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氧化锰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催化剂,氧化锰,原位,合成气,环己烷,挥发性,苯酚。
氧化锰催化剂论文文献综述
刘景景[1](2019)在《二氧化锰/钒酸铋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锰含量的二氧化锰(MnO_2)/钒酸铋(BiVO_4)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RD、SEM、XPS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通过对罗丹明B的降解,研究了不同锰含量的光催化剂在太阳光下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对光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出的不同Mn含量的BiVO_4光催化剂均为单斜晶型结构,且Mn元素是以MnO_2的形式存在,说明Mn元素的引入没有改变BiVO_4的晶型和结构。其中Mn含量为1.67%的BiVO_4样品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光催化反应90 min对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率可达到26.39%,比纯BiVO_4样品的降解率(14.06%)提高了近一倍,其催化性能提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一定量MnO_2的存在使催化剂中光生电子-空穴的高效分离造成的。同时发现当MnO_2的含量过高,由于形貌分布不均,会变成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中心,致使催化剂的活性降低。不同用量的同种催化剂光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对罗丹明B的光降解率随催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超过一定用量后,光降解率增加速度变缓。(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阳铮,易清风,向柏霖[2](2018)在《银/二氧化锰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氧还原的电化学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化学还原法,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负载的二氧化锰纳米颗粒表面上进一步沉积银纳米颗粒,制备银/二氧化锰电极材料(Ag/MnO_2/MWCNT).利用循环伏安(CV)和线性扫描技术(LSV),测试了这些催化剂对碱性溶液中氧还原反应(ORR)的电化学活性.结果表明,MnO_2为5%(wt%)与10%的催化剂对ORR均表现出强的电活性,它们的ORR起始电位约为0.02 V(vs. Hg/Hg O).在Ag/5%MnO_2/MWCNT电极上,ORR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是2.86×10~(-3)A/cm~2(1 200 r/min),高于Ag/MWCNT.Levich方程分析表明,在Ag/5%MnO_2/MWCNT催化剂上,ORR电子转移数明显大于Ag/MWCNT,说明在Ag/5%MnO_2/MWCNT上氧气能更彻底地还原.结果表明,适量MnO_2的加入能明显改善Ag/MWCNT对ORR的电活性.(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邵晔,虞硕涵,高飞,董林[3](2017)在《不同形貌氧化铈上负载氧化锰低温NH_3-SCR催化剂的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氧化铈载体形貌对负载氧化锰催化剂低温NH3-SCR催化活性的影响,通过浸渍法制备了棒状、八面体、立方块3种不同形貌的氧化铈上负载氧化锰的NH3-SCR催化剂。NH3-SCR活性结果表明,立方块氧化铈上负载氧化锰催化剂具有最好的SCR活性与N2选择性。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emperature programed reduction,H_2-TPR)、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NH3-TP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表征证明,立方块氧化铈上负载氧化锰催化剂表面具有更多的表面高价铈。这些表面高价铈能氧化吸附催化剂表面的NH3、NO分子形成NH_2活性中间体和NO_2。原位生成的NO_2可以促使催化剂表面SCR反应按照"fastSCR"途径进行,从而提升催化剂的低温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7年21期)
邓积光,张阳,刘雨溪,戴洪兴[4](2017)在《铈改性氧化锰担载银纳米催化剂消除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挥发性有机物(VOC)严重危害大气环境和人身健康,迫切需要控制排放。催化氧化法是有效消除VOC的方法之一,高效低廉催化剂的研发是关键。近年来,金属氧化物负载的贵金属纳米催化剂倍受关注,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尽管如此,我们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为了控制载体形貌或多孔结构,并使贵金属纳米粒子均匀分布在载体表面,制备过程通常包括以下两个阶段:(1)采用液相法或模板法制备特定形貌或多孔金属氧化物;(ii)采用浸渍法、共沉淀法、还原法等负载贵金属纳米粒子。这些方法难以规模化生产,亟需开发更简便的方法来制备高性能的催化剂。此外,还必须降低贵金属的用量,以节约成本。目前,文献报道主要集中在Au、Pd、Pt及其合金,且负载量偏高。最近我们开发了一种简便的方法,采用原位熔融盐法制得氧化锰纳米线负载超低含量的Ag纳米催化剂。与采用浸渍法和还原法制得的氧化锰纳米线负载的Ag纳米催化剂相比,原位熔融盐法制得的0.13 wt%Ag/Mn_2O_3催化剂具有更优异的催化消除VOC的初始活性。与Au、Pd或AuPd合金等负载型纳米催化剂相比,VOC在单位质量贵金属上的初始消耗速率是它们的数十倍(图1A)。0.06 wt%Ag/Mn_2O_3催化剂虽然初始活性高,但稳定性较差,反应30 min后,甲苯去除率明显下降。我们发现适量CeO_2的引入,可显着加快气相中O_2往表面活性晶格氧物种的转变,从而显着改善催化剂稳定性,持续反应50 h后,甲苯去除率仍在90%以上(图1B)。(本文来源于《中国稀土学会2017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7-05-11)
温瑶瑶[5](2017)在《苯酚催化湿式氧化锰基催化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苯酚为常见水污染物之一,对其进行处理具有深远意义。目前,去除水中苯酚的有效方法之一为催化湿式氧化法(CWAO)。先前众多研究均表明MnCeOx催化剂是一种高效催化湿式氧化苯酚用的催化剂。然而,对其稳定性却并未作出深入研究。因此,本论文基于MnCeOx催化剂为研究基础,通过改良催化剂制备方法以及调控合适的Mn/Ce比,制备出相对高效稳定的MnCeOx催化剂,并初步探究其高效稳定的作用机制。此外,为进一步降低成本,本论文拟用优化后的新型方法即氧化还原-水热法制备单一过渡金属氧化物MnOx催化剂,使其即使不含Ce下也可实现高效稳定的处理苯酚。本论文以自配苯酚溶液为模拟废水,利用TOC、HPLC及AAS对催化剂进行活性及稳定性的评价,并利用XRD、BET、H2-TPR、O2-TPD、XPS、TEM及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对所制催化剂进行进一步表征。主要得到的结果如下:通过氧化还原-水热法所制Mn/Ce比为9/1的MnCeOx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都较高。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70 ℃)即可将苯酚基本去除,且TOC去除率也可到达90%以上。更重要的是,连续反应叁次后催化剂活性未降低且活性组分Mn物种基本未发生流失。该催化剂之所以高效稳定主要归因于活性组分Mn物种所呈现的高价态及催化剂表面含大量表面活性氧物种。高价态Mn物种更容易被还原,所以具备更高的氧化势能,氧化还原能力也更强,更易将吸附在表面的苯酚(或焦)氧化而脱除;而表面活性氧物种更活泼、具备更高的移动性,进一步提高了催化剂的氧化性能。此外,Mn物种的流失问题是由于苯酚在氧化过程中生成的乙二酸、乙酸、甲酸等中间酸性产物对低价态Mn的腐蚀的结果,而高价Mn物种耐酸性较好,因而更抗流失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为进一步降低催化剂成本,本文以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单金属MnOx氧化物。所得催化剂同样具备高效稳定的特征。虽经多次反应后也存在失活现象但其稳定性较其它方法所制MnOx催化剂有较大的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在反应条件下该MnOx催化剂具备很好的氧化还原循环能力。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价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苯酚被氧化时催化剂表面Mn物种同时被还原,随后表面吸附的氧物种迅速将还原的Mn物种氧化至高价Mn物种。但影响催化剂稳定性的另一因素积碳仍然存在,经多次反应后的催化剂表面含碳量急剧增大,导致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大幅度被覆盖,且催化剂表面的积碳会堵塞催化剂的孔道结构,从而大幅度降低催化剂的活性,这一问题有待后续进行进一步探究。最后,本论文中所研制的催化剂也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除用于酚类化合物的脱除外,将优化后的MnOx催化剂用于实际含盐废水中有机物的处理,在常温常压下TOC去除率即可达到30%以上。且反应3次后催化活性只呈现轻微的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5-01)
张阳[6](2017)在《氧化锰担载贵金属纳米催化剂消除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对大气环境和人身健康有严重危害。催化氧化法是控制VOCs排放的有效方法之一,高活性、高稳定性而且价格廉价的催化剂的研发是该方法的核心问题。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本文中我们采用原位熔融盐法制备了一系列超低含量负载型贵金属纳米催化剂,并考察了它们对甲苯和丙酮等VOCs的催化氧化性能,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原位熔融盐法,在NaNO_3和NaF熔融盐体系中,以Pd(OAc)_2、PdCl_2和Pd(NO_3)_2为钯源,分别制得一系列Pd/Mn_2O_3-Pd(OAc)_2、Pd/Mn_2O_3-PdCl_2和Pd/Mn_2O_3-Pd(NO_3)_2催化剂。载体氧化锰均为立方晶相结构的Mn_2O_3。载体Mn_2O_3为一维纳米材料,长度为几百纳米,直径为15~20 nm。Pd纳米粒子高度分散在Mn_2O_3载体表面。钯源对载体Mn_2O_3的表面形貌没有显着影响,但对Pd纳米颗粒的尺寸分布有较大影响。0.09 wt%Pd/Mn_2O_3-PdCl_2催化剂中Pd纳米颗粒平均尺寸较小,约为3.5 nm左右。在丙酮或甲苯浓度为1000 ppm,丙酮/氧气或甲苯/氧气的摩尔比为1/400和空速为40000 mL/(g h)的反应条件下,贵金属Pd负载量对Pd/Mn_2O_3-Pd(OAc)_2、Pd/Mn_2O_3-PdCl_2和Pd/Mn_2O_3-Pd(NO_3)_2系列催化剂催化氧化VOCs活性的影响呈现出较为一致的规律,即催化剂活性先随着负载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当Pd负载量约为0.10 wt%时,催化剂呈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在0.09 wt%Pd/Mn_2O_3-PdCl_2催化剂上,丙酮的T_(10%)、T_(50%)和T_(90%)(VOCs转化率达到10%、50%和90%所需的反应温度)分别为87、145和165 ~oC,甲苯的T_(10%)、T_(50%)和T_(90%)分别为80、110和140 ~oC;进一步增加Pd负载量,催化剂活性逐渐下降。我们初步猜测,这与在熔融盐体系中,当贵金属负载量超过某一限值时,贵金属纳米颗粒之间会发生聚集有关。除Pd纳米颗粒平均尺寸外,催化剂活性与其还原性有非线性的正相关性。跟Mn_2O_3载体相比,担载贵金属Pd后,由于Pd纳米颗粒与载体Mn_2O_3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善了催化剂的低温还原性能,因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催化剂催化氧化VOCs的活性。(2)采用原位熔融盐法,在NaNO_3和NaF熔融盐体系中,以AgNO_3和MnSO_4为金属源,制得一系列0?2.10 wt%Ag/Mn_2O_3纳米催化剂。在甲苯/氧气摩尔比为1/400和空速为40000 m L/(g h)的反应条件下,Ag负载量对Ag/Mn_2O_3纳米催化剂的活性有重要影响;催化剂活性先随着Ag负载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当Ag负载量约为0.06 wt%时,催化剂呈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T_(50%)和T_(90%)分别为170和205 ~oC;进一步增加Ag负载量,由于Ag纳米粒子发生聚集,催化剂活性逐渐下降。这与Pd/Mn_2O_3系列催化剂催化消除VOCs活性变化趋势类似,因此我们认为原位熔融盐法是一种制备超低含量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的有效方法。Ag纳米颗粒和载体Mn_2O_3纳米线的界面是甲苯完全氧化反应的主要活性位。虽然0.06 wt%Ag/Mn_2O_3纳米催化剂对甲苯完全氧化反应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但其稳定性很差,催化活性会迅速失活。我们认为贵金属纳米颗粒烧结长大、表面积碳、载体晶相发生改变或催化剂表面组成发生改变等因素与0.06 wt%Ag/Mn_2O_3纳米催化剂的迅速失活没有明显关联,而主要是由于Ag/Mn_2O_3纳米催化剂在较低的温度下,难以迅速将反应气中O_2分子转变成活性晶格氧,因此反应消耗掉的活性晶格氧物种难以及时得到补充,从而导致催化剂的迅速失活。我们发现适量Ce掺杂可显着改善0.06 wt%Ag/Mn_2O_3纳米催化剂催化消除甲苯的稳定性,主要是由于气相中的O_2分子能够在CeO_2表面氧空位处发生迅速的吸附和活化,而且由于Ag和CeO_2均匀分散在载体Mn_2O_3纳米线上,在CeO_2表面氧空位中活化后的氧物种能够迅速迁移至反应活性位Ag-Mn_2O_3界面,及时补充消耗掉的活性晶格氧物种,从而显着提高催化剂催化消除甲苯的稳定性。我们认为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0.63 wt%CeO_2-0.06 wt%Ag/Mn_2O_3纳米催化剂在催化净化VOCs领域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李耀宗[7](2017)在《二氧化锰复合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铝-空气电池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用于铝-空气电池中空气电极的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根据能量和态密度确定了以元素锆和钼对α-MnO_2纳米线进行掺杂,以制备高性能氧还原催化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在不同Zr/Mn、Mo/Mn离子比溶液中,制备了掺杂α-MnO_2纳米线催化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α-MnO_2/石墨烯和α-MnO_2/碳纳米管复合催化剂。借助于XRD、SEM、TEM、XPS等对催化剂的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LSV、CV、EIS等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采用水热合成法,在不同Zr/Mn离子比溶液中制备出了锆掺杂α-MnO_2纳米线。将不同Zr/Mn离子比溶液制备的锆掺杂α-MnO_2纳米线催化剂、乙炔黑、PTFE和乙醇按照一定比例压制成膜制备成空气电极。研究表明,采用Zr/Mn离子比为1/110的溶液制备的锆掺杂α-MnO_2纳米线催化剂的氧还原催化活性最佳。在3mol/L KOH溶液中,用其制备的空气电极在-0.2V电位下的电流密度可以达到60.33mA·cm~(-2),比纯α-MnO_2纳米线的电流密度(49mA·cm~(-2))提高23.0%。EIS分析表明,以锆掺杂α-MnO_2纳米线制备空气电极上的氧还原电化学过程是一步进行的,氧气分子的吸附步骤是空气电极上氧还原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DFT计算表明,元素锆的掺杂,增加了α-MnO_2中元素锰的d轨道态密度,且d带中心正移,这些均有利于锆掺杂α-MnO_2纳米线对氧气分子的吸附。采用水热合成法,在不同Mo/Mn离子比溶液中合成出的钼掺杂α-MnO_2催化剂的形貌,随Mo/Mn离子比的增加,由纳米线逐渐转变为颗粒。采用Mo/Mn离子比为1/49的溶液合成出的钼掺杂α-MnO_2纳米线的性能最佳。该催化剂在0.1mol/L KOH溶液中,-0.2V电位下的电流密度比纯α-MnO_2纳米线提高23.8%。EIS分析表明,钼掺杂α-MnO_2催化剂上的氧还原电化学过程分两步进行,电极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是O_2~-还原为OH~-的反应。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出α-MnO_2/石墨烯和α-MnO_2/碳纳米管复合催化剂。其中的α-MnO_2具有直径超过100nm的棒状结构,不利于氧的电化学还原。(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05-01)
吴明周,詹望成,郭耘,王筠松,郭杨龙[8](2016)在《氧化锰催化剂在环己烷无溶剂选择性氧化反应中的活性:焙烧温度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己醇和环己酮俗称KA油,是用于制备尼龙材料的己二酸和己内酰胺的重要中间体.工业上制取环己醇和环己酮的方法主要为苯酚加氢法、环己烯水合法和环己烷氧化法,其中环己烷氧化法的应用最为普遍,包括硼酸氧化法、过氧化物氧化法和钻盐催化氧化法叁种路线.为获得适宜的环己醇和环己酮选择性,工业上环己烷氧化单程转化率通常控制在5.0%以下,从而使得产物选择性在80%以上.因此,现有环己烷氧化法生产KA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同时获得高环己烷转化率和高KA油选择性.迄今,己有多种催化剂被尝试用于环己烷氧化反应,包括金属卟啉、金属氧化物、分子筛、碳纳米管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等.由于均相催化剂无法从环己烷氧化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导致催化剂不能重复利用,因此多相催化剂的研究更受青睐.另外,由于采用氧气为氧化剂时具有环境友好和更高的原子经济性,因此氧气选择性氧化环己烷反应己逐渐成为环己烷氧化法制KA油中最具挑战性的研究.目前,氧气为氧化剂时的环己烷转化率通常低于过氧化氢和叔丁基过氧化氢等为氧化剂时的转化率,其关键在于适用于固(催化剂)液(环己烷)气(氧化剂)反应体系的高性能催化剂.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了系列金属掺杂分子筛(Ce/AlPO-5,Ce-MCM-41/48和Mg-Cu/SBA-15等)对氧气催化氧化环己烷的反应性能,发现无论是稀土还是过渡金属掺杂,通过影响环己烷氧化反应的自由基产生和反应历程,可显着提高环己烷转化率或者KA油的选择性.基于此,本文选择原料易得、成本较低和氧化能力强的氧化锰(MnO_x)作为具有强氧化能力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代表,深入研究了MnO_x的焙烧温度对其结构和选择性氧化环己烷反应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0℃焙烧制得的催化剂(MnO_x-400)比350,450和500℃焙烧制得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在最佳反应条件(140℃,O_2起始压力0.5 MPa,反应4 h)下,使用20 mg MnO_x-400可使环己烷转化率达8.0%,KA油得率为5.0%.过高的反应温度、过长的反应时间和过高的反应压力都会导致产物被过度氧化,KA油选择性降低.另外,该催化剂重复使用10次,其活性没有明显下降,显示出了很好的稳定性.表征测试结果表明,MnO_x催化剂在不同温度焙烧后形成了不同的结晶形态:焙烧温度小于500℃时,催化剂主要组成为Mn_3O_4和Mn_5O_8,500℃时主要为Mn_3O_4,Mn_5O_8和Mn_2O_3.而且随着焙烧温度升高,MnO_x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逐渐降低.相比于350℃焙烧制得的催化剂,MnO_x-400催化剂具有更好的结晶形态,这可能是造成其活性较好的原因.而相比于MnO_x-400,500℃焙烧制得的催化剂表面Mn~(4+)含量和表面吸附氧含量较低,使其吸附和活化氧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催化剂活性低于MnO_x-400;但是吸附和活化氧能力的降低有利于减缓反应产物的深度氧化,因而KA油的选择性增加.(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安虹宇,范峰滔,冯兆池,李灿[9](2015)在《氧化锰催化剂在OER反应过程中的operando-Raman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太阳能-化学能转化研究的不断发展,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的重要性正在逐渐凸显。寻找合适的电催化剂是提高光电催化水分解转化效率的重要环节。氧化锰催化剂由于其活性组分与自然界光合体系II相同,一直以来都是设计仿生放氧催化剂的重要体系。本文采用operando-Raman技术对氧化锰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下配位环境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期刊2015-10-22)
刘意,刘勇,陈建峰,张燚[10](2015)在《不同氧化锰载体对费托钴基催化剂合成低碳烯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不同的Co/MnOx(Co/MnO、Co/MnO2、Co/Mn2O3、Co/Mn3O4)催化剂,并利用XRD、SEM、TEM、BET、TPR、DRIFTS、XPS表征手段分析催化剂的理化性质,比较不同氧化锰载体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考察催化剂对低碳烯烃(C=2~C=4)的选择性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Co/MnO和Co/Mn3O4更容易还原,并且CO的吸附量较大,有利于实现较高的CO转化率;Co/Mn2O3和Co/Mn3O4中CO桥式吸附更高,有利于生成更多的—CH2—物种。综合考虑催化剂的活性和C=2~C=4选择性,Co/Mn3O4的费托合成(FTS)性能最好,其中C=2~C=4选择性为50.91%,烯烷比(O/P)为3.40。(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氧化锰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化学还原法,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负载的二氧化锰纳米颗粒表面上进一步沉积银纳米颗粒,制备银/二氧化锰电极材料(Ag/MnO_2/MWCNT).利用循环伏安(CV)和线性扫描技术(LSV),测试了这些催化剂对碱性溶液中氧还原反应(ORR)的电化学活性.结果表明,MnO_2为5%(wt%)与10%的催化剂对ORR均表现出强的电活性,它们的ORR起始电位约为0.02 V(vs. Hg/Hg O).在Ag/5%MnO_2/MWCNT电极上,ORR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是2.86×10~(-3)A/cm~2(1 200 r/min),高于Ag/MWCNT.Levich方程分析表明,在Ag/5%MnO_2/MWCNT催化剂上,ORR电子转移数明显大于Ag/MWCNT,说明在Ag/5%MnO_2/MWCNT上氧气能更彻底地还原.结果表明,适量MnO_2的加入能明显改善Ag/MWCNT对ORR的电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化锰催化剂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景景.二氧化锰/钒酸铋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9
[2].阳铮,易清风,向柏霖.银/二氧化锰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氧还原的电化学活性[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邵晔,虞硕涵,高飞,董林.不同形貌氧化铈上负载氧化锰低温NH_3-SCR催化剂的活性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17
[4].邓积光,张阳,刘雨溪,戴洪兴.铈改性氧化锰担载银纳米催化剂消除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C].中国稀土学会2017学术年会摘要集.2017
[5].温瑶瑶.苯酚催化湿式氧化锰基催化剂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7
[6].张阳.氧化锰担载贵金属纳米催化剂消除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7
[7].李耀宗.二氧化锰复合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7
[8].吴明周,詹望成,郭耘,王筠松,郭杨龙.氧化锰催化剂在环己烷无溶剂选择性氧化反应中的活性:焙烧温度的影响(英文)[J].催化学报.2016
[9].安虹宇,范峰滔,冯兆池,李灿.氧化锰催化剂在OER反应过程中的operando-Raman光谱研究[C].第十八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2015
[10].刘意,刘勇,陈建峰,张燚.不同氧化锰载体对费托钴基催化剂合成低碳烯烃的影响[J].化工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