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氮化论文_江华,张志恒,蔡金芳,陈维国,崔志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重氮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重氮化,乙基,反应器,氨基,甘氨酸,甲酯,通道。

重氮化论文文献综述

江华,张志恒,蔡金芳,陈维国,崔志华[1](2019)在《芳伯胺染料对蚕丝织物的重氮化-偶合染色及工艺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蚕丝织物的染色牢度,以重氮化-偶合染色工艺采用芳伯胺染料对蚕丝织物进行染色,优化了同浴加热阶段上染温度、染浴pH值和元明粉质量浓度等染色条件,研究了染色前后颜色变化机制,并探讨了该方法的染料适用范围。结果表明:将芳伯胺染料与蚕丝织物同浴加热上染后,再在低温下将染料重氮化,并立即与蚕丝偶合,可大幅提升染色织物的K/S值;染色织物颜色的改变源于染色后染料分子共轭体系改变导致的发色体能级带隙的变化;苯胺类、萘胺类及1-氨基蒽醌类芳伯胺染料均适用于该反应性染色方法,染色蚕丝织物的耐皂洗色牢度及耐摩擦色牢度均能达到4级以上。(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曹世川,张克栋[2](2019)在《4-氨基苯基-β-羟乙基砜硫酸酯重氮化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详细研究了4-氨基苯基-β-羟乙基砜硫酸酯的重氮化条件,得出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10~15℃,对位酯与酸摩尔比1∶1.1,反应液浓度15%,重氮化时间1 h。此条件重氮化可以有效降低原料成本、减少人工劳动同时减少污染,在染料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染料与染色》期刊2019年03期)

张全,郭云龙,金满平[3](2019)在《甘氨酸甲酯重氮化反应的热危险性分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甘氨酸甲酯重氮化反应的热危险性,利用全自动反应量热仪(RC1)研究甘氨酸甲酯重氮化过程的热效应,利用加速量热仪研究反应产物重氮乙酸甲酯的分解过程。利用实验结果计算得到绝热温度(ΔTad)、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技术最高温度(MTT)、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ad)以及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为24 h的温度(TD24)等数据,通过风险矩阵评估法(方法 1)和失控过程温度参数评估法(方法 2)对该反应的热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重氮化反应危险性较低,但仍存在潜在的分解风险。(本文来源于《安全、健康和环境》期刊2019年06期)

邢书才,李风华,王尧,张覃,岳亚萍[4](2018)在《重氮化剂对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降水中亚硝酸盐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降水中亚硝酸盐进行比对研究基础上,对分析方法所用重氮化剂做了优化性选择。以不同的重氮化剂,对分析方法从显色络合物的吸收光谱、校准曲线、试剂空白试验、标准样品的实际测定,以及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等方面进行比对分析。根据比对分析结果,选择出最佳性能的重氮化剂。实验结果表明,以对氨基苯磺酰胺作为分析方法的重氮化剂,测定的精密度好、准确度高,降低了试剂空白,提高了测定灵敏度。从技术指标分析,作为重氮化剂,对氨基苯磺酰胺的重氮化性能优于对氨基苯磺酸,是《大气降水中亚硝酸盐测定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等标准分析方法中重氮化剂的最佳选择。(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8年10期)

丁云成,王法军,艾宁,徐建鸿[5](2018)在《微反应器内连续重氮化/偶合反应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反应器一般是指通过微加工和精密加工技术制造的小型反应器,其为微化工技术的核心部件之一。与传统的釜式反应器相比,微反应器具有很大的优势,顺应了高技术含量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化学化工、材料、生物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和生产过程中,微反应器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这其中一大部分涉及到了危险或不稳定物质的合成过程及高放热反应过程等。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利用微反应器技术进行重氮化反应连续化的研究进展,以及利用微反应器进行连续重氮化/偶合反应合成偶氮染料及颜料的研究进展。微反应器技术使化学反应过程变得更快速、更安全、更环保,所以具有很高的工业应用价值,也是化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马玉民,周建萍,秦文贞,樊倩,王洁[6](2018)在《“水悬浮法”重氮化改性碳纳米管及其环氧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为溶剂,采用"水悬浮法"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重氮化改性,然后将改性碳纳米管分散在环氧树脂中制备MWCNTs/环氧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法(TG)、沉降性实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多种手段对改性多壁碳纳米管的结构和纳米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重氮化反应在MWCNTs表面成功接枝上了苯甲酸基团,接枝率约为12%。改性MWCNTs在环氧树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对环氧树脂具有较好的増韧效果。当改性MWCNTs的添加质量分数为0.3%时,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最佳,与未改性MWCNTs/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相比分别提高14.8%和462.33%。(本文来源于《热固性树脂》期刊2018年03期)

沈小琴[7](2018)在《磁性重氮化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对水中氯酚的吸附》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二维平面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然而,石墨烯片层在溶液中极易发生团聚,并且将其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是相当困难的。因此,为了改善石墨烯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石墨烯纳米材料的改性已变成近些年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叁步化学反应制备了磁性重氮化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M-DF-RGO),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此外,还研究了 4-氯苯酚(4-CP)和2,4-二氯苯酚(2,4-DCP)在M-DF-RGO复合材料上的吸附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取叁步化学反应制备磁性重氮化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第一步,以氧化石墨烯为前驱体还原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第二步:采用重氮盐共价功能化反应制备出重氮化还原氧化石墨烯(DF-RGO);第叁步:磁性重氮化还原氧化石墨烯(M-DF-RGO)是通过共沉淀的方法将Fe304纳米粒子共价结合到DF-RGO的表面而制备的。(2)通过X射线衍射(XRD)、低分辨电子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o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TGA)以及室温磁性等手段表明:产物M-DF-RGO是由单片层的DF-RGO和Fe304组成的,且材料的sp2碳原子的数量相较于GO有所增加。(3)对于本文研究的两种氯酚,当溶液pH大于溶液中氯酚的pKa值时,由于静电斥力导致吸附容量急剧下降;两种氯酚在M-DF-RGO上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很短,原因是M-DF-RGO是以单片层结构存在的,而且在水中有较好的分散性,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氯酚和M-DF-RGO充分接触,从而可以更快达到吸附平衡;另外,Freundlich模型对氯酚和M-DF-RGO之间的吸附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表明氯酚在M-DF-RGO上的吸附主要是多层非均相吸附。(4)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证明π-π相互作用在M-DF-RGO对氯酚的去除过程中表现出重要作用。此外,2,4-DCP在M-DF-RGO上的吸附容量要比4-CP大,可能的原因是2,4-DCP上多的一个氯取代基加强了它和M-DF-RGO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相同取代基的数目越多,相应酚的吸附量越大。(5)M-DF-RGO的回收再利用实验显示:用一块永久磁铁在2s内就可以将M-DF-RGO从液相中分离出来,这得益于DF-RGO表面高的Fe3O4负载量。经过5次循环实验后,M-DF-RGO对氯苯酚的吸附率仍高于80%。M-DF-RGO结合了 DF-RGO和Fe3O4的优势,不仅对氯酚有相对高的吸附量,而且很容易被分离回收再利用,这些都能够降低水处理成本。综合各项研究结果表明M-DF-RGO在简单、快速去除氯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20)

杨林涛,王永华,李涛,程春生[8](2018)在《2-氨基-6-(1-羟乙基)苯甲酸连续重氮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通道反应装置,考察了反应温度、物料浓度、酸用量、混合装置等因素对2-氨基-6-(1-羟乙基)苯甲酸连续重氮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配比和关键控制细节,符合连续化生产上高效、节能、安全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染料与染色》期刊2018年02期)

周晨[9](2017)在《金属配位诱导的酚酸酯与氮氧化物的高选择性直接重氮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氮氧化物是一类“奇异的”氧化物。低浓度下时,充当着生物体内的信号传递分子;高浓度下,却是有毒气体,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这与氮氧化物的物种多样性(氮价态在+1到+4)以及转变的可逆性相关,常能呈现出一些奇异的性质。本文主要研究氮氧化物在金属离子诱导下与酚酸酯反应,发生直接高选择性重氮化反应的条件与机理。研究结果证明:在没有金属离子作用下,过量氮氧化物只与水杨酸甲酯发生少量的硝基化反应。但当存在金属离子(RE3+,Zn2+,Cu2+,Ni2+,Ca2+等)的高氯酸盐时,过量氮氧化物与水杨酸酯能够发生直接的重氮化反应,得到高选择性的5-重氮基水杨酸甲酯高氯酸盐,并以结晶的形式从反应体系析出。对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配比(稀土离子与水杨酸甲酯的摩尔比)、氮氧化物的通入速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溶剂等因素对这一重氮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该反应的发生主要经历了金属离子对水杨酸甲酯的配位活化、叁氧化二氮对酚羟基对位氢的直接取代、后续氮氧化物对取代中间体的连续还原和重氮化合物的结晶析出等阶段。结合反应过程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以及质谱分析数据,认为具有邻羟基苯甲酰结构的化合物(除水杨酸)由于苯环上酚羟基及邻位羰基与金属离子发生螯合配位,使对位和邻位的氢得到活化,而取代反应是由氮氧化物整个分子(N2O3或N2O3H+)直接进攻的,由于空间位阻效应,使取代反应只发生在对位,得到高选择性的羟基对位重氮化产物。该重氮化反应没有经历亚硝基水杨酸甲酯这一中间态物质,而是通过N2O3(或N2O3H+)直接接入苯环,离去H+,得到-NONO2结构;随后在溶液中的还原性物质(如NO+/HNO2)作用下,将多余的氧原子带离,得到重氮盐。并且证明SO2也可以作为还原剂。基于金属邻羟基苯甲酰类酚酸酯配合物在乙酸丁酯溶液中与过量氮氧化物接触能够发生重氮化反应,得到重氮盐结晶的现象,研究了多级吸收瓶对氮氧化物的吸收情况,并提出了一套将有毒害性的氮氧化物转变为有用重氮盐化合物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6-30)

李祥友,刘占阳[10](2017)在《直购苦氨酸钠重氮化合成DDNP生产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DDNP(二硝基重氮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的问题,通过直购苦氨酸钠重氮化合成DDNP,大大减少了生产废水。将重氮化反应的温度控制为30℃,可以使DDNP的产率最终达到75.1%(纯度98.9%)。与传统工艺相比,新工艺生产的DDNP具有更低极限药量、更好耐压性能、更低的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同时静电感度相当。(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7年06期)

重氮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详细研究了4-氨基苯基-β-羟乙基砜硫酸酯的重氮化条件,得出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10~15℃,对位酯与酸摩尔比1∶1.1,反应液浓度15%,重氮化时间1 h。此条件重氮化可以有效降低原料成本、减少人工劳动同时减少污染,在染料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氮化论文参考文献

[1].江华,张志恒,蔡金芳,陈维国,崔志华.芳伯胺染料对蚕丝织物的重氮化-偶合染色及工艺调控[J].纺织学报.2019

[2].曹世川,张克栋.4-氨基苯基-β-羟乙基砜硫酸酯重氮化反应的研究[J].染料与染色.2019

[3].张全,郭云龙,金满平.甘氨酸甲酯重氮化反应的热危险性分级[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9

[4].邢书才,李风华,王尧,张覃,岳亚萍.重氮化剂对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降水中亚硝酸盐影响的研究[J].分析试验室.2018

[5].丁云成,王法军,艾宁,徐建鸿.微反应器内连续重氮化/偶合反应进展[J].化工学报.2018

[6].马玉民,周建萍,秦文贞,樊倩,王洁.“水悬浮法”重氮化改性碳纳米管及其环氧复合材料[J].热固性树脂.2018

[7].沈小琴.磁性重氮化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对水中氯酚的吸附[D].山东大学.2018

[8].杨林涛,王永华,李涛,程春生.2-氨基-6-(1-羟乙基)苯甲酸连续重氮化反应研究[J].染料与染色.2018

[9].周晨.金属配位诱导的酚酸酯与氮氧化物的高选择性直接重氮化反应[D].南昌大学.2017

[10].李祥友,刘占阳.直购苦氨酸钠重氮化合成DDNP生产工艺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7

论文知识图

4.23DG(黑色线),3DG不添力...弱酸性黑BR-弱酸性黑BR生产流程图重氮化酸度对显色反应的影响直接黑FF-直接黑FF生产流程图直接耐晒蓝B2RL-直接耐晒蓝B2RL生产流程图不同温度下重氮化时间对比

标签:;  ;  ;  ;  ;  ;  ;  

重氮化论文_江华,张志恒,蔡金芳,陈维国,崔志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