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元阳县肠道原虫感染调查

云南省元阳县肠道原虫感染调查

一、云南省元阳县人群肠道原虫感染情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沈玉娟,姜岩岩,曹建平[1](2021)在《我国介水传播肠道原虫病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文中研究表明隐孢子虫病、贾第虫病和环孢子虫病等肠道原虫病可介水传播,是重要的水源性寄生虫病。绝大多数肠道寄生原虫具有人兽共患性和动物宿主多的特点,防控工作难度较大。该类寄生虫病有些属于新发传染病,目前尚无人体感染基线数据。本文对我国介水传播肠道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检测技术等进行综述,并探讨防控面临的挑战,为建立高效的疾病监测网络和预测预警体系、开展风险评估、提出有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徐宁[2](2019)在《湖南农村部分地区肠道原虫分子流行病学及广西宾阳人群隐孢子虫感染预测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掌握湖南农村部分地区人群及动物人芽囊原虫、隐孢子虫、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等肠道原虫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预测广西宾阳县农村人群隐孢子虫感染趋势,为制定我国农村地区肠道原虫感染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湖南农村部分地区人群人芽囊原虫、隐孢子虫、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本研究以湖南农村地区为研究现场,根据地理方位将湖南省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随机抽取2个片区,在每个片区内随机抽取一个市/州,在每个市/州内按照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一个乡镇,在该镇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符合条件的人群纳入本次研究中。每个镇每年至少调查300人,总计每年至少调查600人。收集其新鲜的粪便样本并抽提粪便样本DNA,采用PCR方法分别检测人芽囊原虫、隐孢子虫、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获得其感染率及亚型/种/基因型/集聚体特征,采用单因素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该地区人群肠道原虫感染的影响因素。2.湖南农村部分地区动物人芽囊原虫、隐孢子虫、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在上述调查地区结合人群居住环境,随机收集不同种动物的新鲜粪便样本,抽提动物粪便样本DNA,并采用PCR方法检测人芽囊原虫、隐孢子虫、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获得其感染率及亚型/种/基因型/集聚体特征。3.广西宾阳县农村人群隐孢子虫感染趋势分析利用2014、2016、2017和2018年广西宾阳县农村人群隐孢子虫感染率数据,建立非等间距灰色模型,预测未来两年该地区人群隐孢子虫的感染趋势。模型的检验采用残差检验、关联度检验和后验差检验。研究结果:1.湖南农村部分地区人群人芽囊原虫、隐孢子虫、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本研究共检出人芽囊原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2种肠道原虫,隐孢子虫和贾第虫未检出。人芽囊原虫阳性率为5.5%(34/619),其中男性感染者占26.5%(9/34),女性感染者占73.5%(25/34)。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和是否饮用生水是人芽囊原虫感染的影响因素(χ2=6.282,P=0.012;χ2=11.972,P=0.003);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男性(P=0.012,OR=0.363,95%CI:0.165,0.797)、饮用半瓶生水/周(P=0.001,OR=4.282,95%CI:1.855,9.885)、饮用多于半瓶生水/周(P=0.040,OR=2.562,95%CI:1.044,6.290)和家中饲养家畜(P=0.048,OR=4.356,95%CI:1.014,18.702)是人芽囊原虫感染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在农村人群中检测出人芽囊原虫包含5种亚型,其中ST1占20.6%(7/34)、ST2占 11.8%(4/34)、ST3 占 58.8%(20/34)、ST5占 2.9%(1/34)和 ST7 占 5.9%(2/34)。本研究在该地区农村人群检出3份毕氏肠微孢子虫阳性样本,2份来自男性,1份来自女性。对3份阳性样本进行生物学分析,均为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D。2.湖南农村部分地区动物人芽囊原虫、隐孢子虫、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本研究共收集192份动物粪便样本,人芽囊原虫、隐孢子虫、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均检出,感染率分别为14.6%(28/192)、1.6%(3/192)、0.5%(1/192)和0.5%(1/192)。感染人芽囊原虫的动物分别为鸡(n=16)、鸭(n=5)、猪(n=4)、犬(n=2)和猫(n=1)。人芽囊原虫亚型分别为ST5(1/28)、ST6(2/28)、ST7(23/28)和ST10(2/28)。在1只鸡和2只猫粪便中检出隐孢子虫,分别为C.avian genotype Ⅲ(n=1)和C.felis(n=2)。在1只犬粪便中检出贾第虫,为集聚体A。在1头牛粪便中检出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D。3.广西宾阳县农村人群隐孢子虫感染趋势分析本研究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农村人群隐孢子虫感染率预测模型为:X(0)(k.+1)=-6.8395/Δki+1(1-e-0.2891 Δki+1)e-0.2891Δki+1。根据该模型得到的 2014、2016、2017和2018年的拟合值分别为:2.9%、1.5%、1.0%和0.7%。2019年和2020年的预测值分别为0.5%和0.4%。预测模型绝对误差分别为0.000 0、-0.001 6、0.136 8 和-0.121 4,相对误差分别为 0.000 0、0.001 1、0.124 4 和 0.202 3。关联度r=0.667 7,后验方差比C=0.106 8,后验概率P=1.00。研究结论:本研究中,湖南农村部分地区人群人芽囊原虫的感染率相对较高,以ST3亚型为主,其中女性、饮用生水和饲养家畜等因素为该地区人芽囊原虫感染的危险因素,应提高对这类人群的健康宣传,控制肠道原虫病的感染。该地区农村人群微孢子虫感染率较低,均为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D。本研究未在研究人群粪便样本中检测到隐孢子虫和贾第虫。该地区动物粪便样本中人芽囊原虫、隐孢子虫、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均检出,且大部分具有人兽共患性,因此应该提高对该地区动物粪便的管理以及人群的卫生意识,防止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传播。本研究建立的广西宾阳地区农村人群隐孢子虫感染趋势非等间距灰色模型GM(1,1),模型预测精度较好,可用于本地区隐孢子虫的预测。

饶实在,李剑杰[3](2018)在《元阳县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现状调查》文中提出目的为了解元阳县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现状,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水平,控制土源性线虫感染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11—12月在元阳县辖区内按东南西北中随机抽取5个乡镇的1 032名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在近3个月未服用驱虫药的前提下留取清晨粪便备检,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测钩虫、蛔虫、蛲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虫卵,312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对各虫种感染率的性别、民族、年龄、职业分布进行统计描述,比较分析各虫种的感染率。结果该次调查共检测1 032人,感染348人,人群总感染率为33.72%,共查出钩虫、蛔虫、鞭虫3种虫卵,感染率分别为6.20%、6.69%、20.83%,钩虫、蛔虫、鞭虫3种虫卵混合感染6人,感染率为0.58%,以鞭虫感染率最高,为20.83%,蛲虫和钩蚴感染率最低,为0.00%。结论该次现状调查表明,元阳县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率较高,要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宣传,普查普治,普及卫生知识,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同时加强改水、改厕、改善环境卫生等综合防治措施,逐步降低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率水平,以便控制和消除土源性线虫对当地居民健康的危害。

王彤[4](2017)在《从边缘到一体: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流行与防治变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滇西德宏地区由于独特的气候环境、地理条件、民族风俗等原因,加之医疗卫生水平低,技术落后,意识薄弱,瘴疠、疟疾等热带疾疫频繁爆发。又受频繁水灾、兵灾的破坏,对当地社会医疗的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故一直都是中外闻名的“瘴疠之区”。传统社会中,滇西德宏地区疟疾长期肆虐,但主要只依靠宗教医疗和巫医抵御疾病。乾隆滇缅战争后,中医开始进入德宏,才打破了巫医治病的局面。晚清时期,随着传教士的进入、西医西药的传入,近代医疗萌芽、发展,但成效有限。20世纪30年代末,战乱频仍,疟疾流行加剧,医疗卫生事业也因战争医疗的进入得到了显着发展,但因受政治、经济和民族风俗等因素的影响,疟疾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1950年代后,疟疾的防治与国家对边疆的开发及经营紧密联系到了一起,爱国医疗卫生运动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开展,有效遏制了疟疾的流行和传播。1980年代后,改革开放政策及边境口岸的开放,人员流动和贸易往来随之增多,输入型疟疾成为德宏疟疾流行的主要动因,但因疟疾防治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德宏疟疾得到了及时控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流行和传播,基本处于可控状态。2000年后全球疟疾基金的推广,云南疟疾防控进入了全球化阶段,疟疾控制成为联合国卫生组织的重要目标,德宏疟疾控制也取得了极大进步。滇西德宏地区地处边疆国境线地带,境内少数民族众多,易受国内外政治环境和当地少数民族观念等因素的多重影响,疟疾的流行和防治也呈现出其独有的特性。全球化、政治、技术、战争等因素是使滇西德宏地区和外部世界的联系逐步加强,医疗卫生的“国家化”和“现代化”成为主流,这些在疟疾的防治政策、措施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体现,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滇西德宏地区在政治、社会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的努力与实践。

侯书莹[5](2015)在《小学生疟疾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及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疟疾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对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更有着严重的威胁。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国家提出消除疟疾工作目标并制定《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在消除疟疾工作中,同病例报告、治疗、监测和媒介控制一样,健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防治措施。同时,《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把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作为一项重要的消除疟疾的考核指标。计划中要求,到2015年底,一、二类县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应达到80%,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然而,目前疟疾流行地区居民和学生疟疾防治知、信、行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在人群中开展疟疾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疟疾知识水平,全面改善人群的防疟健康态度,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最终达到消除疟疾目标是十分必要的。研究目的:(1)了解徐州市铜山区小学生及其家长的疟疾知识、相关态度、防疟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2)探索适合小学生的疟疾健康宣教方式。为培养小学生健康的防疟行为,建立有效、可靠、实用的健康宣教模式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2013年9月-2014年4月期间,采用横断面重复调查的方法,选取棠张镇4所小学的四、五年级学生及其家长进行疟疾健康宣教,并开展宣教前后两次调查,了解铜山区小学生及其家长的疟疾知识、态度、行为状况,采用标准化效应指数与“差值之差值法”进行宣教效果的评价。研究结果:(1)铜山区小学生及其家长掌握的疟疾知识较少,在小学生的问卷中对于“疟疾可以传染”和“得了疟疾必须药物治疗”两个问题回答的正确率分别为37.69%、35.19%,其余均低于30%;(2)小学生及其家长的学习疟疾的态度较好,有71.20%的小学生与68.50%的家长认为“学习疟疾知识对防治疟疾有一定的作用”;(3)铜山区小学生及其家长存在一定的防疟行为不规范现象,有12.20%的小学生和14.50%的家长夏季经常露宿;74%的小学生和82%的家长出现发热不能及时就医;(4)家长宣教组的标准化效应指数为0.46,学生宣教组的标准化效应指数为0.65,学生家长均宣教组的标准化效应指数为0.81。小学生及其家长均接受健康宣教的模式效果较好。结论:对小学生和家长同时采取健康宣教活动,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疟疾知识水平,树立正确的疟疾相关态度,培养良好的防疟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陈国伟,魏春,李华宪,杨丽香,黄强,岩罕章,田光强,白志荣[6](2011)在《云南疟疾监测点2008年疟疾流行趋势与流行特征》文中研究说明云南省疟疾监测点2005-2008年疟疾年平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08年平均年发病率为11.84/万,比2005年下降了66.1%。小学生疟疾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抗体阳性率平均为4.61%。82%的病例初诊就诊机构为乡(镇)卫生院。患者病后第3天及以后就诊的比例高达83.6%。临床表现以隔日发作为主(占72.7%),轻度病例占98.4%,初、复发病例分别占95.3%和4.7%。优势虫种为间日疟原虫(占81.2%)。当地感染病例主要发生在边境接壤地带(占97.2%)。居民蚊帐覆盖率仅占51.4%。调查表明,监测点范围内的疟疾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提高当地居民尽早就医的行为意识和探索与周边国家接壤地带的疟疾防制策略仍是今后需要考虑的任务。

廖红群,邱伟,王玲,苏水莲,王华彬,陈桂凤,张瑞其[7](2010)在《反复腹痛儿童肠道原虫的检测及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儿童反复腹痛与肠道原虫感染的关系和相应的治疗。方法:对200例反复腹痛患儿进行肠道原虫的检测并进行相应的治疗。结果: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率为46%,人芽囊原虫感染率为27%,人毛滴虫感染率为0.5%,隐包子虫感染率为1%,蓝氏贾第鞭毛虫合并双重感染为7%,总感染率为81.5%。通过相应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结论:儿童反复腹痛患儿的肠道原虫感染率很高,甲硝唑联合甲氰咪胍治疗蓝氏贾第鞭毛虫及人芽囊原虫,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通过肠道原虫的检测,拓宽了反复腹痛儿童病因的检测范围,使治疗更有针对性。

熊孟韬,董毅,张云,邵宗体,冯锡光,刘愉华,罗炳荣,赵吉斌,宋科强[8](2010)在《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农村改厕效果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改厕项目对推动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改厕防病和改善环境卫生的效果。方法选择1个执行血吸虫病流行区农村改厕项目县和1个非项目县,每个县分别选择3个村,每个村分别随机抽取20户农户,进行入户访谈和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村的经济状况、户厕建设、使用管理状况、改厕覆盖率等进行调查。选择被调查村的4所小学校,随机抽取714岁学生各50名以上,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判断学生可疑患病情况及既往患病情况,采集被抽检学生的当日粪便,采用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进行血吸虫及蛔虫、鞭虫、钩虫、蛲虫等土源性线虫的检测,用直接涂片法检查肠道原虫感染。结果未实施农村改厕项目的地区,农村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村民健康知识认知程度等与项目县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改厕项目县与非项目县学生蛔虫感染率分别为7.50%和54.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97,P<0.01)。项目县未查到血吸虫卵。结论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改厕项目,对改善环境卫生,提高群众卫生意识,控制血吸虫病及其他肠道寄生虫病等有重要的作用。

毕艳,陈章伟,杨沅川,朱德福[9](2005)在《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云南省元江流域疟疾流行状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制作疟疾专题图,分析探讨云南省元江流域疟疾的流行态势。方法运用ArcViewGIS软件,建立云南省元江流域10县1953、1963、1973、1983、1991~1995及2000年的疟疾发病状况数据库。结果获得该流域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的疟疾发病率时空分布图,及其1991~1995年发热病人血检结果、居民疟原虫血检结果和恶性疟情况分布图。结论运用GIS,通过制作疟疾专题地图,可以对云南省元江流域10县的疟疾流行状况从时间、空间等方面进行直观、准确的分析。

张炳翔,俞慧,陶洪,白志明,何永清,李永亮,王有亮[10](2002)在《云南省元阳县人群肠道原虫感染情况调查》文中指出

二、云南省元阳县人群肠道原虫感染情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南省元阳县人群肠道原虫感染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介水传播肠道原虫病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介水传播肠道原虫病的流行现状
    1.1 隐孢子虫病
    1.2 贾第虫病
    1.3 环孢子虫病
2 介水传播肠道原虫检测技术
    2.1 快速检测技术
    2.2 高灵敏核酸检测新技术
    2.3 高通量检测技术
    2.4 高效富集技术
3 介水传播肠道原虫病防控挑战
    3.1 自然因素
    3.2 社会因素
    3.3 全球经济一体化
    3.4 多种传染源并存,监测能力不足,感染风险增加
    3.5 专业人才匮乏,延误诊断
4 监测与预警技术领域
    4.1 监测网络建设
    4.2 预测预警技术研究
    4.3 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4.4 疾病流行规律和溯源研究
5 防控策略
    5.1 加强源头防控策略
    5.2 制定和完善疾病诊断及水源检测标准
        5.2.1 疾病诊断标准
        5.2.2 完善饮用水中介水传播肠道原虫污染检测标准
    5.3 综合监测网络建设
    5.4 强化介水传播肠道原虫病的健康宣教
6 结语

(2)湖南农村部分地区肠道原虫分子流行病学及广西宾阳人群隐孢子虫感染预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四类肠道原虫的概述
        1.2 四类肠道原虫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1.2.1 人芽囊原虫
        1.2.2 隐孢子虫
        1.2.3 贾第虫
        1.2.4 毕氏肠微孢子虫
    2. 研究目的及内容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湖南农村部分地区人群人芽囊原虫、隐孢子虫、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人群的基本信息
        3.2 肠道原虫的感染状况
        3.2.1 人芽囊原虫感染状况、亚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3.2.2 微孢子虫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分析
        3.2.3 隐孢子虫和贾第虫的感染状况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湖南农村部分地区动物人芽囊原虫、隐孢子虫、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3.1 粪便样本的构成
        3.2 动物中肠道原虫的感染状况
        3.2.1 人芽囊原虫感染状况及亚型分析
        3.2.2 隐孢子虫的感染状况及虫种/基因型分析
        3.2.3 贾第虫的感染状况及集聚体分析
        3.2.4 微孢子虫的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广西宾阳县农村人群隐孢子虫感染趋势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3.1 隐孢子虫感染率
        3.2 预测模型及感染率
        3.3 模型拟合效果检验
        3.3.1 残差检验
        3.3.2 关联度检验
        3.3.3 后验差检验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总结
    1. 研究结果
    2. 研究意义
致谢
附表
个人简历
附件

(3)元阳县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方法
    1.3 结果判定与统计
2 调查结果
    2.1 总体特征
    2.2 性别特征
    2.3 职业特征
    2.4 年龄特征
    2.5 民族特征
3 讨论

(4)从边缘到一体: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流行与防治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学术回顾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流行的社会生态背景
    第一节 自然条件与疟疾
        一、纬度、气候与疟疾
        二、地形、海拔与疟疾
        三、山河与疟疾
        四、区位与疟疾
    第二节 社会环境与疟疾
        一、环境卫生与疟疾
        二、生活习惯与疟疾
        三、傣族人居环境与疟疾
        四、宗教信仰与疟疾
    第三节 医疗卫生状况与疟疾
        一、医疗卫生组织与疟疾
        二、医疗卫生条件与疟疾
        三、少数民族医药与疟疾
第二章 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的疟疾流行
    第一节 疟疾流行概况
        一、清代及其以前瘴气分布状况
        二、民国时期疟疾流行状况
        三、1950年代以后疟疾流行情况
    第二节 滇西德宏地区疟疾流行特点
        一、清代及其以前瘴气分布特点
        二、民国时期疟疾流行特点
        三、新中国时期拒疾流行特点
    第三节 疟疾流行原因分析
        一、清代瘴气分布原因
        二、民国时期疟疾流行原因
        三、1950年代以后疟疾流行原因
第三章 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的防治
    第一节 晚清以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的防治
        一、元明时期的巫医治疗法
        二、清中前期的中医诊疗法
    第二节 晚清至民国时期滇西德宏地区疟疾的防治
        一、国际社会的抗疟行为
        二、国民政府的抗疟措施
    第三节 1950年代以后的疟疾防治
        一、调查研究和防治结合阶段(1950-1958年)
        二、大面积防治阶段(1959—1966年)
        三、制止疟疾暴发流行阶段(1967-1975年)
        四、现代化防治阶段(1976—2002年)
    第四节 全球化防治阶段(2003-2014年)
        一、全球疟疾基金项目初始阶段(2003-2006年)
        二、中缅边境疟疾联防项目阶段(2007-2009年)
        三、全球基金暨消除疟疾项目阶段(2010-2014年)
第四章 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的地方性认知
    第一节 病原的认识
        一、恶鬼致病
        二、疫气致病
    第二节 病因的认识
        一、道德因素
        二、现实因素
    第三节 西医传入后的认知
        一、病原的认识
        二、病因的认识
        三、治疗方式的认识
第五章 从边徼之地到天下一体: 医疗卫生体系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第一节 民众行为与疟疾流行病学
        一、少数民族风俗、观念与疾病
        二、人口流动与疟疾流行
    第二节 疾病、医疗格局的现代化转换
        一、滇西德宏地区医疗格局的现代化转换历程
        二、从医疗史角度对“现代化”问题的反思
    第三节 疾病、政治与国家
        一、臣民·国民·人民·公民: 中国医疗政治的转向
        二、防疫、社会动员与国家
        三、国家的凸显和地方的重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小学生疟疾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及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2.2 调查表设计
        2.2.1 基线调查表的设计
        2.2.2 终末调查表的设计
    2.3 调查方法与调查人员
        2.3.1 组织实施
        2.3.2 调查培训
        2.3.3 调查方法
    2.4 健康宣教
        2.4.1 研究设计
        2.4.2 健康宣教分组方法
        2.4.3 健康宣教内容
        2.4.4 健康宣教方式
        2.4.5 健康宣教时间
    2.5. 统计分析方法
        2.5.1 评价指标
        2.5.2 分析方法
    2.6 质量控制
        2.6.1 设计阶段
        2.6.2 实施阶段
        2.6.3 资料整理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1.1 性别
        3.1.2 年级
        3.1.3 母亲文化程度
        3.1.4 父亲文化程度
    3.2 小学生及家长对疟疾知识知晓情况
        3.2.1 不同性别与疟疾知识知晓率的关系
        3.2.2 家长疟疾知识与小学生疟疾知识的关系
    3.3 疟疾相关态度
        3.3.1 对环境的态度
        3.3.2 接受血检的态度
        3.3.3 参与消除疟疾的态度
        3.3.4 使用防蚊设施的态度
    3.4 疟疾健康行为
        3.4.1 夏季夜宿情况
        3.4.2 发热后就医行为
        3.4.3 遵医行为
    3.5 疟疾知识获得途径
    3.6 疟疾知识需求
    3.7 健康宣教前后疟疾知识得分改变
        3.7.1 不同宣教模式宣教前后疟疾知识变化
        3.7.2 疟疾知识标准化效应指数分析
    3.8 健康宣教前后疟疾相关态度改变
        3.8.1 不同宣教模式宣教前后疟疾相关态度变化
        3.8.2 接受血检态度改变
        3.8.3 对参与消除疟疾态度改变
    3.9 健康宣教前后疟疾健康行为改变
        3.9.1 不同宣教模式宣教前后疟疾健康行为变化
    3.10 小学生及其家长对健康宣教的评价
第四章 讨论
    4.1 小学生及家长疟疾知识知晓率
    4.2 小学生和家长的疟疾相关态度
        4.2.1 接受血检态度
        4.2.2 参与消除疟疾态度
    4.3 小学生和家长疟疾健康行为
        4.3.1 夏季露宿行为
        4.3.2 立即就医行为
        4.3.3 遵医行为
    4.4 获得疟疾知识的途径及需求
    4.5 健康宣教效果评价
        4.5.1 不同宣教模式的小学生疟疾知识增加不同
        4.5.2 不同宣教模式疟疾相关态度改善情况
        4.5.3 不同宣教模式疟疾健康行为变化情况
        4.5.4 标准化效应指数评价
    4.6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健康教育在疟疾防控进程中的作用研究
    1 疟疾
        1.1 人类对疟疾的认识
        1.2 疟疾对人类的危害
        1.3 疟疾流行病学
    2 我国疟疾防控形式
    3 疟疾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和成果
        3.1 健康教育
        3.2 国内外疟疾健康教育干预策略
        3.3 国内疟疾健康教育干预成果
    4 本研究意义及目的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表
作者简介
致谢

(6)云南疟疾监测点2008年疟疾流行趋势与流行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点概况
    1.2 监测内容与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疟疾流行情况
        2.1.1 发病率
        2.1.2 发热病人病原学检查
        2.1.3 在校小学生IFA检测
        2.1.4 疟疾患者流行病学特征
    2.2 媒介监测和控制
        2.2.1 传播媒介监测
        2.2.2 居民防蚊设施调查
3 讨论

(7)反复腹痛儿童肠道原虫的检测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临床表现
    1.3 肠道原虫检测
    1.4 治疗方法
    1.5 疗效判断
2 结果
    2.1 原虫检测结果表明:
    2.2 肠道各种原虫感染率按病程比较无显着性差别。
    2.3
3 讨论

(8)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农村改厕效果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现场与方法
    1.1 调查现场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2.1 访谈及现场调查结果
    2.2 学生血吸虫及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
3 讨论

(10)云南省元阳县人群肠道原虫感染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2.1 肠道原虫的感染情况
    2.2 年龄分布
    2.3 性别分布
3 讨论

四、云南省元阳县人群肠道原虫感染情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介水传播肠道原虫病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J]. 沈玉娟,姜岩岩,曹建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1(01)
  • [2]湖南农村部分地区肠道原虫分子流行病学及广西宾阳人群隐孢子虫感染预测的研究[D]. 徐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
  • [3]元阳县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现状调查[J]. 饶实在,李剑杰. 中国卫生产业, 2018(27)
  • [4]从边缘到一体: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流行与防治变迁研究[D]. 王彤. 云南大学, 2017(06)
  • [5]小学生疟疾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及模式研究[D]. 侯书莹. 东南大学, 2015(08)
  • [6]云南疟疾监测点2008年疟疾流行趋势与流行特征[J]. 陈国伟,魏春,李华宪,杨丽香,黄强,岩罕章,田光强,白志荣.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1(01)
  • [7]反复腹痛儿童肠道原虫的检测及临床研究[J]. 廖红群,邱伟,王玲,苏水莲,王华彬,陈桂凤,张瑞其.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0(06)
  • [8]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农村改厕效果调查[J]. 熊孟韬,董毅,张云,邵宗体,冯锡光,刘愉华,罗炳荣,赵吉斌,宋科强. 中国热带医学, 2010(03)
  • [9]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云南省元江流域疟疾流行状况[J]. 毕艳,陈章伟,杨沅川,朱德福. 疾病控制杂志, 2005(03)
  • [10]云南省元阳县人群肠道原虫感染情况调查[J]. 张炳翔,俞慧,陶洪,白志明,何永清,李永亮,王有亮.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2002(06)

标签:;  ;  ;  ;  ;  

云南省元阳县肠道原虫感染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