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包及其涂胶结构,包括设置在动力电池包的电池箱底的上表面的容胶凹槽和缓冲垫条,容胶凹槽布置在对应粘结电芯或模组的位置处;缓冲垫条位于电芯与电池箱底的上表面之间或模组与电池箱底的上表面之间,用于使电芯或模组、与电池箱底之间保持预设间隙。通过上述涂胶结构,使得在实际涂胶过程中,通过在容胶凹槽内引入结构胶,使得结构胶能够在容胶凹槽内流动,由于缓冲垫条使电芯或模组、与电池箱底之间保持预设间隙,因此使得结构胶能够在容胶凹槽内顺畅的流动,继而能够使得结构胶填充满整个容胶凹槽,从而使得整个涂胶更加均匀全面,有效地避免了动力电池包的电池箱底容易出现涂胶不均匀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涂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动力电池包的电池箱底(1)的上表面的容胶凹槽(2)和缓冲垫条(3),所述容胶凹槽(2)布置在对应粘结电芯或模组的位置处;所述缓冲垫条(3)位于所述电芯与所述电池箱底(1)的上表面之间或所述模组与所述电池箱底(1)的上表面之间,用于使所述电芯或所述模组、与所述电池箱底(1)之间保持预设间隙。
设计方案
1.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涂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动力电池包的电池箱底(1)的上表面的容胶凹槽(2)和缓冲垫条(3),所述容胶凹槽(2)布置在对应粘结电芯或模组的位置处;所述缓冲垫条(3)位于所述电芯与所述电池箱底(1)的上表面之间或所述模组与所述电池箱底(1)的上表面之间,用于使所述电芯或所述模组、与所述电池箱底(1)之间保持预设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的涂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条(3)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的布置在所述电池箱底(1)的上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的涂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条(3)为条状缓冲泡棉材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的涂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条(3)的底面与所述电池箱底(1)的上表面粘结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的涂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条(3)的底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电池箱底(1)的上表面粘结固定的粘结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的涂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胶凹槽(2)包括沿所述电池箱底(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横向凹槽(2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的涂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胶凹槽(2)还包括沿所述电池箱底(1)的宽度方向布置的纵向凹槽(22),且所述横向凹槽(21)与所述纵向凹槽(22)垂直贯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的涂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胶凹槽(2)为在所述电池箱底(1)上冲压形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的涂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胶凹槽(2)为在所述电池箱底(1)上冲压形成的网状凹槽。
10.一种动力电池包,包括涂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结构为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胶结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及其涂胶结构。
背景技术
胶粘是当前电池PACK集成设计的一种重要手段,采用胶粘的方法对电芯、模组进行集成,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箱整体刚度和强度,并减轻系统重量,提高能量密度。电芯或模组在安装固定时需先在电池箱底部涂胶,如果该处结构胶涂胶不匀极易导致电芯或模组脱落。但现有的涂胶结构极易出现涂胶不均匀的现象。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解决动力电池包的电池箱底容易出现涂胶不均匀的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及其涂胶结构,以解决动力电池包的电池箱底容易出现涂胶不均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涂胶结构,包括设置在动力电池包的电池箱底的上表面的容胶凹槽和缓冲垫条,所述容胶凹槽布置在对应粘结电芯或模组的位置处;所述缓冲垫条位于所述电芯与所述电池箱底的上表面之间或所述模组与所述电池箱底的上表面之间,用于使所述电芯或所述模组、与所述电池箱底之间保持预设间隙。
优选地,所述缓冲垫条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的布置在所述电池箱底的上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缓冲垫条为条状缓冲泡棉材质。
优选地,所述缓冲垫条的底面与所述电池箱底的上表面粘结固定。
优选地,所述缓冲垫条的底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电池箱底的上表面粘结固定的粘结层。
优选地,所述容胶凹槽包括沿所述电池箱底的长度方向布置的横向凹槽。
优选地,所述容胶凹槽还包括沿所述电池箱底的宽度方向布置的纵向凹槽,且所述横向凹槽与所述纵向凹槽垂直贯通。
优选地,所述容胶凹槽为在所述电池箱底上冲压形成。
优选地,所述容胶凹槽为在所述电池箱底上冲压形成的网状凹槽。
相比于背景技术介绍内容,上述动力电池包的涂胶结构,包括设置在动力电池包的电池箱底的上表面的容胶凹槽和缓冲垫条,容胶凹槽布置在对应粘结电芯或模组的位置处;缓冲垫条位于电芯与电池箱底的上表面之间或模组与电池箱底的上表面之间,用于使电芯或模组、与电池箱底之间保持预设间隙。通过上述涂胶结构,使得在实际涂胶过程中,通过在容胶凹槽内引入结构胶,使得结构胶能够在容胶凹槽内流动,由于缓冲垫条使电芯或模组、与电池箱底之间保持预设间隙,因此使得结构胶能够在容胶凹槽内顺畅的流动,继而能够使得结构胶填充满整个容胶凹槽,从而使得整个涂胶更加均匀全面,有效地避免了动力电池包的电池箱底容易出现涂胶不均匀的问题。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包,且该动力电池包为具有上述任一方案所描述的涂胶结构。而上述涂胶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该动力电池包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包的涂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1中,
电池箱底1、容胶凹槽2、横向凹槽21、纵向凹槽22、缓冲垫条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及其涂胶结构,以解决动力电池包的电池箱底容易出现涂胶不均匀的问题。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涂胶结构,包括设置在动力电池包的电池箱底1的上表面的容胶凹槽2和缓冲垫条3,容胶凹槽2布置在对应粘结电芯或模组的位置处;缓冲垫条3位于电芯与电池箱底1的上表面之间或模组与电池箱底1的上表面之间,用于使电芯或模组、与电池箱底1之间保持预设间隙。
通过上述涂胶结构,使得在实际涂胶过程中,通过在容胶凹槽内引入结构胶,使得结构胶能够在容胶凹槽内流动,由于缓冲垫条使电芯或模组、与电池箱底之间保持预设间隙,因此使得结构胶能够在容胶凹槽内顺畅的流动,继而能够使得结构胶填充满整个容胶凹槽,从而使得整个涂胶更加均匀全面,有效地避免了动力电池包的电池箱底容易出现涂胶不均匀的问题。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缓冲垫条3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的布置在电池箱底1的上表面上。通过将多个缓冲垫条均匀的布置在电芯或模组、与电池箱底之间,使得预设间隙更加均匀,一方面保证了电芯及模组安装的平整性,另一方面保证了整个电池箱底的结构胶涂抹的均匀性。
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缓冲垫条3优选为条状缓冲泡棉材质。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对于缓冲垫条材质的优选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其他缓冲材质制作而成。
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缓冲垫条3的底面与电池箱底1的上表面为粘结固定。具体的粘结方式可以为在缓冲垫条3的底面上设置有用于与电池箱底1的上表面粘结固定的粘结层。通过在缓冲垫条的底面设置粘结层,使得缓冲垫条的布置及固定更加方便。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在缓冲垫条的底面设置粘结层的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采用涂胶的方式进行粘结,只不过操作相对复杂一些而已。
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容胶凹槽2包括沿电池箱底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横向凹槽21和沿电池箱底1的宽度方向布置的纵向凹槽22,且横向凹槽21与纵向凹槽22垂直贯通。通过将容胶凹槽设计成横纵贯通的布置方式,使得电芯及模组的固定更加稳定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容胶凹槽2的结构可以为在电池箱底1上冲压形成,也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其他方式制作而成,比如当电池箱底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板材时,上述容胶凹槽可以采用机加工的方式获得,只不过需要电池箱底具有一定厚度才行,但这样会明显增加电池箱底的重量。
更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为了增强容胶凹槽内胶的粘附力,一般来说,上述容胶凹槽2优选为在电池箱底1上冲压形成的网状凹槽。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网状凹槽的结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其他有助于提高粘附力的凹槽结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动力电池包的涂胶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184846.X
申请日:2019-07-2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3(湖南)
授权编号:CN209860036U
授权时间:20191227
主分类号:H01M2/10
专利分类号:H01M2/10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12007 湖南省株洲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栗雨工业园五十七区
发明人:欧阳邦;彭再武;黄河;刘进程;张彪
第一发明人:欧阳邦
当前权利人: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宁
代理机构:112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