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显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表面,流速,全息,细菌,反射,偏振,形貌。
表面显示论文文献综述
戴琦,付娆,邓联贵,李嘉鑫,郑国兴[1](2019)在《超表面图像显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通过超表面实现超高分辨率灰度图像的存储和显示方法。利用金属纳米砖阵列的偏振分光特性,结合马吕斯定律,将图像的灰度信息转换为纳米砖阵列中纳米砖的方向角排布,从而实现精确、连续的灰度调制。实验结果表明,可在该超表面的反射近场处观测到清晰的灰度图像,分辨率高达90 714ppi。这种基于超表面的图像显示技术设计方法简单灵活,且超表面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易于集成等优势,因此可广泛应用于高密度光信息存储,高端产品防伪,信息加密等领域。(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9年06期)
[2](2019)在《调查显示抗菌涂层能有效对抗硬表面细菌感染》一文中研究指出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家为钢表面制造了一种抗菌涂层,它已被证明能迅速杀死一些最常见的引发医院感染的细菌。这种涂层由伯明翰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获得伯明翰大学企业公司的专利,被誉为对抗细菌传播和感染的新工具。研究人员与英国皇家国防医学中心和皇家海军合作,进行了一项试验,在皇家舰队辅助舰艇上,在钢质表面覆上涂层,包括门把手、手术室和公用厕所的部(本文来源于《中国洗涤用品工业》期刊2019年09期)
柴西林,邵照勇[3](2019)在《基于两级微处理器的金属表面图像叁维形貌重构显示仪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FPGA EP1C3T144C6与SPCE061A组成两级微处理器,以及RAM62256存储器、液晶显示模块、矩阵键盘、电源模块等设计完成。首先将一幅金属表面二维数字图像输入FPGA处理器,根据灰度-高度关系模型实现金属表面叁维形貌重构计算,结果以二进制编码形式存入RAM62256,SPCE061A微处理器读取图形编码传给液晶并解码显示。经实验测试,该系统通过液晶屏观测和分析金属表面形貌,使传统的平面检验变成立体检验,从叁维空间全面观察、重新认识金属表面层凸凹的形貌,可方便应用于金属表面质量的检验分析。(本文来源于《现代计算机》期刊2019年21期)
刘丽霞[4](2019)在《基于超表面的光聚焦和彩色显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光学元件通过沿传播路径的吸收、色散效应的积累操控光场偏振、相位、振幅和频谱,从而使其具有特定的功能。这使得传统的块状光学器件体积大,光场的传统操控方式难以满足现代光学技术对集成光学元件的需求。超表面是指具有超薄结构、易于集成、灵活操纵光场的二维超材料,构成超表面的结构可以是孔、缝或突起等纳米结构。超表面可以通过纳米结构与光的相互作用精确的操控光场,因此利用超表面在异常透射与反射、波前调控、偏振转换和彩色滤波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超表面的广泛应用前景使超表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迅速成为纳米光子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通过刻蚀在银膜上的纳米结构形成超表面,调节纳米结构单元的参数和空间排布实现对光振幅、相位、偏振态和频谱的有效调控。本文的创新性工作主要包括叁个方面,首先通过调节纳米矩形孔的尺寸获得附加相移,基于同相位相长干涉原理实现偏振不敏感的超透镜;其次,通过优化十字花结构单元使其等效为半波片,基于纳米结构转动引入的几何相位实现彩色偏振复用的超透镜;最后在可见光波段通过调节纳米矩形孔的尺寸获得不同波长的共振透射,实现彩色滤波和彩色显示。第一章是本论文的绪论部分。本章介绍了超表面的研究历程。超表面对光场的精确调节性能使其在开发光学器件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超表面调节光的相位和偏振可以实现多功能聚焦的超透镜,利用光谱透射对纳米结构的依赖性可以调谐其透射光谱,进而实现彩色滤波和彩色显示。由于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涉及到金属超表面,因此本章也介绍了光与金属的相互作用,其中包括表面等离激元的基本特性。由于超表面由纳米结构及其阵列构成,因此本章最后也介绍了几种纳米微结构的制作方法。第二章提出了一种由银膜上刻蚀的纳米矩形孔组成的超透镜,它在可见光区域实现光的聚焦。构成超透镜的矩形孔排列在同心圆上,优化矩形孔的尺寸和环的半径来获得传输相位,使不同位置处的矩形孔激发的光场在焦点处具有相同的传输相位而发生相长干涉。我们提出的超透镜可以在线偏振或圆偏振光照射下实现聚焦,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证实了超透镜的聚焦性能。我们提出的超透镜具有紧凑的光学设计、偏振不敏感、制作方便和实验操作简单等优点。有助于超透镜在光学集成和可见光成像中的应用。第叁章提出了由刻蚀在银膜上的两组十字花纳米孔构成的彩色偏振复用超透镜。通过优化纳米十字孔的参数获得对应于两个波长的等效半波片,构成超透镜的十字孔排列在同心圆上,利用孔径的旋转引入球面波相移。其中一套十字孔逆时针转动,而另一套的十字孔顺时针转动,确保分别在右旋和左旋圆偏振光照明下获得不同波长光的聚焦。等效半波片的使用可实现圆偏振光的交叉偏振转换,获得具有高信噪比的聚焦场。理论分析展示了彩色偏振复用超透镜的工作原理,数值计算和实验测量证实了彩色偏振复用超透镜的聚焦效应。我们设计的彩色偏振复用超透镜具有色彩可控、偏振复用和高聚焦质量的优点,有助于扩展其在彩色信息处理和光学并行成像中的应用。第四章提出了基于矩形孔阵列及其组合的超表面彩色显示器。根据纳米结构的透射谱与纳米结构和入射偏振态的依赖关系,调整刻蚀在银膜上的矩形孔的长度、宽度、孔阵列的周期和入射光的偏振方向,获得超表面高纯度的叁基色光的滤波,并利用透射光谱的偏振依赖性实现彩色显示。我们设计的超表面彩色显示器由叁套矩形孔阵列组成,每套矩形孔阵列对应相应的透射光谱,叁套矩形孔阵列的不同组合实现了多种彩色显示图案,模拟显示的结果给出了相应的验证。本章所提出的超表面彩色显示器可以高保真度地分离不同颜色,同时依据不同的显示可判断入射光的偏振方向,超表面彩色显示器的超薄和紧凑结构有利于扩展其在彩色信息编码和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第五章为本论文的工作总结与展望。本章总结了论文的主要工作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0)
段存丽,刘王云,赵鹏程,陈玉娇,张苏娟[5](2019)在《基于不同粗糙度表面反射的液晶屏显示信息泄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不同粗糙度表面反射光泄漏问题,对Torrance-Sparrow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了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数学模型,数值计算了影响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各个因素,通过实验对建立的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影响反射信息的主要因素有镜面反射,漫反射和介质的吸收,镜面反射包括反射面反射率、反射面上微面元倾斜角概率分布函数、入射光入射到反射面的微面元入射角和反射角引起的遮蔽因子,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镜面反射;若选定入射角和粗糙度,随着反射角从0到π/2变化,反射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是以镜面反射角为均值的高斯分布,当反射角大于1.4rad,反射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值急剧增加,高斯分布发生变形;若选定镜面反射角方向接收反射信息,随着反射面粗糙度的增加,反射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值单调下降,且变化较快;当粗糙度大于0.3时,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接近0.(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瑞文[6](2018)在《人工电磁超表面在显示技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全息显示是一种真叁维显示技术,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显示技术之一。然而,目前广泛应用在全息显示系统中的核心光学元件尺寸偏大。人工电磁超表面(Metasurface)是超材料的二维形式,是一种由亚波长结构尺寸的各向异性的二维天线阵列组成的平面器件。超表面器件的尺寸优势和灵活的光场调制功能,可满足广角全息显示系统的全息光学元件的超轻、薄需求。本论文主要尝试将超表面器件应用在显示技术领域。首先研究了一种基于传输相位型超表面设计的具有偏振独立特性的光束偏折器件。设计得到振幅均等且相位延迟间隔相差45°的八个U形硅纳米天线单元,通过理论推导和模拟仿真验证其偏振独立特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光束偏折器件,验证其对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的偏折效果的一致性,分析得到工作波长和晶胞单元长度对器件的光束偏折性能以及偏振独立性的影响。研究了一种基于红、绿、蓝叁基色的硅天线的几何相位型超表面器件。几何相位型超表面具有消色差的相位调制功能,硅介质结构在具有在可见光波段的低损耗特性,通过模拟仿真,优化结构参数,获得了叁种不同尺寸的超表面单元结构,并且抑制非工作波段附近的响应。基于硅天线超表面单元的研究结果,设计了基于广角成像的超表面全息元件。分析了可见光波段工作的硅天线超表面全息元件的广角成像性能及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得到结论有图案取样数量为128×128基本已经能够满足对于简单图案的超表面全息广角成像的要求。基于硅天线超表面全息单元的设计,使用联合仿真技术对天线阵列排布进行优化,设计得到调制性能优异的超表面计算全息元件,研究得到基于Dammann光栅概念的多超晶胞全息器件能有效抑制全息再现图像的散斑效应,基于所设计的超表面全息器件,利用空分复用方法实现彩色计算全息成像。(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5)
张晓虎[7](2018)在《基于纳米孔阵列超表面的全息显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全息技术能够方便地实现任意物体的叁维显示,是一种理想的虚拟现实技术。但是最终全息图的能量利用率、偏振响应、全息成像的清晰度、衍射角、视场角等参量受到了编码计算全息图的设备或者材料的限制。超表面结构是一种新型的二维人造材料,能够通过改变结构的取向或者尺寸来控制电磁波的振幅和相位。超表面结构亚波长尺度范围内的电磁波调控能力以及相对方便的加工使得其成为了计算全息图的一种理想编码材料。自超表面全息技术提出以来,已经有许多关于该技术的报道,包括宽带全息成像、彩色显示、偏振切换以及动态显示等等。然而,超表面全息样品加工费用昂贵、彩色全息成像质量差、全息成像视场受限以及全息像测量光路复杂等等问题仍然制约着超表面全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超表面全息的实用化难以实现。本文主要是针对超表面全息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研究。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利用矩形纳米孔阵列编码纯相位全息图,实现了可见光及近红外的宽波段超表面全息显示。仿真分析了加工矩形孔的长度、宽带、转角以及加工面型误差的影响,表明了PB相位(几何相位)编码的纯相位全息图具备容忍10%加工误差的特征,为超表面全息样品加工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新的自由度。2.基于超表面结构深度亚波长尺度范围内的电磁波调控能力,提出了离轴照明提升深度亚波长超表面全息图可用信息容量的方法。二维全息显示方面,如果把全息图编码的传输波区域信息作为基础可用信息容量,离轴照明能够提升可用信息容量至4倍;如果把非畸变区的信息容量当作基础可用信息容量,实验证明离轴照明能够提升可用信息容量至11.5倍。叁维全息显示方面,实验上以两幅全息图迭加的方式验证了离轴照明提升可用信息容量的可行性。3.提出了离轴照明实现彩色全息显示的方法。探究了全息图频谱移动与离轴照明角度之间的关系,然后使用频谱分区域的技术实现了彩色全息图的设计。该技术相对于像素分区域的彩色全息技术,能够提升成像的信噪比,实验获得了信噪比126.3的彩色全息成像。4.利用超表面结构的偏振响应性质,提出了反透射全空间可视的超表面全息成像技术。通过研究超表面结构对于入射左右旋圆偏振态的响应性质以及全息成像随全息图相位变化的规律,设计了在反射空间和透射空间独立调控的超表面全息技术。并进一步使用离轴照明的方法,获得了彩色全息显示的效果。5.提出了偏振态复用的超表面全息技术和偏振无关超表面全息技术。偏振态复用超表面全息技术同时实现了偏振彩色与偏振加密的功能。偏振无关超表面全息技术无论何种偏振态的激光入射到样品上,透射区域总能得到一致的全息成像,解决了超表面全息样品对于入射光束的偏振依赖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期刊2018-06-01)
唐璐[8](2018)在《基于表面流数据的河流剖面流速分析与显示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川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加强对河流环境的研究与保护对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雷达遥感技术为代表的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在应对特殊流域地质条件和环境状况方面,在测量效率和安全性上具有很大的优势。由雷达遥感探测方法得来的数据量非常庞大,而传统的数据表现形式非常不直观,使得研究人员难以有效地把握测量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计算机可视化技术是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对解决大数据的显示处理,在效率和速度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本文以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超高频雷达遥感回波数据提取河流表面流速,利用相关算法对河流剖面流速进行研究与分析,并设计实现了河流水文参数显示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分析了雷达回波数据的多普勒频谱,介绍了由雷达遥感数据提取河流表面流速的原理,阐述了确定回波数据方向的数字波束形成原理,分析由测量数据得到的探测区域水流分布图,并将测量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2、介绍由表面流速计算剖面流速的叁种经典算法,并根据表面流速与水深的变化进行了叁种方法的对比分析。3、对系统需求进行分析,并根据需求设计系统的总体架构,并设计了每个界面的布局,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软件编程,实现了界面简洁、操作简单的系统。将数据与显示系统链接,对专用数据文件的设计原理,产生方法及使用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9](2017)在《动物实验显示眼球表面也有细菌》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项新的小鼠研究发现,眼球表面并不像以前认为的那样是无菌环境,而是存在一种细菌,并且这种细菌能帮助杀灭外来致病菌。据美国《免疫学杂志》7月11日发表的新研究,至少有一种叫乳腺炎棒状杆菌的细菌能长期生活在小鼠眼球表面。负责研究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下属国家眼科研究所免疫学家蕾切尔·卡斯皮在一份声明中说,曾有研究在人眼中发现过细菌DNA(脱氧核糖核酸),但之前没有证据证(本文来源于《江西饲料》期刊2017年04期)
黄国鼎[10](2017)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 表面阴影显示 容积再现叁维成像重建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阴影显示(SSD)和容积再现叁维成像(VRT)技术对四肢骨关节骨折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抽选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5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均先予以数字化X线摄影(DR)平片扫描,随后接受MSCT检查,并展开MPR、SSD、VRT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观察不同重建方法对四肢骨关节骨折的检出率。结果 55例患者中,临床明确诊断出86处骨折,DR显示骨折62根,检出率72%。MSCT后处理技术中,SSD发现骨折82根,检出率95%;VRT显示84根,检出率98%;MPR显示全部骨折86根,检出率100%。并将DR、SSD、VRT、MPR配对检验,显示SSD、VRT、MPR检测四肢关节骨折的准确率明显高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86根骨折均有相应关节面断裂,对关节面塌陷、关节内碎骨片、关节脱位的显示方面,X线片与MSCT技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技术是复杂骨关节外伤有效的无创检查手段,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对骨折治疗、术后复查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7年08期)
表面显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家为钢表面制造了一种抗菌涂层,它已被证明能迅速杀死一些最常见的引发医院感染的细菌。这种涂层由伯明翰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获得伯明翰大学企业公司的专利,被誉为对抗细菌传播和感染的新工具。研究人员与英国皇家国防医学中心和皇家海军合作,进行了一项试验,在皇家舰队辅助舰艇上,在钢质表面覆上涂层,包括门把手、手术室和公用厕所的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显示论文参考文献
[1].戴琦,付娆,邓联贵,李嘉鑫,郑国兴.超表面图像显示技术研究[J].应用光学.2019
[2]..调查显示抗菌涂层能有效对抗硬表面细菌感染[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9
[3].柴西林,邵照勇.基于两级微处理器的金属表面图像叁维形貌重构显示仪设计[J].现代计算机.2019
[4].刘丽霞.基于超表面的光聚焦和彩色显示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5].段存丽,刘王云,赵鹏程,陈玉娇,张苏娟.基于不同粗糙度表面反射的液晶屏显示信息泄漏研究[J].光子学报.2019
[6].张瑞文.人工电磁超表面在显示技术中的应用[D].东南大学.2018
[7].张晓虎.基于纳米孔阵列超表面的全息显示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8
[8].唐璐.基于表面流数据的河流剖面流速分析与显示系统设计[D].广西师范大学.2018
[9]..动物实验显示眼球表面也有细菌[J].江西饲料.2017
[10].黄国鼎.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表面阴影显示容积再现叁维成像重建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