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本体模型论文-梁晶亮,黄军胜,白树军,王鹏,李睿

感知本体模型论文-梁晶亮,黄军胜,白树军,王鹏,李睿

导读:本文包含了感知本体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会商电力数据网络,安全威胁,数据可视化,本体理论

感知本体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梁晶亮,黄军胜,白树军,王鹏,李睿[1](2018)在《融合本体理论的电网动态威胁数据模型与可视感知》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安全威胁可视化,深度融合网络状态和攻击形式,将网络中安全态势感知与可视化技术结合,实现全域网络可信状态下受到威胁的可视化表征.电力数据网络威胁可视化技术仍存在传统数据模型的表征能力受限以及状态特征冗余和离散导致表达可用程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融合本体理论与态势演变的电网动态威胁网格化可视感知,通过设计实体化的叁阶段统一攻击威胁行为模型,有效解决了电力数据网络安全特征表征模糊问题.设计基于本体特征的深度内容检测方法,形成电网安全数据的紧密关系特征集,从而降低了状态特征的冗余程度,精细化处理后的网络威胁数据将通过态势阶梯,实现攻击行为的图形表征平滑渐变.通过贵州省遵义市供电局电网威胁可视化实验,验证本文方法提升网络安全威胁监测错误4%.(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应用》期刊2018年08期)

李胜,王叶茂[2](2015)在《一种基于本体和位置感知的图书馆书籍推荐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改善图书馆的推荐服务,帮助用户选择感兴趣的书籍资源。【方法】结合Wi-Fi室内定位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本体和具有位置感知的图书馆书籍推荐模型。通过构建书籍分类本体,结合用户偏好和区域组偏好,在考虑推荐处理触发机制问题下进行推荐。【结果】与现有综合本体和协同过滤方法相比,提出的模型在推荐精度和相关度上分别提高13.56%和21.79%,相比单纯基于内容过滤的方法,推荐结果的集合多样性提高48.03%。【局限】未讨论推荐模型中个人书籍偏好和区域组偏好的权重。【结论】本研究有利于改善图书馆的推荐服务,提供位置相关的个性化书籍推荐。(本文来源于《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王兴超,赵艳芳,安红萍,徐永跃,王思郡[3](2013)在《物联网前端感知设备本体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物联网的复杂性和异构性使得网络之间很难互联在一起,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重用.基于语义和本体技术,提出了一个物联网前端感知设备本体描述模型,采用本体描述物联网前端感知设备及其能力,构建了物联网前端感知设备本体描述总体框架,定义了物联网前端感知设备本体的主要类层次结构,描述了相关概念及其关系,并重点描述了本体中与感知设备最直接相关的模块及其关系.以智能交通为应用实例,构建了交通物联网前端感知设备本体.旨在通过建立物联网前端感知设备本体,为感知数据提供语义,以解决物联网前端感知设备的自动发现和交互等问题.(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S2期)

李慧芳,张平,黄鸿,胡耀光[4](2013)在《基于可信度本体模型及不确定性推理的情境感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增强本体对不确定性知识的表示与推理支持,将可信度方法与本体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度的本体建模与不确定性推理方法,根据证据源的可靠性修正知识的可信度值,并通过改进结论不确定性合成方法,使推理结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家庭远程健康监护系统的应用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是可行、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王传安,吴长勤,赵海燕[5](2012)在《情景感知的本体网络化学习系统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网络化学习系统中学习者被动学习的问题,构建了基于情景感知的本体网络化学习系统,该系统可根据情景信息合理调度学习服务资源及时反馈给学习者.首先由情景获取模块实时采集情景信息,并构造情景信息模型;然后情景推理模块对情景信息进行推理和分析,构造出关于学习合理性、学习效果等推理规则;最后学习资源的调度模块根据采集值及相应推理规则调用合理的学习资源及时提供给学习者.实例证明,所提出的情景感知的本体网络化学习系统是有效而可行的,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贾保先,谢圣献[6](2012)在《基于本体和上下文感知的主动式计算机犯罪取证模型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事后被动的取证已经无法满足计算机犯罪取证的要求,文章针对计算机取证模型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融合了蜜罐、入侵检测、上下文感知信息、Ontology等技术,有效地进行事前主动获取取证数据。文章提出了基于Ontology和上下文感知的动态取证模型,应用实例表明模型提高了对攻击源定位的追踪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本文来源于《信息网络安全》期刊2012年01期)

蔡永娟,沈春山,吴仲城,申飞[7](2010)在《机器人感知系统本体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器人感知系统对开放性和互操作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统一的设计模型是接口定义和标准制定的基础。利用本体理论方法构建感知系统各模块本体,在此基础上建立传感器节点的UML关系图。将该模型应用到机器人足部感知系统中,显示了其在机器人感知系统可重用等方面的作用。该模型能够降低机器人开发成本,为建立具有广泛互操作性的机器人系统打好基础。(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0年05期)

感知本体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改善图书馆的推荐服务,帮助用户选择感兴趣的书籍资源。【方法】结合Wi-Fi室内定位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本体和具有位置感知的图书馆书籍推荐模型。通过构建书籍分类本体,结合用户偏好和区域组偏好,在考虑推荐处理触发机制问题下进行推荐。【结果】与现有综合本体和协同过滤方法相比,提出的模型在推荐精度和相关度上分别提高13.56%和21.79%,相比单纯基于内容过滤的方法,推荐结果的集合多样性提高48.03%。【局限】未讨论推荐模型中个人书籍偏好和区域组偏好的权重。【结论】本研究有利于改善图书馆的推荐服务,提供位置相关的个性化书籍推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感知本体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梁晶亮,黄军胜,白树军,王鹏,李睿.融合本体理论的电网动态威胁数据模型与可视感知[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8

[2].李胜,王叶茂.一种基于本体和位置感知的图书馆书籍推荐模型[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5

[3].王兴超,赵艳芳,安红萍,徐永跃,王思郡.物联网前端感知设备本体模型构建[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4].李慧芳,张平,黄鸿,胡耀光.基于可信度本体模型及不确定性推理的情境感知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

[5].王传安,吴长勤,赵海燕.情景感知的本体网络化学习系统模型研究[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2

[6].贾保先,谢圣献.基于本体和上下文感知的主动式计算机犯罪取证模型设计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

[7].蔡永娟,沈春山,吴仲城,申飞.机器人感知系统本体模型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0

标签:;  ;  ;  ;  

感知本体模型论文-梁晶亮,黄军胜,白树军,王鹏,李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