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谐振腔论文-金晨路,韩照全,何婧,刘佼,徐彬彬

矩形谐振腔论文-金晨路,韩照全,何婧,刘佼,徐彬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矩形谐振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属网格,矩形谐振腔,屏蔽效能,雷电流

矩形谐振腔论文文献综述

金晨路,韩照全,何婧,刘佼,徐彬彬[1](2017)在《基于矩形谐振腔法研究金属网格对雷电波屏蔽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金属网格屏蔽体对雷电波的屏蔽性能这一问题,通过对金属网格屏蔽体屏蔽效能和矩形谐振腔模型的理论分析,利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采用雷电冲击平台模拟雷电流,主要讨论了在2.5 GHz天线接收8 kA冲击电流作用下,5 cm×5 cm、5 cm×2.5 cm和2.5 cm×2.5 cm金属网格在模拟雷电流下时,金属笼对雷电波的屏蔽效果,得出:金属网格屏蔽体的屏蔽效能不随网格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2.5 GHz下5 cm×5 cm金属笼对雷电波屏蔽效果较好。该结论在金属网格屏蔽体对雷电波的屏蔽应用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电瓷避雷器》期刊2017年03期)

周运强,王志刚[2](2017)在《基于矩形谐振腔的W波段均衡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波导孔耦合理论基础上,利用波导微带过渡结构将矩形谐振腔中的电磁能量耦合到加载在微带的电阻上进行吸收,实现了陷波单元。最终通过陷波单元级联设计出了可应用于大功率情况的W波段波导形式增益均衡器,实现了14.5d B的均衡量,回波优于12d B,最小插损0.08d B。该均衡器设计为W波段均衡器设计提供了新的实现方式。(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二)》期刊2017-05-08)

刘伟娜,詹华伟[3](2016)在《电大尺寸矩形谐振腔耦合场的神经网络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电大尺寸的矩形谐振腔局部点的前后门耦合场的计算,通过神经网络方法实现其他点耦合场的预测,判定矩形谐振腔的电磁敏感点.由于电大尺寸的矩形腔很难通过全波分析或小波分析获得特定条件下的耦合场,而神经网络方法不需考虑内部模型的复杂性便可实现非线性预测,因此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电磁预测中可实现矩形腔耦合场的计算.通过电大尺寸矩形腔前后门耦合场实验方案,提取了目标参数,创建了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即在平面波照射下,以入射波的功率,极化方向,预测点的位置坐标作为BP网络的输入参数,相应点的功率(电压)作为输出参数,经过适当的训练,建立耦合场的预测模型,并以此模型预测了腔体内探测点的耦合场.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相比较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电大金属腔耦合场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陈慧斌,张志东,闫树斌,焦国太[4](2016)在《基于半圆形与矩形谐振腔耦合结构的Fano共振》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基于金属-介质-金属波导的半圆形谐振腔与矩形谐振腔的耦合结构,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该结构的传播特性.结果表明:透射光谱中产生一个类似Fano共振线型的共振谷,该Fano共振由半圆形谐振腔的宽谱共振和矩形谐振腔的窄谱共振相互耦合所导致.变化谐振腔的结构参量,发现该Fano共振谷位置依赖于矩形谐振腔的几何参量,而对两谐振腔相对位置的微小移动不敏感;同时,改变两谐振腔的并联方式,研究了两种衍生结构的传播特性,发现这些结构均可产生明显的Fano共振.此外,通过在谐振腔中填充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材料,研究了叁种结构基于Fano共振效应的折射率传感特性,其折射率敏感度最高达到750 nm/RIU.研究结果可为未来芯片上基于表面等离极化激元波导的高灵敏折射率传感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赵刚,刘庆凯,王筠[5](2016)在《矩形谐振腔微波场的均匀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加热速度快,整体加热等特点,在材料高温煅烧、食品干燥、废水处理等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但在加热过程中,微波场中存在"热点",导致物料受热不均匀,出现板结、烧焦等现象,最终影响产品的品质。因此,微波加热设备谐振腔内微波场的均匀性设计至关重要。本研究根据微波场均匀性理论,求出在2450MHz频率下矩形谐振腔的模式数,采用CST软件模拟出微波场内电场和磁场的矢量分布,为谐振腔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6年18期)

张冉,邵维,程友峰[6](2015)在《蝙蝠算法在矩形谐振腔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许多解决复杂优化问题的新方法源自于生物机理,例如,一种基于蝙蝠的回声定位行为的全局优化算法——蝙蝠算法(Bat Algorithm,BA),该算法同时将一些现有优化算法的优点引入其中。本文首先从原理上描述了蝙蝠回声定位行为和算法实现流程,进而结合求解部分加载介质谐振腔的截止频率的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法,利用蝙蝠算法对加载介质厚度进行优化,达到所要求的两个截止频率。另外,将蝙蝠算法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的优化结果进行对比,蝙蝠算法性能更优。(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05-30)

刘子瑜,李晋文[7](2014)在《矩形谐振腔串扰抑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速数字系统中,信号完整性问题越来越突出,信号速率和设计密度的不断提高使得串扰上升为主要因素之一。先研究了基于矩形谐振腔的串扰抑制方法;然后与叁倍线宽方法(3W方法)和有过孔接地的防护线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矩形谐振腔方法对微带线间近端串扰的抑制能力不理想,但对远端串扰的抑制非常有效,在频域仿真中远端串扰幅度可提高12dB和8dB,在时域仿真中远端串扰峰值分别为前两种方法的18.2%和23.1%;最后进一步研究了矩形谐振腔的结构参数(间距、长度和宽度)对远端串扰的影响,发现这叁个参数存在一组最优值,能最大程度地减小远端串扰。(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4年12期)

陈倩,杨阳,黄卡玛,陈诚,王开勇[8](2014)在《基于矩形谐振腔的介电系数测量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物质介电系数的测量对微波能的应用十分重要。文中基于谐振腔微扰法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矩形谐振腔测量装置。通过测温孔的设计,该测量装置在测量物质介电系数的同时还能测量待测物的温度,可以得到不同温度条件下物质的介电系数。频率为2.45 GHz时,采用该装置对几种有机溶剂进行测量,得到了与相关文献一致的结果。(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4年03期)

张振[9](2012)在《基于矩形谐振腔波导结构表面等离子体滤波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理解和如何主动地去控制光的传播,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梦想解开的目标,也是科技领域中至关重要的课题之一。表面等离子体(Surface Plasmon Polaritions,SPPs)是金属表面自由电子和光子相互耦合而形成的一种沿介质-金属表面传播的倏逝波,其电磁场在垂直于金属表面的两个方向都以指数的形式衰减。当改变金属表面的结构时,表面等离子体的激发方式、耦合效应、色散关系、传播方式和其性质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SPPs这一特殊的性质,使其在光与亚波长金属结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许多独特的物理现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这些新颖效应,原理以及机制等都是当前凝聚态物理和近场光学研究的热点。对这些现象的研究,使人们能够利用金属等导体材料来控制光的传播,这将促进光存储技术、光学设备、生物光子学、SPPs元器件和回路、表面等离子体光子芯片、新型光源、调制解调器和开关、突破衍射极限的超分辨成像、耦合器、纳米波导以及纳米光电子器件等的研究进展。本论文采用二维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针对亚波长金属结构中表面等离子体的光学特性、色散关系、传播规律以及对金属结构的人工调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主要工作内容以及结果如下:通过在单狭缝金属银的出口端表面两侧设置不同的槽型结构,在理论上研究了亚波长表面等离子体方向性激发器。研究结果表明,当改变槽型结构的宽度、高度或者周期,使设置的槽型结构对电磁波满足相位相干相长和相干相消的条件时,可使不同波长的金属表面电磁波在单缝出口处朝不同的方向偏转。具体说来,当入射光波的波长为516.96纳米时,在出口处激发的表面等离子体向右偏转;当入射光波的波长为827纳米,在出口处激发的表面等离子体向左偏转。这种方法为相关纳米光电子器件的设计,如传感器、光学集成电路等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已经应用到相关的光通信,等离子体光源、光电印刷技术等领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金属介质金属(metal-insulator-metal,MIM)的多矩形谐振腔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带阻滤波器。该结构由一波导通道和一列平行排列于波导上方的矩形谐振腔组成。当矩形腔的长度对某一波长满足法布里珀罗(F-P)谐振条件时,该波长的表面等离子体(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s)将进入腔内并发生耦合共振被限制在其内而不再向外传播,而其它波长的光波仍然会透过波导通道,因而该结构会起到滤波的效果。通过调整谐振腔的长度和数量,可以方便的滤掉一个或多个不同波长的光波。与其它结构SPPs滤波器相比,此结构更具有简洁、滤过的波长更窄、更小的能量损耗。(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2-05-28)

王玲玲,张振,王柳,孙斌,翟翔[10](2012)在《基于矩形谐振腔MIM波导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带阻滤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二维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设计并验证了一种新型的基于金属-介质-金属(metal-insulator-metal,MIM)多矩形谐振腔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带阻滤波器.该结构由一波导通道和一列平行排列于波导上方的矩形谐振腔组成.当矩形腔的长度对某一波长满足法布里-珀罗(F-P)谐振条件时,该波长的表面等离子体(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s)将进入腔内并发生耦合共振而被限制在其内,起到滤波的效果.通过调整谐振腔的长度和数量,可以方便地滤掉一个或多个不同波长的光波.与其他结构SPPs滤波器相比,此结构更具有简洁、滤过的波长更窄、更小的能量损耗等优点,该种滤波器可以应用于高集成电路等光学设备.(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矩形谐振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在波导孔耦合理论基础上,利用波导微带过渡结构将矩形谐振腔中的电磁能量耦合到加载在微带的电阻上进行吸收,实现了陷波单元。最终通过陷波单元级联设计出了可应用于大功率情况的W波段波导形式增益均衡器,实现了14.5d B的均衡量,回波优于12d B,最小插损0.08d B。该均衡器设计为W波段均衡器设计提供了新的实现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矩形谐振腔论文参考文献

[1].金晨路,韩照全,何婧,刘佼,徐彬彬.基于矩形谐振腔法研究金属网格对雷电波屏蔽性能[J].电瓷避雷器.2017

[2].周运强,王志刚.基于矩形谐振腔的W波段均衡器设计[C].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二).2017

[3].刘伟娜,詹华伟.电大尺寸矩形谐振腔耦合场的神经网络预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陈慧斌,张志东,闫树斌,焦国太.基于半圆形与矩形谐振腔耦合结构的Fano共振[J].光子学报.2016

[5].赵刚,刘庆凯,王筠.矩形谐振腔微波场的均匀化研究[J].科技视界.2016

[6].张冉,邵维,程友峰.蝙蝠算法在矩形谐振腔设计中的应用[C].201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2015

[7].刘子瑜,李晋文.矩形谐振腔串扰抑制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

[8].陈倩,杨阳,黄卡玛,陈诚,王开勇.基于矩形谐振腔的介电系数测量装置[J].通信电源技术.2014

[9].张振.基于矩形谐振腔波导结构表面等离子体滤波器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2

[10].王玲玲,张振,王柳,孙斌,翟翔.基于矩形谐振腔MIM波导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带阻滤波器[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标签:;  ;  ;  ;  

矩形谐振腔论文-金晨路,韩照全,何婧,刘佼,徐彬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