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男男性接触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男性,艾滋病,梅毒,尖锐湿疣,性行为,抚顺市,同性恋。
男男性接触者论文文献综述
何英俊,卢春如,曾为民,龙清平,刘凤仁[1](2019)在《深圳市龙岗区男男性接触者安全套使用情况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男男性接触者安全套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对某区常住男男性接触者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其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1)男男性接触者在进行肛交时安全套使用情况比口交时安全套使用情况好,数据差异显着(P<0.05);(2)低于20岁及21~30岁之间男男性接触者安全套使用情况较好,而31~40岁及41岁以上男男性接触者安全套使用情况并不是很理想。结论:我区男男性接触者安全套使用情况比较理想,不使用安全套的因素也比较多,主要与对艾滋病的认识不足、降低了愉悦感、不利于双方亲密接触等有关,应利用宣传等形式增加男男性接触者安全套使用的意识,控制及预防艾滋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吴秋红,陈威英,丁一,赵晴,陈文慧[2](2019)在《深圳市男男性接触人群梅毒合并HIV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深圳市近6个月内发生过同性临时性行为的MSM人群梅毒合并HIV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滚雪球法和同伴推动抽样法招募MSM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梅毒HIV合并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434例MSM,梅毒和HIV感染率分别为16.4%和12.2%,梅毒合并HIV感染率为7.3%。年龄越大(OR=4.0,P=0.0007)、高中/中专文化者(OR=6.5,P=0.0081)、性角色以被动方为主者(OR=12.1,P=0.0017)、多个同性肛交性伴者(OR=1.5,P=0.0455)、不能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者(OR=2.9,P=0.0236),其梅毒合并HIV感染风险越高。结论:需要采取更大努力来应对该人群的梅毒和HIV双重感染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王海东,张璐,周莹,王国立,武建辉[3](2019)在《男男性接触者社交软件的使用和性行为特征及性传播疾病关系的系统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蓬勃发展,一些搭载在智能手机上,具有地理定位功能的,专门服务于男男性接触者(MSM)的同志社交软件(App)也逐渐发展并在MSM中受到了很大的欢迎。频繁使用这些App可能更方便MSM寻找性伴,从而导致更多性行为。目的本研究就MSM人群App的使用和性行为特征、性传播疾病(STI)的关系做一系统综述。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中关于MSM人群在智能手机上App的使用和性健康或性行为的关系,或MSM人群App用户和非App用户性行为特征、STI比较的研究,检索时间为2005—2017年。提取男性伴数量、群交性行为、无保护性行为及STI检测及确诊的相关数据。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21项研究。App用户过去12个月拥有5个以上男性伴的比例大于非App用户。过去6个月App用户有群交性行为者占10.9%~13.2%,高于非App用户(8.5%)。但也有研究显示App用户(8.8%)过去12个月有群交性行为的比例低于非App用户(10.3%)。过去6个月,App用户参与无保护性行为的比例占31.9%~50.5%,而非App用户为26.3%~35.6%。App用户既往STI检测率为29.9%~88.6%,非App用户为32.6%。App用户STI感染率为11.9%~51.1%,非App用户为23.2%。结论较多地使用App可能对MSM人群的性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32期)
咸庆飞[4](2019)在《从脾肾论治男男性接触(MSM)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不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HAART是当前公认的治疗HIV/AIDS患者的最有效方案,自问世以来,使得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均大大提升,但仍有15%-20%的患者即使病毒载量很低,仍不能有效的恢复免疫,这类患者被称为免疫重建不全者。当前,针对免疫重建不全的治疗,现代医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积极探索针对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不全患者的中医干预手段是十分必要的。有研究认为艾滋病疾病进展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肾阳虚,脾肾阳虚在艾滋病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脾肾与免疫关系密切。温补脾肾法可调节免疫,促进免疫重建,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温补脾肾方药能够显着提高免疫。目前,我国男男性接触者(MSM)成为了艾滋病预防的重点,是新发感染的一个主体。与其他途径传播的艾滋病患者相比,MSM人群具有独立的艾滋病特征及免疫学特点。前期研究发现脾肾阳虚是MSM艾滋病患者的主要证型之一。本研究运用温肾健脾方药对MSM艾滋患者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的中医疗效进行观察,试图从能量代谢途径探讨温肾健脾方药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为今后艾滋病的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本研究分为2部分:研究1温肾健脾法对MSM艾滋病患者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的研究目的本研究运用温补脾肾的免疫2号颗粒治疗114例MSM艾滋病患者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者,观察温肾健脾中药对其临床症状及免疫指标的改善情况,为优化MSM艾滋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对2013年9月到2016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14例MSM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者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西医抗病毒治疗方案联合免疫2号颗粒安慰剂,治疗组采用西医抗病毒治疗方案联合免疫2号颗粒,治疗72周。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免疫指标(CD4+、CD8+、CD45RA+、CD45RO+)、WHO生存质量量表等疗效指标及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指标。观察免疫2号颗粒对MSM艾滋病患者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免疫指标比较1.1治疗后两组CD4+T淋巴细胞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数量呈上升趋势,从基线(222.81 ±67.15)cells/ul上升至(285.55±87.92)cells/u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第60周、第7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第60周、第72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治疗后两组CD4+T淋巴细胞数量上升≥50的比较CD4+T淋巴细胞上升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各访视点CD4+T淋巴细胞数量上升≥50cells/ul的例数逐渐增多,对照组变化不明显。治疗72周后,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上升大于50cells/ul的病例有2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45.76%。对照组治疗72周后有1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32.72%。治疗组免疫重建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3治疗后两组免疫重建有效率的比较CD4+T淋巴细胞数量上升≥30%为免疫重建有效,在第72周时,治疗组45例有效,对照组28例有效。两组比较在第7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免疫重建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4治疗后两组CD8+T淋巴细胞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CD8+T淋巴细胞数量呈上升趋势,从基线(669.63 ±277.34)cells/ul上升至(797.39±319.55)cells/u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第7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CD8+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治疗后两组CD4+/CD8+比值的比较治疗后,两组CD4+/CD8+比值均呈上升趋势,治疗组从基线0.38±0.17上升至0.42±0.24,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治疗后两组CD45RA+淋巴细胞数量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从基线(50.63±44.95)cells/ul至(59.37±28.98)cells/u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CD45RA+淋巴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治疗后两组CD45RO+淋巴细胞数量的比较治疗后,两组CD45RO+淋巴细胞数量均呈上升趋势,治疗组从基线(141.24±51.80)cells/ul 上升至(188.18±76.81)cells/ul,与治疗前相比,在第 48 周、第60周、第7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CD45RO+淋巴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症状比较2.1两组症状改善率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所改善。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乏力、纳呆、腹胀、畏寒、口淡时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症状总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总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从基线25.97±12.23下降至11.21±6.2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总分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总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从基线107.98±19.18下降至89.14± 13.34,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性分析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心电图、胸片等检查,无明显异常变化。结论1温肾健脾法治疗MSM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不全患者,可以提高患者免疫,提高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数量,并提高患者的免疫重建有效率,促进免疫重建。2温肾健脾法治疗MSM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不全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乏力、纳呆、腹胀、畏寒、口淡,提高生存质量。研究2从能量代谢水平探讨温补脾肾法对MSM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44例MSM艾滋病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患者的临床观察,从细胞水平能量代谢和整体水平能量代谢角度入手探讨温肾健脾中药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4例MSM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者进行观察。对照组采用西医抗病毒治疗方案联合温肾健脾方安慰剂,治疗组采用西医抗病毒治疗方案联合温肾健脾方,治疗24周。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免疫指标(CD4+、CD8+)、细胞凋亡指标、红外热值等疗效指标及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指标。结果1免疫指标比较1.1治疗后两组CD4+T淋巴细胞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数量呈上升趋势,从基线(215.61 ±82.46)cells/ul上升至(269.88±69.96)cells/u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第12周、第24周比较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在第24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治疗后两组CD4+T淋巴细胞数量上升≥50cells/ul的比较CD4+T淋巴细胞上升大于50cells/ul的病例,治疗组治疗24周有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1.90%。对照组治疗24周有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27.27%。组间比较,治疗组免疫重建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3治疗后两组免疫重建有效率的比较CD4+T淋巴细胞数量上升≥30%为免疫重建有效,上升<30%为无效。在第24周时,治疗组12例有效,对照组6例有效。组间比较,治疗组免疫重建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4治疗后两组CD8+T淋巴细胞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CD8+T淋巴细胞呈上升趋势,从基线(732.45 ±231.32)cells/ul上升至(777.93±342.57)cells/u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第12周、第2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治疗后两组CD4+/CD8+比值的比较治疗后,两组CD4+/CD8+比值均呈上升趋势,治疗组从基线0.36±0.46上升至0.45±0.2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第2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比较2.1治疗后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百分率比较治疗后,两组细胞早期凋亡百分率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从基线5.47±2.29下降至0.31±0.2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第12周、第2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细胞早期凋亡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治疗后淋巴细胞晚期凋亡百分率比较治疗后,两组细胞晚期凋亡百分率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从基线4.60±3.14下降至1.38±1.17,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第12周、第2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细胞晚期凋亡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脏腑热值的比较3.1治疗后叁焦热值的比较上焦ΔT: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呈下降趋势(P<0.05),对照组呈下降趋势(P<0.05),组间比较,两组上焦Δ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焦△T: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呈上升趋势(P<0.05),对照组呈上升趋势(P<0.05),组间比较,两组下焦Δ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治疗后五脏热值的比较肺ΔT: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呈下降趋势(P<0.05),对照组呈下降趋势(P<0.05),组间比较,两组肺Δ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ΔT: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呈上升趋势(P<0.05),对照组呈上升趋势(P<0.05),组间比较,两组脾Δ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ΔT: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呈上升趋势(P<0.05),组间比较,两组肾ΔT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治疗后经穴热值的比较命门ΔT: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呈上升趋势(P<0.05),对照组未见显着上升(P>0.05),组间比较,两组命门ΔT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督脉ΔT: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呈上升趋势(P<0.05),对照组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督脉ΔT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阙ΔT: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呈上升趋势(P<0.05),对照组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神阙Δ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症状比较4.1两组症状改善率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所改善。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乏力、腹胀、腰膝酸软、四肢凉冷、口淡时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总分的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总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从基线13.43±6.21下降至7.85±3.1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分析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心电图、胸片等检查,无明显异常变化。结论1温肾健脾方可以减少淋巴细胞凋亡,提高肾、命门、督脉的热值,改善细胞和整体水平能量代谢,从而提高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提高免疫重建有效率,促进免疫重建。2脾肾阳虚是MSM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患者的主要证候,能量代谢障碍是MSM艾滋病患者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的病理基础。研究提示能量代谢障碍是脾肾阳虚的物质基础,能量代谢的改善可能是温肾健脾中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9-05-22)
朱亚鑫[5](2019)在《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效果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以男男性接触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高危行为干预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现场调查,了解MSM人群AIDS高危行为现状,探索其影响因素;并在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的指导下,制定有针对性的MSM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措施,并关注MSM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实施干预,评价干预效果,以期为降低该人群高危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研究方法:在MSM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危险因素研究方面,本次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定量研究过程中,本研究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在大连市调查了342名MSM人群,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索UAI的影响因素。其次,在MSM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定性研究方面,本次研究通过焦点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进一步探讨影响MSM艾滋病高危行为发生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了解影响艾滋病防治服务效果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为构建有效和可持续的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建议。最后,在MSM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研究方面,本次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文献综述和专家咨询结果,以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为制定本次干预措施的理论基础。本次干预主要是以群体的形式进行现场干预,干预地点主要为MSM活动场所和MSM社区组织所在地,分为高危行为干预和心理干预。在干预概念框架的指导下,并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本次研究的行为干预主题主要有以下叁个:向研究对象传授艾滋病相关知识,包括艾滋病基础知识、高危行为知识、传播途径知识等,改变他们对坚持使用安全套、保持固定性伴等安全性行为的态度,增强MSM人群的安全性行为意识;开展同伴互助学习活动,通过招募“圈内”有影响力的同伴健康宣传员,在MSM人群中采用同伴影响同伴的方法,开展安全性行为促进活动,同时向同伴发放安全套和水性润滑剂,通过开展同伴互助学习活动,减少MSM人群进行安全性行为时的压力,改善其主观规范;同时,教授他们正确使用安全套、与性伴良好沟通等安全性行为技能,提高MSM人群进行安全性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和自我效能。本研究在对MSM人群进行高危行为干预的同时,对其心理健康也进行了关注,主要时从以下3个方面对其心理健康进行干预:建立完善的心理问题监测系统、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心理干预活动。由MSM社区组织的志愿者们通过在MSM人群的活动场所,如酒吧、浴池、公园、厕所等地,招募300名MSM人群进行干预研究,分别对该部分人群的干预前(基线)、干预后、干预后随访3个月的高危行为特征,心理健康状况等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共有238名MSM最终被纳入本次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MSM人群的UAI发生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AOR=7.16,95%CI:3.14-16.31),性取向感知歧视程度较强(AOR=1.53,95%CI:1.00-2.34),儿童时期经历过身体虐待(AOR=5.85,95%CI:1.77-19.30)均是MSM人群发生UAI的危险因素。加入的MSM社区组织较多(社区组织数=1:AOR=0.08,95%CI:0.04-0.17;社区组织数>=2:AOR=0.04;95%CI:0.01-0.09;对照组:社区组织数=0)以及经常参加社区活动(AOR=0.19,95%CI:0.08-0.45)是MSM人群发生UAI的保护性因素。访谈结果表明,对于阻碍MSM社区组织发展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政府支持,经费缺乏,人力资源状况不够理想。中国现阶段MSM人群的普遍生存状态是“认同”而不“出柜”,安全性行为水平较低,MSM人群对新型预防艾滋病的技术尚不了解。在干预前,最近3个月的UAI报告率为54.2%,干预后,UAI报告率降低至31.1%,在随访3个月时,UAI的报告率为32.8%;在干预前,最近3个月存在多性伴的报告率为67.2%,干预后,多性伴报告率降低至46.2%,在随访3个月时,多性伴的报告率为46.6%;研究对象安全性行为自我效能基线得分为2.78±0.08,干预后得分上升为3.52±0.04,随访3个月时得分上升为3.13±0.06;在干预前,干预对象的抑郁发生率为35.7%,干预后,抑郁发生率降低至16.8%,在随访3个月时,抑郁发生率为15.5%;在焦虑方面,研究结果显示,在干预前,干预对象的焦虑发生率为26.9%,干预后,焦虑发生率降低至16.0%,在随访3个月时,焦虑发生率为13.9%。且干预效果评价指标在基线、干预后及随访阶段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M人群高危行为发生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性取向感知歧视程度较强是该人群发生高危行为的危险因素。此外,儿童时期经历过身体虐待也是MSM人群发生高危行为的危险因素,参与MSM社区组织活动较活跃是MSM人群发生UAI的保护性因素。MSM人群对新型预防艾滋病的技术尚不了解,因此,在对MSM人群进行艾滋病干预时,建议充分利用媒体、MSM社区组织等各种渠道,正确宣传新型干预方式,如Pr EP和包皮环切术等的知识,完善新干预技术的实施推广模式。在促进MSM人群进行HIV检测方面,建议探索影响接受确认检测的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并重点加强和改善检测后咨询服务的质量,实现快速的检测、结果告知及确认检测的转介服务,以降低流失,提高感染者发现效率。对于阻碍MSM社区组织发展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政府支持,经费缺乏,人力资源状况不够理想。建议应有针对性地探索与社区组织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其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独特的工作优势和影响力,利用社区组织动员MSM人群进行HIV检测。建议为MSM社区组织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以及舆论环境。政府部门加大投入,深入探索购买服务模式,使购买非政府组织艾滋病防控服务常态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2-01)
胡桂林,汪强,李向东,张臻[6](2018)在《重庆某区场所型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与掌握该区场所型男男性接触者(MSM)人群艾滋病感染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后续干预提供依据和支持。方法所有调查人群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在该区MSM人群主要活动场所内依托MSM人群社会组织志愿者对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调查对象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了解其一般情况、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性行为特点等,并对每例被调查者开展艾滋病咨询与指尖血人类免疫获得性病毒(HIV)、梅毒快速检测。结果不同场所型MSM人群年龄、再婚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普遍存在可导致感染HIV的高危行为。自认为感染HIV的风险、最近6个月内是否使用过助性剂为MSM人群是否感染HIV的危险因素;而最近1次肛交时是否使用安全套、艾滋病知识是否知晓与之前是否做过HIV检测则为MSM人群是否感染HIV的保护因素。结论场所型MSM人群具有比较固定的活动交友场所、一般年龄偏大、再婚比例及与异性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均较大等特点,是艾滋病由MSM人群传染给一般大众人群的桥梁人群,探讨开展适宜的防治干预措施十分重要。(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8年21期)
唐清宁,李秀芳,郜莹,张莉雪[7](2018)在《CO_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男男性接触者肛周肛管尖锐湿疣56例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CO_2激光联合光动力(PDT)治疗男男性接触者肛周肛管尖锐湿疣效果。方法:采用CO_2激光联合PDT治疗男男性接触者肛周肛管尖锐湿疣,辅以心理支持。治疗结束后3个月评价疗效。结果:56例完成治疗和随访,治愈率为85.7%(48/56),复发率为14.3%(8/56),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CO_2激光联合PDT对男男性接触者肛周肛管尖锐湿疣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本文来源于《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王俏[8](2018)在《2017年抚顺市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的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病死率较高的传染病。性传播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尤其是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艾滋病流行的主要高危人群。发病以青壮年较多,80%年龄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其流动性高,隐匿性强,无保护性肛交和保持多个同性性伴等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普遍存在~([1])。为了解抚顺市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发病趋势及流行规律,制定行之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袁阳[9](2018)在《分析CO_2激光治疗男男性接触者肛周及肛管内尖锐湿疣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CO_2激光治疗男男性接触者肛周及肛管内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 110例男男性接触者肛周及肛管内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光动力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CO_2激光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4、8、12、24周后的复发情况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8、12、24周后对照组复发情况分别为37例(67.27%)、41例(74.55%)、42例(76.36%)、44例(80.00%),均显着高于观察组的0例(0)、0例(0)、1例(1.82%)、2例(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溃疡2例(3.64%),少量出血1例(1.82%),排便疼痛加剧1例(1.82%),肛门狭窄1例(1.82%),不良反应5例(9.09%);对照组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O_2激光治疗男男性接触者肛周及肛管内尖锐湿疣复发率低,能够有效治愈尖锐湿疣,虽有不良影响,但均属于短期症状,对疗效无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8年27期)
陶连弟,程宝莲[10](2018)在《兰州市城关区男男性接触人群性病/艾滋病危险因素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男男性接触人群(MSM)性病/艾滋病感染情况、相关危险行为和求医行为,为制定干预措施和评估MSM人群求医行为对性病/艾滋病疫情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6―9月采用问卷调查兰州市城关区各类场所300名MSM的基本信息和相关因素,并检测调查对象性病/艾滋病的感染情况。结果300名MSM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0.67%,最近一次与同性发生肛交时使用安全套比例为16.00%,每次均使用仅占11.66%,有时使用占51.67%,从未使用占36.67%;性病检出率为9.33%,其中梅毒6.00%、淋病2.33%、生殖道沙眼衣原体1.00%。结论兰州市城关区MSM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普遍存在高危性行为;应将艾滋病防控与梅毒防控有机结合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促使其信念和行为的改变,从而获得更好的干预效果。(本文来源于《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期刊2018年04期)
男男性接触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深圳市近6个月内发生过同性临时性行为的MSM人群梅毒合并HIV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滚雪球法和同伴推动抽样法招募MSM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梅毒HIV合并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434例MSM,梅毒和HIV感染率分别为16.4%和12.2%,梅毒合并HIV感染率为7.3%。年龄越大(OR=4.0,P=0.0007)、高中/中专文化者(OR=6.5,P=0.0081)、性角色以被动方为主者(OR=12.1,P=0.0017)、多个同性肛交性伴者(OR=1.5,P=0.0455)、不能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者(OR=2.9,P=0.0236),其梅毒合并HIV感染风险越高。结论:需要采取更大努力来应对该人群的梅毒和HIV双重感染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男男性接触者论文参考文献
[1].何英俊,卢春如,曾为民,龙清平,刘凤仁.深圳市龙岗区男男性接触者安全套使用情况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
[2].吴秋红,陈威英,丁一,赵晴,陈文慧.深圳市男男性接触人群梅毒合并HIV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9
[3].王海东,张璐,周莹,王国立,武建辉.男男性接触者社交软件的使用和性行为特征及性传播疾病关系的系统综述[J].中国全科医学.2019
[4].咸庆飞.从脾肾论治男男性接触(MSM)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不全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
[5].朱亚鑫.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效果评价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
[6].胡桂林,汪强,李向东,张臻.重庆某区场所型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8
[7].唐清宁,李秀芳,郜莹,张莉雪.CO_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男男性接触者肛周肛管尖锐湿疣56例疗效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8
[8].王俏.2017年抚顺市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的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
[9].袁阳.分析CO_2激光治疗男男性接触者肛周及肛管内尖锐湿疣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8
[10].陶连弟,程宝莲.兰州市城关区男男性接触人群性病/艾滋病危险因素调查[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