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涉及拆卸轴承工具技术领域,主要结构包括可以折叠为一体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支撑杆和顶管以及液压拉马;在需要拆卸或安装轴承时,只需要将装置展开,完成装置与千斤顶的组装即可使用。折叠状态下便于携带,展开状态下,能够依靠自身结构固定于电机上,无需人工扶持,因而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故安全可靠、操控灵活稳定,能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支撑杆、顶管和液压拉马;所述第一框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框架的一端活动铰接;所述液压拉马包括千斤顶、拉马盘和拉马杆;所述的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包括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框架的一个侧面相接触,所述第三框架的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接触,且所述第三框架的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二框架的一个端面相接触;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二侧面上;所述顶管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框架的一个端面相接触,且所述第二框架位于所述第一框架的一端的下方;所述第三框架位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端的下方,且所述第三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相连接;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框架的较低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框架的较低端相连接;所述千斤顶与所述第三框架相连接,且所述千斤顶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第三框架与所述拉马盘相连接,所述拉马杆设置于所述拉马盘上。
设计方案
1.一种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支撑杆、顶管和液压拉马;所述第一框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框架的一端活动铰接;所述液压拉马包括千斤顶、拉马盘和拉马杆;所述的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包括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
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框架的一个侧面相接触,所述第三框架的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接触,且所述第三框架的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二框架的一个端面相接触;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二侧面上;所述顶管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
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框架的一个端面相接触,且所述第二框架位于所述第一框架的一端的下方;所述第三框架位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端的下方,且所述第三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相连接;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框架的较低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框架的较低端相连接;所述千斤顶与所述第三框架相连接,且所述千斤顶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第三框架与所述拉马盘相连接,所述拉马杆设置于所述拉马盘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支撑杆穿过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第三框架的较低端设置的通孔后,在所述支撑杆两端的第一螺纹上设置第一螺母将所述支撑杆固定于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第三框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二侧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固定环,在折叠状态下,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固定环后在所述支撑杆两端的第一螺纹上设置第一螺母将所述支撑杆固定于所述第一框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框架的较高端设置有一连接环,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框架穿过所述连接环并与所述第三框架相销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马盘中部设置有一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周围均匀设置有多个长圆孔,所述拉马杆一端设置有钩状结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拉马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长圆孔后,在所述第二螺纹上设置第二螺母将所述拉马杆固定于所述拉马盘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马杆与所述拉马盘之间还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拉马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杆,在折叠状态下,所述定位杆穿过所述拉马盘上的长圆孔后与所述第三框架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杆,在展开状态下,所述定位杆贯穿所述第一框架后与电机的外壳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中部设置有一限位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为筒状体,其一端设置有一端盖。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拆卸轴承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田泵站、抽油机均采用大功率电机且24小时不间断运行生产,电机轴承磨损程度相对严重使轴承更换周期缩短,仅对某采油六厂第四油矿进行调研每年更换轴承数量达800多口,现场轴承安装均采用冷安装的技术方法,对于抽油机电机因基础较高更换操作更加困难,拆卸轴承需多人把持操作,安装轴承利用套筒加锤击的方式操作存在较大的人身伤害及轴承损坏的风险,且工作效率不高,由此生产一线需要一种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轴承拆装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坚固耐用、操控灵活稳定、便于携带的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支撑杆、顶管和液压拉马;所述第一框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框架的一端活动铰接;所述液压拉马包括千斤顶、拉马盘和拉马杆;所述的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包括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
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框架的一个侧面相接触,所述第三框架的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接触,且所述第三框架的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二框架的一个端面相接触;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二侧面上;所述顶管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
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框架的一个端面相接触,且所述第二框架位于所述第一框架的一端的下方;所述第三框架位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端的下方,且所述第三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相连接;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框架的较低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框架的较低端相连接;所述千斤顶与所述第三框架相连接,且所述千斤顶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第三框架与所述拉马盘相连接,所述拉马杆设置于所述拉马盘上。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支撑杆穿过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第三框架的较低端设置的通孔后,在所述支撑杆两端的第一螺纹上设置第一螺母将所述支撑杆固定于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第三框架之间。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二侧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固定环,在折叠状态下,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固定环后在所述支撑杆两端的第一螺纹上设置第一螺母将所述支撑杆固定于所述第一框架上。
可选的,所述第三框架的较高端设置有一连接环,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框架穿过所述连接环并与所述第三框架相销接。
可选的,所述拉马盘中部设置有一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周围均匀设置有多个长圆孔,所述拉马杆一端设置有钩状结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拉马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长圆孔后,在所述第二螺纹上设置第二螺母将所述拉马杆固定于所述拉马盘上。
可选的,所述拉马杆与所述拉马盘之间还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拉马杆上。
可选的,还包括定位杆,在折叠状态下,所述定位杆穿过所述拉马盘上的长圆孔后与所述第三框架相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定位杆,在展开状态下,所述定位杆贯穿所述第一框架后与电机的外壳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框架中部设置有一限位环。
可选的,所述顶管为筒状体,其一端设置有一端盖。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主要结构包括可以折叠为一体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支撑杆和顶管以及液压拉马;在需要拆卸或安装轴承时,只需要将装置展开,完成装置与千斤顶的组装即可使用。折叠状态下便于携带,展开状态下,能够依靠自身结构固定于电机上,无需人工扶持,因而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故安全可靠、操控灵活稳定,能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的折叠状态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安装轴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拆卸轴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中拉马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中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框架;2、第二框架;3、第三框架;4、定位杆;5、拉马盘;6、顶管;7、支撑杆;8、轴承;9、电机;10、拉马杆;11、千斤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包括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支撑杆7、顶管6和液压拉马。
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的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包括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
第一框架1的一端与第二框架2的一端活动铰接;第二框架2的顶端设置有一L型连接部,该连接部由两片L型片材构成,L型片材可以采用金属片或有机材料片材,如铁片、钢片、塑料片等,分别位于第二框架2的一侧,L型片材一端与第二框架2固定连接,例如焊接,另一端设置有一第一铰接孔,第一框架1的一端相对应的设置有一第二铰接孔,通过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活动铰接,使第二框架2活动的铰接在第一框架1的一端;在第一框架1和L型片材上相对应的设置有一组销接通孔,在展开状态下,通过向该组销接通孔中插入销钉,使第一框架1与第二框架2保持垂直状态。
第三框架3的较高端设置有一连接环,该连接环的内壁尺寸大于第一框架1的端面尺寸,在展开状态下,第一框架1穿过连接环并与第三框架3相销接,使第一框架1与第三框架3保持垂直状态。
支撑杆7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螺纹;
第二框架2和第三框架3的较低端均设置有贯穿通孔,支撑杆7的第一螺纹能够穿过该贯穿通孔,支撑杆7穿过该贯穿通孔后,在第一螺纹上拧上第一螺母,使支撑杆7、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和第三框架3组成一固定的矩形框。
第一框架1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两个固定环,两个固定环分别位于第二侧面的两端,支撑杆7能够穿过固定环。在折叠状态下,在支撑杆7穿过固定环之后,在第一螺纹上拧上第一螺母,第一螺母位于两个固定环的外侧,使支撑杆7固定于两个固定环上。
液压拉马包括千斤顶11、拉马盘5和拉马杆10,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液压拉马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液压拉马,也可以是经过改进的液压拉马。
改进的液压拉马。其拉马盘5中部设置有一螺纹孔,该螺纹孔用于与千斤顶11上的螺纹配合连接,螺纹孔周围均匀设置有多个长圆孔,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个长圆孔;拉马杆10一端设置有钩状结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拉马杆10的另一端贯穿长圆孔后,在第二螺纹上设置第二螺母将拉马杆10固定于拉马盘5上。
拉马杆10与拉马盘5之间还设置有弹簧,弹簧套设于拉马杆10上设置有第二螺纹的部分。
第三框架3中部设置有一第三螺纹孔,该第三螺纹孔用于与千斤顶11上的螺纹相匹配;在拆卸轴承8时,通过将千斤顶11上的螺纹拧进第三螺纹孔中,将千斤顶11固定到第三框架3上,再将拉马盘5固定到千斤顶11上的螺纹上,再将拉马杆10固定到拉马盘5上,拉马杆10钩住轴承8,通过千斤顶11施力,将轴承8从电机9的动力输出轴上拆下。
本实施例中的桥架式电机轴承拆卸装置,还包括定位杆4,定位杆4为T型结构,其水平部分为手柄,竖直部分设置有外螺纹,在折叠状态下,定位杆4穿过拉马盘5上的长圆孔后与第三框架3相连接。
在折叠状态下第三框架3与第一框架1相接触的侧面上,垂直于该侧面上设置有一固定片,该固定片上设置有一第四螺纹孔,定位杆4上的外螺纹与该第四螺纹孔相匹配。在折叠状态下,定位杆4穿过拉马盘5上的长圆孔后与第四螺纹孔相配合连接,使定位杆4将拉马盘5固定于第三框架3上,且定位杆4上的外螺纹部分伸入第一框架1内部,使结构更加紧凑。
在展开状态下,定位杆4贯穿第一框架1后与电机9的外壳相连接,将支撑杆7、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和第三框架3组成的固定的矩形框与电机9外壳相固定,从而使轴承8拆卸和安装过程中无需人工对矩形框进行扶持定位。
第二框架2中部设置有一限位环,在轴承8拆卸和安装过程中,将电机9的动力输出轴的尾端插入限位环,避免矩形框的晃动,更加便于轴承8拆卸和安装工作的进行。
顶管6为筒状体,其一端设置有一端盖,端盖中部设置有一第五螺纹孔,支撑杆7上的螺纹与第五螺纹相匹配,在折叠状态下,支撑杆7穿过固定环后,通过第五螺纹和支撑杆7上的螺纹将顶管6固定于支撑杆7上。
第二框架2为空心结构,在第二框架2设置有L型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一可拆卸的框架盖,在折叠状态下,拉马杆10放置于第二框架2内部,将框架盖扣合在第二框架2上,避免拉马杆10掉落。
在折叠状态下,第二框架2的较低端与第三框架3的较低端相接触,在第二框架2的较低端与第三框架3的较低端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一半圆形通孔。
在折叠状态下,第二框架2的较低端与第三框架3的较低端的端面上的半圆形通孔拼接成一个整圆,在第一框架1上与该整圆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一第六螺纹孔,一固定螺钉穿过该整圆拧进第六螺纹孔,将第二框架2的较低端与第三框架3的较低端牢牢固定于第一框架1上。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4187.6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23(黑龙江)
授权编号:CN209350171U
授权时间:20190906
主分类号:B25B 27/06
专利分类号:B25B27/06
范畴分类:26G;
申请人:卞洪丽
第一申请人:卞洪丽
申请人地址: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热源街万宝小区1-29号3门401室
发明人:吕晓伟;魏诚;于振宇;吕雪峰;韩维成;辛德玉;林智勇;李国民;邹世鑫;胡延军;王勇涛;李伟泉;刘艳红;周秋实;邢颖;聂岩;马晓丹;刘文萍;王清伟
第一发明人:吕晓伟
当前权利人:卞洪丽
代理人:张德才
代理机构:11569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轴承论文; 顶管论文; 支撑杆论文; 电机轴承论文; 液压拉马论文; 电机论文; 定位设计论文; 桥架论文; 千斤顶论文; 拉马论文; 框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