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的课改衔接

刍议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的课改衔接

[摘要]为了适应现代化发展,政府对于教育越发重视,不断加大对教育行业的投资。在这个基础之上,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进行了课程改革。本文将从当前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课程衔接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在课改衔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而为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的课改衔接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程中学政治课程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近些年以来,随着政府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我国的教育行业在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取得了一个本质上的突破。科技的现代化,并且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以及学习中,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在某些程度上,需要政府对信息的传递途径进行有效监控,避免因为多种不良信息的传递,而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因而,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就具有了前瞻性。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将使得青少年在社会主义的熏陶下,思想道德得以健康持续地发展。所以,在以上多种条件的共同作用之下,我国进行了基础教育的第二次课程改革。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的课程改革被提到了教育改革的议程上来。那么,政府在教育改革的过程当中,为什么要进行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的课改衔接呢

一、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的课改衔接的意义

我国进行现代化的教育改革,并且对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课进行了课改衔接,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加强青少年思想意识建设,为努力培养青少年能够成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潮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素质、有文化的“四有”青年。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的课改衔接,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同时还对青少年进行各方各面的思想文化建设,进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青少年自主动手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加强青少年思想文化建设的目的。相对于中学政治课程教育,主要还是以传统授课方式为主。因而学生对政治课程很容易产生厌倦感;而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的课改衔接,主要是研究如何解决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政治课内容重复问题以及改革教学方法,利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来进行高校思政课程的教育工作。所以,进行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对于当前我国进行的基础教育的第二轮课程改革,从本质上来讲,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在当前社会时代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因而,课程改革在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过程当中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当前所进行的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的改革过程当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呢?其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

从目前来讲,在教师进行高校思政课程亦或者中学政治课程教授工作的时候,往往会存在诸如学生对思政课程产生厌倦感、教授的政治知识经常重复、课堂活跃性比较差、以及成绩考核模式比较单一等等各种情况,并且在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之下,偶尔还会出现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甚至直接逃课的现象。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得教师难以很好地进行思政课程的教育工作、学生难以掌握原本课程教授的知识。因而,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高校思政课程与高中政治课程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进行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的改革,主要是依据知识的统一性以及连贯性的原则,在进行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对青少年初中、高中、以及大学所学的知识点在科学的理论框架内进行知识的整合。并且依据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以及领悟力的高低进行知识的调整与整合,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政治知识的重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学习的厌倦心理,从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以及记忆,达到加强青少年思想建设的目的。

从通常情况下来讲,对于学生对思政课程产生厌倦感、课堂活跃性比较差、以及成绩考核模式比较单一等现象,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思政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就以复旦大学为例,教师在进行思政课程的成绩考核过程当中增加了实践环节。这种将社会实践列入思政成绩考核当中来,使得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当中,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与激情。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将政治理论知识还原为真实的历史过程,继而结合当前社会的现状引导学生自主去接触历史,从而主动接受思政知识。

从另一个方面上来讲,对于当前部分高校大学生存在着理想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意识淡薄等多种问题。因而在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的改革与衔接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合理地、有效地通过访谈、对话等各种形式来引导思想上比较困惑的学生走出当前的困境。同时,在教授思政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观察世界、观察当代中国的基本立场,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来分析、解决问题。这也是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重要途径。

所以,进行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的课程改革与衔接,并且推动、解决高中以及高校思政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思想政治理论体系的有效构建、以及对青少年教育向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方各面进行全面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高校思政课程育中学政治课程的课程改革与衔接存在着很大的必要性。

三、在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改革中普及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在当前所进行的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将是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改革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在唤醒教师的教学热情的同时,使得教师在高效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并且在生成知识的过程当中逐步形成态度以及构建正确的价值观,继而在最大程度上释放出学生的内在潜力,从而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塑造、更好地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那么,在思政课程改革过程当中,如何普及学生的道德教育呢?

一般情况下,所谓道德教育,指的是教师对学生个人思想道德的建设工作,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学生自己的想法、了解学生在成长生活的过程当中思想上的转变。并且针对思想道德比较差的学生,通过与之交流、进行换位思考,来引导学生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进而达到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目的。

不同的学生其思想道德往往存在着各种差异。而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归根结底就是要引导学生往正途发展,引导学生为社会文明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所以,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普及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并且在这样一种思想道德建设的氛围之下,使得学生充分了解贡献与奉献的意义,进而在社会实践中以良好地素质展现现代化思政教育的成果。所以,在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的改革过程当中,普及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四、如何有效提高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改革的效果

(一)首先,在思政课程教育过程中,往往由于班额过大、师资力量有限、教学资源短缺、学生思想上的局限性等各种原因使得思政课程无法有效开展互动式教学模式。因而,可以在提高学校配备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各专业教师之间的合作。并且通过对学生进行人员分组来探究问题,可以有效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二)知识来源于生活,因而针对传统思政课程“板书-解释”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先熟悉所要讲解的课本内容。同时在思政课程上,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出发,通过谈话、交流等各种比较自然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等各种角度自主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只有在这种平等并且毫无拘束的环境中,才能够最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三)思政课程改革的其中一个主体便是教师。因而,在思政课程改革过程当中,必须要创新教师的教学观念。那么,如何创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呢?其重点便是要调动起教师讲课的激情。从简单意义上来讲,往往教师讲课就是一个说理的过程。在说理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提出自己的观点,用道理与感情来感动学生、来煽动学生课堂的情绪,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信心,从而达到贯彻思政知识教育的效果。

(四)通过课堂与课外教学的有效结合,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这对于在发展中进行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思政课程而言,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可以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逐步转化。而且,通过在课改后的思政课程教学中运用“自主型”、“参与型”、“互动型”等多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的提高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五)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思维意识比较活跃的情况,可以在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中对传统的教材进行改革。以往的教材一般比较注重理论,因而学生在学习或者阅读的过程当中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并且难以接受过多政治理论知识的灌输。所以教材的改革要尽量增加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案例,以带动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积极性。

(六)改革教学评价模式,并且使教学评价模式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亦能够合理、有效地带动学生参与到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当中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思政教育是双向的,即教师与学生共同教育、共同学习。因此需要有一个合理的途径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效果。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带动学生自主、客观地参与到教学评价活动当中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还增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进而为学生学习思政知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五、小结:

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要求我国在进行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的课程改革时,需要明确教学的主体,并且要积极运用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达到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的课程改革的本质需求与目的。

注:

[1]杜环欢.试论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63-165,

[2]张东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衔接对策[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2)..

[3]邹绍清,刘维.高校政治教育应对中学政治课程改革的对策[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教育-理论研究,2006,22(5):117-120.

[4]张敏,刘艳群.独立学院视域下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为例[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2,(5):56-58.

[5]郭守康,张涛.高校隐性体育课程中的德育教育[J].运动,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探索,2012,(49):98-100.

[6]蒋成凤,李德.理性互动与渗透-浅析情感在民办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应用[J].湖北社会科学,2010,(9):170-172。

[7]高兴武.论互动式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6):44-48.

[8]张玲.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德育的实效性[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3):89-91.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编:150025

标签:;  ;  ;  

刍议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程的课改衔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