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与遏制论文_郝月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接触与遏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战略,美国,中美关系,关系,政策,克林顿,实力。

接触与遏制论文文献综述

郝月峰[1](2018)在《由“遏制+接触”到“遏制+竞争”——从特朗普贸易战看美国对华战略转变的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遏制+接触"战略是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美国对华战略的主基调。美国认为当前中国的发展趋势离美国的预期渐行渐远。特朗普上台后,尤其是《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等叁个文件的发布,越来越显示出美国开始逐步放弃"遏制+接触"战略,向"遏制+竞争"转变。今年对华发动的贸易战,就是美国对华战略调整、演进过程中的最新尝试。尽管这次贸易战中带有明显的"特朗普交易"特色,但突显了特朗普团队对华战略调整的叁大内在逻辑,即政治逻辑,贸易战成为美国对华战略转变背景下政治精英的首选战略手段;经济逻辑,贸易战是美国对华战略转变背景下经济结构重构的现实战略考量;金融逻辑,贸易战是美国对华战略转变背景下修复金融殖民体系的重要战略筹码。可以预料,特朗普执政期间,尽管中美合作还有很大空间,但以"美国再次伟大"为目标的大国战略博弈会更加突出,类似贸易战的情况会更多。(本文来源于《云梦学刊》期刊2018年04期)

章节[2](2015)在《美国“两手策略”制衡中国》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美能否顺利建成新型大国关系?如果只看一些美国学者的论述,大概很乐观。但另一方面,美国军方又计划向中国周边大规模部署军力,威慑中国。分析人士指出,这是美国在遏制中国问题上“两手策略,双管齐下”的表现,也是美国对华“接触加遏制”政策的一部分。还有美国学者认(本文来源于《中国国防报》期刊2015-03-17)

孙现朴[3](2013)在《从“接触加遏制”到“遏制加接触”——读《霸权的角逐:中国、美国及亚洲控制权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美关系正在成为世界上最重要、最具挑战的双边关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相对增长和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造成了中美之间关于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之间的复杂互动,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成为学者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阿伦·弗雷德伯格的《霸权的角逐:中国、美国及亚洲控制权之争》一(本文来源于《美国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周方银[4](2011)在《中美需超越“韬光养晦+接触遏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期,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被概括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自此以后,“韬光养晦”一直是中国对外战略中的重要指导思想。“韬光养晦”是一种谦逊谨慎、自我克制的低调战略,它在稳定中美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中美关系仍然(本文来源于《华夏时报》期刊2011-11-28)

王有维[5](2010)在《“遏制与接触”——试析默克尔政府对华关系现状及其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后德国前总理科尔和施罗德一直奉行对华友好政策,虽然双方在意识形态等方面还存在着差异,但并未在一些涉及敏感的问题上向中国发难。自2005年11月新一届联邦政府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执政以来,在涉及人权、西藏等敏感问题上频频试探中国底线,其不理智的做法给长期以来稳定的中德关系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德关系逐渐转暖,又体现了默克尔外交政策务实的一面。本文从遏制和接触两个方面对默克尔政府的对华外交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0年23期)

詹勤彬[6](2006)在《美国的国家利益及其对华的“接触、遏制”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利益决定了一个国家居支配地位的价值与政策取向,反映国家的基本需求和具体的国家目标。由于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结构性矛盾,美国对我国采取“接触、遏制”的战略就成为必然,致使中美两国的关系总是在合作和对抗中摇摆,为此谋合作、避对抗应成为我国制定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这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与和平的发展战略。(本文来源于《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3期)

李巍[7](2005)在《“接触”还是“遏制”?美国已有答案》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于10月18日至20日访问了中国,这与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和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等四名高官一行距离不远。而就在叁个月前,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贸易代表波特曼和农业部长约翰斯联袂来华参加了中美商贸联委会。并且,其国务卿赖斯在今年更是两度造访(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05-10-24)

薛力[8](2004)在《接触中有防范,但没有遏制——冷战后美国对华战略的再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遏制”这一概念的内涵、历史渊源的分析 ,结合中美关系的实际情况 ,指出这一政治学概念在中国长期———尤其是冷战后———被误解、误用了。进一步的分析显示 :冷战后美国对华奉行的是接触战略 ,这一战略有防范中国的含义与安排 ,但与遏制无关。(本文来源于《太平洋学报》期刊2004年09期)

杨光海,徐立波[9](2004)在《接触遏制与对抗遏制——克林顿政府与布什政府对朝核政策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结束以来 ,美朝之间围绕朝鲜核问题已经发生了数次交锋。在此过程中 ,由于对外政策的主导思想和策略手段不同 ,前任克林顿政府与现任布什政府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 :前者奉行“接触遏制”政策 ,旨在通过一定程度的妥协来换取朝鲜作出让步 ,最终达到促使其放弃核武开发的目的 ;后者则推行“对抗遏制”政策 ,力图采取对朝施加强大压力来迫使朝鲜完全屈从美国的意志。政策手段的不同 ,导致危机朝着两种不同的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国际论坛》期刊2004年01期)

杨洋,杨军臣[10](2001)在《接触与遏制: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的两难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美国政府所奉行的对华政策或是“接触政策”或是“遏制政策” ;从美国新政府的亚洲政策、全球战略、外交班子的组成及所处的国内外政治环境来看 ,美对华政策将在接触与遏制中摇摆(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1年02期)

接触与遏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美能否顺利建成新型大国关系?如果只看一些美国学者的论述,大概很乐观。但另一方面,美国军方又计划向中国周边大规模部署军力,威慑中国。分析人士指出,这是美国在遏制中国问题上“两手策略,双管齐下”的表现,也是美国对华“接触加遏制”政策的一部分。还有美国学者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接触与遏制论文参考文献

[1].郝月峰.由“遏制+接触”到“遏制+竞争”——从特朗普贸易战看美国对华战略转变的逻辑[J].云梦学刊.2018

[2].章节.美国“两手策略”制衡中国[N].中国国防报.2015

[3].孙现朴.从“接触加遏制”到“遏制加接触”——读《霸权的角逐:中国、美国及亚洲控制权之争》[J].美国研究.2013

[4].周方银.中美需超越“韬光养晦+接触遏制”[N].华夏时报.2011

[5].王有维.“遏制与接触”——试析默克尔政府对华关系现状及其原因[J].法制与社会.2010

[6].詹勤彬.美国的国家利益及其对华的“接触、遏制”战略[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7].李巍.“接触”还是“遏制”?美国已有答案[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

[8].薛力.接触中有防范,但没有遏制——冷战后美国对华战略的再解读[J].太平洋学报.2004

[9].杨光海,徐立波.接触遏制与对抗遏制——克林顿政府与布什政府对朝核政策之比较[J].国际论坛.2004

[10].杨洋,杨军臣.接触与遏制: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的两难选择[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论文知识图

接触加遏制的政策组合5叶轮结构图6结构场约束Fig.6Constrai...接触加遏制的政策组合

标签:;  ;  ;  ;  ;  ;  ;  

接触与遏制论文_郝月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