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功率论文_于恒力,张林让,刘洁怡,李强,赵珊珊

导读:本文包含了干扰功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干扰,功率,公网,分配,通信,物理层,中波。

干扰功率论文文献综述

于恒力,张林让,刘洁怡,李强,赵珊珊[1](2019)在《一种对抗欺骗式干扰的组网雷达功率分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组网雷达发射站等功率发射信号导致抗欺骗式干扰方法不能获得最高鉴别概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对抗欺骗式干扰的组网雷达功率分配方法。首先,在现有组网雷达的参数估计模型中增加了发射站的功率信息,推导了对欺骗距离参数估计的克拉美洛下界(CRLB),计算得到鉴别器中欺骗式假目标的鉴别概率;然后,以最大化假目标鉴别概率为目标,设计功率分配模型,完成欺骗式干扰下组网雷达功率分配方法的设计。仿真实验表明,相比于现有文献中功率平均分配的算法,所提出的功率分配方法可保证将更多的功率资源分配到目标空间角度差异大及回波信号路径损失较低的发射站,有效提高组网雷达系统对假目标的鉴别概率,尤其在系统资源有限的约束下,鉴别概率提高了10%以上。(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郭文博,宋长庆,文荣,赵宏志,唐友喜[2](2019)在《不完美时间同步下物理层安全协同干扰功率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理层安全中,考虑不完美时间同步,提出了一种使通信系统保密容量最大化的协同干扰功率分配方法。通过分析授权接收机处由不完美时间同步引入的残余干扰功率,给出了最优功率分配方法,并讨论了最优干扰功率与相对信道质量之间的关系。理论和仿真分析表明,当同步误差较小时,需要消耗额外功率来达到预设的保密容量,且干扰功率随误差增大而增大;随着误差进一步增大,系统保密容量渐渐无法达到预设目标,甚至可能降至0。(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锐[3](2019)在《浅谈微功率设备对公网通信的干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受到外部干扰的现象时有发生,3G、4G通信受到低功率设备干扰的问题尤为突出。这些干扰公网通信的微功率设备功耗小、频段多,且带宽常常小于或等于信道带宽,很难识别。有些设备的信号频谱甚至与移动通信频谱图类似,排查难度极大。本文从实际案例出发,分享了日常工作中查找干扰公网通信的微功率设备的方法和经验。(本文来源于《中国无线电》期刊2019年08期)

周涛,杜丹[4](2019)在《高功率干扰设备电磁辐射危害性及防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辐射危害人体健康,如不采取必要防护措施,长期接触会造成不可恢复的严重伤害。强功率干扰是电磁作战的必要手段,接触干扰设备的作战人员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电磁辐射影响。针对电磁辐射的危害,对人体受害机理、典型防护措施和安全限界标准进行了简要介绍,在分析电磁波辐射场传播特性的基础上,对L频段高功率有源相控阵干扰设备的电磁辐射场强进行计算,明确了安全工作条件,提出了具体的安全防护措施。(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彭大芹,徐林[5](2019)在《基于物理层安全的D2D协作干扰功率分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网络中存在窃听节点威胁到合法基站用户位于物理层面信息安全的问题,为改善用户的安全传输性能,通过对网络中的D2D通信链路进行合理的功率分配并复用基站用户所占用的信道来引入干扰源对窃听节点进行干扰以实现基站用户安全通信的目的。引入Stackelberg博弈描述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基站用户与D2D通信对之间的竞争关系;从绿色通信的角度出发,将安全能量效率设计为二者的效用函数并建立Stackelberg博弈模型,通过均衡分析得到均衡点处的最优功率分配策略;基于Stackelberg博弈设计一种迭代的功率分配算法以得到均衡状态下的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功率分配算法能够提高系统中各节点的安全能量效率,保证基站用户私密信息的安全传输。(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9年05期)

贺宇,郑浩月,王哲,宋滔,程慧斌[6](2019)在《基于半实物环境的高功率微波信号干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半实物环境的,分析高功率微波通过线缆辐射耦合对基带通信设备工作信号产生干扰的方法。采用电流注入耦合试验代替高功率微波辐照试验的方式,将干扰信号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等效分析了高功率微波对基带通信设备的信号干扰效应。通过将线缆上的试验监测电压信号与仿真监测电压信号进行比对,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在试验场地、辐射源、以及经费等条件无法达到要求的情况下,能较好地满足对高功率微波信号干扰分析的需要。(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梁彦军[7](2019)在《面向D2D用户的NOMA系统功率分配及干扰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正处于一个互联网与物联网同步高速发展的一个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下一代通信网络除了要满足超高速的传输需求外,还需要应对来自于联网设备的大规模普及以及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用户不断增加的网络需求对现有的通信网络提出的更多挑战。为了应对现有以及将来网络通信中有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本文中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解决方案。首先是如何对现有的基站进行减负,即通过其他通信途径来减少通信基站所承担的无线通信负担,目前研究并且在应用上较为广泛的包括femtocell和D2D通信等。然后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提高现有的蜂窝通信系统频谱利用效率,增大现有的通信网络容量,研究重点着眼于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最后是在现有的通信环境下如何做到最大化的避免用户间干扰,提升通信系统用户隐私安全性保证,在本文中的研究重点将在于搭建通信系统模型过程中建立高效的资源分配策略,及对用户功率控制方案的详细分析研究。在本文我的工作核心也是基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中,我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对D2D通信网络以及NOMA通信技术进行了展开研究,重点集中于研究如何采用NOMA技术来完成通信的网络系统模型的搭建,NOMA通信中用户配对方式对通信系统性能方面的影响,以及在不同的配对方式下NOMA系统采用的算法研究。然后,搭建D2D通信系统融合到蜂窝通信网络中的系统模型,对该模型进行相应的问题规划,主要集中于在该模型下提高系统吞吐量并抑制系统中用户之间的干扰,其中几种表现较好并应用广泛的资源分配算法,如博弈算法,最佳算法。应用这些算法进行系统的仿真,得到系统性能参数,并针对表现较好的最佳算法进一步的改进,提出一种新的双边剔除算法。最后,在研究上述两项技术后,我们设计一种可以容纳NOMA技术模型的D2D通信方案,即面向于D2D用户的NOMA通信技术策略,建立D2D与NOMA相融合的系统通信模型,在该模型中提出了用户簇的概念以针对NOMA技术中相对应的概念,尝试利用在第叁章中提出的改进后的双边剔除算法进行仿真,最后经过Matlab仿真后得出的数据也显示该算法在降低算法复杂度的同时,极大的增加了在相同条件下允许接入该通信系统中的D2D用户簇数量,并且系统性能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江[8](2019)在《探讨新闻广播小功率中波发射机相邻干扰频率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我地某部门(下述简称"我部")的小功率中波发射机(发射频率为1026kHz),导致的1kW中波发射机发射频率超越上限(频率为1143kHz),无法正常启动的问题,工作人员进行了有效分析验证,最终在1143kHz设备之上设置陷波电路,成功解除了小功率中波发射机存在的相邻干扰频率抑制问题,有效降低了1143kHz发射机存在的反射功率超限问题,有效保证了其发射功率小于10W。(本文来源于《记者观察》期刊2019年11期)

曹勇,杨飞,李春晖,王一娉,彭富明[9](2019)在《不同耦合系数下的交错并联电流连续模式Boost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传导电磁干扰》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采用耦合电感的交错并联Boost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工作于电感电流连续模式时,耦合系数的变化对传导电磁干扰(EMI)的影响。将变换器中两开关管的漏源极电压作为传导干扰噪声源,分析变换器的共模噪声和差模噪声的传输路径,并且推导出噪声传输路径的等效电路。讨论传导噪声源在工频周期里不同谐波频率点的幅值变化,给出噪声源随频率变化的趋势,继而得到变换器在不同耦合系数下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的频谱图。在确定的耦合电感磁心的情况下,设计滤波器时,为了使功率密度最大化,推导出变换器的临界耦合系数。最后通过实际测试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玲,路建华[10](2019)在《如何有效防范由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引起的干扰》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作为物联网时代不可或缺的终端设备不断大量涌现,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公用事业、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众多领域,为工农业生产、公用事业保障和百姓的物资文化生活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但同时,又不可避免的对正常无线电业务产生有害干扰,本文通过对各种干扰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一些防范措施。(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9年04期)

干扰功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物理层安全中,考虑不完美时间同步,提出了一种使通信系统保密容量最大化的协同干扰功率分配方法。通过分析授权接收机处由不完美时间同步引入的残余干扰功率,给出了最优功率分配方法,并讨论了最优干扰功率与相对信道质量之间的关系。理论和仿真分析表明,当同步误差较小时,需要消耗额外功率来达到预设的保密容量,且干扰功率随误差增大而增大;随着误差进一步增大,系统保密容量渐渐无法达到预设目标,甚至可能降至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干扰功率论文参考文献

[1].于恒力,张林让,刘洁怡,李强,赵珊珊.一种对抗欺骗式干扰的组网雷达功率分配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9

[2].郭文博,宋长庆,文荣,赵宏志,唐友喜.不完美时间同步下物理层安全协同干扰功率分配[J].通信学报.2019

[3].王锐.浅谈微功率设备对公网通信的干扰[J].中国无线电.2019

[4].周涛,杜丹.高功率干扰设备电磁辐射危害性及防护分析[J].无线电工程.2019

[5].彭大芹,徐林.基于物理层安全的D2D协作干扰功率分配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9

[6].贺宇,郑浩月,王哲,宋滔,程慧斌.基于半实物环境的高功率微波信号干扰分析[J].通信技术.2019

[7].梁彦军.面向D2D用户的NOMA系统功率分配及干扰管理研究[D].海南大学.2019

[8].李江.探讨新闻广播小功率中波发射机相邻干扰频率抑制[J].记者观察.2019

[9].曹勇,杨飞,李春晖,王一娉,彭富明.不同耦合系数下的交错并联电流连续模式Boost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传导电磁干扰[J].电工技术学报.2019

[10].王玲,路建华.如何有效防范由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引起的干扰[J].数字通信世界.2019

论文知识图

币畜向m680070007200无线电能传输链路电路拓扑结构(右)中,节点1在向2发送数据模拟电台的干扰预测SINAD预测模型框图干扰信号功率是30dB时的波束图噪声干扰的频域化效果图

标签:;  ;  ;  ;  ;  ;  ;  

干扰功率论文_于恒力,张林让,刘洁怡,李强,赵珊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