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黑水地学断面论文_王恺,熊熊

导读:本文包含了泉州黑水地学断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黑水,断面,地学,岩石圈,泉州,结构,厚度。

泉州黑水地学断面论文文献综述

王恺,熊熊[1](2012)在《利用大地测量和地热资料联合确定黑水—泉州地学断面东段岩石圈热及强度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水—泉州地学断面因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所受复杂地球动力学机制的影响,而备受地学界的关注.但要弄清控制岩石圈动力机制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热动力,还需对岩石圈的热结构有更细致的研究.地热学研究作为一种独立的地球物理学方法,在地球内部结构及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地热资料来研究地球深部热结构是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我国地热资料的相对匮乏严重阻碍了地热研究的进展.本文将引入地形、重力等大地测量观测资料作为约束条件,基于岩石圈均衡原理,综合地热和重力学方法联合确定黑水—泉州地学断面东段岩石圈热结构,弥补了传统地热研究方法的不足.基于黑水—泉州地学断面岩石圈二维温度分布结果,本文计算了该岩石圈的强度分布,并对其岩石圈的热结构和流变结构特征展开了分析和讨论.(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2年04期)

王恺,熊熊[2](2010)在《利用大地测量资料精化黑水—泉州地学断面东段的岩石圈热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地热研究方法作为地球深部结构研究的另个探针,越来越受到当今学者的重视。不少学者曾对黑水—泉州地学断面岩石圈的热结构和流变结构展开过研究。但是,我国的大地热流数据相对比较匮乏,并且测(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叁次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0-10-17)

王恺,熊熊[3](2009)在《对黑水—泉州地学断面热结构的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水—泉州地学断面是我国几个重要地学断面之一,全长1600多千米,跨越多个构造单元,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前人对该断面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工作已是相当丰富了,但地热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热流数据和热参数数据的缺乏,严重制约了该方法的研究。因此,本文通过联合地热、重力、局部均衡等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2009》期刊2009-10-10)

袁炳强,张国伟[4](2005)在《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与有关地球物理参数的关系——以泉州黑水地学断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是反映岩石圈综合强度的参数,它反映了岩石圈的整体特征。分析岩石圈有效样性厚度与反映深部地质特征的有关地球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对研究控制Te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探索大陆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等具有重要意义。泉州黑水地学断面Te与地壳厚度、热岩石圈厚度、均衡重力异常、磁性构造层底面深度、上地幔低速层顶界面深度、上地幔低阻层顶面深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Te与大地热流关系密切的“热”地球物理参数磁性构造层底面深度、热岩石圈厚度相关性好;与地壳厚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上地幔低速层顶界面深度和上地幔低阻层顶面深度与大陆岩石圈Te相关性均较差。(本文来源于《地球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周江羽,吴冲龙,韩志军[5](1997)在《黑水-泉州地学断面四川盆地区段的地壳热结构模型及热演化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讨论黑水─泉州地学断面四川盆地区段地壳结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一维稳态热传导方程计算了该区段内14个点的不同构造层段的古地温和古热流值,建立了地壳然结构模型,并对沉积盖层的热演化史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在晚叁迭世末到晚侏罗世末这一时期是热演化程度最高的时期,且在晚侏罗世末期已趋于热均衡状态。各地区各构造层段具有不同的热结构特征和热演化史,它总体上受控于岩石圈厚度及莫霍面的理深,局部受控于各构造层的厚度、物性特征及岩浆活动等因素。(本文来源于《四川地质学报》期刊1997年03期)

胡圣标,汪集旸[6](1995)在《泉州-黑水地学断面东段岩石圈热状态与其它地球物理参数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石圈的许多物理性质都与温度密切相关,因而一些深部地球物理参数也就间接地指示了深部热状态;另一方面,区域岩石圈热状态及其与其它地球物理参数的相关性的研究反过来将有助于地球物理参数的解释。本文着重讨论泉州-黑水地学断面东段,即泉州—邵阳岩石圈热状态与区域磁异常、Pn 波速度、上地幔高导层埋深及地壳垂直形变速率等地球物理参数间关系,并给予了初步的解释。(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8)》期刊1995-06-30)

王懋基[7](1994)在《黑水─泉州地学断面的重磁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华南黑水─泉州地学断面的重磁解释。在解释中除应用常规的2.5维重磁异常反演外,还采用等密度线算法构制梯度层密度模型,用于分辨地壳密度细结构,以及计算自由地幔而深度用于分析上地幔密度的横向不均匀性。重磁模拟结果揭示了10km深度内的上地壳构造以及地壳与上地幔密度的分布。提出华南造山带以低密度上地幔为特征,它可能与上地幔的改造有关;四川盆地具有较高的上地幔密度,为未经改造的原始地幔。扬子克拉通与华南造山带的分界线与上地幔密度的分界线一致。根据布格异常、地表岩石密度和地形资料的综合分析,圈定出反映内生成矿作用深部标志的密度倒转区,可作为进一步找矿的远景区。(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1994年03期)

胡圣标,汪集暎模粢倩[8](1994)在《黑水─泉州地学断面东段深部温度与岩石层厚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地震波速度与岩石放射性生热率之间的实验关系,结合地表岩石生热率的测试,对黑水─泉州地学断面东段18条一维地震剖面上的热源垂向分布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维和二维稳态热传导模型.根据干玄武岩固相线公式,估算了上地幔介质部分熔融开始的深度("热"岩石层厚度).模型显示出深部温度场沿断面方向侧向变化显着.莫霍界面温度在400-700℃间变化,相应的"热"岩石层厚度为75-205km.一维和二维温度模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侧向热传递显着的下地壳和上地幔中.温度场的变化与造山带的形成年代或后期迭加构造热事件的年龄有关.(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1994年03期)

泉州黑水地学断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引言地热研究方法作为地球深部结构研究的另个探针,越来越受到当今学者的重视。不少学者曾对黑水—泉州地学断面岩石圈的热结构和流变结构展开过研究。但是,我国的大地热流数据相对比较匮乏,并且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泉州黑水地学断面论文参考文献

[1].王恺,熊熊.利用大地测量和地热资料联合确定黑水—泉州地学断面东段岩石圈热及强度结构[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

[2].王恺,熊熊.利用大地测量资料精化黑水—泉州地学断面东段的岩石圈热结构[C].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叁次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

[3].王恺,熊熊.对黑水—泉州地学断面热结构的再研究[C].中国地球物理·2009.2009

[4].袁炳强,张国伟.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与有关地球物理参数的关系——以泉州黑水地学断面为例[J].地球学报.2005

[5].周江羽,吴冲龙,韩志军.黑水-泉州地学断面四川盆地区段的地壳热结构模型及热演化史[J].四川地质学报.1997

[6].胡圣标,汪集旸.泉州-黑水地学断面东段岩石圈热状态与其它地球物理参数的关系[C].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8).1995

[7].王懋基.黑水─泉州地学断面的重磁解释[J].地球物理学报.1994

[8].胡圣标,汪集暎模粢倩.黑水─泉州地学断面东段深部温度与岩石层厚度[J].地球物理学报.1994

论文知识图

泉州-黑水地学断面Te剖面图Te与地壳厚度的对比Te与均衡重力异常对比图Te与磁性构造层底界面深度对比图Te与上地幔低速层顶界面深度对比图深部重力测量、磁力测量剖面位置示意...

标签:;  ;  ;  ;  ;  ;  ;  

泉州黑水地学断面论文_王恺,熊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