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冷式高效换热器,包括外管、内管、基管,所述外管顶部通过上封板设置于基管的上部、外管底部通过下封板设置于基管的下部,所述外管的外管壁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内管设置于外管与基管之间,所述内管底部设置于下封板上;所述内管的内管壁上开设有出风口,该出风口贯穿外管的外管壁向外延伸。本实用新型的冷风从外壁管进入,热风从内管壁出来,外管为常温状态,内管双壁换热,换热效率高,安全可靠。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外冷式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内管、基管,所述外管顶部通过上封板设置于基管的上部、外管底部通过下封板设置于基管的下部,所述外管的外管壁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内管设置于外管与基管之间,所述内管底部设置于下封板上;所述内管的内管壁上开设有出风口,该出风口贯穿外管的外管壁向外延伸。
设计方案
1.一种外冷式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内管、基管,所述外管顶部通过上封板设置于基管的上部、外管底部通过下封板设置于基管的下部,所述外管的外管壁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内管设置于外管与基管之间,所述内管底部设置于下封板上;所述内管的内管壁上开设有出风口,该出风口贯穿外管的外管壁向外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冷式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内管、基管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冷式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置于外管的下部,所述出风口设置于内管的下部,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根据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冷式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管采用耐热钢板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冷式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与外管采用碳素钢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冷式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板与下封板均为密封法兰。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冷式高效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封炉用换热器在进行热交换时接触面积小,换热效率低,不可靠,同时传统的换热器在进行热交换是经常会发生泄漏、腐蚀等问题,从而需要更改零件,大大增大了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了一种外冷式高效换热器,冷风从外壁管进入,热风从内管壁出来,外管为常温状态,内管双壁换热,换热效率高,安全可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外冷式高效换热器,包括外管、内管、基管,所述外管顶部通过上封板设置于基管的上部、外管底部通过下封板设置于基管的下部,所述外管的外管壁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内管设置于外管与基管之间,所述内管底部设置于下封板上;所述内管的内管壁上开设有出风口,该出风口贯穿外管的外管壁向外延伸。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管、内管、基管同轴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风口设置于外管的下部,所述出风口设置于内管的下部,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根据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管采用耐热钢板制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管与外管采用碳素钢制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封板与下封板均为密封法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冷风从外壁管进入,热风从内管壁出来,外管为常温状态,内管双壁换热,换热效率高,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图1的A-A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外冷式高效换热器,包括外管1、内管2、基管3,所述外管1顶部通过上封板4设置于基管3的上部、外管1底部通过下封板5设置于基管3的下部,所述外管1的外管壁上开设有进风口6;所述内管2设置于外管1与基管3之间,所述内管2底部设置于下封板5上;所述内管2的内管壁上开设有出风口7,该出风口7贯穿外管1的外管壁向外延伸。
具体的,所述外管1、内管2、基管3同轴设置,换热均匀。
具体的,所述进风口6设置于外管1的下部,所述出风口7设置于内管2的下部,所述进风口6与出风口7根据中心轴线对称设置。进一步的,冷风从进风口6进入到外管1与内管2之间时进行预换热,等到冷风进入到内管2与基管3之间时进行二次换热,然后热风从出风口7出来,外管1为常温状态,内管2双壁换热,换热效率高,安全可靠。
具体的,所述基管3采用耐热钢板制成,具有很好的耐热性,抗氧化性,抗腐蚀性。
具体的,所述内管2与外管1采用碳素钢制成,成本低,硬度与柔韧性适中。
具体的,所述上封板4与下封板5均为密封法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5111.8
申请日:2019-01-0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4(南京)
授权编号:CN209558949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F28D 7/00
专利分类号:F28D7/00;F28F9/12
范畴分类:35F;
申请人:南京正光炉业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申请人:南京正光炉业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靖安镇上坝
发明人:李应根
第一发明人:李应根
当前权利人:南京正光炉业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