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译佛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佛典,佛教,汉译,佛经,释迦牟尼,汉传,词汇学。
汉译佛典论文文献综述
关蒙盟[1](2019)在《汉译佛典中的疾病治疗理念及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汉译佛教典籍中疾病治疗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参照现代医学分科方式进行整理与归纳,分析佛教典籍中对于各项疾病治疗的方法和特点。具体而言,佛教医学的治疗理念及治疗方式散见于各类汉译佛教经典、律典及论典之中,其对于疾病的临床治疗有药物保健、内外科手术,以及带有宗教色彩的咒术、坐禅、忏悔等方法。这些治疗理念和方法,对于中古时期我国医学发展有积极作用,且可视为佛教中国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来源于《佛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于方圆,朱冠明[2](2018)在《近五年汉译佛典语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译佛典是进行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重要材料,文章主要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大方面,对近五年来与汉译佛典语法研究有关的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分析了这一阶段研究的特点和不足。(本文来源于《汉语史研究集刊》期刊2018年02期)
元文广[3](2018)在《汉译佛典譬喻故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譬喻故事作为佛经的重要组成内容,它本是佛说法的工具。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工具,它根本的价值是帮助人们理解佛理。但是譬喻故事在实现它辅助佛法宣扬根本价值的同时,也附带产生了其它方面的价值,因此,汉译佛典譬喻故事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文章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汉译佛典譬喻故事进行研究。第一,譬喻故事的嵌套叙事与结构。首先,譬喻故事的嵌套叙事。从叙事学角度来看,佛经文本是一个叙事性文本,在这个叙事文本中,阿难或优婆离所讲述佛说法故事是框架叙事。在这个框架叙事中譬喻故事是嵌入佛说法故事之中的一个嵌套叙事。在这个叙事文本中,两个不同层次的叙事是通过主题的类比联系到一起的。其次,譬喻故事的二元结构。譬喻故事作为佛经叙事文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将其视为是构成佛经的一个“状态”,这个“状态”由故事和佛理构成。然而构成譬喻故事的这两个部分,从表面上看存在表达方式的对立关系,即故事的具体生动与佛理的复杂抽象对立,像这样的两个表达方式对立的部分,在深层却以主题的类比关系建立联系。第二,譬喻故事与佛教业报思想。譬喻故事中塑造了许多丑陋、粗俗的人物形象。譬喻故事刻意丑化人物,不是审美的考虑,而是佛教教义宣扬的需要,佛教把个人的美与丑与前世之“业”建立联系,认为前世恶业越多,此生就越丑陋,因此,譬喻故事人物形象丑化是佛教用来宣扬善恶轮回果报等佛教思想的。第叁,譬喻故事与古印度财富继承制度。佛经中用来比附佛理的譬喻故事,有一些涉及到财产的继承问题,因此,这些譬喻故事对于认识古印度社会的财产继承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具有《摩奴法典》无法替代的作用。从对譬喻故事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四点认识:一、女性因地位低下,被剥夺了财产继承权;二、只有男子是唯一的财产继承者,并且男子在财富继承上呈现出一种平等、公平的继承原则;叁、对于没有男子继承的家庭,财富将收入官府,即归国王所有;四、在无子,财富尽归国王所有的法律制度下,人们对男子的渴望主要是出于对自己生前财富继承的考虑。第四,譬喻故事对佛经文献研究的意义。佛典文献是中国古代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佛典文献本身存在许多问题,如佛典文献的疑伪经、抄经问题,校勘问题,散佚文献的辑佚问题等等。在对佛典文献进行文献学研究时,譬喻故事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角度。因为譬喻故事作为佛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在佛经中反复出现,而且还被大量结集成书,因此,这些不同佛经中的同一故事对佛典文献的疑伪、抄录、校勘以及辑佚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五,譬喻故事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首先,譬喻故事对中国故事的影响。在中印文学中存在着一些非常相似的故事,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些相似型故事极为困惑,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有些相似型故事,在中国文献中出现的时间比在翻译佛经中出现的时间要早,这一现象使得人们将相似的原因归结为不同文化平行发展的结果。然而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这种文化平行发展只能存在于简单的故事中,而在情节复杂的故事中很难实现。另外,从中印相似型故事出现的时间来看,大都出现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因此可以得出,中国许多此类故事很有可能是受佛教故事的影响。其次,譬喻故事对中国人兽对话型叙事的影响。先秦动物叙事分客观写实型叙事和人格化叙事两种,其中人格化叙事较有特色。但在先秦动物叙事中,动物作人言,与人对话型叙事极为罕见。但从魏晋开始,动物作人言,与人对话型叙事大量出现于各种文学典籍。文章认为魏晋以后,中国典籍中出现的动物与人对话型叙事,不是中国动物叙事自身发展的结果,而是受佛教譬喻故事中人兽对话型叙事影响而产生的。(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倩[4](2018)在《汉译佛典中,舍利弗与释迦牟尼佛的前世因缘》一文中研究指出舍利弗作为释迦牟尼佛以"智慧第一"着称的上座弟子,其前世与佛因缘甚深。二人在诸多前生往世中,曾是互相救助的恩人关系、患难与共的朋友关系、虔诚教学的师徒关系、君贤臣忠的依附关系、慈爱智慧的家长与聪明孝顺的亲属关系,又是佛菩萨普度众生、善巧方便、万行化度的关系。在此种种关系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和不变的主旨:前世的舍利弗与释迦牟尼佛都能以美好的德行为信念与追求去感化和支持对方,为对方种下悲智双全的善因,表现出对美好品性的追求,从而一定程度上达到佛教教化育人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李晶[5](2018)在《从梵汉对勘和同经异译再谈汉译佛典中的“叉手”与“合掌”》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梵、汉不同版本佛典的对勘研究可知,"叉手"在佛典中的意义为"两掌对合于胸前或额前,掌心微虚或紧贴",并无前辈学者所言的"手指交叉"义。结合同经异译和历代佛典用例的穷尽性统计可知,东汉及叁国时期仅用"叉手",西晋逐步换用"合掌",二者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历时更替共生关系,原因是西晋时期世俗叉手礼形成,译师为别义而新造出"合掌"进行对译。这也是译经成熟期追求译经词语表意准确性的必然要求。(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Z1期)
张巧云[6](2018)在《回鹘文汉译佛典中语气词的翻译及其特征和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鹘文文献语言是突厥语言史上9-15世纪的一种书面语,它们在维吾尔语言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回鹘文汉译佛典文献在出土的回鹘文文献中占相当数量,充分展示了当时回鹘与汉之间的交流盛况。论文梳理出其中最为常见的十一种语气词,归纳它们的翻译方式,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功能、用法。此研究将展现回鹘语与中古汉语的一些互动关系情况,也为我们研究不同语系之间的语言接触提供一些线索。(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战浩[7](2017)在《从“舂捣”义动词的更替频度看中古汉译佛典的文献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借助中古时期的本土文献与汉译佛典文献,以常用动词"舂""捣"为个案,比较中古汉语汉译佛典及同期本土文献中常用词的更替频度,证明汉译佛经中常用词的更替频度大于本土文献,汉译佛经比本土文献更能清晰地反映出常用词的更替面貌,具有较及时的敏感性、较强的口语性、较鲜明的时代性、较连贯的继承性。进一步强调汉译佛典对研究中古汉语词汇史的语料价值。(本文来源于《国际汉语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康振栋[8](2017)在《从竺法护译经看汉译佛典的词汇学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古汉译佛典语言上承上古汉语,下启近代汉语,对汉语词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竺法护是西晋时期着名的佛经翻译家,其所译经典凡百余部。这些经典中的词汇无论在汉语词汇史研究方面,还是在大型辞书编纂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资料价值。(本文来源于《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薛芸秀[9](2017)在《汉译佛典中罗睺罗诞生故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罗睺罗本是佛陀俗世之子,但佛教为了维护佛陀的神圣与权威,编撰了大量关于罗睺罗的诞生故事。这些故事或将罗睺罗的受胎方式纯洁化,或将其入胎与降生时间模糊化,尤其是大多数佛典还将罗睺罗的出生推迟了六年,并设置其住胎六年的因缘故事。罗睺罗诞生故事不仅美化了佛陀,还成功塑造出圣洁为主,又兼有仁慈、亲善与傲慢等性格特点的形象。(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7年04期)
施晓风[10](2017)在《汉译佛典譬喻经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佛经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女性形象,譬喻经是独具特色的一类佛典内容,其中的女性形象除了前人论述的孝女、妒妇等之外,还有丑女、贫女和天女叁类较典型的女性形象。佛经通过有关女性形象的故事,来诠释和宣扬佛教思想,这对广大信众,特别是女性信众而言,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本文来源于《齐鲁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汉译佛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译佛典是进行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重要材料,文章主要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大方面,对近五年来与汉译佛典语法研究有关的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分析了这一阶段研究的特点和不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译佛典论文参考文献
[1].关蒙盟.汉译佛典中的疾病治疗理念及方法[J].佛学研究.2019
[2].于方圆,朱冠明.近五年汉译佛典语法研究[J].汉语史研究集刊.2018
[3].元文广.汉译佛典譬喻故事研究[D].西北大学.2018
[4].王倩.汉译佛典中,舍利弗与释迦牟尼佛的前世因缘[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
[5].李晶.从梵汉对勘和同经异译再谈汉译佛典中的“叉手”与“合掌”[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6].张巧云.回鹘文汉译佛典中语气词的翻译及其特征和功能[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7].战浩.从“舂捣”义动词的更替频度看中古汉译佛典的文献价值[J].国际汉语学报.2017
[8].康振栋.从竺法护译经看汉译佛典的词汇学价值[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7
[9].薛芸秀.汉译佛典中罗睺罗诞生故事研究[J].世界宗教文化.2017
[10].施晓风.汉译佛典譬喻经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