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信源论文-任立影

新闻信源论文-任立影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闻信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媒体,信源,管理

新闻信源论文文献综述

任立影[1](2019)在《如何做好全媒体新闻中心的信源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全媒体新闻中心建设如火如荼。新闻信源的收集渠道、管理形式也发生着巨大变化。融媒时代,我们该怎么充分汇聚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源、全面掌握有价值的各类新闻线索、深入挖掘各类信源的新闻价值?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阐述。(本文来源于《摇篮》期刊2019年07期)

肖婷婷[2](2019)在《新闻信源保护在媒介伦理中的困境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保护新闻信源是世界新闻传播业同行心中不言而喻的重要媒介伦理准则,因为新闻信源是新闻的血液,承担着一则新闻是否得以形成的重要责任。但新闻从业者保护新闻信源失范,也会成为虚假新闻、恶意诽谤"滋养的温床"。不仅会影响单个媒体公信力,长此以往,整个媒体行业都将陷入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的泥潭中,影响了整个媒介的生态环境。(本文来源于《《人文与科技》(第二辑)》期刊2019-02-01)

李丰华[3](2018)在《匿名信源与维护新闻真实的冲突与平衡——基于对FAIR网站一篇媒介批评文章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新闻业的"暗物质"——对<纽约时报>2015年匿名信源报道的揭露》的文章入手,尝试探讨在新闻报道中,使用隐匿信源与保护新闻真实之间的冲突与平衡。(本文来源于《新闻前哨》期刊2018年08期)

刘畅[4](2018)在《网络时代如何把关新闻信源》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形式多样、信息来源广,使用网络信源成为传统媒体的常态,但能否妥善把关处理纷繁复杂的网络新闻信源,将是新闻质量和确保真实性的关键一环。本文提出了一些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期刊2018年07期)

杨穆,张环[5](2018)在《微博新闻信源可信度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博用户的日渐增多,利用微博平台进行传播的新闻数量迅速增加。相对于管理相对严格的电视等媒介而言,微博平台的新闻传播自由程度更高,这也导致其在高速传播信息的同时,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问题,需要被正确认识与解决。本文以微博新闻传播的发展与问题为研究对象,明确微博新闻传播中信源可信度不高的问题;从微博新闻传播者、受众与监管等层面分析微博信源可信度问题的形成原因;针对制约微博新闻传播正面发展的问题制订解决方案,希望可以更好地借助微博的便动推进新闻传播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07期)

龚彦方,黄志远[6](2017)在《“合伙人”的外套:从环境报道与专业信源的关系反思新闻专业主义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内容分析和深度访谈探讨环境新闻与专业信源之间的关系模式。研究发现二者建立了类似"合伙人"的合作关系,这既帮助新闻报道获得新闻专业性和公共性的成果,但也伴随着参与者主体性的认知分歧。分歧表面来自"新闻把关人"和"科学把关人"两种主体权力的较量,实际是新闻专业的"主体性旁落",使得"合伙人"的关系停留在表层而不能深入并持续存在。进一步探讨根本原因则可能是新闻活动作为社会实践本原特征的"自反性"对新闻专业主义产生了质疑并发出了挑战。(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张雅娟[7](2017)在《规范新闻信源的采用——《刺死辱母者》信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3月23日,《南方周末》发表调查性报道《刺死辱母者》引发热议。该文因其揭露社会问题而引发社会关注,其写作手法也引起了关注和讨论。本文参照国内外新闻职业规范,分析该报道的信源,重申信源的规范使用是新闻真实之本。(本文来源于《新闻知识》期刊2017年05期)

王祈[8](2017)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的职业伦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媒体高速发展、媒体融合加快的趋势下,电视的工作范式较之传统亦有了转变。一方面,信息传递高速运转、拓宽了信源的渠道;另一方面,也为职业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本研究聚焦电视对新媒体新闻信源的采用,探讨和研究电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职业伦理现状和伦理抉择。研究以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的实务和运行案例为对象,综合运用了内容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对其新闻栏目《东方大头条》2016年5月28日至2016年9月30日时间段内,采用新媒体新闻信源的电视新闻进行梳理,并对融媒体中心的16位电视新闻工作者进行了深度访谈。研究发现,新媒体新闻信源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其产生伦理争议的焦点在于信源线索多方查证的困难以及隐私权的保护。电视在特定情况下,会对取自新媒体的争议性信源予以策略性地合理化。这些策略性方法、路径和仪式可能影响在新闻场域中的惯习,因此,改善、调整媒体组织内的既定规则,建立相关的职业伦理原则和守则,以及相应政策与法规,将可有效地引导与约束新闻从业者的伦理抉择。(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1)

肖婷婷[9](2017)在《新闻信源保护的法律和职业道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闻媒体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新闻机构传统的采编模式已无法应付受众需求,新闻从业者开始发展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职业的新闻线人,培养他们的媒介专业素养使其成为自己的新闻信源。可是一些新闻报道是信源主体基于信任关系提供给的秘密信息,若随意透露信源主体的信息,不仅会破坏与信源的良好合作关系,更可能使对方人身安全受到侵害;不但是影响了新闻界重要的血液——新闻信源获取,更是违背了新闻职业伦理的规范。所以,保护新闻信源不仅是职业道德要求,更是体现了新闻自由的有效实现和舆论监督的有力运行。当新闻界自由行使权力保护信源时影响其他方面的利益——司法。当报道涉诉,新闻从业者作为案件知情者是必须履行作证的义务的,不享有拒绝作证的特权。这时,新闻从业者必须选择新闻自由还是维护司法。本研究以新闻学主要理论视角,融合法学和伦理学理论,探讨了司法公正和职业道德规范两个层面下新闻信源保护的问题:第一,保护新闻信源是大部分都认可且遵循的职业道德,但在法庭要求新闻从业者出庭时依旧拒不透露势必会影响司法审判。但司法要求每个知情者都有作证义务也是法律讲求公正平等的外化。保护新闻信源与司法公之间会产生怎样的冲突?第二,保护新闻信源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第叁,中外新闻信源保护有哪些区别?域外经验对中国有哪些启示?第一部分,简要概述论文研究的缘起及意义,结合法学界和新闻学界现有观点,对新闻信源保护概念和研究现状做综述。提出研究问题,确定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整合,厘清新闻信源保护的概念和意义。新闻信源保护常表述为“新闻媒体及其工作人员拒证权”,指相关信源主体向媒体提供了可用于公开报道的信息,但公开其身份信息势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媒体为其提供保护措施。媒体此番做法不仅是维护与信源良好信任关系,更是保障知情权,以实现公众的言论自由权利。第叁部分,概述域外新闻信源保护的现状,以普通法系、大陆法系和国际组织叁种不同法律规则分析法学界对信源保护的观点。由分析得出,尽管国外新闻自由程度高,但当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相冲突时,选择的只能是牺牲一部分新闻自由的利益,以求得社会的公正平等。第四部分,结合我国的法律规则和职业道德规范,概述中国新闻信源保护现状。通过分析得出,我国都认可且遵循的保护新闻信源的职业道德,但我国的司法界对“新闻媒体及其工作人员拒证权”都是持谨慎态度,法官们并不认为是一种特殊职业可以享有拒证特权,而且坚信司法公正产生的公共利益是远比新闻自由的公共利益重要。因此,当新闻报道涉诉,媒体以保护信源为由拒绝履行作证义务的结果常常是败诉。第五部分,通过我国法律规则对新闻信源保护实操中的影响,分析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的关系。保护信源是维护媒体与信源主体之间信任关系的核心,也是新闻自由的体现,因此常常会因拒绝作证而被处罚,但若享有拒证特权无疑是破坏了司法的公正平等原则,将使法律规则陷入混乱,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第六部分,通过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规则分析新闻信源保护对新闻真实性原则和舆论监督原则的影响。失范的保护新闻信源行为成为虚假新闻、恶意诽谤“滋养的温床”。不仅影响媒体公信力,长此以往整个新闻媒体都将陷入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的泥潭中,影响了整个新闻行业的生态环境,也违背保护新闻信源的初衷。第七部分,随着相关案件增多,实践和研究的深入,司法界也开始思考新闻自由的重要公共价值地位,新闻从业者们也逐渐端正了保护新闻信源态度。从法律规则和职业道德两方面为中国今后合理保护新闻信源提出操作层面的建议。首先,新闻信源保护应该妥善平衡司法公正和新闻自由;其次增强司法意识,防范信源保护的滥用;最后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从业者们要强化责任意识,避免伦理和法律冲突的尴尬。(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7-03-09)

赖彦[10](2016)在《英汉新闻引语的信源结构特征及其语用差异——基于报纸语料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引语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投射言语、思想或事实的信源结构体现了新闻信息的价值表征。基于报纸语料的调查分析,探讨新闻引语的信源结构特征以及英汉不同语言和不同语域的信源语用差异,以期对新闻写作和新闻编译的引语使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传媒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新闻信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保护新闻信源是世界新闻传播业同行心中不言而喻的重要媒介伦理准则,因为新闻信源是新闻的血液,承担着一则新闻是否得以形成的重要责任。但新闻从业者保护新闻信源失范,也会成为虚假新闻、恶意诽谤"滋养的温床"。不仅会影响单个媒体公信力,长此以往,整个媒体行业都将陷入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的泥潭中,影响了整个媒介的生态环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闻信源论文参考文献

[1].任立影.如何做好全媒体新闻中心的信源管理[J].摇篮.2019

[2].肖婷婷.新闻信源保护在媒介伦理中的困境与对策[C].《人文与科技》(第二辑).2019

[3].李丰华.匿名信源与维护新闻真实的冲突与平衡——基于对FAIR网站一篇媒介批评文章的分析[J].新闻前哨.2018

[4].刘畅.网络时代如何把关新闻信源[J].中国.2018

[5].杨穆,张环.微博新闻信源可信度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

[6].龚彦方,黄志远.“合伙人”的外套:从环境报道与专业信源的关系反思新闻专业主义实践[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

[7].张雅娟.规范新闻信源的采用——《刺死辱母者》信源分析[J].新闻知识.2017

[8].王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的职业伦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

[9].肖婷婷.新闻信源保护的法律和职业道德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7

[10].赖彦.英汉新闻引语的信源结构特征及其语用差异——基于报纸语料的调查分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

标签:;  ;  ;  

新闻信源论文-任立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