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触点装置,包括侧盖、基座、连接杆、常闭静触体、第一动触体件、螺栓、垫片、螺栓孔、常闭滑杆分体、压簧、弹性部件、常开静触体、第二动触体件、常开滑杆分体、常开静触体触点、常闭静触体触点、动触体件触点、插孔、凸角、滑杆基体、卡槽、第一滑杆头、第一圆孔、第二滑杆头、压簧凸柱、卡扣、第二圆孔和斜槽,所述基座的对应两侧均卡接有侧盖,且侧盖设置有两个,所述常闭滑杆分体和常开滑杆分体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二滑杆头,且常闭滑杆分体和常开滑杆分体的底部均设置有压簧凸柱;该实用新型,摒弃了原先的结构,组装方便、生产效率高、寿命长,可以降低产品成本,组件之间没有磨损和自洁能力强。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新型触点装置,包括侧盖(1)、基座(2)、连接杆(3)、常闭静触体(4)、第一动触体件(5)、螺栓(6)、垫片(7)、螺栓孔(8)、常闭滑杆分体(9)、压簧(10)、弹性部件(11)、常开静触体(12)、第二动触体件(13)、常开滑杆分体(14)、常开静触体触点(15)、常闭静触体触点(16)、动触体件触点(17)、插孔(18)、凸角(19)、滑杆基体(20)、卡槽(21)、第一滑杆头(22)、第一圆孔(23)、第二滑杆头(24)、压簧凸柱(25)、卡扣(26)、第二圆孔(27)和斜槽(28),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的对应两侧均卡接有侧盖(1),且侧盖(1)设置有两个,所述常闭滑杆分体(9)和常开滑杆分体(14)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二滑杆头(24),且常闭滑杆分体(9)和常开滑杆分体(14)的底部均设置有压簧凸柱(25),所述基座(2)的一侧底部通过压簧(10)与常闭滑杆分体(9)上的压簧凸柱(25)连接,且基座(2)的另一侧底部通过压簧(10)与常开滑杆分体(14)上的压簧凸柱(25)连接,所述常闭滑杆分体(9)和常开滑杆分体(14)对称嵌入基座(2)中间凹槽位置处,所述常开静触体(12)对称卡接在基座(2)的一端对应两侧,所述常闭静触体(4)对称卡接在基座(2)的另一端对应两侧,所述常闭滑杆分体(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动触体件(5),所述常开滑杆分体(1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动触体件(13),所述第一动触体件(5)与第二动触体件(13)放置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动触体件(5)和第二动触体件(13)的一侧对应两端对称设置有动触体件触点(17),且第一动触体件(5)和第二动触体件(13)的中间位置处均开设有插孔(18),所述插孔(18)的对应两侧对称设置有凸角(19),所述常闭静触体(4)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常闭静触体触点(16),且常闭静触体触点(16)与第一动触体件(5)的动触体件触点(17)上下抵接,所述常开静触体(12)的顶部一侧底端设置有常开静触体触点(15),且常开静触体触点(15)与第二动触体件(13)的动触体件触点(17)上下抵接,所述常闭滑杆分体(9)的对应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圆孔(23),所述常开滑杆分体(14)的对应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圆孔(27),所述第一动触体件(5)上的凸角(19)通过弹性部件(11)与第一圆孔(23)连接,所述第二动触体件(13)上的凸角(19)通过弹性部件(11)与第二圆孔(27)连接,所述常开滑杆分体(14)的内侧开设有斜槽(28),所述常闭滑杆分体(9)和常开滑杆分体(14)的一侧均通过卡扣(26)与滑杆基体(20)上的卡槽(21)卡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新型触点装置,包括侧盖(1)、基座(2)、连接杆(3)、常闭静触体(4)、第一动触体 件(5)、螺栓(6)、垫片(7)、螺栓孔(8)、常闭滑杆分体(9)、压簧(10)、弹性部件(11)、常开静 触体(12)、第二动触体件(13)、常开滑杆分体(14)、常开静触体触点(15)、常闭静触体触点 (16)、动触体件触点(17)、插孔(18)、凸角(19)、滑杆基体(20)、卡槽(21)、第一滑杆头(22)、 第一圆孔(23)、第二滑杆头(24)、压簧凸柱(25)、卡扣(26)、第二圆孔(27)和斜槽(28),其特 征在于:所述基座(2)的对应两侧均卡接有侧盖(1),且侧盖(1)设置有两个,所述常闭滑杆 分体(9)和常开滑杆分体(14)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二滑杆头(24),且常闭滑杆分体(9)和常开 滑杆分体(14)的底部均设置有压簧凸柱(25),所述基座(2)的一侧底部通过压簧(10)与常 闭滑杆分体(9)上的压簧凸柱(25)连接,且基座(2)的另一侧底部通过压簧(10)与常开滑杆 分体(14)上的压簧凸柱(25)连接,所述常闭滑杆分体(9)和常开滑杆分体(14)对称嵌入基 座(2)中间凹槽位置处,所述常开静触体(12)对称卡接在基座(2)的一端对应两侧,所述常 闭静触体(4)对称卡接在基座(2)的另一端对应两侧,所述常闭滑杆分体(9)的内部设置有 第一动触体件(5),所述常开滑杆分体(1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动触体件(13),所述第一动触 体件(5)与第二动触体件(13)放置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动触体件(5)和第二动触体件(13)的 一侧对应两端对称设置有动触体件触点(17),且第一动触体件(5)和第二动触体件(13)的 中间位置处均开设有插孔(18),所述插孔(18)的对应两侧对称设置有凸角(19),所述常闭 静触体(4)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常闭静触体触点(16),且常闭静触体触点(16)与第一动触体 件(5)的动触体件触点(17)上下抵接,所述常开静触体(12)的顶部一侧底端设置有常开静 触体触点(15),且常开静触体触点(15)与第二动触体件(13)的动触体件触点(17)上下抵 接,所述常闭滑杆分体(9)的对应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圆孔(23),所述常开滑杆分体(14)的对 应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圆孔(27),所述第一动触体件(5)上的凸角(19)通过弹性部件(11)与 第一圆孔(23)连接,所述第二动触体件(13)上的凸角(19)通过弹性部件(11)与第二圆孔 (27)连接,所述常开滑杆分体(14)的内侧开设有斜槽(28),所述常闭滑杆分体(9)和常开滑 杆分体(14)的一侧均通过卡扣(26)与滑杆基体(20)上的卡槽(21)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闭静触体(4)和常开 静触体(12)的一侧均开设有螺栓孔(8),所述螺栓(6)与螺栓孔(8)螺纹连接,所述螺栓(6) 与常闭静触体(4)和常开静触体(12)之间均设置有垫片(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盖(1)之间通过连接 杆(3)连接,且连接杆(3)与侧盖(1)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11)为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基体(20)呈矩形形 状,且滑杆基体(2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滑杆头(2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点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触点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产品的动触体组件活动主要靠一根拉簧的拉力进行,在长时间和高频率使用 中,拉簧的负担太重,拉力会迅速降低,触点机构的通电性能和寿命都会降低。且传统产品 采用拉簧勾住两片动触体弹片件,组装困难,人均产量有限,成本高;传统产品的动触体弹 片件利用拉簧的拉力卡在滑杆铜芯上,操作过程中,动触体弹片件跟滑杆铜芯进行摩擦,从 而产生铜粉,容易导致内部静触体爬电引起短路;动触体弹片件跟滑杆铜芯的磨损时间越 长,触点机构的通电灵敏度越低,从而降低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传统产品的动触体组件在组 装过程中,动触体弹片件很容易跟滑杆铜芯发生错位,并且检验过程中很难查得出来,致使 产品出厂合格率不能达到100%;传统产品自洁效果差;针对这些缺陷,所以我们设计一种 新型触点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触点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 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触点装置,包括 侧盖、基座、连接杆、常闭静触体、第一动触体件、螺栓、垫片、螺栓孔、常闭滑杆分体、压簧、 弹性部件、常开静触体、第二动触体件、常开滑杆分体、常开静触体触点、常闭静触体触点、 动触体件触点、插孔、凸角、滑杆基体、卡槽、第一滑杆头、第一圆孔、第二滑杆头、压簧凸柱、 卡扣、第二圆孔和斜槽,所述基座的对应两侧均卡接有侧盖,且侧盖设置有两个,所述常闭 滑杆分体和常开滑杆分体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二滑杆头,且常闭滑杆分体和常开滑杆分体的 底部均设置有压簧凸柱,所述基座的一侧底部通过压簧与常闭滑杆分体上的压簧凸柱连 接,且基座的另一侧底部通过压簧与常开滑杆分体上的压簧凸柱连接,所述常闭滑杆分体 和常开滑杆分体对称嵌入基座中间凹槽位置处,所述常开静触体对称卡接在基座的一端对 应两侧,所述常闭静触体对称卡接在基座的另一端对应两侧,所述常闭滑杆分体的内部设 置有第一动触体件,所述常开滑杆分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动触体件,所述第一动触体件与 第二动触体件放置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动触体件和第二动触体件的一侧对应两端对称设置 有动触体件触点,且第一动触体件和第二动触体件的中间位置处均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 的对应两侧对称设置有凸角,所述常闭静触体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常闭静触体触点,且常闭 静触体触点与第一动触体件的动触体件触点上下抵接,所述常开静触体的顶部一侧底端设 置有常开静触体触点,且常开静触体触点与第二动触体件的动触体件触点上下抵接,所述 常闭滑杆分体的对应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常开滑杆分体的对应两侧均开设有第二 圆孔,所述第一动触体件上的凸角通过弹性部件与第一圆孔连接,所述第二动触体件上的 凸角通过弹性部件与第二圆孔连接,所述常开滑杆分体的内侧开设有斜槽,所述常闭滑杆 分体和常开滑杆分体的一侧均通过卡扣与滑杆基体上的卡槽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常闭静触体和常开静触体的一侧均开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与螺 栓孔螺纹连接,所述螺栓与常闭静触体和常开静触体之间均设置有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侧盖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且连接杆与侧盖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滑杆基体呈矩形形状,且滑杆基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滑杆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的侧盖、基座、常闭静触体和常开静触体都为现有结构,本实用新 型中主要摒弃原有的常闭动触体组件中使用的部件,而与另外的部件滑杆基体、常闭滑杆 分体和第一动触体件进行连接,通过部件之间不同的组装关系形成常闭触点体,同时摒弃 原有的常开动触体组件中常使用的部件,转而使用滑杆基体、常开滑杆分体和第二动触体 件,通过部件之间不同的组装关系形成常开触点体,本实用新型去掉了滑杆铜芯,利用第一 动触体件和第二动触体件直接进行通电,不产生任何摩擦和磨损,从而保证产品在长时间 和高频率使用过程中的通电灵敏度、寿命和安全性;
2.常开滑杆分体的内侧开设有斜槽,第二动触体件与常开滑杆分体组合后,在上 下动作过程中,第二动触体件沿着常开滑杆分体内部的斜槽滑动,同时第二动触体件与常 开静触体进行倾斜摩擦接触,达到自洁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 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盖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常开静触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常闭静触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动触体件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滑杆基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滑杆基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常闭滑杆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常开滑杆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侧盖;2、基座;3、连接杆;4、常闭静触体;5、第一动触体件;6、螺栓;7、垫 片;8、螺栓孔;9、常闭滑杆分体;10、压簧;11、弹性部件;12、常开静触体;13、第二动触体件; 14、常开滑杆分体;15、常开静触体触点;16、常闭静触体触点;17、动触体件触点;18、插孔; 19、凸角;20、滑杆基体;21、卡槽;22、第一滑杆头;23、第一圆孔;24、第二滑杆头;25、压簧凸 柱;26、卡扣;27、第二圆孔;28、斜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触点装置,包括侧盖1、基 座2、连接杆3、常闭静触体4、第一动触体件5、螺栓6、垫片7、螺栓孔8、常闭滑杆分体9、压簧 10、弹性部件11、常开静触体12、第二动触体件13、常开滑杆分体14、常开静触体触点15、常 闭静触体触点16、动触体件触点17、插孔18、凸角19、滑杆基体20、卡槽21、第一滑杆头22、第 一圆孔23、第二滑杆头24、压簧凸柱25、卡扣26、第二圆孔27和斜槽28,基座2的对应两侧均 卡接有侧盖1,且侧盖1设置有两个,常闭滑杆分体9和常开滑杆分体14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二 滑杆头24,且常闭滑杆分体9和常开滑杆分体14的底部均设置有压簧凸柱25,基座2的一侧 底部通过压簧10与常闭滑杆分体9上的压簧凸柱25连接,且基座2的另一侧底部通过压簧10 与常开滑杆分体14上的压簧凸柱25连接,常闭滑杆分体9和常开滑杆分体14对称嵌入基座2 中间凹槽位置处,常开静触体12对称卡接在基座2的一端对应两侧,常闭静触体4对称卡接 在基座2的另一端对应两侧,常闭滑杆分体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动触体件5,常开滑杆分体14 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动触体件13,第一动触体件5与第二动触体件13放置方向相反,第一动触 体件5和第二动触体件13的一侧对应两端对称设置有动触体件触点17,且第一动触体件5和 第二动触体件13的中间位置处均开设有插孔18,插孔18的对应两侧对称设置有凸角19,常 闭静触体4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常闭静触体触点16,且常闭静触体触点16与第一动触体件5的 动触体件触点17上下抵接,常开静触体12的顶部一侧底端设置有常开静触体触点15,且常 开静触体触点15与第二动触体件13的动触体件触点17上下抵接,常闭滑杆分体9的对应两 侧均开设有第一圆孔23,常开滑杆分体14的对应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圆孔27,第一动触体件5 上的凸角19通过弹性部件11与第一圆孔23连接,第二动触体件13上的凸角19通过弹性部件 11与第二圆孔27连接,常开滑杆分体14的内侧开设有斜槽28,常闭滑杆分体9和常开滑杆分 体14的一侧均通过卡扣26与滑杆基体20上的卡槽21卡接。
进一步的,常闭静触体4和常开静触体12的一侧均开设有螺栓孔8,螺栓6与螺栓孔 8螺纹连接,螺栓6与常闭静触体4和常开静触体12之间均设置有垫片7。
进一步的,侧盖1之间通过连接杆3连接,且连接杆3与侧盖1卡接。
进一步的,弹性部件11为弹簧。
进一步的,滑杆基体20呈矩形形状,且滑杆基体2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滑杆头22。
工作原理:基座2的对应两侧均卡接有侧盖1,且侧盖1设置有两个,常闭滑杆分体9 和常开滑杆分体14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二滑杆头24,且常闭滑杆分体9和常开滑杆分体14的 底部均设置有压簧凸柱25,基座2的一侧底部通过压簧10与常闭滑杆分体9上的压簧凸柱25 连接,且基座2的另一侧底部通过压簧10与常开滑杆分体14上的压簧凸柱25连接,常闭滑杆 分体9和常开滑杆分体14对称嵌入基座2中间凹槽位置处,常开静触体12对称卡接在基座2 的一端对应两侧,常闭静触体4对称卡接在基座2的另一端对应两侧,常闭滑杆分体9的内部 设置有第一动触体件5,常开滑杆分体1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动触体件13,第一动触体件5与 第二动触体件13放置方向相反,第一动触体件5和第二动触体件13的一侧对应两端对称设 置有动触体件触点17,且第一动触体件5和第二动触体件13的中间位置处均开设有插孔18, 插孔18的对应两侧对称设置有凸角19,常闭静触体4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常闭静触体触点16, 且常闭静触体触点16与第一动触体件5的动触体件触点17上下抵接,常开静触体12的顶部 一侧底端设置有常开静触体触点15,且常开静触体触点15与第二动触体件13的动触体件触 点17上下抵接,本实用新型中的侧盖1、基座2、常闭静触体4和常开静触体12都为现有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主要摒弃原有的常闭动触体组件中使用的部件,而与另外的部件滑杆基体 20、常闭滑杆分体9和第一动触体件5进行连接,通过部件之间不同的组装关系形成常闭触 点体,同时摒弃原有的常开动触体组件中常使用的部件,转而使用滑杆基体20、常开滑杆分 体14和第二动触体件13,通过部件之间不同的组装关系形成常开触点体,本实用新型去掉 了滑杆铜芯,利用第一动触体件5和第二动触体件13直接进行通电,不产生任何摩擦和磨 损,从而保证产品在长时间和高频率使用过程中的通电灵敏度、寿命和安全性;常开滑杆分 体14的内侧开设有斜槽28,第二动触体件13与常开滑杆分体14组合后,在上下动作过程中, 第二动触体件13沿着常开滑杆分体14内部的斜槽28滑动,同时第二动触体件13与常开静触 体12进行倾斜摩擦接触,达到自洁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0692466.6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8706463U
授权时间:20190405
主分类号:H01H1/00
专利分类号:H01H1/00;H01H1/36;H01H1/12
范畴分类:38C;
申请人:一佳工控电器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一佳工控电器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25600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北白象镇温州大桥工业园区
发明人:施晓春
第一发明人:施晓春
当前权利人:一佳工控电器有限公司
代理人:付继德
代理机构:50125
代理机构编号: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