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杂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庄子外杂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庄子外杂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庄子,哲学,后学,中国古代,新方法,本质,道德。

庄子外杂篇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兰辉耀[1](2019)在《《庄子》外杂篇的养“命”哲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外杂篇注重"形全精复"即形神之养的结合为养"命"的内容;追求"以和为量"即以本性的和谐为养"命"的目标;强调以"虚己""虚静""忘己""自得"为养"命"的方法。应该注意的是,这些养"命"的方法,在本质要求的意义上是一致的,就是告诫人们应当排除外界的纷扰、超脱现实的束缚,一切实践活动则皆按照"命"之本性的要求来进行,从而使其本性归向和谐。《庄子》外杂篇的养"命"哲学对于今人生命的育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丽桂[2](2018)在《《庄子》外杂篇中的黄老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老以其强大的渗透力与辐射能量,使庄子后学的思想也无可避免地受其影响,依于老、庄的观点,去谈政道、论生化、理形神,也交融他家思想。他们以虚静无为为帝道、圣道的最高原则与境界,却崇功尚用、重时变,姑舍万物平等的"齐物"观,去定上下、别君臣、分主从、列尊卑、讲刑名,也求用,并有限度地容许仁义,也谈气,兼论形神的一致健全,搭上了黄老的时代列车。唯在论这些理论的同时,更多的是对虚静、无为、寂寞、恬淡的一再推崇与叮嘱。在正向界定仁义的性质与功能的同时,更大程度提醒,过度强调仁义将残性裂德。它以"气"为万物生化的基元,也了解"神"赖"形"之运作而健全、灵妙的道理,却始终大量正面地强调"心"、"神"为主的观念,审慎、保守地涉及对身形的关切。(本文来源于《诸子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兰辉耀[3](2018)在《《庄子》外杂篇安“命”思想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外杂篇对如何安"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认为在"安其性命之情"和"任其性命之情"之余,更当采取"不物于物"的具体策略,以使自己在保有性命情愫的基础上实现"命"的最大价值,即"终其天年"。"不物于物"的具体策略主要体现在"重生则利轻"、"不愿仕"、"不兴名"等方面,即轻视利益、不愿做官、拒绝名誉是使个体不被外物所役,即"不物于物"的具体对策。此安"命"哲学对于当今世人生命的安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李如龙[4](2017)在《《庄子》外杂篇中庄子后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作为文哲俱胜的一部道家经典,其中包含了庄周本人及其后学的思想。具体到篇目上,我们采取的观点是:内七篇主要表达了庄子本人的思想,外杂篇(不包括《说剑》)主要表达了庄子后学的思想。从外杂篇看,庄子后学对庄周本人的思想有继承也有改变。本文的写作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庄周、《庄子》文本及其学派进行考索,以期做到知人论世;第二部分是在比较庄周本人思想和其后学思想的基础上,揭示出二者的差异,展现出庄子学派后学对庄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中,第二部分的写作不再采取以往的分派别叙述的方法,而是采用对基本概念或命题阐释的形式进行考察。因为“道”“化”“生死”“社会观”等这些概念或命题贯穿整部《庄子》,并且内篇和外杂篇对这些概念或命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在体现二者之间差异的同时,展现出庄子学派后学的思想。本文的章节设置是:第一章,庄周、《庄子》及其学派思想述略;包括:第一节庄周及其后学的生存境遇;第二节《庄子》的内外杂分篇与其本子在唐前的流传;第叁节《天下》篇和《徐无鬼》篇中所表现出的庄子学派思想及其基本特征;本章旨在对庄周及《庄子》做一个考索,并揭示出庄子学派的思想基本特征。第二章,庄子后学关于“道”的观念;包括:第一节从最高存在到寓于万物;第二节技与道和技与神;本章目的是展现出“道”这一观念在外杂篇中的变化,揭示出庄子后学的道观念与庄周本人思想中道观念的不同。同时,讨论《庄子》中与“道”相关的“道与技”问题,并揭示出由“道与技”到“道与神”的转变过程。第叁章庄子后学关于“化”的观念;包括:第一节对待“化”的心理状态;第二节化于物到化于道;此章主要论述了庄子学派思想中另一重要概念——“化”在庄子后学思想的体现,“化”不仅具有自然哲学的意义,也具有人生思想的意义。第四章,庄子后学的生死观念;包括:第一节从“外生死”到“生死亦大矣”;第二节天人性命概念下对生死的再思考;这一章讨论庄周本人和庄子后学对死生问题态度的不同和转变。第五章,庄子后学对理想社会的构想;包括:第一节由旁观到介入的心态转变;第二节从过去中寻找未来;该章主要论述了庄子后学思想中对社会治理方面的构想,指出庄子后学仍是在寻求救世良方,并没有达到超越世事的境界。以上章节的设置是基于:对于庄子后学思想的论述,是在庄子后学思想与庄周本人思想的比较下进行的,以此来突出二者的不同和庄子后学对庄子思想的接受和改变的情况。本文之所以用概念或命题结构全篇,是想在以往对外杂篇中庄子后学分派研究的方法之外,另辟一途。以往的分类之多之细也是对庄子后学思想的一个过分支离,虽然看到了后学学派之间的不同,没有注意到其中一以贯之的思想主线。本文以概念的方式研究,力图做到若网在纲,有条不紊。(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兰辉耀,许建良[5](2014)在《《庄子》外杂篇“命”之本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外杂篇"命"的概念具有多重内涵,主要有命令义、命运义和生命义,所以"命"既是人所接受的"命令",也是影响或支配人的"命运",同时也是人的全部"生命"。显然,命令、命运和生命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因为生命意义上"命"的本质,是以自然(素朴、本真和自足)人性论为根基的,即"性者,生之质也",人性是生命的本质,所以,素朴性、本真性和自足性就构成了生命本质的主要内容。(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4期)

兰辉耀[6](2014)在《《庄子》外杂篇之“德”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梳理和分析庄子后学所作的《庄子》外杂篇的文本资料,便能清晰地理解和把握《庄子》外杂篇之"德"论。它主要由叁个层面构成,其一是"德"和"道"之间的关系;其二是"德"的本质意蕴;其叁是"德"的现实演变。从这叁个层面来看,庄子后学所论之"德"即道德,明显不同于儒家意义上的道德,前者强调同一于生命本性,后者强调合一于人伦规范。毫无疑问,明辨庄子后学所论之"德",不但有助于准确理解《庄子》外杂篇的道德哲学思想,而且也有益于深刻认识儒家的仁义道德。(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贠栋林[7](2013)在《《庄子》内篇及外杂篇作者问题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庄子》内、外杂篇作者问题,可谓众说纷纭。本文结合多位研究庄学的大家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主要就刘笑敢与任继愈的论说之差异,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3年08期)

刘炎飞[8](2011)在《《庄子》内、外、杂篇双音词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汉族社会的发展,汉语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自己的物质结构。在词汇上,一个最显着的表现就是汉语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律逐步走上复音化道路。双音节化是汉语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比较《庄子》内、外、杂篇之间的异同,来把握《庄子》的历史发展,为判定《庄子》内、外、杂篇的差别提供语言的事实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刘静[9](2011)在《《庄子》内、外、杂篇分期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庄子内外篇区分的标准、时期,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我们认为内外杂的分期跟成篇的早晚、内容深浅有不可分的关系。从可考的文献记载来看,最迟在刘向时《庄子》已有了内、外篇的区分,杂篇的区分始自刘向的可能性也很大,庄子篇分内外是后人编纂的结果,在研究庄子的过程中需要打破内外杂的分界。(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1年03期)

张伟伟,吴玉娇[10](2010)在《《庄子》外、杂篇归属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庄子》阐发了道家思想,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今本《庄子》共叁十叁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叁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自着,但对外篇、杂篇的归属则争论不一。文章从版本问题,历史记载,结合郭店楚简予以分析,浅探外杂篇归属。(本文来源于《焦作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庄子外杂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老以其强大的渗透力与辐射能量,使庄子后学的思想也无可避免地受其影响,依于老、庄的观点,去谈政道、论生化、理形神,也交融他家思想。他们以虚静无为为帝道、圣道的最高原则与境界,却崇功尚用、重时变,姑舍万物平等的"齐物"观,去定上下、别君臣、分主从、列尊卑、讲刑名,也求用,并有限度地容许仁义,也谈气,兼论形神的一致健全,搭上了黄老的时代列车。唯在论这些理论的同时,更多的是对虚静、无为、寂寞、恬淡的一再推崇与叮嘱。在正向界定仁义的性质与功能的同时,更大程度提醒,过度强调仁义将残性裂德。它以"气"为万物生化的基元,也了解"神"赖"形"之运作而健全、灵妙的道理,却始终大量正面地强调"心"、"神"为主的观念,审慎、保守地涉及对身形的关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庄子外杂篇论文参考文献

[1].兰辉耀.《庄子》外杂篇的养“命”哲学研究[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

[2].陈丽桂.《庄子》外杂篇中的黄老理论[J].诸子学刊.2018

[3].兰辉耀.《庄子》外杂篇安“命”思想论析[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李如龙.《庄子》外杂篇中庄子后学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5].兰辉耀,许建良.《庄子》外杂篇“命”之本质论[J].山东社会科学.2014

[6].兰辉耀.《庄子》外杂篇之“德”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7].贠栋林.《庄子》内篇及外杂篇作者问题初探[J].青春岁月.2013

[8].刘炎飞.《庄子》内、外、杂篇双音词比较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9].刘静.《庄子》内、外、杂篇分期新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

[10].张伟伟,吴玉娇.《庄子》外、杂篇归属新探[J].焦作大学学报.2010

标签:;  ;  ;  ;  ;  ;  ;  

庄子外杂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