冮志秀(四川省彭州市中医院康复科611930)
【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6-0346-02
【摘要】目的讨论温经通络洗剂治疗骨伤中后期的局部肿胀、关节僵硬、麻痹。方法将外洗药组方共为末,取药末60-100克,用沸水冲兑后,熏洗患处。结果关节内骨折206例,长骨骨干骨折265例,软组织损伤275例,经过药物浸洗后,均在3-5天后关节僵硬、麻痹明显减轻或消除,一周后局部肿胀消除。结论将温经通络洗剂应用于骨伤中后期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骨伤中后期局部肿胀关节僵硬温经通络洗剂
骨伤中后期常出现局部肿胀、关节僵硬、麻痹等症状,运用温经通络洗剂熏洗患处,有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方剂组成
桂枝、附子、细辛、川椒、干姜、川芎、归尾、高良姜、接骨木、五加皮、地鳖、地龙、桑皮、松节、苏木、青皮、陈皮、海桐皮、防己、椒目、鲜皮、制二乌、木瓜、石菖蒲、小茴香、胡椒、二筋草、木香、乌药、虎杖、地肤、白矾、乳香、没药、苍术、黄柏。
2.功效
温经通络、行气利水、消肿止痛、除湿利痹、疏松关节筋络、疏导腠理、流通气血、活血止痛。化瘀通络、和营生新、收敛创口。
3.适应证
骨伤中后期,骨位已正,瘀血未尽。或陈伤日久,气机不畅,肿痛未除,局部青肿,濡胀疼痛,局部瘙痒、皮肤粗糙、创口久不愈合。气血凝滞,寒邪内侵,筋膜粘连,屈伸不利,以及风湿痹痛,肢体麻木,酸胀。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局部无红肿灼热者。
4.典型病例
患者,男,45岁,教师。因:“左关节肿胀,畸形,疼痛,功能丧失”于2005年7月2日人院。人院诊断:左胫骨平台骨折伴髁间骨折。人院后行手法整复后选膝关节石膏夹板外個定,5周后撤除石膏,此时左膝关节僵硬胀痛,局部青肿,,挤压痛等。用温经通络洗剂100克沸水2000毫升冲兑后,浸洗左膝关节,结合理筋手法局部按摩每日1次,3日后局部症状减轻,1周后下地拄拐行功能训练。带洗药7次出院。
患者,女,6岁,因“左小腿青肿胀痛、功能活动受限30天”于2004年10月1日人院。检查:左小腿胫前触压疼痛明显,X片诊断为:左胫腓骨中段陈旧性骨折,并收入住院。人院后以温经通络洗剂60克沸水噶1200-1500毫升冲兑后浸洗左小腿,结合理筋手法每日一次,患儿日症状消失出院。
5.讨论
骨伤中后期外洗治疗,对患者的功能恢复较为关键。在多年的骨伤临床工作中,我们总结出了不少验方,在骨伤中后期功能恢复阶段确有良好的疗效,就其中之一作一推荐。此方同我院骨伤科其他临床药物,如:活血化瘀片、腑通成方、消瘀止痛散是姐妹关系,不能将其分割,在治疗跌打损伤过程中,各显功效,互补不足。损伤初期首先内服活血化瘀片,以行气活血,化瘀通络,内服腑通成方,以荡涤、破血,将败血排出体外,初中期以消瘀止痛散外敷,治疗局部肿胀疼痛,以温经通络洗剂治疗中后期局部青肿,关节屈伸不利或由于中后期气血亏损外邪侵人引起的痹痛。《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劳者温之”、“损者温之”选用温经、活血、止痛、除秽的药物配伍,以一种热的物理疗法通过药物与患部的直接接触而起治疗作用,并疏通皮毛之气[1,2]。
由于局部和整体的相互关系,有必要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采用内外同治结合。主要用于腰膝、四肢及关节疼痛。损伤中后期:功能锻炼时出现局部胀,濡痛,活动受限,关节屈伸不利,或由风寒湿邪内侵引起的肢体酸楚、关节濡痛等。均可采用药物部泡洗后,同时外敷消瘀上痛散消除局部症状。“病生于筋,则拘急挛、痹而不仁、经血凝泣,温之”。以宣通行表,散发邪气。
温经通络洗剂是将有共同作用和协同作用的药物组方共为末,用沸水兑成合适的浓度,合适的温度,浸洗患处,使药物在共同功效的作用下,对局部发生效应,药物之性,由皮肤而行经脉,使郁者散,屈者伸。使关节筋络舒松,同时使腠理疏导,气血流通,络通瘀化。对关节强直,拘挛,酸楚疼痛,麻木不仁或损伤兼风湿者均有卓效。多用于四肢关节的损伤。也可行全身浸泡。古云:“凡伤重,必用药水泡洗……,可药涤败血,阳生阴长,从而气血各有所归,痛自去矣”[3,4]。
温经通络洗剂有其防病治痛的特点,以温经通络,和营生新,消肿止痛,行气利水,疏风解表,除湿利痹以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其主要治疗作用,方中以桂枝、附子、细辛、小茴香、干姜、良姜温通经络。以桂枝、松节引经,使药达肢节。接骨木、五加皮、桑皮、松节、苏木、青皮、虎杖、海桐皮、防己、木瓜、椒目行气通络利水消肿。川芎、当归、乳香、没药、地鳖、地龙、木香、乌药以行气活血,化瘀通络,强壮筋骨。以石菖蒲、地肤、苍术、黄柏、白矾清热燥湿兼洗皮肤之风,止痒收敛不愈之创口。应用乌、附、姜、辛热药时,古人云:“欲令药气开通经络,使气血宣行而无壅滞也,然亦以消风热,开结滞之类寒药佐之,可以制其药之热也。”适用范围广,泡洗过程可采用适当的点穴按摩疗效更佳[5,6]。
参考文献
[1]韦以宗主编.中国骨伤科技术史.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2]李永春主编.简明中医辞典,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3]刘柏龄,樊春洲主编.中国骨伤科学词典.第一版.北京.中国中医出版社,1989.
[4]张安祯,武春发主编.中医骨伤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5]卓大宏主编.中药临床应用.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6]高学敏主编.中药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