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歌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祭祀歌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祭祀歌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祭祀,汉军,女娲,满族,土家族,屈原,土家。

祭祀歌舞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征康,康平[1](2013)在《武当山“端公”民间祭祀歌舞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武当山"端公"是在沿袭楚地巫风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祭祀歌舞,是除道教文化外的另一支奇葩,它社会功能广泛,艺术形式特别,在音乐、舞蹈、服装道具上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楚风古韵。(本文来源于《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刘红[2](2010)在《祭祀歌舞“撒尔嗬”艺术特色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鄂西土家族地区位于祖国腹地,既是古代巴文化的发源地和土家文化的诞生地之一,又是中原文化的融汇之地,因此这里的民族文化积存丰富,底蕴深厚,特点鲜明,是我国西部地区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宝库。土家人生性乐观豁达,视死如归,老人百年之后,不以为悲、反以为喜。"撒尔嗬"就是祭奠亡灵、安慰生者时高歌狂舞的特殊情感表达方式。(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0年04期)

宫龙丹,刘莉[3](2008)在《萨满祭祀歌舞中的神鼓与腰铃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神鼓和腰铃作为萨满祭祀歌舞的主要伴奏乐器,由于在祭祀过程中扮演着与鬼魂战斗的武器、通神工具的角色,与通常意义上的乐器在形制、表演方法、作用等方面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试图揭开萨满祭祀歌舞中神鼓与腰铃的神秘面纱。(本文来源于《吉林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康宁[4](2007)在《《国风》中祭祀歌舞诗的狂欢化色彩》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古社会有祭春社、祭“高禖”的习俗,还有东门祭日神的仪式。这些宗教节日给先民提供了一个尽情游观、狂欢的机会。《国风》中有关祭祀的民间歌舞诗中,正反映了这种狂欢化色彩。这种规模巨大的宗教节日实在是具有全民节日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甘肃高师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张翠玲[5](2002)在《女娲城祭祀歌舞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共四章,从文化语言学、民俗学、文艺美学、戏曲志四方面,探讨了女娲城祭祀歌舞的文化内涵。 一、首先对今日祭祀歌舞——“对花功”进行田野采风与文化分析。指出:(一)“对花功”是汉民族黄河流域发祥创业的史诗;(二)是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与荟萃;(叁)对其“神灵附体”问题进行唯物主义分析;(四)分析了“对花功”中女性才情恣肆的历史与社会原因。 其次,对“风”进行文化语言学释义,分析女娲城祭祀歌舞的渊源及流变。(一)指出女娲“风姓”及“人首蛇身”与“风”的意旁为蛇,分析了龙图腾信仰的社会基础及本质:即始母崇拜与生殖崇拜,在祭祀歌舞中表现着“风”的“性与性爱”之本质;(二)“风”的引申意为“性爱歌舞”进而发展为“一切歌舞”。(叁)现代汉语中广泛应用的是“风”的假借意。但引申意与假借意在民俗语言中,仍与本意关联。 二、对女娲城祭祀歌舞——“担花篮”进行田野采风,又从叁方面进行分析(一)以《诗经 陈风》与今日歌舞对“巫”与“舞”进行民俗学研究,指出“担花篮”起源于女娲独立女神女巫至尊的母系文明时代,并向女巫地位失落女娲为伏曦配偶神的父系文明时代演变;(二)对 “‘女蜗”与“泥泥狗”进行故事学研究,探析。担花篮”把娱 的主神是女蜗,同时向伏阉女蜗二位演变。(叁)从人 类文化学角度分析了“担花篮”的原始文化内涵,指出其 与女蜗信仰的同一性:即“女巫与性爱”所表现的始母崇 拜与生殖崇拜 叁、对女蜗城祭祖歌舞的歌辞进行悲剧美学分析。 (一)指出“悲歌”一 女娟城祭把歌舞的主要特征, 分析了原始宗教与悲剧的起源;(二)从歌辞表现的生 存苦难,分析其悲剧性的历史基础;(叁)从歌辞表现 的女蜗部族对自然力的抗争,分析其悲剧美的实质及人 类与自然冲突中因抗争而崇高;(四)从歌辞表现的人 对自然的胜利指出女蜗城祭歌悲剧结局合于中国的民族 文化形式。 四、从戏曲志角度,论述女蜗城祭把歌舞与地方戏 曲的同生共长。(一)从《羽人舞)} 与《麦秀歌》,分 析此地祭把歌舞与戏曲源于史前神话与传说 至殷商时 代。(二)概览女蜗城祭祖歌舞与地方戏曲的历史沿 革:(叁)从民众口碑论述本地社戏名角深入人心; (四)从行话戏联,分析女蜗城祭把歌舞与地方戏曲的 美学、艺术及社会文化价值。 本文引言部分,简介女蜗城及祭祖歌舞;介绍本文 结构框架、内容构思、理论与方法、写作原则与选题意 义。 结语部分,陈述本文主要结论。(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02-03-01)

文晖[6](1994)在《论《九歌》为民间祭祀歌舞》一文中研究指出论《九歌》为民间祭祀歌舞文晖在《九歌》研究中,作者问题与作品的性质问题是联结在一起的。一个问题的解决,对另一问题的解决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这个自古争论的问题,其实在研究中往往呈现出整体上的循环论证。因此,本文拟在对待作者与作品的性质上有所分别,而...(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1994年05期)

曹丽娟[7](1993)在《汉军八旗祭祀歌舞辨析——兼论满、汉民族间文化的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文化的发展,所受影响是多方面的。从这一意义上讲,多种文化形态的不断交叉乃至融合,极大地促进了文化成长的历史进程。这种文化的递变,是一个永恒的过程,不变只是相对的,暂时的。 本文便是企图利用东北汉军八旗祭祀歌舞的形态辨析,来例证满、汉民族在舞蹈文化上的相互渗透和交融。(本文来源于《满族研究》期刊1993年01期)

祭祀歌舞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鄂西土家族地区位于祖国腹地,既是古代巴文化的发源地和土家文化的诞生地之一,又是中原文化的融汇之地,因此这里的民族文化积存丰富,底蕴深厚,特点鲜明,是我国西部地区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宝库。土家人生性乐观豁达,视死如归,老人百年之后,不以为悲、反以为喜。"撒尔嗬"就是祭奠亡灵、安慰生者时高歌狂舞的特殊情感表达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祭祀歌舞论文参考文献

[1].李征康,康平.武当山“端公”民间祭祀歌舞浅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

[2].刘红.祭祀歌舞“撒尔嗬”艺术特色概述[J].四川戏剧.2010

[3].宫龙丹,刘莉.萨满祭祀歌舞中的神鼓与腰铃探微[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

[4].康宁.《国风》中祭祀歌舞诗的狂欢化色彩[J].甘肃高师学报.2007

[5].张翠玲.女娲城祭祀歌舞研究[D].郑州大学.2002

[6].文晖.论《九歌》为民间祭祀歌舞[J].社科纵横.1994

[7].曹丽娟.汉军八旗祭祀歌舞辨析——兼论满、汉民族间文化的融合[J].满族研究.1993

标签:;  ;  ;  ;  ;  ;  ;  

祭祀歌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