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皱边石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真菌,内生,草酸,多样性,小球藻,标记,菌丝体。
皱边石杉论文文献综述
史云峰[1](2012)在《皱边石杉内生真菌的ISSR分析及高产HupA功能内生菌的筛选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杉碱甲是一种高效、可逆、特异性强、毒性低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首选药物成分,其主要来源为从石杉科植物中直接提取,但在石杉科植物中的含量低,一般为0.2mg/g左右。石杉科植物为小型低等蕨类植物,有2个属,约150种,稀散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有28种,4个变种。一般高10-30cm,主要生长于海拔300-2600m的原始次生林地,伴生于竹子、杉树、苔藓、红槛木、油茶等植物根系周围,生长环境条件阴暗、潮湿,生长缓慢、资源匮乏。寻找新的石杉碱甲来源,缓解当前用药需求就备受人们关注。由于真菌具有易培养、易控制、生产成本低、生长快等优点,容易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从植物内生菌中寻找和发现新的活性化合物是当前植物内生菌研究的一个热点。本论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微生物学、现代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等相关知识,对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菌丝体DNA的提取,内生真菌ISSR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内生真菌的种属鉴定,利用现代色谱技术对内生真菌发酵产物进行鉴定,进而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制备高纯度石杉碱甲以及目标高产菌株发酵优化工艺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获得了皱边石杉内生真菌DNA快速有效提取方法。采用氯化苄法提取其总DNA,对比研究了石英砂研磨与超声波振荡2种破壁方式提取DNA的效能。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只需10分钟破壁,较石英砂研磨更快捷、更高效。提取的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ITS序列扩增,表明超声波破壁法提取的DNA较石英砂研磨法更能获得良好的PCR扩增结果。超声波提取法可作为植物内生真茵DNA大规模快速提取方法,尤其对质地坚硬的菌落较石英砂研磨更有效。(2)获得了皱边石杉内生真菌ISSR-PCR最优反应体系、内生真菌遗传多样性及与宿主的亲缘关系。皱边石杉内生真菌ISSR-PCR最优反应体系为:25μL反应体系中,10×PCR Buffer(Mg2+浓度为2.0mmol/L)2.5μL, dNTPs(10mmol/L)0.6μL,引物(10pmol/μL)2.0μL, Taq E(1U/μL)1.5μL, DNA模板(10ng/μL)3μL,无菌ddH2O15.4μL。可获得稳定性高,重复性好,背景清晰的ISSR扩增结果。通过优化筛选的10条ISSR引物对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3975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占100%。遗传相似系数为0.59~0.96,在0.64水平,可分为11类;在0.67水平,第Ⅰ类又可分为5个亚类,说明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资源遗传多样性高,遗传距离较远,遗传基础较宽。以UBC868对皱边石杉植物样本DNA进行扩增,在500bp、350bp、200bp处均有清晰扩增条带,其中13号菌株在500bp、200bp均有清晰的扩增条带,可获知13号菌株与宿主植物存在某些基因序列相同的片段,与13号菌株同属一类的内生真菌可作为石杉碱甲生产的潜力菌株进行重点筛选和诱变。(3)对从皱边石杉分离出的内生真菌发酵产物进行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并对目标产物进行了高速逆流制备。通过薄层色谱分析,初步推断1、4、5等38个菌株代谢产物中可能含有石杉碱甲或与其结构相似的化学成分。高效液相色谱进一步检测,13、87号菌具有良好的生产石杉碱甲或其类似物的功能,其产量分别为199.6μg/L和18.64μg/L。高速逆流色谱对13、87号菌株发酵液进行检测,分离出了高纯度的目标物质——石杉碱甲。高速逆流分离制备方法为:正己烷-正丁醇-水(3:1:2)为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为2mL/min,转速为800r/min,进样量为5mL。筛选出了NKA-2大孔吸附树脂为静态吸附的优选树脂,为大规模生产石杉碱甲提供了技术参考。(4)对薄层色谱检测可能生产石杉碱甲或与其结构与之相似的化学成分的菌株,进一步ISSR分析,去除重复样本得到19个菌株,在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进行核糖体rDNA ITS序列鉴定, www.ncbi.nlm.nih.gov在线BLAST,与GenBank、EMBL、DDBJ、PDB多个核酸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对,绘制系统发育树。用p-distance模式计算遗传距离,邻位相连法进行进化距离分析,确定了19个菌株的种属,其中13号菌为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一种,87号菌为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一种。将5、11、12、13、15、16、19、28、37、38、40、44、51、57、65、77、87、88、1号菌株的ITS序列提交GeneBank,获得Accession No分别为:JX230994、JX230995、JX230996、JX230997、JX230998、JX230999、JX231000、 JX231001、JX231002、JX231003、JX231004、JX231005、JX231006、JX231007、 JX231008、JX231009、JX231010、JX231011、JX231012。(5)以13号菌为供试菌株,对其发酵生产石杉碱甲工艺进行了优化筛选,其最佳发酵条件为:1L马铃薯液体培养体系中加20g麦芽糖,pH值为自然值(5.0),摇床转速150r/min,28℃恒温培养84h,在放大培养后用HPLC检测含量达0.1996gg/mL。(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2-12-15)
史云峰,禹利君,黄璜,胥锦桦,朱楠楠[2](2012)在《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ISSR标记技术从分子水平探讨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建立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资源遗传分化指纹图谱,为筛选可产石杉碱甲的目标菌株提供快捷的判别依据。方法以从皱边石杉中分离的100株内生真菌为材料,建立其ISSR优化反应体系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TLC、HPLC检测发酵产物。结果优化筛选的10条ISSR引物对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3 975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占100%。遗传相似系数为0.59~0.96,在0.64水平,皱边石杉内生真菌可分为11类;在0.67水平,第I类又可分为5个亚类。采用引物UBC868对13号菌株及皱边石杉基因组DNA扩增,在500、200 bp均具有清晰的扩增条带,发酵产物经TLC和HPLC检测,发现13号菌株与宿主植物皱边石杉同样可产生石杉碱甲。结论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资源遗传多样性高,遗传距离较远,遗传基础较宽,与13号菌株同属一类的内生真菌可作为石杉碱甲生产的潜力菌株进行重点筛选和诱变。(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2年11期)
史云峰,禹利君,刘仲华,黄璜,胥锦桦[3](2012)在《皱边石杉内生真菌ISSR-PCR反应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从皱边石杉中分离纯化出的99株内生真菌DNA为材料,优选出10条ISSR引物(UBC842、UBC848、UBC850、UBC856、UBC861、UBC864、UBC868、UBC873、UBC880、UBC887)的最适退火温度,并对其进行ISSR–PCR反应体系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建立皱边石杉内生真菌ISSR–PCR的优化反应体系,即25μL反应体系中,10×PCR Buffer(Mg2+浓度为2.0 mmol/L)2.5μL,dNTPs(10 mmol/L)0.6μL,引物(10 pmol/μL)2.0μL,Taq E(1 U/μL)1.5μL,DNA模板(10 ng/μL)3μL,无菌ddH2O 15.4μL。以UBC873引物对99株内生真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初步获知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史云峰,禹利君,胥锦桦,朱楠楠,禹勇军[4](2012)在《皱边石杉内生真菌DNA快速有效提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选择一种省时省力、简单有效的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菌丝体总DNA提取方法,采用氯化苄法提取其总DNA,对比研究石英砂研磨与超声波振荡2种破壁方式对其DNA的提取效能。结果表明,采用石英砂研磨法提取的DNA,其点样孔附近残余杂质较多、拖尾现象严重;超声波破壁法提取的DNA质量总体较好,DNA条带在23.1kb处集中,多糖、蛋白质等杂质污染少,拖尾现象轻微。比较而言,超声波破壁法可快捷、高效提取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菌丝体DNA,适于植物内生真菌DNA大规模快速提取,尤其对质地坚硬的菌落较石英砂研磨更有效。提取的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ITS序列扩增,表明超声波破壁法提取的DNA与石英砂研磨法一样,均可获得良好的PCR扩增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2年06期)
张慧,马英姿,杨波华,宋荣[5](2010)在《一种分离自皱边石杉茎尖共生藻类的鉴定及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南产皱边石杉茎尖经过表面消毒和内生菌灭菌后,接种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结果分离培养出一种与其共生的藻类,经超显微结构鉴定为椭圆小球藻。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椭圆小球藻聚积成团状;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椭圆小球藻细胞长7~12μm,宽4.5~8.0μm,椭圆小球藻的胞外多糖层明显分为两层,无性生殖时,原生质体直接分裂成4个似亲孢子,从母体中破壁而出。细胞内含有大量的淀粉核,色素体呈片状,占细胞较大部分;藻体内含叶绿素a 0.134 mg/g,叶绿素b 0.047 mg/g,类胡萝卜素0.057 mg/g,叶绿素a/b为2.855。(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9期)
高思青[6](2010)在《皱边石杉内生真菌ISSR分子标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杉科植物中的关键药理成分石杉碱甲是对阿尔茨海默病有特殊疗效的临床用药,但在石杉科植物体内含量极少,蛇足石杉是目前作为石杉碱甲的主要来源,但其含量也仅在0.006%-0.120%之间,且石杉科植物生长缓慢,生长环境条件要求苛刻,因大量采集,蛇足石杉已处于濒临灭绝。本课题组前期进行皱边石杉的组织培养,发现其有内生真菌的存在,故尝试从皱边石杉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能产生石杉碱甲代谢产物的菌株,试图从微生物发酵途径来解决石杉碱甲来源局限的问题。本课题组前期已完成对皱边石杉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得到了100株内生菌,其中99株为内生真菌,1株为细菌,并对1株能产四草酸钾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发酵培养优化条件研究;对分离纯化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初步的形态学鉴定,在此基础上,利用ISSR-PCR技术对其进行亲缘关系研究,准确归类。为后期研究开发亲缘关系相近的功能菌种,提供一张遗传分化图谱。期望后期研究可从皱边石杉中筛选获得产Hup A或其他功能成分的菌株,开拓Hup A的新资源。这不仅对皱边石杉内生菌的开发和利用有积极意义,也可以为石杉属植物的内生真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本论文第一部分研究了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菌丝体DNA提取的有效方法。改良CTAB法和氯化苄法对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菌丝体的DNA提取效果,发现改良CTAB法提取皱边石杉内生真菌DNA适合于菌丝体细长,生长速度快、质地疏松的菌种;而氯化苄法可提取所有菌丝体DNA,适应范围更广。对提取的DNA进行DNA储藏稳定性研究,发现皱边石杉内生真菌DNA即使保存在TE缓冲液中,经过几次反复冻融,亦有明显的降解,所以在试验中应该对DNA样本分管保存,以防发生样本降解导致后续试验无法完成。DNA的样本是否纯化,可根据后续试验的要求进行处理,若后续后续试验对DNA样本纯度要求不高,可不进行纯化,以防样本在纯化过程中的损耗。第二部分研究了皱边石杉内生真菌的ISSR分子标记。合成了100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筛出41条引物能对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菌丝体DNA进行有效扩增,设置不同温度梯度,摸索出了各条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通过单因素实验法和正交试验法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DNA模板用量、Mg2+浓度、dNTPs浓度、Taq酶用量,建立了皱边石杉内生真菌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最佳皱边石杉内生真菌ISSR-PCR反应体系为:25 u L反应体系中含有DNA模板为30 ng, Mg2+终浓度2.0 mmol/L, Taq酶用量1.5 U, dNTPs终浓度为0.6 mmol/L以及引物(100 pmol/L) 2μL和10×PCR Buffer 2.5μL。由于皱边石杉内生真菌种类丰富,所探索的真菌DNA提取方法、ISSR引物、ISSR-PCR反应条件对大多数真菌都有一定的适用性,对真菌的ISSR分子标记的研究提供的一定的参考。已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从可扩增的41条引物中筛出10条引物,其ISSR-PCR扩增条带丰富、清晰。作为皱边石杉所有内生真菌菌丝体DNA ISSR-PCR扩增的特定引物。以这10条引物对皱边石杉植物的DNA样本进行了ISSR-PCR扩增,以这10条引物,共扩增出了3975条ISSR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带3975条,占100%,平均每条引物产生ISSR条带397.5条。采用Ntsys-PC软件分构建了99株皱边石杉内生真菌间的遗传距离矩阵(D),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构建出了他们的分子系统树。99株内生菌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9992-0.0429之间。利用POPGENE 32软件计算ISSR扩增产物的多态性比例(P)为100%, Nei's基因多样性(H)平均为0.2804, Shannon's信息指数(Ⅰ)为0.4392,说明皱边石杉内生真菌种类和遗传基础丰富。对分子系统树分析发现所有菌种可大致分为15个类群,99株皱边石杉内生真菌之间相似性较低,9对真菌的相似性系数较高,说明真菌在形态学特征上相似时并不能完全确定为同一个种或一属,形态学鉴定只能作为菌种鉴定的一个参考,更准确的鉴定应该通过分子标记等手段。第叁部分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皱边石杉植物体与内生真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皱边石杉植物DNA样本在探索出的皱边石杉内生真菌ISSR-PCR体系下用选择的10条引物扩增有5条引物可扩展出条带,相应的也能在皱边石杉内生真菌各引物PCR产物中找到与植物体DNA样本ISSR-PCR扩增产物相同的条带,预示着可能皱边石杉植物体与皱边石杉内生真菌之间存在着相似的基因片段,可以进一步对此进行研究和验证,加快筛选出具有相似功能基因片段的皱边石杉内真菌。本研究通过ISSR分子标记对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进行了系统的亲缘归类,并揭示皱边石杉各内生真菌之间的联系及内生真菌与植物的关系,初步确定了后续内生真菌进行发酵研究的选择对象,对发酵产物进行检测,以期找到功能微生物。还可从分子生物学方向入手,设计适合于皱边石杉内生真菌和皱边石杉植物体的特异引物,建立最优的PCR反应体系,对内生菌和植物体进行PCR扩增,找到相同的功能基因片段从而找到与植物体产生相同物质的功能微生物。(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0-05-04)
禹利君,高思青,史云峰,杨培迪,张慧[7](2010)在《皱边石杉内生真菌DNA提取有效方法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确定适用于皱边石杉内生真菌DNA提取的有效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运用氯化苄改良法、CTAB改良法分别提取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菌丝体DNA。结果:氯化苄改良法可从17个内生真菌菌丝体中均获得了高质量的DNA,除5、13、14号生长缓慢的内生真菌其菌丝体DNA浓度≤60ng/μL,其余样品的DNA浓度均≥200ng/μL。而CTAB改良法仅适宜于平板培养菌落生长迅速、菌落疏松,发酵培养菌丝体产量高的1、2、3、9、10、12号菌株。结论:氯化苄改良法是适宜于皱边石杉内生真菌DNA提取的理想方法。(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0年01期)
杨培迪[8](2009)在《皱边石杉内生菌的分离、纯化及种属初步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石杉碱甲这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特效药,主要从石杉科植物中提取,由于其在植物体含量很低,这些植物又属于原始蕨类植物,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采摘后植株无法再生,为一次性利用资源。加上野生资源的日益减少,人工栽培又非常困难。而国内外学者对它的全合成、衍生物及类似物的合成作了大量的工作,但至今几乎没有得到活性比天然Hup A更好的衍生物和类似物,寻找到新的Hup A的合成途径就非常有意义。由于伴有真菌共生的原因,很难解决材料组织培养的污染问题,所以皱边石杉这类低等且伴有内源真菌的蕨类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国内外研究多数集中在石杉碱甲的临床药理作用上,对皱边石杉及其内生菌的研究工作开展很少。根据内共生理论,内生真菌可能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次生代谢产物。已有研究发现,药用植物的内生真菌可产生与中药相同或相似的化合物。所以,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一直是近年来筛选一些重要医用药物的研究热点,特别是生产成本高、价格昂贵或其它途径不易得到的药物,极具发展前景。本论文在前期预实验的基础上,发现皱边石杉组织培养外植体存在内生菌,根据前人对内共生真菌与宿主的协同进化机理,进行了皱边石杉内生菌的研究。以皱边石杉新鲜植物为材料,采用MS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从组织培养材料的二次消毒材料中初步分离内生菌,并用马铃薯固体培养基(PDA)对皱边石杉内生菌进行了多次分离、纯化,得到72原始菌株。菌种在石蜡油中长期保存,PDA改良培养基进行菌种复兴、PDA常规培养基进行菌种菌落形态学观察、斜插法制片观察菌丝体孢子体形态。在培养过程中仔细记录其形态学特征(菌落大小、颜色、表面纹饰质地、高度、边缘、渗出物)及个体特征(菌丝有无隔膜,有无细胞核,分生孢子梗分枝情况及分生孢子的形态),参考工具书,对所获得的内生真菌进行形态学的初步鉴定。为后期进行功能菌株的发酵、功能产物的鉴定提供菌种材料。本研究将其中53种菌株鉴定到属,分别是青霉属、曲霉属、无孢类群、根霉属、红酵母属、交链孢霉属。其中,青霉属和曲霉属是优势菌株。(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9-05-31)
范铁芳,史云峰,杨培迪,禹利君,刘仲华[9](2008)在《皱边石杉内生菌J060918产四草酸钾的发酵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皱边石杉中分离纯化内生菌J060918,以马铃薯液体培养基发酵培养,得到发酵产物四草酸钾.通过对内生菌J060918发酵培养的孢子接种量、碳源、培养时间、pH值、培养温度各单因素对四草酸钾产出量的影响研究,得到相对优化试验结果,进行正交试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 L马铃薯液体培养体系,添加15 g蔗相对最优化积累.(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范铁芳[10](2008)在《皱边石杉内生菌分离纯化及其产物四草酸钾的发酵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建立皱边石杉组织培养体系时发现,尽管采用了各种灭菌方法,植株总是带菌。这提示皱边石杉健康植株中生活着内生菌。特定内生真菌可能在与宿主植物长期协同进化中由于遗传信息的传递获得了宿主植物的特定代谢途径,从而使内生真菌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理活性成分。本研究从皱边石杉内生菌株分离纯化入手,用以皱边石杉氯仿提取物为唯一能源的压力筛选手段对所分离的菌株做针对性筛选。发现菌株J 060918在适宜的发酵培养条件下可生产四草酸钾。并研究了生物发酵生产四草酸钾的关键工艺技术参数。得到了以下结论:1皱边石杉拥有丰富的内生菌群为获得皱边石杉及根际土壤中丰富的真菌群,筛选具有合成有益功能产物的菌种,本研究采用经典PDA固体培养基对皱边石杉内生菌进行了初步分离纯化,共得到了32种菌株,个体之间外观形态、培养特征差异明显。经初步镜检,可以确定为绵霉、毛霉、曲霉、青霉、红酵母等种属。2菌株J 060918具有生产四草酸钾的功能为对皱边石杉中分离得到的32种菌株进行定向筛选,本研究以皱边石杉的氯仿提取物作为唯一碳源进行压力筛选,发现仅有6种能相对较好地生长,菌株J 060918在适宜的发酵培养条件下可合成四草酸钾,产量在1.758g/L以上;菌株经初步形态学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3优化得到四草酸钾生物发酵工艺技术参数为充分研究从皱边石杉外植体上分离纯化得到的菌株J 060918的生物发酵功能,探索其较适工艺技术参数。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了正交试验,进行了四草酸钾的发酵工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马铃薯液体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接种孢子浓度为1×10~5个/mL的孢子悬液4 mL到1 L培养基中,添加蔗糖10 g,初始pH值为自然值,120 r/min,40℃恒温培养60小时。每升培养体系,至少可生产四草酸钾粗品1.758g。(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皱边石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采用ISSR标记技术从分子水平探讨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建立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资源遗传分化指纹图谱,为筛选可产石杉碱甲的目标菌株提供快捷的判别依据。方法以从皱边石杉中分离的100株内生真菌为材料,建立其ISSR优化反应体系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TLC、HPLC检测发酵产物。结果优化筛选的10条ISSR引物对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3 975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占100%。遗传相似系数为0.59~0.96,在0.64水平,皱边石杉内生真菌可分为11类;在0.67水平,第I类又可分为5个亚类。采用引物UBC868对13号菌株及皱边石杉基因组DNA扩增,在500、200 bp均具有清晰的扩增条带,发酵产物经TLC和HPLC检测,发现13号菌株与宿主植物皱边石杉同样可产生石杉碱甲。结论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资源遗传多样性高,遗传距离较远,遗传基础较宽,与13号菌株同属一类的内生真菌可作为石杉碱甲生产的潜力菌株进行重点筛选和诱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皱边石杉论文参考文献
[1].史云峰.皱边石杉内生真菌的ISSR分析及高产HupA功能内生菌的筛选鉴定[D].湖南农业大学.2012
[2].史云峰,禹利君,黄璜,胥锦桦,朱楠楠.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中草药.2012
[3].史云峰,禹利君,刘仲华,黄璜,胥锦桦.皱边石杉内生真菌ISSR-PCR反应条件的优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4].史云峰,禹利君,胥锦桦,朱楠楠,禹勇军.皱边石杉内生真菌DNA快速有效提取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
[5].张慧,马英姿,杨波华,宋荣.一种分离自皱边石杉茎尖共生藻类的鉴定及培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
[6].高思青.皱边石杉内生真菌ISSR分子标记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
[7].禹利君,高思青,史云峰,杨培迪,张慧.皱边石杉内生真菌DNA提取有效方法比较[J].生物技术.2010
[8].杨培迪.皱边石杉内生菌的分离、纯化及种属初步鉴定[D].湖南农业大学.2009
[9].范铁芳,史云峰,杨培迪,禹利君,刘仲华.皱边石杉内生菌J060918产四草酸钾的发酵条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10].范铁芳.皱边石杉内生菌分离纯化及其产物四草酸钾的发酵条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