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篇作文评价引出的质疑和思考

从几篇作文评价引出的质疑和思考

洪泽县三河中心小学郭家俊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翻阅教师批改的学生作文,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师一方面为学生作文假、大、空,千篇一律而深感头疼,一方面又在为这一现象的泛滥推波助澜。从以下几篇作文的评价中可见一斑。

第一篇《难忘的一堂课》,学生在文章中用了大量篇幅写一堂公开课上课的准备工作,对整个上课过程写得较为简略。老师评:作文详略不当。

第二篇《假如我会克隆》,学生在自己的克隆梦中大胆想象,其中在克隆过程中有一个细节:未来的克隆专家取下一片珍稀树木的叶子,像孙悟空一样,放在手里一吹,生成了一大片珍贵林木。老师评:克隆过程不符合科学事实。

第三篇《老师啊,老师》,学生在文章中写到老师布置太多的作业和对学生过于严厉的惩罚。老师评:选材内容不健康。

以上老师对几篇文章的评价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听过的事例。幼儿在入学前能把一个圆说成太阳、车轮、盘子、皮球、西瓜、脑袋等不同的物体。一进学校,就只能管它叫字母“o”,数字“0”或者一个“圆”,再也不会甚至不敢说出第四种形状。以上几篇文章从卷面、语句到结构等都做得较好。我们的语文教师在作文评改时无视学生习作的闪光点,用挑剔的眼光对习作的详略、选材等提出了不同看法,可谓高水准,高要求。显而易见,教师的这种评价是用应试的标准去衡量。正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习作要求被一味地拔高再拔高。教师用种种看似规范的方法指导学生,只要学生稍有越轨就大声棒喝,结果导致无数规范的没有灵性的高分“八股文”诞生,作文假、大、空,千篇一律。学生的作文分数提高了,然而作文的灵性却被毁灭了。作文成了一种以追求高分为目的的游戏。这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到底是学生的创作激情、个性和兴趣重要,还是那种看似符合要求的规范化写作更重要?

第一篇习作,一堂课让人难忘的原因一定是在课堂上吗?答案是否定的,每一堂课每个人的感受重点绝不会是一样的。顺便补充一下,该习作要求是以课堂为材料作文。某班学生在命题时清一色以《难忘的一堂课》作题目,可见学生思维已经僵化。如果学生再清一色地把难忘的重点放在课堂上,该班学生的作文还值得去读吗?

第二篇习作,小学生写的是科幻作文而不是科普作文。习作要求简单了解克隆知识,重点是对学生大胆想象能力的培养。需要质疑的是,克隆技术是高科技知识,语文教师了解多少?即使能了解今天的克隆技术,难道明天的克隆技术一定还是如此吗?科普作文还需把深奥的科学知识作形象化讲解,何况是小学生的科学幻想!

第三篇习作,也许是文章在选材上让教师感到有失尊严,孩子对老师满腔热情的期待遭到老师的断然拒绝与否定。这种情况下,孩子对教师的情感可能由不理解发展到厌恶。果如此,教育教学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如果教师能借此作文采纳孩子的意见并表示感谢,教师在孩子的心中必将树立崇高的威望,教师尊严也必将得到真正地维护。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做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作文时直面生活中的美与丑,好与坏,正确与错误。只要学生所站立场正确,他们的选材就不应受限制,他们可以尽情地去歌唱、去哭泣,去赞扬、去批评。

作文后的评议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科学的评议可以激起学生作文的激情之火,不科学的评议犹如一盆凉水,只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怎样评议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作文批改要重鼓励。因学生写作能力高低的差异,作文水平的参差不齐是必然的。教师在批改中就要因人而异,充分挖掘捕捉每一个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大到节段篇,小到字词句,都要给予充分肯定,保护他们幼小心灵的那点自信,让他们切实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老师对自己寄予很大的希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

其次,作文批改要重交流。作文完成后,除了由教师批改外,还可以采取师生互相交流评议、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议,选取有代表性的作文让全班同学点评,针对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再由教师进行评议等办法。学生既可以从好作文中获取经验,也可以从较差作文中吸取教训,达到互相启发,同受教育的目的。

再次,作文批改要重情趣。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评语也是如此,枯燥无味、僵硬刻板的评语,学生必不乐意看,也就起不到导向作用;而一句幽默的语言,一个新颖的形式,即使是批评,学生也乐意接受,而且觉得韵味无穷。诗词、格言、警句、歇后语、精妙的比喻等都可以用来品评学生的习作,以增添作文评语的活泼、新颖、内涵,让学生觉得特有“味儿”——高雅的文味!同时看了回味无穷,意味深长,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效果。

标签:;  ;  ;  

从几篇作文评价引出的质疑和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