备 |
2.1.3 手术方法 |
2.1.4 术后管理 |
2.1.5 术后评估 |
2.2 结果 |
2.2.1 患者术后随访结果 |
2.2.2 术后细菌培养结果 |
2.3 讨论 |
2.3.1 慢性跟骨骨髓炎的主要清创技术 |
2.3.2 跟骨清创术后死腔填充技术 |
2.3.3 载抗生素硫酸钙死腔填充术的应用 |
2.3.4 载抗生素硫酸钙填充技术的主要缺点 |
2.3.5 本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
2.4 结论 |
2.5 典型病例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写及注解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2)锁定钢板被覆抗生素骨水泥内固定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前言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结论 |
2.4 讨伦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硕士在读期间成果 |
致谢 |
(3)不同抗生素缓释系统结合一期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的近期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
1.1 研究方案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诊断标准 |
2 |
2.1 手术前的检查和准备 |
2.2 手术方法 |
2.3 抗生素载药系统的制备 |
2.4 评价指标 |
2.5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4)3D打印可吸收释药载体治疗骨髓炎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材料 |
1.1 主要试剂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2.三层结构载体的体外实验方法 |
2.1 载体的制备 |
2.2 三层结构载体药物释放实验 |
2.3 万古霉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
2.3.1 流动相的配置 |
2.3.2 万古霉素标准溶液的配置 |
2.3.3 色谱条件 |
2.3.4 绘制标准曲线 |
2.4 三层结构降解实验方法 |
2.5 三层结构两组浸提液的药敏实验 |
3.多孔柱状载体的体外实验方法 |
3.1 载体的制备 |
3.2 多孔载体的药物释放实验 |
3.3 多孔载体的体外降解实验 |
3.4 多孔载体的药敏实验 |
4.统计学处理 |
实验结果 |
1.三层结构载体的实验结果 |
1.1 药物释放实验结果 |
1.2 降解结果 |
1.3 药敏实验结果 |
2.多孔圆柱结构的实验结果 |
2.1 药物释放实验结果 |
2.2 降解实验结果 |
2.3 药敏实验结果 |
讨论 |
1. 感染性骨缺损填充材料的发展 |
2. 3D打印技术的进展 |
3. 关于实验的分析 |
4. 本实验的不足之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5)中医术语的翻译处理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翻译任务概述 |
1.1 翻译项目背景 |
1.2 翻译项目意义 |
第二章 译前准备 |
2.1 任务分配 |
2.2 翻译辅助工具 |
2.3 原文描述 |
2.3.1 主要内容 |
2.3.2 原文分析 |
第三章 翻译指导理论 |
3.1 中医术语英译研究论述 |
3.2 翻译适应选择论 |
3.2.1 翻译过程 |
3.2.2 翻译原则 |
3.2.3 翻译方法 |
3.3 小结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4.1 中医文本的翻译难点与解决方法 |
4.2 翻译原则指导下的中医术语分析 |
4.3 语言维度适应选择下的中医术语分析 |
4.4 交际维度适应选择下的中医术语分析 |
4.5 文化维度适应选择下的中医术语分析 |
4.6 其他翻译问题和难点 |
4.6.1 西医术语的翻译处理 |
4.6.2 西医文本中的翻译对等问题 |
4.6.3 长句的处理 |
4.6.4 重复表达 |
4.6.5 时态的选择 |
4.7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 |
5.1 收获和启示 |
5.2 待解决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文献综述 |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附录3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
附录4 翻译原文 |
附录5 翻译译文 |
(6)联合技术与单一技术治疗难治性骨髓炎疗效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方案 |
1.2 术前准备 |
1.3 手术方法 |
1.4 评价标准 |
1.5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7)载万古霉素硫酸钙复合BMP-2治疗创伤性骨髓炎(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术前病情评估 |
1.3 手术方法 |
1.4 术后处理 |
1.5 主要观察指标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载抗生素硫酸钙复合细胞因子在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 |
3.2 一期复合植入模式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优势 |
3.2.1有效控制感染 |
3.2.2 促进骨折愈合 |
3.2.3 安全性高 |
3.2.4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3.2.5 促进早期功能锻炼 |
3.3 载万古霉素硫酸钙复合BMP-2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不足 |
(8)VSD结合抗生素珠链植入法与抗生素液灌洗引流法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疗效研究 |
一、 临床资料 |
(一) 病例来源 |
(二) 一般资料 |
(三) 病例选择 |
二、 治疗方法 |
(一) 术前准备 |
(二) 手术方法 |
(三) 术后处理 |
(四) 观察记录及疗效判定标准 |
三、 研究结果 |
(一) 治疗结果 |
(二) 统计学分析 |
讨论 |
一、 慢性骨髓炎的发病机制 |
二、 慢性骨髓炎难以治愈及反复的原因 |
三、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 |
四、 单纯抗生素液灌洗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弊端 |
五、 抗生素液持续灌洗引流在治疗慢性骨髓炎中灌洗量和灌洗速度的合理控制 |
六、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机制研究及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应用机理 |
(一) 局部血流影响 |
(二) 创面愈合的影响 |
(三) 感染的控制效果 |
(四) 患者全身效应 |
七、 抗生素珠链植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应用机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9)抗生素骨水泥链珠与灌注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2.1 抗生素骨水泥链珠组 |
1.2.2 传统灌注冲洗组 |
1.3 术后处理 |
1.4 观测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10)生肌散在慢性骨髓炎术后应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选择标准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中途停止和退出临床试验的标准 |
2. 临床资料 |
2.1 治疗组 |
2.2 对照组 |
3. 药物及治疗方法 |
3.1 药物 |
3.2 治疗方法 |
3.3 术后处理 |
4.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5. 观察指标 |
6. 统计学处理 |
第二部分 结果 |
1. 总体疗效观察 |
2. 伤口平均愈合时间 |
3. 血常规、血沉及C反应蛋白改善情况 |
4. 伤口分泌物细菌清除情况 |
5. 骨质改善情况 |
6. 复发率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医对慢性骨髓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慢性骨髓炎病因病理的认识 |
2.1 病因 |
2.2 病理 |
3. 组方依据 |
4. 现代药理研究 |
5. 作用机理 |
5.1 清除病灶 |
5.2 改善局部微循环 |
5.3 抗炎止痛 |
5.4 增强局部免疫力 |
6. 问题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四、高浓度抗生素髓腔灌注治疗骨髓炎37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载抗生素硫酸钙在糖尿病前足骨髓炎及慢性跟骨骨髓炎中的应用研究[D]. 周春豪.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2]锁定钢板被覆抗生素骨水泥内固定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D]. 贾超.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3]不同抗生素缓释系统结合一期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的近期随访研究[D]. 王毅军.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4]3D打印可吸收释药载体治疗骨髓炎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 张倩. 青岛大学, 2019(03)
- [5]中医术语的翻译处理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实践报告[D]. 李卫.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联合技术与单一技术治疗难治性骨髓炎疗效的对比分析[D]. 张震.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3)
- [7]载万古霉素硫酸钙复合BMP-2治疗创伤性骨髓炎[J]. 王军,时宁文,邱阳,赵建宁,代思辉,韦昌辉,孙箫.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7(03)
- [8]VSD结合抗生素珠链植入法与抗生素液灌洗引流法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D]. 李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9]抗生素骨水泥链珠与灌注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对比研究[J]. 武亮,邢科,朱玉杰,田小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12)
- [10]生肌散在慢性骨髓炎术后应用的临床研究[D]. 张栋.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