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患者恢复训练辅助装置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心内科患者恢复训练辅助装置,涉及心内科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和连接板;支架由两平行设置的安装板和设置在两安装板之间的第一连接杆组成;连接板通过升降机构滑动安装在两安装板之间;连接板上开设有安装通槽;安装通槽内设有两平行的滑轨;安装通槽的中部设有一固定杆;固定杆上安装有一第二连接杆;滑轨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上安装有一液压缸。本实用新型通过液压缸的伸缩带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做左右往复运动,进而带动病人的左右手臂做开合运动;通过升降机构机构的上下运动能够带动病人的手臂做上下运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心内科患者恢复训练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连接板(2);所述支架由两平行设置的安装板(1)和设置在两所述安装板(1)之间的第一连接杆(3)组成;所述连接板(2)通过升降机构滑动安装在两所述安装板(1)之间;所述连接板(2)上开设有安装通槽(201);所述安装通槽(201)内设有两平行的滑轨(4);所述安装通槽(201)的中部设有一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通槽(201)的一相对侧边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杆(5)与所述滑轨(4)垂直;所述固定杆(5)上安装有一第二连接杆(6),且所述第二连接杆(6)的中部与所述固定杆(5)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滑轨(4)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7)和第二滑块(8);所述第一滑块(7)、所述第二滑块(8)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杆(5)的两侧;所述第一滑块(7)通过一第三连接杆(9)与所述第二连接杆(6)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滑块(8)通过一第四连接杆(10)与所述第二连接杆(6)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滑块(7)上安装有一液压缸(11);所述液压缸(11)的液压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7)、所述第二滑块(8)的下端均安装有一拉杆(12);所述拉杆(12)的下端设有手腕固定部。

设计方案

1.一种心内科患者恢复训练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连接板(2);

所述支架由两平行设置的安装板(1)和设置在两所述安装板(1)之间的第一连接杆(3)组成;

所述连接板(2)通过升降机构滑动安装在两所述安装板(1)之间;所述连接板(2)上开设有安装通槽(201);所述安装通槽(201)内设有两平行的滑轨(4);所述安装通槽(201)的中部设有一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通槽(201)的一相对侧边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杆(5)与所述滑轨(4)垂直;所述固定杆(5)上安装有一第二连接杆(6),且所述第二连接杆(6)的中部与所述固定杆(5)的中部转动连接;

所述滑轨(4)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7)和第二滑块(8);所述第一滑块(7)、所述第二滑块(8)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杆(5)的两侧;所述第一滑块(7)通过一第三连接杆(9)与所述第二连接杆(6)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滑块(8)通过一第四连接杆(10)与所述第二连接杆(6)的另一端铰接;

所述第一滑块(7)上安装有一液压缸(11);所述液压缸(11)的液压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5)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滑块(7)、所述第二滑块(8)的下端均安装有一拉杆(12);所述拉杆(12)的下端设有手腕固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内科患者恢复训练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丝杆(13)、与丝杆配套的螺母、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和电机;两所述安装板(1)的相对面上沿竖直方向均开设有滑槽(101);所述滑槽(101)内转动安装有所述丝杆(13);所述第一齿轮(14)固定安装在所述丝杆(13)的下端;所述第二齿轮(15)通过一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滑槽(101)内;所述第一齿轮(14)与所述第二齿轮(15)啮合;所述第二齿轮(15)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

所述连接板(2)与所述滑槽(101)相对处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螺母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内科患者恢复训练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腕固定部包括橡胶块(16)和手腕固定带;所述橡胶块(16)上开设有手腕容纳槽(1601);所述手腕固定带为两根分别位于所述手腕容纳槽(1601)的一相对侧;两所述手腕固定带通过魔术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内科患者恢复训练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固定在病床上的安装槽(102);所述安装槽(102)的侧壁上开设有螺栓通孔。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心内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心内科患者恢复训练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心内科病人在经过手术治疗后为使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避免长期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而导致身体功能出现退化需同时进行恢复训练,设计一种适合心内科病人进行康复训练的辅助装置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内科患者恢复训练辅助装置,通过液压缸的伸缩带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做左右往复运动,进而带动病人的左右手臂做开合运动;通过升降机构机构的上下运动能够带动病人的手臂做上下运动,有效的避免了心内科病人长期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而导致身体功能出现退化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心内科患者恢复训练辅助装置,包括支架和连接板;

所述支架由两平行设置的安装板和设置在两所述安装板之间的第一连接杆组成;

所述连接板通过升降机构滑动安装在两所述安装板之间;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安装通槽;所述安装通槽内设有两平行的滑轨;所述安装通槽的中部设有一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通槽的一相对侧边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滑轨垂直;所述固定杆上安装有一第二连接杆,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部与所述固定杆的中部转动连接;

所述滑轨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杆的两侧;所述第一滑块通过一第三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滑块通过一第四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

所述第一滑块上安装有一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液压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下端均安装有一拉杆;所述拉杆的下端设有手腕固定部。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丝杆、与丝杆配套的螺母、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电机;两所述安装板的相对面上沿竖直方向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转动安装有所述丝杆;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安装在所述丝杆的下端;所述第二齿轮通过一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

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滑槽相对处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螺母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手腕固定部包括橡胶块和手腕固定带;所述橡胶块上开设有手腕容纳槽;所述手腕固定带为两根分别位于所述手腕容纳槽的一相对侧;两所述手腕固定带通过魔术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固定在病床上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开设有螺栓通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心内科病人的手臂进行康复训练,有效的避免了心内科病人长期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而导致手臂功能出现退化,利于心内科病人早日康复。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心内科患者恢复训练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心内科患者恢复训练辅助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心内科患者恢复训练辅助装置的仰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安装板,2-连接板,3-第一连接杆,201-安装通槽,4-滑轨,5-固定杆,6-第二连接杆,7-第一滑块,8-第二滑块,9-第三连接杆,10-第四连接杆,11-液压缸,12-拉杆,13-丝杆,14-第一齿轮,15-第二齿轮,16-橡胶块,101-滑槽,1601-手腕容纳槽,102-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部”、“一相对侧边”、“下”、“一端”、“相对面”、“下端”、“底部”、“侧壁”、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心内科患者恢复训练辅助装置,包括支架和连接板2;

支架由两平行设置的安装板1和设置在两安装板1之间的第一连接杆3组成;

连接板2通过升降机构滑动安装在两安装板1之间;连接板2上开设有安装通槽201;安装通槽201内设有两平行的滑轨4;安装通槽201的中部设有一固定杆5;固定杆5的两端分别与安装通槽201的一相对侧边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固定杆5与滑轨4垂直;固定杆5上安装有一第二连接杆6,且第二连接杆6的中部与固定杆5的中部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二连接杆6位于固定杆5的上方,第二连接杆6可以为菱形结构,第二连接杆6通过在转动轴转轴安装在固定杆5。

滑轨4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7和第二滑块8;第一滑块7、第二滑块8分别位于固定杆5的两侧;第一滑块7通过一第三连接杆9与第二连接杆6的一端铰接;第二滑块8通过一第四连接杆10与第二连接杆6的另一端铰接;

第一滑块7上安装有一液压缸11;液压缸11的液压杆的一端与固定杆5固定连接;具体的,液压缸11可固定安装在第一滑块7的中部位置,并与滑轨4平行,液压缸11的液压杆的一端与固定杆5的中部焊接在一起、也可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第一滑块7、第二滑块8的下端均安装有一拉杆12;拉杆12的下端设有手腕固定部。具体的,拉杆12与第一滑块7、第二滑块8可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

具体使用时,将支架固定在病人的病床上,使两安装板1分别位于病床的两侧;医务人员协助病人将病人的左右手腕固定在对应的拉杆12的下端的手腕固定部上,并使病人的手握住对应的拉杆12,准备工作做好后,启动升降机构,使升降机构带动连接板2沿安装板1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病人的手臂做上下伸直弯曲运动;液压缸11的液压杆的伸缩运动带动第一滑块7、第二滑块8同时向固定杆5滑动或同时向远离固定杆5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病人的手臂做左右开合运动。

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病人的手臂做上下伸直弯曲运动和左右开合运动,能够有效的对病人的手臂进行锻炼,避免病人长时间不动手臂功能出现退化。

其中,升降机构包括丝杆13、与丝杆配套的螺母、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和电机;两安装板1的相对面上沿竖直方向均开设有滑槽101;滑槽101内转动安装有丝杆13;第一齿轮14固定安装在丝杆13的下端;第二齿轮15通过一转轴转动安装在滑槽101内;第一齿轮14与第二齿轮15啮合;第二齿轮15与电机传动连接;

连接板2与滑槽101相对处设有滑块;滑块与螺母固定连接。

其中,手腕固定部包括橡胶块16和手腕固定带;橡胶块16上开设有手腕容纳槽1601;手腕固定带为两根分别位于手腕容纳槽1601的一相对侧;两手腕固定带通过魔术贴连接。

其中,安装板1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固定在病床上的安装槽102;安装槽102的侧壁上开设有螺栓通孔。具体实施时,通过安装槽102将安装板1卡在病人的病床上,并通过螺栓穿过安装槽102侧壁上的螺栓通孔进行固定,避免病人在对手臂进行锻炼的过程中安装板1出现移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设计图

一种心内科患者恢复训练辅助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3856.4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2(贵州)

授权编号:CN209916570U

授权时间:20200110

主分类号:A61H1/02

专利分类号:A61H1/02

范畴分类:申请人:王万琴;陈福秀;王国先

第一申请人:王万琴

申请人地址:551799 贵州省七星关区鸭池镇政府机关宿舍9号

发明人:王万琴;陈福秀;王国先

第一发明人:王万琴

当前权利人:王万琴;陈福秀;王国先

代理人:赵彦栋

代理机构:52108

代理机构编号:贵州启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0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心内科患者恢复训练辅助装置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