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改善心肌代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益气化瘀法,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缬沙坦
改善心肌代谢论文文献综述
唐咏,孙志佳,侯乐,温泽淮,陈伯钧[1](2019)在《益气化瘀法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法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效果。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缬沙坦组、中成药组、模型组,每组15只。建立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术后第9周,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中成药组、缬沙坦组、假手术组,进行实验用药干预,模型组大鼠每天肌注生理盐水1 m L,连续4周;中成药组大鼠每天肌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各0. 5 m L,连续4周;缬沙坦组按20 mg/(kg·d)的剂量灌胃,连续4周;假手术组每天肌注生理盐水1 m L。连续4周。比较各组大鼠心室肌细胞横截面积、心功能指标和心肌组织磷酸腺苷变化。结果:模型组、缬沙坦组和中成药组心室肌细胞横截面积大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缬沙坦组和中成药组心室肌细胞横截面积小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成药组心室肌细胞横截面积小于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模型组、缬沙坦组和中成药组LVEF和LVFS低于假手术组,而LVESD和LVEDD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缬沙坦组和中成药组LVEF和LVFS高于模型组,而LVESD和LVED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成药组LVEF和LVFS高于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中成药组和缬沙坦组LVESD和LV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模型组、缬沙坦组和中成药组ATP和ADP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缬沙坦组和中成药组ATP和ADP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成药组ATP和ADP高于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益气化瘀法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王臻[2](2019)在《益气活血法改善心源性营养不良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及中医证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脏作为高功能、高耗能、低储能的器官,能量和营养的供给至关重要。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体循环淤血,其中以胃肠道黏膜的水肿淤血影响患者的进食功能较为显着,进而导致机体营养吸收不良。营养物质的吸收障碍会极大地影响心肌能量代谢,最终导致心肌萎缩,加速心衰恶性发展,这种现象归属于“心源性营养不良”。心源性营养不良的治疗在临床上存在矛盾,通过增加进食及经肠内补充营养,患者吸收较差;经肠外补充,又极易加重心脏前负荷进而导致心衰加重和猝死。因此,如何打断恶性循环链,对于预防和治疗心源性营养不良尤为重要。中医学的“气”与现代生物学的“能量”在概念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是维护机体生命活动的驱动力。前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心源性营养不良的患者大多伴有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脉细等气虚证的表现。从中医理论对“气”的阐述与现代生物学理论对“能量”的认识相结合的角度干预心源性营养不良,有可能是医疗实践中的一个新的探索。本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以心主血脉、气为血之母、血为气之帅等中医理论为指导,以防治结合为目标,以心肌能量代谢为切入点,选用益气活血的经典代表方剂补阳还五汤,借助线粒体、PPARα/PGC-1α信号通路等客观指标的定性定量分析,从器官、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上观察心源性营养不良大鼠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的特征与规律,探讨益气活血法对心源性营养不良的干预效应和药物靶点。同时,对心源性营养不良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特征进行分析,初步探索该病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方药预防和治疗心源性营养不良提供基础依据,对提高其生存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延缓心力衰竭进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主要由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两部分构成。目的本研究第一部分以心肌能量代谢为切入点,探讨益气活血法对心源性营养不良大鼠心肌α-肌球蛋白(α-myosin heavy chain,α-MHC)、β-肌球蛋白(β-myosin heavy cha in,β-MHC)、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 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mRNA)、线粒体超微结构及PPARα/PGC-1α信号通路的影响,验证所提出的应用益气活血法能够干预心源性营养不良的假说,为中医药治疗心源性营养不良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依据。本研究第二部分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法,对心源性营养不良患者的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和梳理,为进一步的阐明该病的辨证分型、辨证标准及疾病证候演变规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第一部分共选取36只SD雄性大鼠,建立心源性营养不良模型。将大鼠分为4组:①假手术组;②模型组;③中药组;④西药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予补阳还五汤12.72g/(kg·d)、酒石酸美托洛尔0.0045g/(kg·d)灌胃,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的灌胃均采用相同计量的去离子水。各组均每日灌胃1次,共给药干预8周,观察相应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心肌α-MHC、β-MHC和Drp1mRNA;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及线粒体超微结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外周血中单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叁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 estem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 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α,PPARα),PPARy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 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的蛋白表达量。本研究第二部分借鉴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法,设计心源性营养不良中医证候采集量表,采集该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四诊信息及流行病学分布资料,并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心脏重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大鼠体重、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心脏重量明显减轻(P<0.01)。(2)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α-MHCmRNA表达量降低(P<0.05),β-MHCmRN A、Drp1mRNA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α-MHCmRNA表达量升高(P<0.05),中药组、西药组β-MHCmRNA、Drp1mRNA表达量均降低(P<0.05)。(3)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MP、ADP含量明显升高,ATP含量明显下降(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AMP含量明显降低(P<0.01),ADP含量降低(P<0.05),ATP含量升高,西药组大鼠AMP含量明显降低(P<0.01),ADP含量下降,ATP含量升高。(4)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肌丝结构明显紊乱,典型肌小节结构消失,线粒体超微结明显肿胀、空泡变形,数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大鼠心肌结构较前明显改善、肌小节排列较整齐,线粒体形态明显改善,数量较前增加。(5)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大鼠AMPK蛋白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PPARα,PGC-1α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PPARα,P GC-1α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6)在心源性营养不良患者中,中医核心证候(频次大于50%)依次是声低、神疲、水肿、心悸、胸闷、咽干口渴、失眠多梦、头晕、倦怠乏力、久有气喘。(7)所调查的70例心源性营养不良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中,以气血两虚和气阴两虚为多见,其余证型是心肾阴虚、心气虚、心阴虚、心脉瘀阻和痰阻心脉型。(8)在心源性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不良类型中,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型(低蛋白血症)占92.9%,微量养分型(缺铁性贫血)占58.6%,两种类型都有的患者占51.4%;通过全面营养评价,轻度营养不良者有9人,中度营养不良者有53人,重度营养不良者有8人。结论(1)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心肌及线粒体超微结构,提高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水平,维持衰竭心肌能量代谢。(2)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抑制α-MHC转变为β-MHC、抑制Drp1mRNA对线粒体的分离作用,从而延缓心肌重构、保护心肌组织。(3)补阳还五汤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α/PGC-1α信号通路的表达,从而改善衰竭心脏的能量代谢,延缓心衰进展。(4)心源性营养不良患者中大部分处于中度营养不良状态,男女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营养不良的主要类型为蛋白质——能量营养和微量养分型营养不良。(5)心源性营养不良的核心证候为声低神疲、水肿心悸、倦怠乏力、咽干口渴等,气血两虚、气阴两虚是心源性营养不良的常见证型。(6)绝大多数心源性营养不良患者均伴有心源性和营养不良性水肿,有可能导致体质指数异常,影响单项营养指标的判断。因此,采用综合性营养评价工具更具有客观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01)
焦世红[3](2019)在《复方丹七片改善能量代谢防治心肌缺血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治疗性血管新生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是近年来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热点。由叁七和丹参两味中药等量配伍的丹七片是临床上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常用中成药,丹七片可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大鼠的心功能,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成功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细胞(H9C2)缺氧缺糖复氧复糖模型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过氧化氢损伤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 staining)、免疫组化、蛋白印迹、细胞毒性活性检测(Cell Counting Kit-8,CCK-8)、Matrigel成管实验等技术,探究丹七片对于大鼠缺血性心脏病中以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为核心的能量代谢相关蛋白和对血管新生相关蛋白的影响,以期揭示丹七片改善能量代谢防治心肌缺血的机制。方法:1.选用SPF级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法将大鼠分为造模组50只和假手术组10只。将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结扎后大鼠分为模型组、丹七片组、曲美他嗪组。LAD结扎28天之后,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2.使用HE染色评价丹七片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排列情况的影响,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检测大鼠缺血心肌以PGC-1α为核心的能量代谢相关蛋白以及VEGFR-2等血管新生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3.体外培养H9C2大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缺糖复氧复糖模型,并使用丹七片以及曲美他嗪溶液处理细胞。采用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试剂盒检测细胞中的ATP产生情况,以及采用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试剂盒检测细胞中ROS的清除情况。采用蛋白印迹检测PGC-1α为核心的能量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4.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建立H202损伤内皮细胞模型,使用丹七片和CPT1A(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A)抑制剂Etomoxir处理细胞。检测丹七片及Etomoxir对内皮细胞体外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s检测CD3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36)、CPT1A等能量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LAD结扎28天后,模型组大鼠心肌的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及短轴缩短率(fraction shortening,FS)值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P<0.01)。同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tolic diameter,LVED;s)也分别增加了 55.7%和 296%(P<0.01,P<0.01)。提示大鼠冠脉LAD结扎后,心功能下降明显。相较于模型组,丹七片组可以能够明显提升大鼠心肌的EF值与FS值(P<0.01),并下调LVED;s(P<0.01),减少LAD结扎后左室收缩内径的增大,从而有效改善心功能。2.在动物实验中,HE染色结果显示:相较于冠状LAD结扎模型组大鼠,丹七片组大鼠的心肌细胞排列较整齐。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s结果都显示,相较于模型组,丹七片组大鼠缺血心肌的PGC-1α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01,P<0.01)。Western Blots结果显示:相较于模型组,丹七片组大鼠缺血心肌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α1(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α1,AMPK-α1)、去乙酰化酶(Sirtuin1,SIRT1)、线粒体融合蛋白1(mitofusin1,Mfn1)、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核呼吸因子-2(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2,NRF-2)能量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明显上升(P<0.05,P<0.05,P<0.05,P<0.05,P<0.05)。同样在H9C2大鼠心肌细胞中,与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的模型组相比,丹七片组可以明显促进AMPK-α1、SIRT1、PGC-1α、Mfn1、Mfn2、NRF-2能量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P<0.05,P<0.05,P>0.05,P>0.05,P<0.05,P<0.01)。同时,丹七片组可以显着提高细胞中的ATP水平(P<0.001),清除多余的ROS(P<0.05)。结合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丹七片可能通过调节以PGC-1α为核心的能量代谢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调节线粒体融合与分裂,心肌细胞能量生成,从而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功能。3.在动物实验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相较于冠脉LAD结扎模型组大鼠,丹七片组大鼠缺血心肌的CD3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01)。Western Blots结果显示:相较于模型组大鼠,丹七片组大鼠缺血心肌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CD36、CPT1A、HIF-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的表达明显上升(P<0.05,P<0.001,P<0.01,P>0.05,P<0.05)。在过氧化氢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实验中,Western Blots结果显示:相较于模型组,丹七片组中CPT1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PPAR-α、CD36蛋白表达也升高,但并无统计学差异。Matrigel体外内皮细胞成管实验结果表明:丹七片可以明显促进内皮细胞的血管生成,而CPT1A的抑制剂可以减弱丹七片对血管新生的作用。结合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丹七片可能通过调节内皮细胞的PPAR-α-CD36-CPT1A信号通路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结论:丹七片通过调节以PGC-1α为核心的能量代谢相关信号通路改善缺血心肌的能量供应,并且通过调节内皮细胞的PPAR-α-CD36-CPT1A信号通路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本研究初步揭示了丹七片改善能量代谢,促进血管新生的药理作用机制,为丹七片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的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梦[4](2018)在《Apelin改善高脂饮食GK大鼠的心血管病变和心肌葡萄糖代谢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代谢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糖尿病、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即:胰岛素抵抗。已证实,代谢综合征中的大多数病理因素均可见于2型糖尿病,后者的病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生成和进展密切相关。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严重,糖尿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且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是健康者的2~4倍,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比例现已大于70%。因此,糖尿病已被公认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从分子水平探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Tatemoto等学者于1998年从牛胃组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肽类激素,被证实为血管紧张素受体AT1相关的受体蛋白(APJ)的内源性配体。该种肽类激素后被命名为Apelin。研究显示,Apelin可由鼠和人类脂肪细胞合成和释放,并主要存在于心脏、肺、肾、肾上腺等器官的血管内皮细胞中。Apelin潜在的重要生理功能可能涉及心血管系统调控、脂肪胰岛素轴调控、肾上腺激素的下丘脑调控、水平衡、应激、摄食、体温调节等诸多领域。已证实,Apelin能在不促进心肌细胞肥大的前提下,有效减轻大鼠心脏左室前负荷和后负荷,发挥正性肌力效应。此外,其在中枢和外周均可通过扩张血管等途径参与机体调控血压的进程。研究表明,Apelin对血压的调控作用并不通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介导,属于内皮依赖性。目前关于Apelin与肥胖和葡萄糖代谢的研究方兴未艾。实验结果提示:胰岛素可能参与了对Apelin表达的调节机制,而Apelin亦可对高血糖引发的胰岛素分泌发挥抑制效应,但作用机制尚不明了。而且以上研究多采用离体干预或者在体Apelin短时干预,罕有较长期的Apelin在体干预对机体影响方面的研究。大量研究已证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重要基础。主要表现为高胰岛素环境引发的葡萄糖摄取障碍。在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脏负荷骤然加大的情况下,葡萄糖的氧化和无氧酵解将是心肌细胞获得能量的最重要途径。因为心肌细胞内葡萄糖代谢的首个限速步骤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体4(GLUT4)介导机体内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GLUT4的表达受抑被发现与心肌细胞的葡萄糖利用障碍密切相关。GLUT4功能障碍或数量降低是导致机体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探索GLUT4表达的影响因素可能为胰岛素抵抗的防治工作提供新思路。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被发现一方面可通过对细胞浆内AMP/ATP比值的改变进行监测,以达成调控脂肪酸氧化代谢过程等生物学效应;另一方面亦参与了对体内胰岛素敏感度的调节机制。作为对胰岛素敏感度具有正性调节效应的重要因子,AMPK不但广泛参与了组织、细胞内脂肪酸氧化代谢的进程,而且对GLUT4的表达具有直接调控的作用。应用AMPK特异性激活剂或者AMPK过量表达则可能有效提高机体对于胰岛素的敏感度。AMPK的表达下降亦被证实与高脂环境诱导所致的胰岛素在骨骼肌、脂肪、肝脏等组织中敏感度显着减弱密切相关。因此,AMPK作为一种中介性的代谢调控感受器,已将机体的胰岛素敏感度与能量代谢紧密联接起来。本研究拟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蛋白质和基因水平上观察Apelin的心血管保护效应及其对糖尿病大鼠心肌葡萄糖代谢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变的作用和基本机制,为临床防治代谢综合征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新的药物干预靶点。研究方法:1、将32只12周龄GK大鼠和8只12周龄Wistar大鼠编号随机分为5组,即:Wistar组、高脂饮食组、二甲双胍组、阿托伐他汀组和Apelin组。每周测定一次空腹血糖(FPG)、大鼠收缩压和体重。2、各组大鼠药物干预4周后,禁食12h,称量体重(BW),同时测体长。以3%戊巴比妥钠腹腔内麻醉(35mg/kg),行颈正中切口。对右侧颈总动脉进行分离,并结扎其头端。经颈总动脉将微型心导管(充满40U/ml肝素生理盐水)逆行插入左心室。另一端与多导生理记录仪通过压力换能器相连。记录心率、左心室收缩末压(LVE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抽取静脉血,离心后取上清,-70℃保存。处死后,开胸取出心脏、主动脉留做病理学检查。3、FPG测定采用氧化酶法。空腹胰岛素(FINS)、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瘦素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血清一氧化氮(NO)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法。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测定采用化学比色法。结构型NOS(cNOS)活力=总NOS(tNOS)活力-诱导型NOS(iNOS)活力。总胆固醇(TC)和甘油叁酯(TG)测定采用酶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采用直接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PG×FINS/22.5。4、采用RT-PCR测定Apelin mRNA、GLUT4 mRNA和AMPKα2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测定Apelin、GLUT4和P-AMPKα蛋白水平。5、以SPSS20.0处理数据。正态分布的变量采用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高脂饮食组大鼠的FPG、收缩压、Lee指数和HW/BW显着高于Wistar组大鼠,Apelin干预后这些指标较之高脂饮食组显着下降。2、高脂饮食组大鼠的LVESP、±dp/dtmax显着低于Wistar组大鼠,而LVEDP升高。Apelin干预后,LVESP和±dp/dtmax显着升高,LVEDP下降。3、较之Wistar大鼠,高脂饮食组大鼠的FINS、HOMA-IR、TNF-α、瘦素、TC、TG、LDL-C、ET-1和iNOS增高;HDL-C、NO和cNOS水平降低。Apelin组大鼠的FINS、HOMA-IR、TNF-α、瘦素、TC、TG、LDL-C、ET-1和iNOS水平下降;HDL-C、NO和cNOS升高。4、HE染色:与Wistar组大鼠相比,高脂饮食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细胞肥大,主动脉内皮细胞肿胀、内膜增厚,胶原纤维增生,内弹力板断裂。各干预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较整齐,心肌细胞形态较完整,主动脉内膜光滑,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有序。免疫组化染色Apelin阳性表现为棕黄色颗粒沉着;高脂饮食组心肌细胞膜和主动脉内膜可见稀疏浅棕色颗粒;各干预组大鼠心肌细胞膜和主动脉内膜均可见分布较均匀的棕褐色颗粒,其中Apelin组表达最强。5、高脂饮食组大鼠血浆、心室、主动脉组织的Apelin浓度、心室和主动脉的Apelin mRNA以及心室Apelin蛋白水平均较之Wistar组大鼠降低,Apelin、二甲双胍和阿托伐他汀干预后Apelin表达增强。6、高脂饮食组大鼠心室GLUT4 mRNA和AMPKα2 mRNA表达、GLUT和P-AMPKα蛋白表达水平较之Wistar大鼠均下降,Apelin组这些指标表达增强。结论:1、高脂饮食组大鼠Apelin、GLUT4和AMPK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存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转运障碍。2、二甲双胍和阿托伐他汀干预后,大鼠心肌和主动脉Apelin表达增强,提示Apelin可能参与二甲双胍和阿托伐他汀的心脏保护作用机制。3、Apelin干预组大鼠心肌的GLUT4和AMPK表达增加,提示较长期Apelin在体干预可能通过影响葡萄糖转运来发挥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的作用。4、Apelin干预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5、Apelin具有降压、改善血流动力学和抑制心肌肥厚的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8-10-01)
于悦,高想,陈珏,卞勇[5](2018)在《利心冲剂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利心冲剂改善心力衰竭大鼠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采用利心冲剂进行干预实验,将心力衰竭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利心冲剂低剂量组及利心冲剂高剂量组,造模成功后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双蒸水;利心冲剂低剂量组给予利心冲剂20 g/kg;利心冲剂高剂量组给予利心冲剂40 g/kg。各组大鼠灌胃给药,每日1次。给药3个月后采用Elisa法测定心肌细胞中磷酸肌酸(PCr)含量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Sirt1)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利心冲剂低剂量组及利心冲剂高剂量组PCr含量均显着降低(P <0.05);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利心冲剂高剂量组PCr明显升高(P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利心冲剂治疗组Sirt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01);与模型组比较,利心冲剂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Sirt1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 <0.05或P <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利心冲剂治疗组中PGC-1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01);与模型组比较,利心冲剂组PGC-1α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利心冲剂可改善心肌叁磷酸腺苷(ATP)的传输以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其作用机制与增加Sirt1的活性进而激活PGC-1α介导的线粒体能量代谢途径相关。(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17期)
赵钦烁[6](2018)在《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2J2及其代谢产物EETs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以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原因,其病理生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CA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由于粥样斑块阻塞了冠状动脉,在血管壁激活的炎症不稳定时期会导致斑块的不稳定以致斑块脱落而阻塞冠状动脉时,患者则出现心肌梗死。心肌梗死之后,因受损心肌的修复而发生一系列炎症反应,心肌细胞的坏死与凋亡,血管生成,其中以血管生成对心脏的修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损的心脏区域血管生成及供血不足是导致心脏的心室重构且进展为心力衰竭的重要事件。尽管心脏搭桥手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等先进重建血供的治疗手段应用使得一部分病人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但依然有一些病人死亡或者发生了心力衰竭,说明这些治疗方式依然有一些缺点和局限性,比如心肌无复流现象以及术后血管再狭窄和闭塞等。在心梗发生时,心肌细胞氧浓度下降,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蛋白的表达升高会促进心肌自身内在的血管生成,但是这对于维持正常的心脏供血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心肌缺血后的血管生成的治疗对保护心脏功能、改善远期预后以及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可将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环氧二十碳叁烯酸(EETs),这是一群具有心脏保护的代谢产物,其包括四个异构体:5,6-EET,8,9-EET,11,12-EET,和14,15-EET。其主要的代谢产物是11,12-EET和14,15-EET。EETs在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s EH)的水解作用下,EETs被进一步分解为一类化学性质更稳定且生物活性更低的化合物—二羟基-二十碳-叁烯酸(Dihydroxyeicosatrienoic acids,DHETs)。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2J2是唯一存在于人类的CYP2J家族,它在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都有丰富的表达。之前关于EETs与血管生成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心梗后心衰这一领域,因此,本研究主要是为了探索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2J2系统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对心衰的预后情况及其可能的机制。研究方法:在动物实验部分,我们采用8-10周内皮特异性过表达CYP2J2的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TG-type,带有Tie2启动子)与同窝出生及周龄相匹配的野生型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Wild-type)随机分为四组:WT-Sham组,TG-Sham组,WT-MI组,TG-MI组。WT-MI组和TG-MI组进行左前降支结扎术,而WT-Sham与TG-Sham组为假手术组,与手术组操作相同只是不结扎左前降支。在心梗8周之后,先给实验大鼠进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检测心肌血流量,然后进行左心室M超声及左心导管检测。心导管做完后,从实验鼠颈动脉采血,离心后取上层血浆进行ELISA检测。然后取出大鼠心脏拍照,一部分大鼠心脏进行石蜡包埋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WGA染色,另一部分心脏组织用OCT包埋放在-80°C冰箱中进行后续的免疫荧光染色。余下的心脏组织进行Western blotting以及RT-PCR检测。在细胞实验部分,我们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在常氧和缺氧的条件下培养16个小时,使用CYP2J2的主要代谢产物11,12-EET及其拮抗剂14,15-EEZE干预,来观察11,12-EET对内皮细胞的小管生成作用,更深入的机制研究用Notch1的si RNA和抑制剂DAPT干预进行机制研究。研究结果:一、CYP2J2过表达能够明显减少大鼠心肌梗死后的心梗面积,减轻心梗后梗死周边区心肌细胞的肥厚。二、CYP2J2过表达可以促进血管生成,从而增加心肌血流量来改善心梗后心功能障碍。叁、CYP2J2过表达可以促进11,12-EET、14,15-EET、5,6-EET、的分泌。四、在体外实验中,11,12-EET可以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常氧和缺氧的情况下增加VEGF-A以及b FGF蛋白的合成以及促进小管生成。五、CYP2J2代谢花生四烯酸产生11,12-EET增加血管生成的机制是通过Notch1/Jagged1通路来完成的,11,12-EET可以促进Notch1在内皮细胞中从胞浆进入胞核,从而作用于促进血管生成的靶基因,而11,12-EET增加胞浆中Notch1表达的机制是在常氧的情况下增加gama-分泌酶的活性,而在缺氧的时候增加gama-分泌酶的生成,从而使Notch1的表达增加。结论:综上所述,内皮细胞特异性过表达CYP2J2可以通过促进血管生成来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其作用机制是通过Notch1/Jagged1通路来实现的。(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8-01)
张晶晶,李彬,朱明军,王新陆,谢世阳[7](2018)在《中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现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是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分子生物学基础,而心力衰竭又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归宿,因此从能量代谢角度探讨中药防治心衰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许多研究从多方面证实了中药能够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论文从保护线粒体、调节能量代谢底物利用、影响能量代谢信号通路以及提高相关酶活性及蛋白表达等4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医药临床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何永刚[8](2018)在《针刺内关调控腺苷受体改善心肌缺血大鼠能量代谢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针刺内关调控腺苷受体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能量代谢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SPF级SD健康大鼠2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慢病毒感染阴性模型组、慢病毒感染阴性针刺组、A1沉默模型组、A1沉默针刺组、A2a沉默模型组、A2a沉默针刺组、A2b沉默模型组、A2b沉默针刺组。采用手术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慢病毒感染使腺苷受体基因沉默的方法制作心肌缺血模型和腺苷受体基因沉默心肌缺血模型,术后次日进行针刺干预,每日1次,连续5天,各针刺组均针刺内关穴,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及各模型组均不予针刺干预,仅捆绑固定。采用生理记录仪、TTC染色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心电图、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ATP、ADP、AMP和ADO的含量。结果:1.各组大鼠心电图变化:心肌缺血造模后,各模型组大鼠心电图ST段较假手术组均明显抬高,说明造模成功。各组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心电图ST段显着降低(P<0.001);经慢病毒感染后针刺各组与对应模型组比较,慢病毒感染阴性针刺组心电图ST段显着降低(P<0.001);A2a沉默针刺组和A2b沉默针刺组显着降低(P<0.001);A1沉默针刺组心电图ST段无明显降低(P>0.05)。2.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变化:心肌缺血造模后,各模型组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较假手术组显着增加(P<0.001)。各组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心肌梗死面积显着减小(P<0.001)。经慢病毒感染后针刺各组与对应模型组比较,慢病毒感染阴性针刺组心肌梗死面积显着减小(P<0.001);A2a沉默针刺组显着减小(P<0.001);A1沉默针刺组和A2b沉默针刺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无明显变化(P>0.05)。3.各组大鼠能量物质ATP、ADP、AMP、ADO含量的变化:(1)心肌ATP和ADO含量变化:心肌缺血造模后,各模型组大鼠的ATP和ADO含量较假手术组均显着降低(P<0.001)。各组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心肌ATP和ADO含量显着升高(P<0.001);经慢病毒感染后针刺各组与对应模型组比较,慢病毒感染阴性针刺组大鼠心肌ATP和ADO含量显着升高(P<0.001);A2a沉默针刺组显着升高(P<0.001);A1沉默针刺组和A2b沉默针刺组心肌ATP和ADO无明显变化(P>0.05)。(2)心肌ADP含量变化:心肌缺血造模后,各模型组大鼠的ADP含量较假手术组均无显着变化(P>0.05)。各组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心肌ADP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经慢病毒感染后针刺各组与对应模型组比较心肌ADP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3)心肌AMP含量变化:心肌缺血造模后,各模型组大鼠的AMP含量较假手术组均显着性升高(P<0.001)。各组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心肌AMP含量显着降低(P<0.001);经慢病毒感染后针刺各组与对应模型组比较,慢病毒感染阴性针刺组大鼠心肌AMP含量显着性降低(P<0.001);A2a沉默针刺组显着性降低(P<0.001);A1沉默针刺组和A2b沉默针刺组心肌AMP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针刺内关穴对心肌组织可以产生良好的保护效应,具体表现为针刺能够显着抑制心肌缺血造成的大鼠心电图ST段抬高、减小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梗死面积并优化心肌组织能量代谢。2.针刺产生心肌缺血保护效应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腺苷A1受体及腺苷A2b受体升高了心肌组织ATP的含量、降低了心肌组织AMP的含量、增加了心肌组织ADO的含量,进一步改善了心肌组织的能量代谢,从而保护了心肌组织。(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01)
王婕[9](2018)在《益气活血方调控Sig-1R、SERCA2a、IP_3R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治疗心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igma 1受体(sigmal receptor,Sig-1R)作为内质网重要分子伴侣蛋白,通过与叁磷酸肌醇受体(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IP3R)的相互作用调控内质网线粒体间的Ca2+转运,保护线粒体结构,促进叁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产生,增加心肌肌浆网 Ca2+-ATP 酶(sarcoplasmic reticulum Ca2+-ATPase,SERCA2a)的活性,改善Ca2+循环和能量代谢障碍,发挥心肌细胞保护的作用,是决定细胞存活的关键,在抑制心力衰竭心肌细胞代偿性肥大、逆转心室重构、缓解心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医学对心衰的认识,针对心衰气虚血瘀的病机关键,益气活血方药在治疗心力衰竭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显着。以Sig-1R为切入点研究益气活血方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分子机制,将为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在亚细胞器水平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客观的实验证据,为心力衰竭的防治研究开辟新的思路。目的:以亚细胞器及其相互联系的角度为切入点,观察具有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作用的益气活血方对Sig-1R及相关分子SERCA2a、IP3R的表达及线粒体形态结构、功能,心肌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益气活血方药在心衰的治疗中通过Sig-1R调控SERCA2a、IP3R表达,改善能量代谢障碍,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机制。拟从亚细胞器及其相互联系角度,为益气活血中药在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上提供科学客观的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活血低剂量组、益气活血高剂量组和氟伏沙明对照组。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连续给予相应药物8周后,通过大鼠心脏超声心动检测、心脏质量指数测定评估心功能以及心肌结构的变化;HE染色、透射电镜进行心肌细胞、线粒体组织形态学的观察;取心肌梗死边缘区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Sig-1R、SERCA2a、IP3RmRNA以及蛋白质表达变化;ATP荧光强度法分析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TP含量的变化。结果:1.术后8周,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及其收缩和舒张功能变化。结果显示,在冠状动脉结扎术后8周,大鼠的心室结构发生了重构,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大鼠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Ds)、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 VoL;d)、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 VoL;s)显着增加(P<0.01),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end-diastole thickness,LVPWTd)、左室后壁收缩末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end-systolic thickness,LVPWTs)显着降低(P<0.01),其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而各药物组大鼠的上述心肌重构指标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减轻(P<0.01)。2.各组超声心动图功能学指标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显着降低(P<0.01),而各药物组可以显着改善心梗大鼠心脏EF%、FS%(P<0.01)。3.模型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与假手术组比较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低剂量组、益气活血高剂量组和氟伏沙明组大鼠的心脏质量指数都显着降低(P<0.01)。4.大鼠心肌组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左心室梗死边缘区,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整齐有序,胞浆着色均匀。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胞浆染色不均,核固缩,心肌纤维走形断裂,结构破坏。益气活血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似,但病变范围减小。氟伏沙明组病理性改变与模型组类似,也可见细胞排列紊乱,心肌细胞胞浆着色不均,核固缩等病理改变。5.益气活血方对心肌梗死边缘区组织Sig-1R、SERCA2a、IP3RmRNA表达的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Sig-1RmRNA的表达降低(P<0.05)。益气活血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及氟伏沙明组Sig-1RmRNA表达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SERCA2amRNA的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低剂量组SERCA2amRNA表达增加,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益气活血高剂量组SERCA2a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氟伏沙明组与之相比,其SERCA2amRNA表达亦增加(P<0.05);模型组IP3RmRNA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低剂量组、益气活血高剂量组IP3RmRNA的表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氟伏沙明组与之比较,IP3RmRNA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6.益气活血方对心肌梗死边缘区组织Sig-1R、SERCA2a、IP3R蛋白表达的影响: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ig-1R、SERCA2a、IP3R含量。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相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Sig-1R表达明显降低,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益气活血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及氟伏沙明组Sig-1R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SERCA2a的表达低于假手术组,在α=0.0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益气活血低剂量组、氟伏沙明组与模型组相比较SERCA2a表达增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活血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SERCA2a表达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IP3R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低组IP3R表达降低(P<0.05),益高组IP3R表达显着降低(P<0.01),氟伏沙明组IP3R亦表达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7.益气活血方对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心肌梗死术后8周心肌组织取材进行电子显微镜检测。假手术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紧密、无断裂,横纹清晰可见,肌小节完整,胞浆中有丰富的线粒体,为圆形或椭圆形,线粒体形态正常,无肿胀,膜连续完整,结构清晰,排列有序,线粒体内无空泡化现象;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肌丝断裂、排列紊乱甚至发生溶解,线粒体形态大小不等,线粒体肿胀明显,嵴结构破坏、模糊不清,嵴间基质密度增高,线粒体膜不完整,部分空泡化明显;益低组、益高组与氟伏沙明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心肌纤维排列整齐,病理改变轻,线粒体排列规则,呈圆形、椭圆形,嵴较清晰,排列规整。8.益气活血方对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ATP含量的影响:模型组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ATP浓度显着低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及氟伏沙明组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ATP浓度均升高(益低组、氟伏沙明组P<0.05;益高组 P<0.01)。结论:低剂量和高剂量益气活血方能不同程度抑制心梗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益气活血方促进心肌细胞Sig-1R、SERCA2a的表达,抑制IP3R表达,恢复线粒体形态结构及功能,改善心肌组织能量代谢障碍有关。但亚细胞器间信号转导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对于Sig-1R在保护心肌细胞及益气活血方对其影响的更为深入的分子机制,仍需进一步地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01)
田阁,徐昕,李国平[10](2018)在《运动通过AMPK信号通路改善高脂诱导的Ⅱ型糖尿病小鼠心肌糖脂代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心肌功能受损是糖尿病患者心衰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观察8周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糖尿病小鼠心肌形态结构的影响,探讨AMPK信号通路在其中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防治糖尿病患者心肌受损提供新的靶向。方法:采用16周高脂饮食建立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小鼠分为糖尿病安静组(DS组)和糖尿病运动组(DE组);同龄C57小鼠为空白对照组(CS组)。糖尿病组采用高脂喂养,DE组进行8周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干预。采用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实验(IPGTT)检测小鼠糖耐量,天狼腥红染色测定心肌纤维化,麦胚凝集素(WGA)染色检测心肌横截面积,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AMPKα、磷酸化的AMPKαThr172(p-AMPKα)、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蛋白表达。结果:1)DS组小鼠体重和糖耐量均显着高于CS组(P<0.01),DE组小鼠体重和AUC均显着低于DS组(P<0.01);2)与CS组相比,DS组小鼠心肌血管周围纤维化比例显着增加(P<0.05),重量和心脏重量/胫骨长度显着增加(P<0.01),心肌横截面积有所增加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DS组相比,DE组心肌血管周围纤维化比例显着降低(P<0.05);3)与CS组相比,DS组小鼠心肌p-AMPKα非常显著降低(P<0.01),SIRT1和PGC-1α显著降低(P<0.05),PPARα显著升高(P<0.05);与DS组相比,DE组小鼠心肌p-AMPKα、SIRT1和PGC-1α非常显著升高(P<0.01),PPARα非常显著降低(P<0.01)。结论:长期运动可以激活AMPK及下游通路,改善心肌糖脂代谢,从而减轻糖尿病后心肌重构。(本文来源于《体育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改善心肌代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心脏作为高功能、高耗能、低储能的器官,能量和营养的供给至关重要。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体循环淤血,其中以胃肠道黏膜的水肿淤血影响患者的进食功能较为显着,进而导致机体营养吸收不良。营养物质的吸收障碍会极大地影响心肌能量代谢,最终导致心肌萎缩,加速心衰恶性发展,这种现象归属于“心源性营养不良”。心源性营养不良的治疗在临床上存在矛盾,通过增加进食及经肠内补充营养,患者吸收较差;经肠外补充,又极易加重心脏前负荷进而导致心衰加重和猝死。因此,如何打断恶性循环链,对于预防和治疗心源性营养不良尤为重要。中医学的“气”与现代生物学的“能量”在概念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是维护机体生命活动的驱动力。前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心源性营养不良的患者大多伴有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脉细等气虚证的表现。从中医理论对“气”的阐述与现代生物学理论对“能量”的认识相结合的角度干预心源性营养不良,有可能是医疗实践中的一个新的探索。本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以心主血脉、气为血之母、血为气之帅等中医理论为指导,以防治结合为目标,以心肌能量代谢为切入点,选用益气活血的经典代表方剂补阳还五汤,借助线粒体、PPARα/PGC-1α信号通路等客观指标的定性定量分析,从器官、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上观察心源性营养不良大鼠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的特征与规律,探讨益气活血法对心源性营养不良的干预效应和药物靶点。同时,对心源性营养不良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特征进行分析,初步探索该病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方药预防和治疗心源性营养不良提供基础依据,对提高其生存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延缓心力衰竭进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主要由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两部分构成。目的本研究第一部分以心肌能量代谢为切入点,探讨益气活血法对心源性营养不良大鼠心肌α-肌球蛋白(α-myosin heavy chain,α-MHC)、β-肌球蛋白(β-myosin heavy cha in,β-MHC)、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 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mRNA)、线粒体超微结构及PPARα/PGC-1α信号通路的影响,验证所提出的应用益气活血法能够干预心源性营养不良的假说,为中医药治疗心源性营养不良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依据。本研究第二部分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法,对心源性营养不良患者的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和梳理,为进一步的阐明该病的辨证分型、辨证标准及疾病证候演变规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第一部分共选取36只SD雄性大鼠,建立心源性营养不良模型。将大鼠分为4组:①假手术组;②模型组;③中药组;④西药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予补阳还五汤12.72g/(kg·d)、酒石酸美托洛尔0.0045g/(kg·d)灌胃,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的灌胃均采用相同计量的去离子水。各组均每日灌胃1次,共给药干预8周,观察相应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心肌α-MHC、β-MHC和Drp1mRNA;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及线粒体超微结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外周血中单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叁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 estem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 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α,PPARα),PPARy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 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的蛋白表达量。本研究第二部分借鉴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法,设计心源性营养不良中医证候采集量表,采集该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四诊信息及流行病学分布资料,并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心脏重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大鼠体重、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心脏重量明显减轻(P<0.01)。(2)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α-MHCmRNA表达量降低(P<0.05),β-MHCmRN A、Drp1mRNA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α-MHCmRNA表达量升高(P<0.05),中药组、西药组β-MHCmRNA、Drp1mRNA表达量均降低(P<0.05)。(3)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MP、ADP含量明显升高,ATP含量明显下降(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AMP含量明显降低(P<0.01),ADP含量降低(P<0.05),ATP含量升高,西药组大鼠AMP含量明显降低(P<0.01),ADP含量下降,ATP含量升高。(4)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肌丝结构明显紊乱,典型肌小节结构消失,线粒体超微结明显肿胀、空泡变形,数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大鼠心肌结构较前明显改善、肌小节排列较整齐,线粒体形态明显改善,数量较前增加。(5)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大鼠AMPK蛋白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PPARα,PGC-1α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PPARα,P GC-1α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6)在心源性营养不良患者中,中医核心证候(频次大于50%)依次是声低、神疲、水肿、心悸、胸闷、咽干口渴、失眠多梦、头晕、倦怠乏力、久有气喘。(7)所调查的70例心源性营养不良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中,以气血两虚和气阴两虚为多见,其余证型是心肾阴虚、心气虚、心阴虚、心脉瘀阻和痰阻心脉型。(8)在心源性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不良类型中,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型(低蛋白血症)占92.9%,微量养分型(缺铁性贫血)占58.6%,两种类型都有的患者占51.4%;通过全面营养评价,轻度营养不良者有9人,中度营养不良者有53人,重度营养不良者有8人。结论(1)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心肌及线粒体超微结构,提高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水平,维持衰竭心肌能量代谢。(2)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抑制α-MHC转变为β-MHC、抑制Drp1mRNA对线粒体的分离作用,从而延缓心肌重构、保护心肌组织。(3)补阳还五汤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α/PGC-1α信号通路的表达,从而改善衰竭心脏的能量代谢,延缓心衰进展。(4)心源性营养不良患者中大部分处于中度营养不良状态,男女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营养不良的主要类型为蛋白质——能量营养和微量养分型营养不良。(5)心源性营养不良的核心证候为声低神疲、水肿心悸、倦怠乏力、咽干口渴等,气血两虚、气阴两虚是心源性营养不良的常见证型。(6)绝大多数心源性营养不良患者均伴有心源性和营养不良性水肿,有可能导致体质指数异常,影响单项营养指标的判断。因此,采用综合性营养评价工具更具有客观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改善心肌代谢论文参考文献
[1].唐咏,孙志佳,侯乐,温泽淮,陈伯钧.益气化瘀法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9
[2].王臻.益气活血法改善心源性营养不良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及中医证候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3].焦世红.复方丹七片改善能量代谢防治心肌缺血的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4].李梦.Apelin改善高脂饮食GK大鼠的心血管病变和心肌葡萄糖代谢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
[5].于悦,高想,陈珏,卞勇.利心冲剂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
[6].赵钦烁.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2J2及其代谢产物EETs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7].张晶晶,李彬,朱明军,王新陆,谢世阳.中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现代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
[8].何永刚.针刺内关调控腺苷受体改善心肌缺血大鼠能量代谢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
[9].王婕.益气活血方调控Sig-1R、SERCA2a、IP_3R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治疗心衰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
[10].田阁,徐昕,李国平.运动通过AMPK信号通路改善高脂诱导的Ⅱ型糖尿病小鼠心肌糖脂代谢[J].体育科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