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住低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400m运动员,高住低训低氧训练,高原训练
高住低训论文文献综述
张彬[1](2017)在《现代400m运动员开展高住低训低氧训练与高原训练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对体育的不断重视,许多创新的训练方法不断引起我国的运动员训练当中,让更多优秀的训练员得到先进的训练,激发自身的运动潜能,在赛场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对于400 m运动来说,这本不是我国运动员的强项,一方面由于400 m优秀运动员从小生活在高原的环境中,肺活量与身体机能要高于我国运动员,因此,我国同样采取高住低训与高原训练的方式来训练我国400 m运动员,通过监测21名400 m运动员在不同海拔高度的血象指标,分析高住低训低氧训练与高原训练对运动员能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7年17期)
郜洋[2](2017)在《对白山市速滑运动员赛前高住低训期间生理生化负荷指标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水平与国际一流速度滑冰运动员水平相比整体差距较大,主要表现为速度和速度耐力较差、有氧基础低。为解决这一关键技术问题国外选手大多赛前会进行高原训练,但是我国由于地理因素的限制,我国至今没有海拔2300米以上的场馆,为解决这一难题吉林体育学院重点实验室建造了自己的低氧实验室,人工模拟2800米的海拔,并在第十叁届冬运赛前应用到白山市速滑代表队两名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中。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高住低练训练方法,运动员晚上九点入驻到第二天早上七点出舱,连续入驻四周;对刘子平、岳圆两名运动员高住低训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发现:1、实验前后刘子平、岳圆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值升高,说明运动员对氧气的运输和利用能力提升;晨脉下降,说明运动员的心脏得到强化;睾酮、血尿素和肌酸激酶的值在合理范围内,说明教练员的训练安排合理;综合说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良好。2、实验前后刘子平、岳圆的无氧阈功率、30秒无氧功的峰值和平均值提高,无氧阈心率下降,说明高住低训对运动员有氧、无氧代谢能力有促进作用。3、通过对两名优秀青少年男子速度滑冰运动员赛前高住低训的训练,了解到速度滑冰运动员在赛前高住低训期间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这为以后白山市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本文来源于《吉林体育学院》期刊2017-05-01)
于加倍,胡扬,晏冰,衣龙燕[3](2016)在《高原训练后模拟高住低训对运动员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随着高原训练实践和科研的深入,近几年许多研究将关注点放在了重大比赛之前高原训练的实践方法上。本研究观察总结高原训练(2400m)后运动员回到平原3周期间血液流变性指标、血象指标变化规律。探讨模拟高住低训(HiLo,2800m)对运动员高原训练后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是否有利于高原训练后血液流变性改善的维持。研究方法:北京体育大学综合格斗运动员18名,男性,根据运动员训练水平以及实际身体情况分为高住低训组(HL)和低住低训组(LL)。本实验分为3阶段共7周时间,第1阶段为前测1周;第2阶段高原训练,前往丽江(2418m)进行高原训练3周;第3阶段高原训练后HL组进行模拟高住低训3周(2800m),LL组常氧居住并与HL组进行强度、运动量相当的训练。血液样本采集时间为高原训练前(Q)、下高原第1天(D1)、下高原第4天(D4)、第一周末(D7)、第二周末(W2)、第叁周末(W3),共6个时间点,均为早晨8-9点空腹采血,并检测全血粘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b等血液流变学和血象指标。以上测试结果均以平均数±标准差形式来表示,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着性差异为P<0.05,非常显着差异为P<0.01。研究结果:(1)两组在下高原即刻红细胞压积数值均显着高于高原前,HL组和LL组分别提高了4.30%和4.03%。(2)两组的全血粘度在下高原后均比高原训练前有所提高但不显着,HL组运动员的全血粘度(高切)值显着下降,W3与D1相比降低了13.90%。(3)高原训练后两组的PV均显着下降(P<0.05),D4达到最低值,并在W3时有显着差异(P<0.05)。(4)两组在D4与Q相比均有血红蛋白(Hb)显着提高、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显着下降的变化。研究结论:本研究中,高原训练结束后血液粘滞性指标有所下降,并在下高原一周内达到最低值,此时血液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能,而HiLo可维持这种效果。高原训练后血红蛋白的升高会保持一周左右,HiLo有利于维持高原训练后血红蛋白的提升。高原训练后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有所下降,有利于血液微循环,而HiLo对MCV并没有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四届(2016)全国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学术会议——运动·体质·健康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6-10-21)
郜洋[4](2016)在《赛前期高住低训对男子优秀速滑运动员有氧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递增负荷实验对速滑运动员进行无氧域水平测试;进行血常规检测,了解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情况;检测血氧饱和度(SpO_2)及记录其变化趋势。旨在研究赛前期高住低训对男子速滑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高住低训促进RBC、Hb、Hct的增加,SpO_2有显着变化,在叁周后出现良好训练效果—无氧阈功率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6年24期)
葛晓川[5](2016)在《高原训练后模拟高住低训对Hbmass的维持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探讨3周高原训练后Hbmass的退行性变化规律,及人工低氧环境模拟高住低训对高原训练后Hbmass的维持效果和可能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北京体育大学综合格斗专项男性大学生运动员18名。所有受试者赴云南丽江(海拔2400m)进行为期3周的高原训练;高原训练后回到北京,受试者被分为常氧训练组(LL组,n=9)与高住低训组(HL组,n=9),其中LL组居住于常氧环境中,HL组居住于人工低氧环境中(模拟海拔2800m,每天居住12小时),两组受试者均在常氧环境下,由同一教练带领执行相同的训练计划,共20天。在高原训练前1周内,以及高原训练后第2、6、9、15、21天用改良CO重呼吸法测试Hbmass,并取静脉血测试血清EPO、血清铁蛋白(Fer)、血清触珠蛋白(Hpt)、血清游离血红蛋白(FHb)、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等指标;此外,Hbmass在高原训练后第12天加测一次。研究结果:高原训练后所有受试者的平均Hbmass较初始值升高6.0%(p<0.01)。LL组:Hbmass在高原训练后第2、6天显着升高(p<0.01),第9天时迅速下降至并维持在初始水平;rHbmass(Hbmass/体重)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EPO在高原训练后第2、6天显着下降(p<0.01),而后逐渐恢复至初始水平;Hpt、FHb在组内各时间点均未出现显着性差异。HL组:Hbmass在高原训练后第2、6天显着升高(p<0.05),在第9、12天小幅下降但仍高于初始值(p<0.05),之后下降至初始水平;rHbmass在高原训练后各时间点均显着高于初始水平(p<0.05),并维持在较高水平,且整体变化趋势高于LL组;EPO在高原训练后第2天显着下降(p<0.05),但在高原训练后第6天恢复并维持在初始水平,且在高原训练后第6天显着高于LL组(p<0.05);Hpt、FHb在组内、组间各时间点均未出现显着差异。研究结论:3周高原训练可显着提高Hbmass,并在高原训练后维持1周左右的时间,随后Hbmass迅速下降,回落到高原训练前水平;而在高原训练后进行模拟高住低训,能够很好地维持高原训练获得的Hbmass,这与模拟高住低训改变了高原训练后EPO持续下降的趋势,使EPO较快地回升至高原训练前水平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6-04-25)
于加倍[6](2016)在《高原训练后模拟高住低训对运动员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总结高原训练(2400m)后运动员回到平原3周期间血液流变性指标、血象指标变化规律。探讨模拟高住低训(HiLo,2800m)对运动员高原训练后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是否有利于高原训练后血液流变性改善的维持。方法:北京体育大学综合格斗运动员18名,男性,根据运动员训练水平以及实际身体情况分为高住低训组(HL)和低住低训组(LL)。本实验分为3阶段共7周时间,第1阶段前测1周;第2阶段高原训练,前往丽江(2418m)进行高原训练3周;第3阶段高原训练后HL组进行模拟高住低训3周(2800m),LL组常氧居住并与HL组进行强度、运动量相当的训练。血液样本采集时间为高原训练前(Q)、下高原第1天(D1)、下高原第4天(D4)、第一周末(D7)、第二周末(W2)、第叁周末(W3),共6个时间点,均为早晨8-9点空腹采血,并检测HCT、 WBV、Hb等血液流变学和血象指标。结果:(1)两组在下高原即刻HCT数值均显着高于高原前,HL组和LL组分别提高了4.30%和4.03%。(2)两组的全血粘度在下高原后均比高原训练前有所提高但不显着,HL组运动员的全血粘度(高切)值显着下降,W3与D1相比降低了约13.90%。(3)两组EAI和DI值在高原训练后的3周中逐渐下降,组间没有明显差异。(4)两组在D4与Q相比均有血红蛋白(Hb)显着提高、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显着下降的变化。结论:本研究中,高原训练结束后血液粘滞性指标均有所下降,并在下高原一周内达到最低值,此时血液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能,而HiLo可维持这种效果。红细胞聚集性指标和红细胞刚性指数在高原训练后低于平原基础值,红细胞变形能力提高表明高原训练后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改善至少可以维持到下高原叁周。高原训练后血红蛋白的升高会保持一周左右,HiLo有利于维持高原训练后血红蛋白的提升。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有所下降,促进血液微循环,HiLo对MCV并没有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6-04-19)
潘秀清,孙致娴[7](2015)在《高住低训对运动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住低训是一种被广泛用于提高有氧运动能力的耐力训练方法,利用机体处于高原和训练双重缺氧条件下产生的适应性变化,提高机体血液携带氧气和肌肉利用氧气的能力。在国外已被广泛研究。该文旨在分析高住低训方法在训练实践中高度和时间的选择、高住低训后作用的时效性、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生理生化机制,以便教练员和体育研究人员系统地认识高住低训,在实践中科学地安排训练。(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5年19期)
程前[8](2015)在《黄芪对高住低训大鼠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目的通过对灌服中药黄芪制剂后的高住低训大鼠相关胸腺重量、胸腺指数、脾脏重量、脾脏指数、IgA、IgM、IgG和CD3等免疫指标的测定及分析,进一步认识中药黄芪和高住低训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以期为运动员“高住低训”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辅助手段。2.研究方法选择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高住低训用药组(n=10)、高住低训组(n=10)、常氧训练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10)。利用低氧帐篷模拟2500米常压高原环境,高住低训组居住12h/d,6d/w;用药组灌服黄芪提取液,其它组灌服等量纯净水;运动组每天采用无负重游泳1h,6d/w,训练4周后的最后一天所有大鼠游泳至力竭,在恢复24h后麻醉处死取血、胸腺、脾脏。测定指标为大鼠的体重、胸腺重量、脾脏重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IgA、IgM、IgG和CD3。3.实验结果:3.1与高住低训组大鼠相比,高住低训用药组大鼠的体重、胸腺重量、脾脏重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血清中CD3的含量均有所升高(P>0.05),但不显着;而血清中IgA、 IgG和IgM的含量则非常显着性升高(P<0.01)。3.2与常氧训练组大鼠相比,高住低训组大鼠的体重、胸腺重量、脾脏重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有所下降(P>0.05),其中血清中IgA含量下降显着(P<0.05),IgG、IgM和CD3的含量非常显着性下降(P<0.01)。3.3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常氧训练组大鼠胸腺重量、脾脏重量、脾脏指数和CD3含量均有所升高(P>0.05),但不显着;而IgA和IgM的含量显着升高(P<0.05),IgG非常显着升高(P<0.01)。4.研究结论:服用中药黄芪水煮液可明显提升高住低训大鼠体内IgA、IgG、IgM含量,增强其免疫力。提示运动员在高住低训期间可适当服用中药黄芪,避免易感事件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5-04-10)
王玺,高炳宏[9](2014)在《3周高住低训对优秀赛艇运动员红细胞免疫及免疫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住低训(HiLo)对运动员红细胞免疫与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上海市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12名,每晚低氧暴露10~12小时,低氧模拟海拔高度设置为1800 m(第1天)、2000m(第2天)、2800 m(第3~23天),并于常氧环境下进行常规训练和日常活动。分别于HiLo前3天,HiLo第10天,HiLo结束当天(第23天)和HiLo结束后第7天(第31天)清晨空腹取肘静脉血测定红细胞表面补体衰变加速因子(CD55)、膜反应性溶解抑制物(CD59)和总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自然杀伤性细胞(NK)。其中CD55与CD59采用直接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测试平均荧光强度。结果:(1)3周HiLo过程中,红细胞表面CD55与CD59变化相似,先上升后下降,HiLo结束1周后明显高于训练前水平,且CD55与CD59呈高度正相关。(2)HiLo过程中,CD3%、CD4%、CD8%、CD4/CD8无明显变化,HiLo结束1周后CD3%下降4.13%,CD4/CD8下降2.4%。(3)在HiLo的不同阶段,CD55、CD59与CD3%等指标相关程度不同。结论:(1)3周HiLo结束后,运动员红细胞CD55和CD59表达增加显着,有利于红细胞抵御补体攻击,增强其免疫功能。CD59比CD55对HiLo更为敏感。(2)3周HiLo后,对红细胞CD55、CD59与机体免疫系统常用指标变化比较的结果提示,作为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的红细胞免疫对HiLo更为敏感。(本文来源于《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11期)
倪震[10](2014)在《长期高住低训对大鼠骨骼肌3-甲基组氨酸、血清皮质酮和血清尿素氮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一个持续四周的低氧耐力运动模型,探讨长期低氧运动对大鼠骨骼肌3-甲基组氨酸(3-MH)、血清皮质酮和血清尿素氮含量的影响,进而分析长期的低氧运动对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影响。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常氧安静组(NC)、常氧运动组(NE)、低氧安静组(HC)、高住低训组(HE),每组根据实验处理时间的不同再分为1天组、3天组、7天组、14天组和28天组。低氧环境为常压低氧,氧浓度为13.6%(模拟海拔3500m高度),运动组每天进行1小时跑台运动,跑台速度设定为20m/min,跑台坡度为10°,每周训练6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骨骼肌中3-甲基组氨酸含量和血清皮质酮含量,二乙酰一肟法测定血尿素含量。实验结果 (1)28天后,NE组、HC组和HE组的体重均显着低于NC组(P<0.05,P<0.01,P<0.01)。(2)14天后,NE组、HC组和HE组的腓肠肌湿重均显着低于NC组(P<0.05,P<0.01,P<0.05);28天后,HC组腓肠肌湿重较NC、NE组均显着降低(P<0.05)。(3)3天后,运动、低氧以及高住低训均导致骨骼肌中3-MH含量明显增多(P<0.05);28天后,高住低训促进骨骼肌3-MH含量增高的作用更加显着(P<0.01)。(4)1天后,运动、低氧和高住低训均能诱导血清皮质酮水平升高(P<0.05);在3天、7天、14天、28天组中,高住低训促进皮质酮的分泌作用更加显着(P<0.01)。(5)1天后,低氧和高住低训均引起血清尿素氮含量显着增加(P<0.01);在随后的3天、7天、14天、28天组中,HE组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显着高于NC组(P<0.01)。研究结论本研究发现,高住低训可抑制大鼠体重、骨骼肌湿重的增加,引起骨骼肌内3-甲基组氨酸含量明显增加,同时诱导大鼠血清皮质酮水平显着升高、血尿素水平升高。表明高住低训导致机体的骨骼肌重量丢失与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有关。(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07-21)
高住低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水平与国际一流速度滑冰运动员水平相比整体差距较大,主要表现为速度和速度耐力较差、有氧基础低。为解决这一关键技术问题国外选手大多赛前会进行高原训练,但是我国由于地理因素的限制,我国至今没有海拔2300米以上的场馆,为解决这一难题吉林体育学院重点实验室建造了自己的低氧实验室,人工模拟2800米的海拔,并在第十叁届冬运赛前应用到白山市速滑代表队两名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中。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高住低练训练方法,运动员晚上九点入驻到第二天早上七点出舱,连续入驻四周;对刘子平、岳圆两名运动员高住低训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发现:1、实验前后刘子平、岳圆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值升高,说明运动员对氧气的运输和利用能力提升;晨脉下降,说明运动员的心脏得到强化;睾酮、血尿素和肌酸激酶的值在合理范围内,说明教练员的训练安排合理;综合说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良好。2、实验前后刘子平、岳圆的无氧阈功率、30秒无氧功的峰值和平均值提高,无氧阈心率下降,说明高住低训对运动员有氧、无氧代谢能力有促进作用。3、通过对两名优秀青少年男子速度滑冰运动员赛前高住低训的训练,了解到速度滑冰运动员在赛前高住低训期间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这为以后白山市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住低训论文参考文献
[1].张彬.现代400m运动员开展高住低训低氧训练与高原训练的实验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
[2].郜洋.对白山市速滑运动员赛前高住低训期间生理生化负荷指标变化分析[D].吉林体育学院.2017
[3].于加倍,胡扬,晏冰,衣龙燕.高原训练后模拟高住低训对运动员血液流变性的影响[C].第四届(2016)全国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学术会议——运动·体质·健康论文摘要汇编.2016
[4].郜洋.赛前期高住低训对男子优秀速滑运动员有氧能力研究[J].中华少年.2016
[5].葛晓川.高原训练后模拟高住低训对Hbmass的维持效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6].于加倍.高原训练后模拟高住低训对运动员血液流变性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6
[7].潘秀清,孙致娴.高住低训对运动影响的研究进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5
[8].程前.黄芪对高住低训大鼠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
[9].王玺,高炳宏.3周高住低训对优秀赛艇运动员红细胞免疫及免疫系统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
[10].倪震.长期高住低训对大鼠骨骼肌3-甲基组氨酸、血清皮质酮和血清尿素氮含量的影响[C].第七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