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谱论文_安文彬,刘超,万扬,郭晔,王书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突变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突变,基因突变,红细胞,细胞,先天性,缺乏症,肿瘤。

突变谱论文文献综述

安文彬,刘超,万扬,郭晔,王书春[1](2019)在《儿童铁粒幼红细胞贫血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铁粒幼红细胞贫血(SA)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谱进行分析,探讨目的基因捕获二代测序技术在SA患儿分子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对SA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水平。方法收集36例诊断为SA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目的基因捕获二代测序方法进行SA相关致病基因、与血红素合成及线粒体铁代谢有关的基因检测,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 36例患儿中, 32例为遗传性铁粒幼红细胞贫血(CSA),4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环形铁粒幼红细胞(MDS-RS)。共53%(19/36)患儿检测到CSA相关基因突变,其中ALAS2基因突变占47%(9/19),SLC25A38基因突变占21%(4/19),线粒体片段缺失占32%(6/19)。所有MDS-RS患儿均未检测到致病/可能致病性基因突变。89%(17/19)为已知致病突变,11%(2/19)为新变异。ALAS2 基因新变异 c.1153A>T(p.I385F)评级为"可能致病的"及 SLC25A38 基因新变异 c.175C>T(p.Q59X)评级为"致病的"。结论儿童CSA以ALAS2及SLC25A38基因突变为主,但线粒体基因片段缺失亦占有相当比例,对于婴儿期即出现的低增生性贫血,需考虑线粒体病的可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周良锐,陆俊良,吴焕文,张志文,鲁涛[2](2019)在《伴或不伴印戒细胞成分的结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基因突变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结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基因突变。方法收集101例结直肠黏液腺癌的病理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法对石蜡包埋样本中31个热点基因进行分析,并比较结直肠黏液腺癌伴和不伴印戒细胞分化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基因突变谱的差异。结果 101例患者中,有15例(14.9%)有印戒细胞分化,86例(85.1%)无印戒细胞成分。两组男性均多于女性(黏液腺癌伴和不伴印戒细胞分化中男性分别为60.0%、58.1%),晚期疾病比例较高(Ⅲ、Ⅳ期疾病分别占57.1%、57.6%)。伴印戒细胞分化的肿瘤体积较小,年龄较小,好发于近端结肠,分期较高。伴与不伴印戒细胞分化的结直肠黏液腺癌,与患者年龄和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印戒细胞分化的结肠癌KRAS突变频率明显高于有印戒细胞分化者(P=0.001)。结论黏液腺癌的伴戒细胞分化与不伴印戒细胞分化相比,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基础。(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李剑雄[3](2019)在《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基因突变谱和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描述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与血液肿瘤相关的34个基因的突变情况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中的发生频率,观察突变基因之间的共现和互斥现象,分析突变基因与临床特点之间的联系,并且重点分析基因突变与中等风险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IR-AML)患者预后的关系及该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03月—2018年04月我院就诊93例初治AML患者,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与血液肿瘤相关的34个基因的突变情况,描述突变基因的发生频率,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突变基因之间存在的共现与互斥现象,突变基因与患者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乳酸脱氢酶,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髓外浸润情况,免疫分型,两次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CR)率等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突变基因与IR-AML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该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93例AML患者中有82例(88.17%)至少发生1个基因突变,多基因突变(≥2)突变模式很常见,[53.76%(50/93)],在IR-AML[50.72%(35/69)]也多见。以下8个基因的突变频率在93例AML患者中大于10%(CEBPA、ASXL1、TET2、NRAS、FLT3-ITD、NPM1、IDH2、DNMT3A),其中CEBPA突变频率最高,达20.4%。(2)遗传交互作用分析确定了突变基因之间存在的几种常共同出现和可能的相互排斥的重迭突变模式。发现突变基因IDH1/2与NPM1,ASXL1与U2AF1,FLT3与NPM1经常共同出现(p<0.05)。相反的,K/NRAS突变可能与TET2、NPM1、IDH1/2、RUNX1、KIT突变相互排斥,NPM1突变可能与K/NRAS、RUNX1、GATA2、U2AF1突变相互排斥,DMNT3A突变可能与CEBPA突变相互排斥,KIT基因突变可能与FLT3、K/NRAS基因突变相互排斥。(3)突变基因与临床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ASXL1基因突变更多见于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NPM1基因突变更多见于年龄超过35岁的患者。FLT3-ITD基因突变与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乳酸脱氢酶相关。KIT基因突变与高乳酸脱氢酶相关。CEBPA双突变与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相关。U2AF1基因突变与较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乳酸脱氢酶相关。CEBPA突变与较高的CD7阳性率相关。DNMT3A突变与较低的CD33阳性率相关。IDH2突变与较低的CD13、MPO阳性率相关。FLT3-ITD突变与较低的MPO阳性率相关。(4)在突变基因与57名IR-AML患者两疗程化疗后CR率的分析中,发现TET2,GATA2,CSF3R突变组的CR率相比于野生型组显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F3B1(p=0.041),DNMT3A,IDH2突变组的CR率相比于野生型组明显降低,但DNMT3A,IDH2突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逐步选择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DNMT3A突变被鉴定为实现CR的不利因素。(5)在突变基因与57名IR-AML患者预后的分析中发现,IDH2突变与OS及PFS不良相关(p<0.05),TET2突变的OS及PFS较野生型差,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XL1突变的OS较野生型差,DNMT3A突变的PFS较野生型差,但二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在IR-AML患者预后分析中确认了年龄≥50岁(HR:3.593,95%CI:1.372-9.408,p=0.009),WBC>100×10~9/L(HR:6.381,95%CI:1.362-29.902,p=0.019),初诊时存在贫血(HR:10.721,95%CI:1.294-88.820,p=0.028),CD22(+)(HR:11.281,95%CI:1.582-80.427,p=0.016)是较差OS的独立因素。年龄≥50岁(HR:6.072,95%CI:1.757-20.981,p=0.004),WBC>100×10~9/L(HR:5.606,95%CI:1.287-24.410,p=0.022),初诊时存在贫血(HR:4.335,95%CI:1.026-18.322,p=0.046),CD34(+)(HR:6.472,95%CI:1.537-27.247,p=0.011),IDH2突变(HR:6.111,95%CI:1.444-25.868,p=0.014)是较差PFS的独立因素,诱导后达CR(HR:0.231,95%CI:0.075-0.709,p=0.010)则是较好的PFS的独立因素。结论:本研究在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综合基因组分析中,描述了93例AML患者的基因突变谱,发现了突变基因之间存在的几种共现和可能的互斥的突变模式。突变基因之间潜在的重要关系为全面理解AML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探讨突变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表明了基因突变和临床特征之间存在的某种特定的相关性,但是反过来要从特定的基因突变组合来推断患者的临床特点是十分困难的,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来探寻不同组合的基因突变与临床特点之间的联系。最重要的是,通过对IR-AML患者多个角度的预后相关因素的分析,发现了年龄≥50岁、高白细胞计数(WBC>100×10~9/L)、初诊时存在贫血、CD22(+)、CD34(+)、2疗程诱导化疗后未达CR、存在IDH2基因突变与不良预后相关,需要特别提出的是IDH2基因突变,可能成为建立新的更有效率的风险分层模型的因素,为完善此类患者的预后评价体系与下一步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军事科学院》期刊2019-05-30)

夏阳阳[4](2019)在《一例原发性肾滑膜肉瘤病例报告并基因突变谱及肿瘤内异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SS)作为软组织肉瘤中具有高度恶性倾向的一种罕见类型,约占软组织肉瘤的7%-10%。其中以关节、四肢等部位作为原发部位较为常见。但以肾脏为原发部位的原发性肾滑膜肉瘤(Primary renal synovial sarcoma,RSS)在临床实践中十分罕见。由于原发性肾滑膜肉瘤的临床表现与肾细胞癌相似,缺乏特异性,且发病率低,报道例数少,尚无公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因此术前鉴别诊断相对困难。目前,原发性肾滑膜肉瘤的临床治疗策略仍然是以手术切除为主。据报道在合并转移灶的肾滑膜肉瘤患者接受化疗,短时间临床随访效果可,但尚无相关的权威临床指南,也缺少临床流行病学证据,故难以对化疗在原发性肾滑膜肉瘤治疗中的作用作出权威性的评价。根据现有报道,现阶段临床有关肾滑膜肉瘤一线化疗方案为阿霉(Adriamycin)或表柔比星(epirubicin)联合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然而,其临床效果尚未得到公认。近年来,由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基于高通量测序为基础的基因检测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通量测序可以同时对多个基因、多种变异类型进行检测,不仅可以构建肿瘤的基因突变谱,同时还可根据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这为临床医师进行精准诊疗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信息。据我们现在所知,目前尚无RSS基因突变谱及肿瘤内异质性的相关报道。尽管有报道称靶向治疗药物舒尼替尼(Sunitinib)对RSS治疗有效,但仍缺少针对性,也不能满足现阶段精准医疗的要求。因此明确RSS基因突变谱、寻找潜在治疗靶点,将为RSS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同时明确RSS肿瘤内异质性更将为临床医生制定完善的治疗策略提供帮助。研究方法此研究收集分析一例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原发性肾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手术切除标本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同时对肿瘤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试验,均确诊为滑膜肉瘤。在该肿瘤组织的不同位置共取5例样本(RSS1、RSS2、RSS3、RSS4、RSS5),其中RSS1和RSS2取自肿瘤囊壁,RSS3、RSS4和RSS5取自内部实性组织。此外自全部5例样本中另取一部分组织,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试验,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学结构。抽取患者外周血样本,联同5例肿瘤样本分别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对获得的测序结果进行必要质量控制后进一步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以获得该例肿瘤的基因突变谱,同时通过比较该例肿瘤不同部位以及同一部位的不同样本的检测结果,分析RSS的肿瘤内部异质性。研究结果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腹膜后)滑膜肉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TLE(-),EMA灶性阳性,CD99小灶性阳性,CD34(-),BCL-2(-),CK(-),Desmin(-),MyoD1(-),Myogenin(-),SMA(-)。荧光原位杂交试验证实存在SYT-SSX融合基因。5例样本的全外显子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在RSS1与RSS2中共发现10种插入缺失性突变(indels)和502种单核苷酸变异(single nucleotide variants,SNVs);在RSS3、RSS4、RSS5中共发现92种indels和 1128种SNVs。同时不同组织成分来源的样本中indels与SNVs在基因组中的分布具有显着异质性。尽管不同来源样本的SNVs突变特征不同,但C>T/G>A的SNVs突变类型在5例样本中比例均最高,同时对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分析结果显示MIR621,MUC5B,MUC6,PI4KAP1,SLC25A15,SSC5D,TPTE2P5在4例样本中表现出CNVs改变。为了进一步分析上述体细胞变异的潜在生物学功能以及探究其在该例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在筛选易感基因后,共获得14个易感基因,其中9个是错义突变。将已得的体细胞突变与已知的肿瘤驱动基因相比较,在该例肿瘤中发现ZNF521、ROS1、ASXL1、DHX9和DFFB共5个可能导致该例滑膜肉瘤发生的驱动基因。利用PyClone估计每例样本每种变异特征的细胞流行率(cellular prevalence),同时对取自囊壁和内部实性组织的样本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囊壁与内部实性组织样本存在较大差异。同时系统进化树分析揭示肾滑膜肉瘤呈现分支性进化,这与大多数恶性肿瘤的进化方式相似。基于基因检测的靶向药物治疗为临床精准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将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可能的治疗药物建议。然而,该患者的靶向药物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血浆游离DNA中缺乏EGFR、KRAS、PIK3CA等基因敏感和耐药突变。研究结论本研究首次利用高通量技术,构建原发性肾滑膜肉瘤基因突变谱,同时明确在肾滑膜肉瘤内部尤其是来自不同部位的肿瘤组织间存在较大异质性。同时确定5个可能导致该肿瘤发生的驱动基因,为下一步原发性肾滑膜肉瘤的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4)

Heikinheimo,K,Huhtala,JM,Thiel,A,赵泽亮[5](2019)在《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突变谱》一文中研究指出BRAF V600E是常规下颌骨成釉细胞瘤(AM)中最常见的突变。相反,上颌骨AM似乎更频繁地携带RAS、FGFR2或SMO突变。单囊型成釉细胞瘤(UAM)被认为是成釉细胞瘤的一种侵袭性较小的变体,适合更保守的治疗,并被归类为独立病种。本研究的目的是表征UAM的突变谱(n=39),并将其(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杨海花,王会贞,陈永兴,王小红,杨威[6](2018)在《河南地区21-羟化酶缺乏症患儿CYP21A2基因突变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河南地区21羟化酶缺乏症(21-OHD)遗传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6年,祖籍河南,汉族,临床诊断为21-OHD患儿及其家系的基因检测结果。应用Sanger测序和MLPA方法进行21羟化酶基因CYP21A2检测,对于CYP21A2基因突变呈阴性的患儿,再进行二代测序以明确诊断。结果共54个家系55例患儿,病程1个月~8年,其中临床诊断失盐型49例(男37例、女12例),单纯男性化型6例(女3例、男3例)。46例患儿检测到CYP21A2基因突变,突变频率依次为c.293-13A/C>G(I2G)、全基因缺失或大片段缺失、C.955G>T(p.Q319X)、C.515T>A (p.I172N)、c.1069G>T(p.R357W)。9例CYP21A2检测阴性者,二代测序检测到NROB1(DAX1)7例,更正诊断为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结论河南地区临床诊断21-OHD患儿CYP21A2最常见热点突变类型是c.293-13A/C>G(I2G),其次为基因大片段缺失。(本文来源于《临床儿科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周亚楠[7](2018)在《胃肠间质瘤KIT外显子11突变谱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肿瘤,其特征是存在KIT基因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基因获得性功能突变。KIT基因的突变不仅用于GISTs的诊断和预测伊马替尼的疗效。研究表明,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是GISTs预后不良的一个因素,存在外显子11突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但并不是所有的外显子11突变的患者均表现出此恶性行为,这可能与外显子11不同的突变类型相关。少量研究发现外显子11不同的突变类型与GISTs预后相关,其不同突变类型与GISTs的临床病理关系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PCR测序检测GISTs患者KIT基因突变,并分析GISTs KIT基因外显子11不同突变类型的突变频谱,同时探索KIT基因外显子11不同突变类型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经组织病理学及PCR测序确诊的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的GISTs患者共188例,均经根治性手术治疗。入组标准为:1、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为胃肠间质瘤,基因检测结果为KIT外显子11突变患者2、肿瘤可手术完全切除患者3、具有完整临床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排除标准:1、双外显子突变患者2、既往放化疗患者3、极低危复发风险患者4、同时发现或确诊GISTs之后发现第二肿瘤的患者5、伴有严重的心血管或精神疾病、患有其他不适宜手术的疾病或全身状态处于衰竭状态。分析外显子11不同突变类型患者的突变类型、突变位点、突变形式、突变频率及临床病理特征。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入组的188例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分析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类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COX单因素分析外显子11突变GISTs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无复发生存时间(Relapse-Free Survival,RFS)的关系,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之间的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具有预后意义的因素进入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当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类型及频率依次是点突变(36.7%,69/188),缺失突变(31.9%,60/188),混合突变(缺失-插入突变)(23.4%,44/188),插入突变(4.8%,9/188),串联重复突变(3.2%,6/188)。点突变最常见的位点为557、559、560密码子突变,以559密码子突变最多(36.2%,25/69),其次为557密码子(23.2%,16/69)、560密码子(17.4%,12/69)和576密码子(8.7%,6/69),553和579密码子突变数最少(分别为2例和1例)。其中559密码子常见的突变形式为V559D(27.5%,19/69)、V559A(10.1%,7/69)、V559G(5.8%,4/69),其次为V559E(1.4%,1/69)和V559H(1.4%,1/69)。557密码子常见的突变形式为W557R(18.8%,13/69)、W557G(4.3%,3/69)。560密码子常见的突变形式为V560D(14.5%,10/69)、V560G(2.9%,2/69)。576密码子突变形式为L576P(8.7%,6/69)。较少见的突变位点及形式为Y553D、Y553N、P577S,各1例;E554K与V555P同时点突变1例,P551T与Y553C同时点突变1例。缺失突变位点主要集中于11外显子5’端编码的近膜热点区域550-560密码子,约占66.7%(40/60),其中557-558缺失最为常见(18.3%,11/60),其次为559缺失(10.0%,6/69)和555-558缺失(6.7%,4/60)。551-554缺失、557-561缺失、558-559缺失、579缺失突变等各占5.0%(3/60)。混合突变(缺失-插入突变)形式多变,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为557-558密码子(15.9%,7/44),其次为550-555密码子(6.8%,3/44)和550-553密码子(4.5%,2/44)、556-565密码子(4.5%,2/44)、558-561密码子(4.5%,2/44)。插入突变及串联重复突变位点及形式多变,插入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第570-580密码子,其中576-577密码子插入突变最常见(33.3%,3/9),其次为575-576密码子插入突变(22.2%,2/9)。串联重复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第570-590密码子,各1例。2.外显子11点突变GISTs多发在胃(68.1%vs 51.0%,P=0.028),以低核分裂像(<5/50HPF)(53.6%vs 34.6%,P=0.018)、中危复发风险(40.6%vs23.1%,P=0.013)更常见。外显子11缺失及混合突变GISTs多发在非胃部位(49.0%vs 31.9%,P=0.028),以高核分裂像(≥5/50HPF)(65.4%vs 43.5%,P=0.018)、高危复发风险(61.5%vs 43.1%,P=0.013)更常见。3.单因素分析显示RFS不良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直径大于5cm(RR=7.587,95%CI:1.014~52.126,P=0.039)、核分裂像大于5/50HPF(RR=5.031,95%CI:1.120~22.597,P=0.035)、高危复发风险(RR=3.758,95%CI:1.750~17.731,P=0.030)、外显子11突变中的缺失及混合突变(RR=6.435,95%CI:1.491~27.714,P=0.012)。多因素分析示:高危复发风险(RR=7.672,95%CI:1.321~9.437,P=0.023)是影响外显子11突变GISTs R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1.KIT外显子11突变形式及位点复杂多变,以点突变最常见,其次为缺失突变。2.外显子11点突变GISTs多发在胃,以低核分裂像(≤5/50HPF)、中危复发风险更常见。外显子11缺失及混合突变GISTs多发在非胃部位,以高核分裂像(>5/50HPF)、高危复发风险更常见。3.肿瘤直径大于5cm、高核分裂像(>5/50HPF)、高危复发风险、缺失及混合突变是外显子11突变GISTs RFS的不良预后因素。(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10-01)

李庆阁,黄尚志,赵宁,黄秋英,冯小妹[8](2018)在《中国人群高苯丙氨酸血症相关基因突变谱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引起中国人群高苯丙氨酸血症(HPA)相关基因突变的特征及突变谱,并优化基于多色熔解曲线分析(MMCA)技术的HPA基因突变筛查试剂。方法本实验室自2013年以来,与"北京大爱天使苯丙酮尿症罕见病关爱中心"和"WHO遗传病社区控制合作中心"联合开展公益研究项目"轻吻一刻:中国PKU突变谱"的研究。通过该项目,收集了来自全国各地高苯丙氨酸血症家系570例共1773份唾液样本,其中PAH缺乏症家系526例,BH4缺乏症家系44例。采集的唾液样本经DNA提取后,根据临床信息分类后,采用相应的MMCA检测体系进行筛查,只筛查1个突变或未检测到突变的患者再采用Sanger测序对相关基因外显子及临近的内含子区进行测序,并进一步对未测到2个突变位点的患者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MLPA)技术进行PAH基因大片段缺失进行检测(图1)。最后,根据突变谱的筛查结果对MMCA体系的覆盖位点进行调整,使其对PAH及PTS基因突变覆盖率均大于90%。结果 526例PAH缺乏症患者的1052个等位基因中检出972个点突变等位基因和42个大片段缺失等位基因,总检出率为96.4%;其中492例检测出含2个等位基因突变,30例含1个等位基因突变,4例未检出突变;共检测出136种PAH基因突变,其中129种为点突变, 7种为大片段缺失突变,并发现8种BIOPKU数据库(http://www.biopku.org/home/biopku.asp)中尚未报道的突变,分别为c.121_124delCTCA、 c.302A>T、 c.376C>T、 c.442-2A>G、 c.631C>T、c.843-16_-8delGCTTTCTGT、c.1177_1179delAAT和c.1256delA;所检出的突变中,c.728G>A突变频率最高,检出率为20.9%,其次是c.611A>G(7.3%)、c.721C>T(6.1%)、c.1068C>A(5.60%)、c.1238G>C(5.5%)、c.331C>T(5.4%)、c.1197A>T(5.4%)和c.442-1G>A(5.1%);有叁例患者的等位基因与双亲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亲子鉴定结果表明,这叁例患者的一个等位基因产生了de novo突变;对4例未检出突变的患者及进行DNAJC12基因全外显子测序,发现1例患者2个等位基因均产生突变(c.182delA/c.131A>G),1例患者1个等位基因含有c.182delA突变。44例BH4缺乏症的88个等位基因中检出86个突变等位基因,总检出率为97.7%;其中42例检测出含2个等位基因突变,2例含1个等位基因突变;共检测出18种PTS基因突变,包括6种文献中未报道的突变,分别为c.1A>G、c.1-24_9del33、c.35C>A、c.83G>A、c.243+1G>T和c.244-2A>T;所检出的突变中,c.259C>T突变频率最高,检出率为33.7%,其次是c.286G>A(12.8%)、c.272A>G(11.6%)、c.84-291A>G(10.5%)和c.200C>T(5.8%)。最后,通过对MMCA体系的优化调整,最终建立的体系可覆盖PAH基因大于90种突变,包括10种大片段缺失突变,覆盖前述PAH突变等位基因的93.3%;可覆盖PTS基因大于20种突变,覆盖前述PTS突变等位基因的90.7%。结论本研究丰富了中国人群HPA相关基因突变谱,所建立的MMCA检测体系对PAH和PTS基因具有较高的突变覆盖率,可以用于临床上HPA患者基因突变进行快速筛查。(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遗传病诊断与产前诊断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遗传与生殖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03)

唐佳,曾钦龙,杨应松,李秋丽,孙铁兰[9](2018)在《广东省江门地区G6PD缺乏症发生率及突变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广东省江门地区人群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发生率及基因型。方法利用荧光分析法对2012年1月-2018年3月江门地区213 593例新生儿进行G6PD活性筛查,对252例G6PD活性初筛阳性的标本利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江门地区新生儿群体的G6PD缺乏症阳性率为5.07%(10 830/213 593),男女阳性率分别为7.32%(8 157/111 395)和2.62%(2 673/102 198)。252例G6PD活性初筛阳性标本共检出10种突变:43例c.95A>G(17.06%)、11例c.392G>T(4.37%)、1例c.487G>A(0.40%)、4例c.517T>C(1.59%)、17例c.871G>A(6.75%)、4例c.1004C>A(1.59%)、15例c.1024C>T(5.95%)、3例c.1360C>T(1.19%)、58例c.1376G>T(23.02%)、81例c.1388G>A(32.14%)和9种复合突变。结论江门地区是G6PD缺乏症高发地区,最常见的叁种基因突变型是G6PDc.1388G>A、c.1376G>T和c.95A>G。在江门地区开展G6PD缺乏症的新生儿筛查、产前筛查和遗传咨询工作对疾病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曹宗富,王雷,喻浴飞,陈翠霞,高华方[10](2018)在《中国人群先天性白内障突变谱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PubMed和知识库建立中国人群先天性白内障突变谱。方法:从PubMed和库中检索先天性白内障基因突变相关文献,基于中英文文本挖掘的方法提取基因、变异、人群信息,并根据句级共现性建立不同信息间关联,分别在基因、外显子和突变进行频率分布分析,观察中国人群和世界其他人群突变谱的差异。结果:建立中国人群先天性白内障的突变谱,先天性白内障相关的169个变异分布在32个基因的60个外显子或内含子可变剪切区域上面。结论:基于PubMed和CNKI,通过计算机文本挖掘和人工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中国人群先天性白内障基因变异数据库并获得突变谱可行。该方法可为中国人群其它单基因病突变谱的获得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突变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结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基因突变。方法收集101例结直肠黏液腺癌的病理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法对石蜡包埋样本中31个热点基因进行分析,并比较结直肠黏液腺癌伴和不伴印戒细胞分化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基因突变谱的差异。结果 101例患者中,有15例(14.9%)有印戒细胞分化,86例(85.1%)无印戒细胞成分。两组男性均多于女性(黏液腺癌伴和不伴印戒细胞分化中男性分别为60.0%、58.1%),晚期疾病比例较高(Ⅲ、Ⅳ期疾病分别占57.1%、57.6%)。伴印戒细胞分化的肿瘤体积较小,年龄较小,好发于近端结肠,分期较高。伴与不伴印戒细胞分化的结直肠黏液腺癌,与患者年龄和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印戒细胞分化的结肠癌KRAS突变频率明显高于有印戒细胞分化者(P=0.001)。结论黏液腺癌的伴戒细胞分化与不伴印戒细胞分化相比,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突变谱论文参考文献

[1].安文彬,刘超,万扬,郭晔,王书春.儿童铁粒幼红细胞贫血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谱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

[2].周良锐,陆俊良,吴焕文,张志文,鲁涛.伴或不伴印戒细胞成分的结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基因突变谱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

[3].李剑雄.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基因突变谱和预后分析[D].军事科学院.2019

[4].夏阳阳.一例原发性肾滑膜肉瘤病例报告并基因突变谱及肿瘤内异质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9

[5].Heikinheimo,K,Huhtala,JM,Thiel,A,赵泽亮.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突变谱[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

[6].杨海花,王会贞,陈永兴,王小红,杨威.河南地区21-羟化酶缺乏症患儿CYP21A2基因突变谱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8

[7].周亚楠.胃肠间质瘤KIT外显子11突变谱及其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18

[8].李庆阁,黄尚志,赵宁,黄秋英,冯小妹.中国人群高苯丙氨酸血症相关基因突变谱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遗传病诊断与产前诊断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遗传与生殖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18

[9].唐佳,曾钦龙,杨应松,李秋丽,孙铁兰.广东省江门地区G6PD缺乏症发生率及突变谱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18

[10].曹宗富,王雷,喻浴飞,陈翠霞,高华方.中国人群先天性白内障突变谱的建立[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个突变基因的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饼...本章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一6侧根发生时中柱鞘细胞的分裂Figurel...一7侧根显露Figurel一7.Ltaeralrooteme...一3氯磺隆对酵母ASL的作用位点分析流程图

标签:;  ;  ;  ;  ;  ;  ;  

突变谱论文_安文彬,刘超,万扬,郭晔,王书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