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科层组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织,惠农,权力,巡防,结构,行政,教师。
科层组织论文文献综述
吕德文[1](2019)在《“混合型”科层组织的运作机制——临时工现象的制度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府机构中广泛存在的临时工是一个制度化了的行政现象。临时工与正式人员的并存共生塑造了"混合型"科层组织形态。本文运用行政调适性视角对B县巡防大队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B县巡防大队兼具自我保护与环境亲和力的双重功能,这得益于叁个机制:第一,"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双层结构及其实际运作方式,塑造了具有选择性的组织内部结构;第二,半正式行政主导的街头事务分类处置机制,为政府行为提供了策略选择;第叁,临时工边界扩展行为援引了多重合法性资源,有利于政府机构在地方治理体系中获得稳定的组织地位。因此,临时工得以存在,是因为"混合型"科层组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临时工滥权现象,并为行政调适性提供了组织基础。(本文来源于《开放时代》期刊2019年06期)
姜尔林[2](2019)在《“文山会海”治理与科层组织绩效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政府机构的运行中,文件与会议数量多是普遍现象。据调查,64%以上的公务员每天花在文字上的时间为2—3小时,各级领导参加会议的时间占总工作时间的1/5至1/3,同时会议的数量也随着层级的下降而逐渐上升,政府运行过程中甚至“无时不文”“无日不会”。“文(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1-01)
林遥,李任舟[3](2019)在《择善与兼容:人民法院组织管理模式的择定逻辑——从科层化与扁平化的伯仲之辩切入》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法院内设机构改革的实质是择定和优化自身组织管理模式。然而,无论是沿袭"科层制"的老传统,还是尝试"扁平化"的新形式,均无法从根源上破除单一组织管理模式的自身局限。为此,应重视广受推崇的"扁平化"模式所显现的短板,谨慎对待、稳步推进改革。在改革过程中要回应管理幅度测定、组织决策行为管理、利益相关者平衡叁大"核心问题",改革进程要全面衡量科层化集权与扁平化分权的利弊得失,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选取最优的路径。(本文来源于《东南司法评论》期刊2019年00期)
岑树海[4](2019)在《西方政党组织从科层制到分层制的转型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科层制或集权制政党到分层制或分权制政党的转型有两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组织层级减少;二是权力斗争博弈观从零和转向正和,权力共享成为可能。卡迪、博莱叶、霍普金、郝顿等人的政党理论都凸显了西方政党分层或分权治理的新势头。西方政党分权化的实践体现为地方党组织或区域性政党的挑战增强以及包容性治理的党内外双重维度。政党治理中的分权化与集权化进程要保持均衡,应区分政党治理与商业管理之间的本质性差异。(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齐晶[5](2019)在《惠农政策组织传播的科层困境与解决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惠农政策是我国针对"叁农"问题提出的一项重要政策,其不仅是农民生活水平提升的主要渠道,而且是我国发展繁荣的基础。基于此,以惠农政策组织传播为切入点,阐述了惠农政策组织传播的科层制组织特征,分析了惠农政策组织传播的科层制组织现实意义,讨论了惠农政策组织传播的科层制组织现场困境,并对惠农政策组织传播优化措施进行了简单的探究。(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9年09期)
黄佳圳[6](2019)在《科层组织的时间维度:差序、支配与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科层组织的时间维度为切入点,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界定了社会时间、科层组织时间和个人时间对科层组织的意涵;提出了时间价值、时间管理能力和时间支配权叁个分析概念;构建了我国科层组织时空结构的一般模型;并结合上述概念与模型分析了差序分布之下,我国科层组织运作过程的时间特征及其所诱发的组织后果;最后,本文为未来的科层组织时间研究,提出了可能的实证探索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行政管理》期刊2019年02期)
黄颖[7](2018)在《科层理性与策略合作:基层妇联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不断重构,党与群团的关系也在逐渐进行调整。中共中央群团改革要求群团组织“增叁性去四化”,“项目化”的社会服务方式逐渐成为群团改革的新导向与重要抓手,上海市P区妇联在中央群团改革精神及指导意见下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革新。在实证研究中,笔者发现作为合法购买主体之一的妇联,在向社会力量购买社会服务时,与其它购买主体(民政、残联等)对待社会组织采取区别化的行动策略,妇联在引入第叁方评估进行评估指导的基础上,仍对项目进行全程把关、深度参与。这成为本研究关注的问题意识,而目前关于妇联深度参与购买社会服务实践、妇联与社会组织互动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尚属不足。对此,文章基于上海市P区妇联项目化实践,通过对“科层制”、“理性选择”与“合作治理”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尝试建立“科层理性—策略合作”的分析框架,深入探究了 P区妇联“家中心”项目中妇联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在社会组织进入妇联系统提供的购买服务场域之后,P区基层妇联在科层理性的行为逻辑之下,对社会组织采取了“为我所用”、“疑信参半”、“精益求精”的行动策略,针对妇联的不同行动逻辑,社会组织为了实现项目服务的有效提供与自身的长效发展,从而采取“循序渐进”、“自主谋求”、“内外兼修”的策略性合作。最后,基于上海市P区妇联“家中心”项目的多年实践成果,从“搭台唱戏:双重属性下妇联组织的优势发挥”、“强强联手:'群社'合作下社会需求的精准回应”、“合作共治:共同参与下社区治理的结构优化”、“借势而为:'内外'吸收下社会组织的长效发展”四个方面来具体阐释妇联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的多重社会效应,以期对政府职能转移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可参考性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12-28)
陈涛[8](2018)在《基于科层制理论的侦查组织结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科层制理论为支撑构建的组织结构具有严密性、合理性、稳定性和普遍性等优点。现行侦查组织呈现出专业化和合成化的双重趋势,在等级制基础上强调组织指挥的灵活性,侦查权行使要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侦查组织运行兼具层级性和中立性,侦查组织的业务与程序推进文书化。但较为严格的等级制限制了侦查人员的主动性与侦查效率,过分专业化职权划分削弱了侦查整体效能,侦查人员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侦查组织不适性强烈。在后科层制时代,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科层制理论指导下探索适合时代需求的侦查组织结构形式。(本文来源于《北京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杨晓平,李凌[9](2018)在《组织维度下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条件保障——科层权力与专业权力的协调》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校自产生之初就是一种育人的专业组织,教师职业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专业。而科层取向下的学校管理模式却旨在将学校视为一种科层组织,将教师职业视为严格按照规定完成工作量即可的普通职业。这无视了教师专业的特质,钳制了教师专业自主性的发挥,将直接导致教师自觉发起、自我调控的非正式学习失去得以持续进行的条件保障。为此,应弱化"指标",促发教师生态成长;消减"非人"模式,增进教师良性互动;淡化"等级"与"规则"观念,赋予教师专业权利;转变"谋生"职业观,唤醒教师专业意识;强化专业组织建设,捍卫教师专业发展。从组织纬度为教师的自发式学习和持续性发展提供条件保障。(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18年33期)
梁玉柱[10](2018)在《老年协会“类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及其生成逻辑——基于深圳市四级老年协会的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是政权建设、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维系和运行的基础性安排。深圳市四级老年协会的组织结构不同于典型的科层制结构和治理结构,呈现出"类科层制"的组织结构特点,即组织之间存在着建立在非正式制度基础上的命令与被命令的关系,依赖社会关系等作用机制,具有非制度化、不稳定性等特点。地方老年协会的这种组织结构是国家对老年协会职能定位以及老年协会自身组织特性双重作用下的结果。老年协会发挥着政权支持、利益调节和社会服务功能,体现在对老年群体的再社会化、参与利益协调和政策制定、提供公共服务和培育社会资本上。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下,老年协会的组织网络建设既实现了社会权威的再造,也实现了国家治理的简约化。(本文来源于《党政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科层组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我国政府机构的运行中,文件与会议数量多是普遍现象。据调查,64%以上的公务员每天花在文字上的时间为2—3小时,各级领导参加会议的时间占总工作时间的1/5至1/3,同时会议的数量也随着层级的下降而逐渐上升,政府运行过程中甚至“无时不文”“无日不会”。“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科层组织论文参考文献
[1].吕德文.“混合型”科层组织的运作机制——临时工现象的制度解释[J].开放时代.2019
[2].姜尔林.“文山会海”治理与科层组织绩效提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3].林遥,李任舟.择善与兼容:人民法院组织管理模式的择定逻辑——从科层化与扁平化的伯仲之辩切入[J].东南司法评论.2019
[4].岑树海.西方政党组织从科层制到分层制的转型与启示[J].教学与研究.2019
[5].齐晶.惠农政策组织传播的科层困境与解决途径[J].南方农业.2019
[6].黄佳圳.科层组织的时间维度:差序、支配与管理[J].中国行政管理.2019
[7].黄颖.科层理性与策略合作:基层妇联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
[8].陈涛.基于科层制理论的侦查组织结构探析[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8
[9].杨晓平,李凌.组织维度下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条件保障——科层权力与专业权力的协调[J].教学与管理.2018
[10].梁玉柱.老年协会“类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及其生成逻辑——基于深圳市四级老年协会的案例研究[J].党政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